卷三 劄子

關燈
論乞主張範仲淹富弼等行事劄子 臣伏聞範仲淹、富弼等自被手詔之後,已有條陳事件,必須裁擇施行。

    臣聞自古帝王緻治,須待同心葉力之人,而君臣相得,謂之千載一遇之難。

    今仲淹等遇陛下聖明,可謂難逢之會;陛下有仲淹等,亦可謂難得之臣。

    陛下既已傾心待之,仲淹等亦又各盡心思報。

    上下如此,臣謂事無不濟,但顧行之如何。

    伏況仲淹、弼是陛下特出聖意自選之人。

    初用之時,天下已皆相賀,然猶竊謂陛下既能選之,未知用之如何耳。

    及見近日特開天章,從容訪問,親寫手詔,督責丁寧,然後中外喧然,既驚且喜。

    此二盛事,固已朝報京師,暮傳四海,皆謂自來未曾如此責任大臣,天下之人延首拭目,以看陛下欲作何事,此二人所報陛下果有何能。

    是陛下得失,在此一舉;生民休戚,係此一時。

    以此而言,則仲淹等不可不盡心展效,陛下不宜不力主而行,使上不玷知人之明,下不失四海之望。

    臣非不知陛下專心銳誌,必不自怠,而中外大臣且憂國同心,必不相忌而沮難。

    然臣所慮者,仲淹等所言,必須先絕僥幸因循姑息之事,方能救數世之積弊。

    如此等事,皆外招小人之怨怒,不免浮議之紛紜,而奸邪未去之人,亦須時有讒沮,若稍聽之,則事不成矣。

    臣謂當此事初,尤須上下葉力,凡小人怨怒,仲淹等自以身當浮議奸讒,陛下亦須力拒,待其久而漸定,自可日見成功。

    伏望聖慈留意,終始成之,則社稷之福,天下之幸也。

    取進止。

     論賈昌朝除樞密使劄子 臣伏見近降制書,除賈昌朝為樞密使。

    旬日以來,中外人情,莫不疑懼,縉紳公議,漸以沸騰。

    蓋緣昌朝稟性回邪,執心傾險,頗知經術,能文飾奸言,好為陰謀,以陷害良士。

    小人朋附者眾,皆樂為其用。

    前在相位,累害善人,所以聞其再來,望風恐畏。

    陛下聰明仁聖,勤儉憂勞,每於用人,尤所審慎。

    然而自古毀譽之言,未嘗不並進於前,而聽納之際,人主之所難也。

    臣以謂能知聽察之要,則不失之矣。

    何謂其要?在先察毀譽之人。

    若所譽者君子,所毀者小人,則不害其進用矣。

    若君子非之,小人譽之,則可知其人不可用矣。

    今有毅然立於朝,危言讜論,不阿人主,不附權臣,其直節忠誠,為中外素所稱信者,君子也。

    如此等人,皆以昌朝為非矣。

    宦官、宮女、左右使令之人,往往小人也。

    如此等人,皆以昌朝為是矣。

    陛下察此,則昌朝為人可知矣。

    今陛下之用昌朝,與執政大臣謀而用之乎?與立朝忠正之士謀而用之乎?與宦官左右近習之臣謀而用之乎?或不謀於臣下,斷自聖心而用之乎?昨聞昌朝陰結宦豎,構造事端,謀動大臣以圖進用。

    若陛下與執政大臣謀之,則大臣勢在嫌疑,必難啟口。

    若立朝中正之士,則無不以為非矣。

    其稱譽昌朝以為可用者,不過宦官、左右之人爾。

    陛下用昌朝,為天下而用之乎?為左右之人而用之乎?臣伏思陛下必不為左右之人而用之也。

    然左右之人,謂之近習,朝夕出入,進見無時,其所讒諛,能使人主不覺其漸。

    昌朝善結宦官,人人喜為稱譽,朝一人進一言,暮一人進一說,無不稱昌朝之善者,陛下視聽漸熟,遂簡在於聖心,及將用之時,則不必與謀也。

    蓋稱薦有漸,久已熟於聖聰矣。

    是則陛下雖斷自聖心,不謀臣下而用之,亦左右之人積漸稱譽之力也。

    陛下常患近歲以來大臣體輕,連為言事者彈擊。

    蓋由用非其人,不葉物議而然也。

    今昌朝身為大臣,見事不能公論,乃結交中貴,因內降以起獄,以此規圖進用。

    竊聞臺諫方欲論列其過惡,而忽有此命,是以中外疑懼,物論喧騰也。

    今昌朝未來,議論已如此,則使其在位,必不免言事者上煩聖聽。

    若不爾,則昌朝得遂其志,傾害善人,壞亂朝政,必為國家生事。

    臣愚欲望聖慈抑左右陰薦之言,采縉紳公正之論,早罷昌朝,還其舊鎮,則天下幸甚。

    臣官為學士,職號論思,見聖心求治甚勞,而一旦用人偶失,而外廷物議如此,既有見聞,合思裨補。

    取進止。

     論臺諫官唐介等宜早牽復劄子 臣材識庸暗,碌碌於眾人中,蒙陛下不次拔擢,置在樞府,其於報效,自宜如何?而自居職以來,已逾半歲,凡事關大體,必須眾議之協同,其餘日逐進呈,皆是有司之常務。

    至於謀猷啟沃,蔑爾無聞。

    上辜聖恩,下愧清議,人雖未責,臣豈自安?所以日夜思惟,願竭思慮,苟有可采,冀裨萬一。

     臣近見諫官唐介、臺官範師道等,因言陳旭事得罪,或與小郡,或竄遠方。

    陛下自臨禦已來,擢用諍臣,開廣言路,雖言者時有中否,而聖慈每賜優容。

    一旦臺諫聯翩,被逐四出,命下之日,中外驚疑。

    臣雖不知臺諫所言是非,但見唐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