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齊桓公的霸業

關燈
困亳邑。

    宋國蕭邑的大夫蕭叔大心同了宋戴公、武公、宣公、穆公、莊公的後裔發動曹國的兵反攻南宮長萬,先到亳地把南宮牛殺死,又打到宋都殺了公子遊。

    他們奉公子禦說為君,是為桓公。

    猛獲逃奔衛國,南宮長萬逃奔陳國。

    宋國向衛國要回猛獲,又用賄賂向陳國要回南宮長萬,把他們都殺了。

     齊國獨強局面的造成那時齊國已滅了譚國(在今山東曆城縣附近)。

    魯莊公十三年,齊國邀集宋國、陳國、蔡國、邾國在北杏地方會盟,平定宋國的内亂,征召遂國(在今山東甯陽縣)赴會;他們沒有前來,齊國就把遂國滅了。

    魯國那時連敗齊、宋的兵,本很強盛,但因諸侯都歸附齊國,寡不敵衆,又因鄰近的遂國被齊國所滅,感到威脅,便也隻得和齊國在柯的地方結盟,開始與齊通好。

    就在那年,宋國大約因齊、魯結合,而魯國是宋的敵人的緣故,背叛了齊國。

    次年,齊桓公邀集陳、曹兩國的兵伐宋,又向周室請派王師。

    周王派單伯帶領軍隊跟三國的兵會合伐宋,于是宋國隻得屈服了。

    自從鄭莊公假借王命征伐諸侯以後,這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事業的第一次重現。

     便在這時,鄭厲公從栎地攻打鄭國,到大陵地方捉住鄭子儀的臣子傅瑕;傅瑕情願投降,替厲公做内應;厲公與他結盟,放他回國。

    傅瑕回去就殺了子儀同他的兩個兒子,迎厲公複位。

    厲公回國,恩将仇報,殺了傅瑕;又怨大夫原繁不向自己,也把他生生逼死。

    這可見厲公手段的毒辣,不亞于他的父親莊公。

    厲公看清了時勢,複位以後就與齊國聯結。

    齊桓公又邀單伯與宋、衛、鄭三國在鄄的地方(在今山東濮縣附近)會盟;第二年,齊、宋、陳、衛、鄭五國在鄄地又重會了一次,《左傳》上說齊國就在這次盟會裡開始稱霸了。

     我們綜看齊桓公創霸的經過,他的政策是先想征服魯國,不成,便聯結宋國;用了兩個大國的聲威,團結陳、蔡、邾諸小國成一個集團,又滅了遂國做榜樣,硬把魯國逼服。

    魯國歸服以後,宋國背叛齊國,桓公又邀合諸小國,假借了王命,把宋國打服。

    魯、宋兩大國既服,鄭本是齊黨,衛本是宋黨,自然都來歸向了。

    這可見齊桓公創霸時的對象是魯、宋兩國,隻要征服了魯和宋,霸業的基礎便建築完成了。

     齊桓霸業總論齊桓公的霸業可以分作三個時期來講。

    第一時期約從魯莊公十五年起至二十八年止,這個時期可以說是聯結中原諸侯的時期。

    第二時期約從魯莊公二十八年起至魯僖公四年止,這個時期可以說是安内攘外的時期。

    第三時期約從魯僖公五年起至十七年止,這個時期可以說是尊王和霸業成熟的時期。

    現在先說第一時期。

     魯鄭的叛離與征服當魯莊公十五年的春天,齊桓公再合諸侯于鄄,開始稱霸以後,這年夏天,魯夫人文姜也到齊國結好,可說黃河下遊的魯、鄭、宋、衛四大國已都服了齊國。

    但那時諸侯内部還未完全和協,鄭、宋兩國的世仇也還未盡解釋。

    就在這年秋天,齊、宋、邾三國去伐荋國(就是小邾國,在今山東滕縣附近),鄭國偷乘了這個機會便起兵侵宋,于是次年,齊、宋、衛三國的兵伐鄭。

    楚國這時也來伐鄭,一直打到栎的地方。

    這是齊、楚兩大國努力以鄭國為沖突焦點的開始。

    這年冬天,因鄭國降服,齊、魯、宋、陳、衛、鄭、許、滑、滕諸國又在幽的地方同盟了一次。

    不久,鄭國又不肯去朝齊國,于是齊國拘了鄭國的執政大臣鄭詹。

    遂國的遺民也在這時起來撲滅了齊國的駐兵。

    鄭詹從齊國逃奔魯國。

    魯國在這時與莒聯結,夫人文姜兩次往莒,大約也想背叛齊國,所以齊、宋、陳三國伐魯西鄙。

     這時王室也發生内亂,大夫國們聯結了蘇、衛、燕等國擁立王子頹(莊王子)為君,周惠王奔鄭,由鄭、虢兩國保護惠王回國平亂複位。

    已見上文。

    大約鄭國因得罪齊國,所以與王室聯絡,想借王命來抗齊。

    衛國這時是齊黨,衛國叛王起兵伐周,擁立王子頹,齊國不去責問,也很有助逆的嫌疑,這場安定王室的大功竟讓鄭國占了。

    要不是鄭厲公不久就死,以厲公的手腕,很可能聯合西方諸侯(如晉、秦、虢等國)奉了王室另外結成一個團體,以與齊國對抗。

    如果這樣一來,春秋中世史就會變換個樣子,齊國的霸業或者就此終結也未可知。

    幸而鄭、虢兩國因争周王的賞發生嫌隙,周、鄭的國交也因此破裂,厲公不久又去世了,所以齊國得以乘機服了魯國,與魯互通姻好,國交日睦;因勢又服了鄭國,邀合諸侯再盟于幽,于是霸業大定。

    周王也派了召伯廖來賜齊桓公的命,叫他伐衛,讨立王子頹的罪。

    齊桓公觀察情形,早已丢開衛國,這時奉了王命,大張旗鼓的去伐衛,大敗衛兵,以王命數責他的罪,卻取了賄賂回去。

    衛國既服,黃河下遊諸國就結成一個團體了。

    (以上第一時期) 楚國的北略當齊桓公開始稱霸的時候,楚國已滅了息、鄧等國,攻入蔡國,跟着又伐鄭國,勢力已發展到中原。

    隔了兩年,巴國伐楚,楚文王起兵抵禦,因有内亂的緣故,打了個大敗仗;回國時管城門的官吏鬻拳不肯開門,硬逼文王再去伐黃,把黃的兵打敗,保全了楚國的聲威。

    文王回到湫的地方,得疾去世;鬻拳把他葬在夕室,也自殺了。

    文王的兒子堵敖熊囏即位,被弟弟熊恽殺死;熊恽自立,是為成王。

    魯莊公二十三年,楚成王開始派使聘問魯國,這是楚國與東方諸侯交通之始。

     魯莊公二十八年的秋天,楚令尹子元又帶了六百乘兵車伐鄭,打進鄭國的外城,一直攻入大街市井。

    鄭國卻連内城的閘門也不下,兵士們學了楚國的方音出門應敵。

    楚兵被他們的空城計吓倒,不敢前進。

    恰巧這時齊、魯、宋等諸侯的兵來救鄭國,楚兵就連夜逃走了。

    鄭國人本想逃到桐丘的地方去避難,間諜報告說,楚兵的營幕上已有烏鴉停着,大家知道楚兵已去,方才停住不走。

    楚令尹子元從鄭國回去,竟占住了王宮,被大夫申公鮭班殺死,由一個叫鮭於菟的繼為令尹。

    鬥谷于菟就是那赫赫有名的令尹子文,他是一個很能幹的人,他見當時楚國内亂未定,就自己毀了家來安定國難。

    楚國得了這樣的賢臣,從此便格外強盛了。

     山戎的征讨此時山戎常常侵擾燕國,齊桓公起兵征伐山戎,直打到孤竹國,得勝回來。

    于是燕國也入了齊國的黨。

    齊國的勢焰大盛,魯國甚至于替管仲修築私邑小谷的城,借此向齊國讨好。

    齊、楚兩國的勢力既都發展到相當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