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齊桓稱霸前的國際形勢

關燈
說道:“你們要殺的是我,他是個無罪的人,你們殺錯了!”于是刺客又把急子殺死。

    為了這個緣故,急子和壽的保護人左右兩公子都怨恨朔,魯桓公十二年,宣公去世,朔即位,是為惠公,隔了四年,二公子起來作亂,擁立了公子黔牟,惠公隻得逃到齊國去。

     齊魯的暗鬥這時齊、魯兩國正因紀國(在今山東壽光縣一帶)的事發生沖突:原來紀國的君所娶的是魯國的女兒,所以魯要保護紀。

    因為齊、紀是世仇,齊國常想滅紀(報仇的話其實是托辭,齊國想的是開拓疆土。

    又齊、紀結仇的事隻見于漢人的記載,究竟可信與否,也未能定)。

    在齊僖公的時候已與鄭莊公合謀襲紀,沒有成功。

    後來紀人嫁女為王後,似乎想藉王威以抵抗齊國,也不發生效力。

    魯桓公十三年,魯、紀、鄭三國與齊、宋、衛、燕四國的戰事,其中恐也包含着齊、紀的問題;這次齊國雖然失敗,但究竟不能使他息了并紀的陰謀。

    到了僖公去世(魯桓公十四年),他的兒子襄公諸兒即位,與魯國修好,圖謀滅紀更急;紀國向魯國求救,魯國也沒有切實的辦法,反而弄得與齊國又翻了臉:魯桓公十七年,魯、齊兩國的兵戰于奚的地方。

    不久魯國助宋伐邾,似是想聯宋以抗齊。

    但到了第二年,魯桓公與齊襄公會于泺的地方,又與夫人文姜一同到齊國去;大約是想與齊國修好,不料竟被齊國害死;齊國隻把刺客除殺以卸責。

    魯國也不敢對齊國怎樣。

     齊國的始強在魯桓公死的那年,齊襄公又曾殺了鄭君子?。

    先是,鄭莊公在世的時候,想用高渠彌做卿,太子忽很厭惡這人,竭力勸谏莊公不要用他,莊公不聽,等到昭公(太子忽)複國,高渠彌怕昭公要殺他,便先把昭公殺了,擁立昭公的弟弟公子?為君。

    齊襄公聽見這事,想替鄭國讨賊,借此可以擺出他大國的架子來;于是帶了兵馬駐屯在首止的地方,叫鄭君來相會,公子?不敢不從,帶了高渠彌前去。

    襄公殺了公子?,把高渠彌車裂了。

    公子?同高渠彌既死,祭仲便向陳國迎了昭公的另一個弟弟子儀回國即位,是為鄭子(不成君為“子”)。

     魯桓公既死,紀國失了後援,齊國便乘機遷了紀國的絠、襸、?三邑的居民,把這三邑收為己有;跟着紀侯的弟弟紀季也以紀國的餋地入于齊國,紀國越發難以保存了。

    魯國到這時還想與鄭國一同援救紀國,但是因鄭也有内亂,懼怕齊國,無力助魯,反與齊國相合,于是紀的生命終于不能維持下去。

    到了魯莊公(桓公子同,桓公死後即位)四年,紀侯便把全國交給紀季,逃出國去;紀季把紀國全部歸了齊,紀國便滅亡了。

     這時衛國内亂未定,衛惠公逃在齊國。

    齊國号召了魯、宋、陳、蔡諸國一同伐衛,把惠公送回國去。

    惠公回國以後,把公子黔牟放到周國去(這大約是因為公子黔牟與周有些關系的緣故,當諸侯之師伐衛時,周兵曾來救衛),殺了左右兩公子,重登了君位。

     齊國的内亂這時中原的國家已推齊國最強。

    齊襄公滅紀伐衛又服魯,幾乎成了桓公以前的伯主。

    可惜不久齊國也發生内亂,伯業沒有做成功。

    先是,齊襄公派大夫連稱、管至父兩人去駐守葵丘的地方;兩人是在瓜熟的時候去的,襄公對他們說道:“到明年瓜熟的時候,我派人來代你們。

    ”到了期限,他并不派人去代,兩人向襄公去請求,他也不許;因此他們兩人很怨恨襄公,合謀作亂。

    那時齊國有個宗室叫做公孫無知,是襄公的叔父夷仲年的兒子。

    他為襄公的父親僖公所寵,一切待遇都如太子。

    到襄公即位,把他的待遇降低了,他很怨恨。

    連稱、管至父兩人就奉了他圖謀作亂,連稱有個堂房的妹妹做襄公的侍妾,不為襄公所寵,他們就叫她做間諜;無知許她事成之後立她為夫人。

    魯莊公八年十二月,齊襄公遊于姑棼的地方,乘便在貝邱的地方打獵,受了傷,連稱等就在這時發動,把襄公攻殺了,擁立公孫無知為君。

    不料無知又被大夫雍廪所殺。

    那時襄公的庶弟公子糾逃在魯國,魯國想把他送回齊國為君;不幸被襄公的另一個庶弟叫做公子小白的從莒國趁先回國即了位,這便是赫赫有名的齊桓公。

    齊桓公即位以後,發兵抵抗魯國送公子糾來的兵,在乾時地方(在今山東博興縣附近)開戰,把魯兵殺得大敗,齊兵乘勝打到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