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五百十三

關燈
醫術名流列傳 明 李奎【李蘭泉】 按《鄞縣志》:李奎,字石梁,少負氣尚俠避雠,亡匿湖海間,十餘年始歸,更折節讀書,精于醫,洞究内外經,心揣手追盡得其妙,善起人痼疾,他手所不治者,常得生有誤吞指爪,喉哽幾殆奎,令剪人指爪燒灰,服之立愈。

    疑其故方,奎曰:不然,此内經所謂衰之以屬者也。

    聞者歎服。

    好古金石及名人墨迹,植花草滿其所居,年八十三卒。

    先是嘗有李蘭泉者,以醫名世奎之術蓋得之于蘭泉雲。

    蘭泉所著《醫說》未及刊布,其後學徐國麟至今寶藏之。

     張晖【張翰】 按《海鹽縣志》:張晖,中所人。

    能醫治傷寒,有起死回生之功。

    子翰繼其業,感寒疾者藥一服而愈,時稱為張一帖雲。

     賀嶽 按《海鹽縣志》:賀嶽,字汝瞻。

    初因母病,盡購岐黃書誦之,且從四方國手講究,遂精其術,病者圭勺沾口即奏功。

    郡邑藩臬皆延緻之,加以實禮。

    所著《明醫會要《醫經大旨》、《診脈家寶》、《藥性準繩》諸書,業醫者宗之。

     張霆【談寵】 按《海鹽縣志》:張霆,号芝田;談寵,号元谷。

    并精小兒醫,先後著名嘉隆間,子孫并嗣其業。

     錢同文 按《海鹽縣志》:錢同文,字養真,精岐黃術,遇危笃疾投劑立愈。

    乞療者以先後為序,不論富貴也,貧者不能具參附,每出笥中蓄入咀(口父)不以告。

    有荷擔鹽者,家無鬥粟。

    鹽為捕所奪,嘔血數升,匍匐求治,同文潛以白金半錠雜藥中,其人啟函得金,以為誤也。

    同文曰:我安得有金?即遺汝必明告汝矣。

    其人得金喜,飲藥立愈。

    其陰行善多類此。

    敝衣徒步,不憚數十裡所至。

    惟食菜羹,恐以口腹殘物命也。

    壽七十餘乃終。

     鮑大才 按《海鹽縣志》:鮑大才,父南湖精醫,自蘭溪來廛西關外。

    大才世其業,事母孝。

    母病,日跪榻前,飲食居恒,曲意承歡。

    所施圭勺神效,不期報,郡邑大夫俱異數待之舉飲賓,年六十九卒。

    以從子遇明啟明為子,皆無子。

    遇妻項氏,啟妻陸氏并年少守節終身。

     韓德基 按《海鹽縣志》:韓德基,字卓甫,永樂間禦醫,履祥裔孫也。

    世為澉人,少孤讀書,解大意,長精于醫,決人生死多奇驗,見貧者與其貴藥,不求酬。

    出有所得必獻之于母,或分與親,知舉祖母之喪,營辦皆竭己力不以責,諸父諸弟孝友好義,其天性也。

    卒年僅三十九,無子以弟之子為後。

     石涵玉 按《海鹽縣志》:石涵玉,字啟泰,治痘疹奇效。

    劉氏莊患痘者二十人,涵玉視之曰:某弗藥愈;某某日死,以筆記之,一一不爽。

    豐山兄弟三人共一子痘不起,面青腹痛,涵玉憂之,夜夢大士曰:何不用白芍?涵玉躍然,蓋白芍能于土中瀉木,面青腹痛木乘土也。

    如法治之,立效。

    西郊沈氏子方見痘延視辭曰:此終不能有功,他醫療之。

    過其門,聞張樂,則以痘愈,酬醫也。

    固邀入席,呼子出,揖以愧之,涵玉曰:明年今日,必患痢終,難救。

    衆不悅,如期果亡。

    一女患痘,眼白色,面紅如灑脂,涵玉曰:内潰證也。

    取紙炮一,令其父然女耳畔如雷,大驚,面部痘盡起,數劑差。

    衆奇問之,曰:内潰以通竅為主,驚則心竅開,痘不内伏,何足異?其治法多類此,中歲長齋放生,建靈瑞禅院以安僧衆,買地施棺以瘗無力葬殓者。

    凡三區名廣孝阡蓋,樂道好善,不第以藝術傳者,子楷邑諸生益精先業,北遊都下,名動公卿所。

    着有《傷寒五法》、《證治百問》、《新方八法》行于世。

     盛賜祿 按《海鹽縣志》:盛賜祿,幼遊蘭溪,遇方士授岐黃術,賣藥城市,貧者施不責償,捐赀助修玙城橋,佐沈龍宇完婚娶,人多義之。

    年八十五盡以家财分散親族而卒。

     吳中允 按《石門縣志》:吳中允,字養素,幼失母,砥砺志操,敦笃友誼,兄弟中有欲分财析産者,辄推與之。

    家徒壁立,奉養未嘗少缺,精醫術,濟人凡貧富鹹親視診,病痊不責其酬,鄉黨以此推重。

     祝文琳 按《石門縣志》:祝文琳,字長聲,庠生,精岐黃家言見地高,頗能洞垣決,隐時遊騁文墨。

    着有《黑将軍傳》、《芋艿先生記》诙谲可喜,亦善作詩,子翼皇年少蜚英庠序,早卒,因惘惘以沒。

     孫鈍【皇甫泰】 按《錢塘縣志》:孫鈍,字公銳,遇異人授卻老方,九十童顔,醫傾海内,所著有《試效集》成書,按脈用藥,足齊古人。

    又有皇甫泰者,與之齊名人,稱孫皇雲。

     錢寰 按《錢塘縣志》:錢寰,以小兒醫,嘉靖初,征授禦醫侍,太子疾有效,升右通政。

     俞橋 按《海甯縣志》:俞橋,少業儒,究心理學,兼精岐黃術。

    嘉靖中,以名醫被征,累官太醫院判橋于方書,無所不晰,更博詢諸名家,得河間潔古東垣未刻諸稿,及古今秘方斟酌損益之,以治病無不奇驗。

    居京師,恥事權貴,而貧家延之,必盡心療治。

    以故名愈藉藉而家日窘,士大夫雅重之着醫學大原一書,搜輯《樞素》以下諸家有關證脈者,次以賦括,令業醫之士診脈制方有所考證焉。

     嚴元 按《杭州府志》:嚴元,字宗仁,少業儒不售,從父耔谒選京師屬有诏選醫士,元故精岐黃家言就試禮部,隸籍太醫院。

    嘉靖中,預修袖珍諸方錄,賜銀币,甚渥上幸,承天有旨,命元扈從嘗宣召診視,及視東宮後宮疾,辄效賜金绮至撤禦前酒馔,以優寵之。

    秩滿授禦醫,會司藥署員缺,旨特用。

    元為人所忌,中蜚語落職。

    元事親以孝,稱其為醫,熟察标本。

    陰陽脈絡皆極洞暢,以子大紀貴封部郎贈方伯。

     過龍 按《蘇州府志》:過龍,字雲從,吳縣人。

    豐神超逸,隐于醫。

    着《針灸要覽》、《十四經》、《發揮茶經》各一卷,時與祝京兆文待诏遊,生平不菑不畬,所需自足,自号十足道人,年九十三卒,文征明有《十足道人傳》。

     金绶 按《懷遠縣志》:金绶,幼業儒兼習養生之術,尤精于醫。

    濠壽之間待之全活者甚衆。

    本府饒都伯得奇疾,遍求醫治不效,張黃門翼翔薦绶于饒延,見診視,三投湯劑而沉疴豁然。

    饒喜,榮以冠帶,隆慶初年與鄉飲。

    卒年八十七。

     葉文齡 按《仁和縣志》:葉文齡,字德征,幼業儒不遂,去學醫。

    禮部屢試優等,例授冠帶供職,于聖濟殿升太醫院吏目,甲午召診,保和有功,升禦醫。

    忽被宣召,禦書忠愛額于堂。

    庚子再召,升院判後,因母老乞終養,遂緻仕。

    所著有《醫藥統旨》行于世。

     張榮 按《如臯縣志》:張榮,字伯仁,常山人。

    移家如臯少精診家學,人以疾請,無早夜寒暑雨雪無不赴者,投匕劑,辄奇效至,報有無不問也。

    嘉靖己未邑有倭寇,崇陽劉景韶以兵使者提兵境上,挾以自從,會軍中大疫,榮起者千餘人,隆慶末下邳有治河之役,大興卒徒臯人負鐘者千二百,而疫死者過半,榮自請往治焉。

    至則夫役俱就茅蓬下卧一一療之,皆得生還,不費縣官一錢也。

    好施予窭人有谒者,無不應,往往折券棄責,卒之日,家無餘赀。

    子孫今為臯人。

     曹察齋 按《如臯縣志》:曹察齋,精岐黃之術。

    一日行途中,聞有婦臨蓐者,作楚特甚,曹拾地上敗葉,命煎湯服之,即下人叩其故,曹曰:醫者,意也。

    我取其敗葉落耳。

    衆服其神。

     賣藥人 按《如臯縣志》:明萬曆甲寅夏,有賣藥人挑藥籠至市中,俄有兩人肩一病者求醫,病者遍身皆刀斧痕,頭項尤甚,取其頭置膝上,以藥塗之,安上視聽如故,兩人複肩而去,酬之以錢,不受。

    觀者如堵,未幾遠逝不知所之,惜未叩其姓氏。

     沈道輝 按《泰州志》:沈道輝,泰州人,善岐黃之業。

    如臯縣江甯鄉有石氏女子夢與神接,神黑而髯。

    腹漸膨脝,家人鹹共驚怪,往谒道輝。

    道輝診之曰:此鬼胎也。

    以藥下之,得二肉塊,剖視外黑而中白如脂。

     沈汝孝【錢惟邦盧似立】 按《杭州府志》:沈汝孝,字太國,父文奎習岐黃,居富陽之坊郭裡術不甚售,及汝孝童年知醫所投,辄效。

    萬曆中,周孝廉羔計偕遇關閡疾,衆醫不能愈,太國獨以三棱莪朮等藥投三十劑而愈。

    羔仲子兆鬥以勞郁緻病,幾不救,杭醫錢惟邦曰:周郎病勞憊,郁極而屍蹶也,下之則生矣。

    會醫士盧似立過寓,切其脈,撫掌笑曰:正所為陽脈下逐,陰脈上争,胃氣閉而不通,故脈亂形蹶,以陽入陰支蘭藏者,生是也,不可驟攻,須七日。

    少間,三七日而愈。

    太國聞之,躍酾以湯液煮以齊和病瘥,一如二君言。

    蓋武林醫者,錢能攻,盧善守,而太國則非攻非守,适于二君之中者,三人遂稱鼎足焉。

    年八十卒,子孫能世其業。

     唐繼山 按《會稽縣志》:唐繼山,以字行,萬曆年間,人住安甯坊。

    少喜讀書,長而習醫,以溫補為事,多奇效,尤能以脈理決生死于數年前。

    人至今稱之,有《脈訣》行世。

     李尚元 按《江甯府志》:李尚元,字仰春,以治傷寒名家。

    焦太史嘗贈以文略雲:自古論病,惟傷寒最為難療,表裡虛實,稍不審,辄不可救。

    尚元有三勝焉,每用藥言,某時當得睡;某時當得下;時刻皆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