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五百十二

關燈
醫者皆袖手,得杞劑良已。

    正德六年,州大疫,知州萬廷彩命施藥于申明亭,存活甚衆。

     張世華 按《蘇州府志》:張世華,字君美,其先汴人。

    宋南渡時,有彥者以防禦使擁兵衛吳,遂家焉。

    三傳至端禮,始以醫名。

    逮元善進為保沖大夫。

    曾大父缙尤著名,嘗為周文襄所禮重。

    父頤,字養正,能豫刻年月,決人生死。

    世華嘗就征,從使西南諸國,軍士行道病者,多賴全活。

    正德間,吳大疫,世華攜藥囊于通衢,随請而應。

    有酬之金帛,笑而謝之。

    子承宗,孫學禮,并以保禦勞擢官。

     汪宦 按《祁門縣志》:汪宦,居三遷堂,精通醫理,善著書,有《醫學質疑》若幹卷。

     趙铨 按《廬陵縣志》:趙铨,字仲衡,與羅文莊善,贈以古風,稱為石亭子是也。

    高唐裡人。

    精岐黃家言,雖為制舉業不廢,以諸生入監貢。

    仕靈壽、霍山兩邑夏貴溪,大拜入京,取道吳城,夜泊,更闌人靜,忽擁驺傳呼,聲出空中,雜以絲竹金革,滿驿交喧,俱以為宰相天人當有異,乃明下隐隐有宣言藥王爺爺到。

    聞于貴溪,使人詢:藥王何人?曰:姓趙者,已而寂然。

    乃铨舟至,貴溪有心物色之,問來舟為誰?曰:秀才姓趙者。

    相國即月下索趙生見,倒屣與語,大加賞異,即攜與入京。

    會世廟不豫,大醫束手,貴溪及大臣公卿鹹舉铨入診視,不終劑而龍體大安。

    上既龍性,加不豫,益稍不受嬰拂,太醫待诏者入,未診視,而得罪杖殺者再三。

    铨入見,龍袍垂地,跽不得前。

    上曰:可前?铨曰:龍袍在地上。

    上乃喜笑曰:會講話,便知醫。

    乃手舉起龍袍以前。

    乃知前待诏對以龍袍在地下,是以觸上忌耳。

    铨既稱旨,朝廷官之而就令焉。

    铨意不欲久仕,解組歸,惟著書修真而已。

    有乞醫者即赴之,不責人金帛,而施藥不怠。

    铨診太素有神。

    清江蕭公須山病笃,铨往,适病者假寐,铨先診其長子,診畢,取酒相歡曰:子脈無憂,何妨乎父壽?投一劑而愈。

    方出都門時,見一死者,已含斂,方入棺,铨下馬啟其衣衾,令取沸水下刀圭灌之,死者立蘇。

    或以問铨,铨曰:吾過其旁,知其無死氣。

    若有死氣,十丈内可決,忍妄啟其衣衾耶?其神類若此。

    铨臨終無病,腹中閣閣作聲,笑曰:龍吟虎嘯,風雲慶會,吾當赴之。

    有頃,異香滿室,見頂上一道光彩,冉冉而上,而铨坐逝矣。

    經日如生,舉棺時,舁者覺輕虛若無七尺身者,或傳以為屍解雲。

    铨所著有《春風堂集》、《石亭醫案》、《岐黃奧旨》、《諸家醫斷》、《太素脈訣》、《體仁彙編》。

     吉兆來 按《江甯縣志》:吉兆來,字逢生,為瘍醫,有神效。

    誠樸無僞,随疾輕重,為人施治,絕不計利。

    尤善用針,相其形色,針到而害患随除。

    父秋宇,有詩名,兆來乞陳仲醇序其遺稿而刊行之,錢禦冷相國、李曉湘太仆皆重之。

    三子皆能世其術。

     司馬隆 按《江甯縣志》:司馬隆,字季平。

    先世陝之鹹甯人。

    父元亨,家金陵,儒而能醫。

    隆少勤學,嘗從林龍溪受《尚書》,後繼父業,遂擅醫名。

    讀《内經》、丹、垣諸書,手不釋卷。

    每至病者家,或羣醫俱集,辨論紛然,隆徐以一言定之,人皆悅服。

    遇人危疾,端居靜繹,或通夕不寐,必得其病之源治之而後已。

    有貧士病疫,親族畏避,隆診視不辍。

    嘗曰:人皆有死,豈獨疫疾能死人哉?子泰中,嘉靖癸未進士。

     鄭元厚 按《江甯縣志》:鄭元厚,字載之。

    父宗化,以明經教谕滁陽,延集多士,置講席,四時不辍,有鄭夫子之号。

    性至孝,居異母喪,總制未嘗見齒,都人士稱述之。

    元厚有父風,曾遇異人授以道術,由是精于導引内視之學,病者求其搬運撫摩,法簡功倍,醫藥可省,立愈,人益神之。

    其言人身髒腑關會之處,皆可指而數也。

    審察病源,舉其竅要,施功膚骼之間,透切膏肓之隐。

    其秘多不傳,惟僧常然得其要領雲。

     諸餘齡 按《浙江通志》:諸餘齡,字雲泉,仁和人。

    蔔居如松裡,善書奕,博通醫家言,而多新得,四方争迎緻之。

    晚隐靈鹫山,善李元昭,預知死期俱不爽。

    每語客曰:我巾車馳城中起死人,何得身為死人馳喪車出城乎?當終于此。

    與徐镗輩諸名醫為天醫社雲。

    子夢環成隆慶辛未進士。

     盧複【盧之頤】 按《浙江通志》:盧複,皆岐黃,兼通大乘,剖疑晰理,解悟不滞。

    子之頤,資性開明,而學有根柢,陰紐陽絡,證辨入微,善療奇疾。

    凡屍蹶迵風,投劑無不中。

    然負氣陵物,議論踔厲,毀譽殆半焉。

    所著《仲景論》、《本草乘》、《金匮要略論疏》諸書行于世。

     孫卓三 按《饒州府志》:孫卓三,浮梁北鄉人,精岐黃。

    正德間,故藩覓醫于縣,王嚴裡人欲傾卓三,舉以應,迫而行藥,辄應手得大效,獲寵受厚糈,聲名大起。

    其思理多在意表。

    邑令以宸濠之變,先輿送其夫人避山中,病前秘五日,腹膨如鼓,仰面張目,息已微,急召卓三。

    卓三曰:此盛暑急驅,飲水過度,羞溺而胞轉也。

    法以豬尿胞吹氣貫滿,令女婢投入沖之,而溺淋淋下,遂起。

    新安富室有男子淋溺不止者,漸痿黃,諸醫束手。

    卓三醫之,亦弗效。

    偶隐幾坐,以手戲弄水罐,後孔塞則前竅止,開則通。

    為腦後一穴,灸火三壯,立愈。

     王綸 按《明外史》吳傑傳:士大夫以醫名者,有王綸、王肯堂。

    綸字汝言,慈溪人,舉進士,遷禮部郎中,曆廣東參政,湖廣廣西布政使。

    正德中,以副都禦史巡撫湖廣。

    綸精于醫,所在為人治疾,無不立效。

    有《本草集要》、《明醫雜着》行于世。

     按《醫學入門》:王綸,字汝言,号節齋,浙江慈溪人。

    宏治時,官至廣東布政。

    因父病精醫,着《明醫雜着》,發丹溪所未發,世多尊信之。

    并着《本草集要》行世。

    兄經,舉進士,亦知醫。

     袁廷用 按《桐廬縣志》:袁廷用,坊郭人。

    正德間,由醫士授太醫院吏目。

     袁(王相) 按《桐廬縣志》:袁(王相),坊郭人,由醫士任岷府良醫正。

     戴廷贽 按《桐廬縣志》:戴廷贽,坊郭人。

    正德間,任太醫院冠帶醫士。

     袁(王堂) 按《桐廬縣志》:袁(王堂),坊郭人,由醫士任北京太醫院禦醫,進階院判。

     胡尚禮 按《儀真縣志》:胡尚禮,字景初,世醫也。

    其父倫,命讀岐黃諸書,曰:吾家傳,通醫必先通儒為本,理不明,安悟診視之奧?禮遂能識奇病,活人甚衆。

     許紳 按《明外史》吳傑傳:有許紳者,京師人。

    初供事禦藥房;嘉靖改元,授禦醫,屢遷太醫院使。

    受知于世宗,連加通政使禮部侍郎工部尚書,并領院事。

    二十年,官婢楊金英等謀逆,以帛缢帝,氣已絕,紳急調峻劑下之,辰刻下藥,未時忽作聲,去紫血數升,遂能言,又數劑而愈。

    帝德紳,加太子太保禮部尚書,賜赉甚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