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五百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結,結為郁證,非虛也。
用蘇子香附益智等藥數服而愈。
董大奇之,因乞為弟子,以學醫焉。
一梓人母年四十餘,手大指忽腫,因偃仆不知人事,可大診之曰:此必月信至而适為冷水所傷也。
問之信然,用當歸甘荽湯而愈。
一婦人産後大喘,醫戒用參,可大診之曰:此孤陽絕陰也,正宜用參。
遂加蘇木為湯,飲之喘立止。
李時珍 按《明外史·本傳》:李時珍,字東璧,蕲州人。
讀書不治經生業,獨好醫書。
醫家本草自神農所傳止三百六十五種,梁陶弘景所增數亦如之,唐蘇恭增一百一十四種,宋劉翰又增一百二十種,至掌禹錫唐慎微輩先後增補合一千五百五十八種,時稱大備然,品數既煩,名稱多雜,或一物而析為二三或二物而混為一品,時珍病之,乃窮搜搏采芟煩補,阙曆時三十年,閱書八百餘家,藁三易而成《本草綱目》一書。
增藥三百七十四種,厘為一十六部,合成五十二卷,首标正名為綱,餘各附釋,為目正始也。
次以集解辨疑正誤,詳其出産形色也。
又次以氣味主治附方,着其體用也。
書成将上之朝,而時珍遽卒。
未幾,神宗诏修國史,購四方文籍,其子建元以父遺表及是書來獻。
天子嘉之,命刊行天下,自是士大夫家有其書。
本草之學始稱集大成。
時珍官楚王府奉祠正子建中四川蓬溪知縣,又吳縣張頤,祁門汪機,杞縣李可大,常熟缪希雍皆通,醫術治病多奇中,而希雍常謂上古醫經朱遭秦火,獨内經本草耳。
本草出于神農,朱字譬之五經後又增補别錄,譬之注疏,未免朱墨錯互,乃沈研剖析本經,以經之别錄,以緯之着,本草單方一書盛傳于世。
缪希雍 按《金壇縣志》:缪希雍,字仲淳,由常熟遷居金壇。
與東林諸先達相友善,工岐黃術,有殊解,一折衷于理推本神農圖經辨其性味之所以然,屢有奇驗。
着《廣筆記》、《本草單方》、《江陰司訓》,莊繼光刻之以行。
卒時翰林學士。
錢謙益經紀其家。
按《蘇州府志》:缪希雍,字仲醇,常熟人。
精醫術醫經方書,靡不讨論,尤精本草之學。
謂古三墳之書未經秦火者獨此而已,《神農本經》朱字譬之六經也,名醫增删别錄,朱墨錯互譬之注疏也。
本經以經之别錄,以緯之作《本草經疏》,《本草單方》等書。
抉摘軒岐未發之秘,為人電目戟髯。
如遇羽人劍客,好談今古事成敗,誠奇士也。
龐鹿門 按《湖廣通志》:龐鹿門,幼從李平湖作《本草綱目》,視神農多三千品,視唐本草多一千五百品,視陳希彜着多五百品,凡蟲魚、鳥獸、草木、天地、内外無所不包。
又複考核詳究盡生生變變之妙。
鹿門得平湖之學,不肯輕出以試人,至老乃出。
有客寓者,耳聾數十日,以補藥投之,不效。
就鹿門理脈曰:此胃家火也。
客曰:耳屬腎與胃何涉?鹿門曰:公未知《素問靈樞》耳胃經絡起某處,過于耳旁,或于食時則聾。
更甚一刀匕而愈。
州守夫人病瘧,診之曰:此瘧勿藥,有喜,但過十日當下血。
夫人不悅,遂不請其方,越十日而夫人血下,邀鹿門,亦一匕而愈好。
說《素問靈樞》醫家罕有知者。
楊守吉 按《江甯府志》:南都正嘉間,醫多名家,乃各颛一門無相奪者。
如楊守吉之為傷寒醫;李氏姚氏之為産醫;周氏之為婦人醫;曾氏之為雜證醫;白騾李氏刁氏範氏之為瘍醫;孟氏之為小兒醫;樊氏之為接骨醫;鐘氏之為口齒醫;袁氏之為眼醫,自名其家,其人多笃實純謹。
有士君子之行,而守吉醫尤着。
有謝五老者,夫婦病感冐月餘矣,飲食纔屬口辄嘔哕,衆醫皆以不治棄去。
一日,守吉過其門,邀入診之曰:無傷也,病久已去,但小進食,蚘蟲争上噉,胸次攪擾作惡耳。
試頓食之,當勿藥而愈。
家人群駭其說,度無可奈何姑從之。
遂以冷茶投粥中頓人與二大盂,初尚作嘔已,漸喜食,食已沉睡,覺而霍然。
又一人病羸,瘦委頓甚,百方不效,求楊診之,楊曰:若病非藥所能愈,第于五更向煮牛肉肆中,候其初啟釜時,以口鼻向鍋旁吸取其氣,然後取汁一碗飲之,數日可愈矣。
從之,果然。
他治多類此。
陸厚 按《青浦縣志》:陸厚,自号東園散人。
博洽經史,精于孫吳兵書,嘗遇異人,授子午按摩法,療人疾不施針焫而愈。
有詩集曰《古漁唱》。
高武 按《鄞縣志》:高武,号梅孤。
負奇好讀書,凡天文律呂兵法騎射無不閑習。
嘉靖時,中武舉北上,因曆覽塞垣以策幹,當路不用,遂棄歸。
所言幹象無不驗,晚乃專精于醫,治人無不立起,嘗慨近時針灸多誤,手鑄銅人三,男婦童子各一,以試其穴,推之人身所驗,不爽毫發。
所著《射學指南》、《律呂辨痘疹》、《正宗針灸》、《聚英發揮直指》各三十卷行于世。
趙獻可 按《鄞縣志》:趙獻可,字養葵,自号醫巫。
闾子好學淹貫,尤善于易,而精于醫,其醫以養火為主,嘗論命門乃人身之君,養身者既不知撙節,緻戕此火,以至于病,治病者複不知培養此火,反用寒涼以賊之安望。
其生着《醫貫》一書,論議甚精,俱前人未發,為醫家指南,盛行于世。
後遊秦晉,著述甚多,有《内經抄素問注》及《經絡考正脈論》二本,一例諸書。
子貞觀字如葵,亦精于醫,敦厚有古風,治病不論貴賤,未嘗計利。
嘗治人病,夜半自往叩門,候其脈證,以用藥,其笃厚如此,亦有《绛雪丹書》、《痘疹論》行世。
鐘大延 按《鄞縣志》:鐘大延,字恒國,本江右仕族,後為鄞人。
精于醫,聰穎絕人,治病不執恒方,嘗言今人但知醫,豈知醫人,病固有淺深,人自有強弱,豈得因病執方?有二人同時病痢,其一用補劑,一用攻劑,或問之曰:此禀弱須補其正氣,而後攻之,彼強須攻,故用攻耳。
徐廷尉病,小便秘,腫脹,面赤發喘,衆醫皆以為熱證治之,病愈甚。
大延視之曰:是無火也,急煮附子湯,一服而愈。
後有一貴家孕婦病亦如之,衆醫莫效,大延視之曰:是可弗藥也,乃胎壓膀胱耳。
令其周身轉運而瘳。
一僧嗜鹽,每食必斤許,衆醫雖知其為蟲,然服藥辄痛悶欲絕,大延曰:是蟲不受藥也,當有以餌之。
以鹽筍用藥煮之,仍加以鹽,令服。
越數日,果嘔蟲數升許而愈。
又一人酷暑曆萬山中,或時飲溪水,至秋患洩痢,諸藥不效,但思食西瓜,而醫家戒不使進。
大延曰:但食無妨。
稍進覺安,加進益快爽,遂用藥數劑而愈。
蓋前因山中暑熱所中也,其能自出新意多奇效,皆如此。
嚴仁泉【嚴蘇泉吳少垣吳繼軒僧心齋周僧李僧李氏楊氏馮遯齋張東何心仁】 按《金溪縣志》:金溪先時名醫不可考,世廟時有嚴氏兄弟,兄号仁泉,弟号蘇泉者,真誠靜重,脈理精徹,百無一失,若小兒以吳氏家傳為主代有精者,今少垣繼軒兄弟皆有聲,足繼祖父之業焉。
苦竹入外科,有龍興寺老僧心齋者,宿瘤如杯,毒癰滿背皆能療治。
用蘇子香附益智等藥數服而愈。
董大奇之,因乞為弟子,以學醫焉。
一梓人母年四十餘,手大指忽腫,因偃仆不知人事,可大診之曰:此必月信至而适為冷水所傷也。
問之信然,用當歸甘荽湯而愈。
一婦人産後大喘,醫戒用參,可大診之曰:此孤陽絕陰也,正宜用參。
遂加蘇木為湯,飲之喘立止。
李時珍 按《明外史·本傳》:李時珍,字東璧,蕲州人。
讀書不治經生業,獨好醫書。
醫家本草自神農所傳止三百六十五種,梁陶弘景所增數亦如之,唐蘇恭增一百一十四種,宋劉翰又增一百二十種,至掌禹錫唐慎微輩先後增補合一千五百五十八種,時稱大備然,品數既煩,名稱多雜,或一物而析為二三或二物而混為一品,時珍病之,乃窮搜搏采芟煩補,阙曆時三十年,閱書八百餘家,藁三易而成《本草綱目》一書。
增藥三百七十四種,厘為一十六部,合成五十二卷,首标正名為綱,餘各附釋,為目正始也。
次以集解辨疑正誤,詳其出産形色也。
又次以氣味主治附方,着其體用也。
書成将上之朝,而時珍遽卒。
未幾,神宗诏修國史,購四方文籍,其子建元以父遺表及是書來獻。
天子嘉之,命刊行天下,自是士大夫家有其書。
本草之學始稱集大成。
時珍官楚王府奉祠正子建中四川蓬溪知縣,又吳縣張頤,祁門汪機,杞縣李可大,常熟缪希雍皆通,醫術治病多奇中,而希雍常謂上古醫經朱遭秦火,獨内經本草耳。
本草出于神農,朱字譬之五經後又增補别錄,譬之注疏,未免朱墨錯互,乃沈研剖析本經,以經之别錄,以緯之着,本草單方一書盛傳于世。
缪希雍 按《金壇縣志》:缪希雍,字仲淳,由常熟遷居金壇。
與東林諸先達相友善,工岐黃術,有殊解,一折衷于理推本神農圖經辨其性味之所以然,屢有奇驗。
着《廣筆記》、《本草單方》、《江陰司訓》,莊繼光刻之以行。
卒時翰林學士。
錢謙益經紀其家。
按《蘇州府志》:缪希雍,字仲醇,常熟人。
精醫術醫經方書,靡不讨論,尤精本草之學。
謂古三墳之書未經秦火者獨此而已,《神農本經》朱字譬之六經也,名醫增删别錄,朱墨錯互譬之注疏也。
本經以經之别錄,以緯之作《本草經疏》,《本草單方》等書。
抉摘軒岐未發之秘,為人電目戟髯。
如遇羽人劍客,好談今古事成敗,誠奇士也。
龐鹿門 按《湖廣通志》:龐鹿門,幼從李平湖作《本草綱目》,視神農多三千品,視唐本草多一千五百品,視陳希彜着多五百品,凡蟲魚、鳥獸、草木、天地、内外無所不包。
又複考核詳究盡生生變變之妙。
鹿門得平湖之學,不肯輕出以試人,至老乃出。
有客寓者,耳聾數十日,以補藥投之,不效。
就鹿門理脈曰:此胃家火也。
客曰:耳屬腎與胃何涉?鹿門曰:公未知《素問靈樞》耳胃經絡起某處,過于耳旁,或于食時則聾。
更甚一刀匕而愈。
州守夫人病瘧,診之曰:此瘧勿藥,有喜,但過十日當下血。
夫人不悅,遂不請其方,越十日而夫人血下,邀鹿門,亦一匕而愈好。
說《素問靈樞》醫家罕有知者。
楊守吉 按《江甯府志》:南都正嘉間,醫多名家,乃各颛一門無相奪者。
如楊守吉之為傷寒醫;李氏姚氏之為産醫;周氏之為婦人醫;曾氏之為雜證醫;白騾李氏刁氏範氏之為瘍醫;孟氏之為小兒醫;樊氏之為接骨醫;鐘氏之為口齒醫;袁氏之為眼醫,自名其家,其人多笃實純謹。
有士君子之行,而守吉醫尤着。
有謝五老者,夫婦病感冐月餘矣,飲食纔屬口辄嘔哕,衆醫皆以不治棄去。
一日,守吉過其門,邀入診之曰:無傷也,病久已去,但小進食,蚘蟲争上噉,胸次攪擾作惡耳。
試頓食之,當勿藥而愈。
家人群駭其說,度無可奈何姑從之。
遂以冷茶投粥中頓人與二大盂,初尚作嘔已,漸喜食,食已沉睡,覺而霍然。
又一人病羸,瘦委頓甚,百方不效,求楊診之,楊曰:若病非藥所能愈,第于五更向煮牛肉肆中,候其初啟釜時,以口鼻向鍋旁吸取其氣,然後取汁一碗飲之,數日可愈矣。
從之,果然。
他治多類此。
陸厚 按《青浦縣志》:陸厚,自号東園散人。
博洽經史,精于孫吳兵書,嘗遇異人,授子午按摩法,療人疾不施針焫而愈。
有詩集曰《古漁唱》。
高武 按《鄞縣志》:高武,号梅孤。
負奇好讀書,凡天文律呂兵法騎射無不閑習。
嘉靖時,中武舉北上,因曆覽塞垣以策幹,當路不用,遂棄歸。
所言幹象無不驗,晚乃專精于醫,治人無不立起,嘗慨近時針灸多誤,手鑄銅人三,男婦童子各一,以試其穴,推之人身所驗,不爽毫發。
所著《射學指南》、《律呂辨痘疹》、《正宗針灸》、《聚英發揮直指》各三十卷行于世。
趙獻可 按《鄞縣志》:趙獻可,字養葵,自号醫巫。
闾子好學淹貫,尤善于易,而精于醫,其醫以養火為主,嘗論命門乃人身之君,養身者既不知撙節,緻戕此火,以至于病,治病者複不知培養此火,反用寒涼以賊之安望。
其生着《醫貫》一書,論議甚精,俱前人未發,為醫家指南,盛行于世。
後遊秦晉,著述甚多,有《内經抄素問注》及《經絡考正脈論》二本,一例諸書。
子貞觀字如葵,亦精于醫,敦厚有古風,治病不論貴賤,未嘗計利。
嘗治人病,夜半自往叩門,候其脈證,以用藥,其笃厚如此,亦有《绛雪丹書》、《痘疹論》行世。
鐘大延 按《鄞縣志》:鐘大延,字恒國,本江右仕族,後為鄞人。
精于醫,聰穎絕人,治病不執恒方,嘗言今人但知醫,豈知醫人,病固有淺深,人自有強弱,豈得因病執方?有二人同時病痢,其一用補劑,一用攻劑,或問之曰:此禀弱須補其正氣,而後攻之,彼強須攻,故用攻耳。
徐廷尉病,小便秘,腫脹,面赤發喘,衆醫皆以為熱證治之,病愈甚。
大延視之曰:是無火也,急煮附子湯,一服而愈。
後有一貴家孕婦病亦如之,衆醫莫效,大延視之曰:是可弗藥也,乃胎壓膀胱耳。
令其周身轉運而瘳。
一僧嗜鹽,每食必斤許,衆醫雖知其為蟲,然服藥辄痛悶欲絕,大延曰:是蟲不受藥也,當有以餌之。
以鹽筍用藥煮之,仍加以鹽,令服。
越數日,果嘔蟲數升許而愈。
又一人酷暑曆萬山中,或時飲溪水,至秋患洩痢,諸藥不效,但思食西瓜,而醫家戒不使進。
大延曰:但食無妨。
稍進覺安,加進益快爽,遂用藥數劑而愈。
蓋前因山中暑熱所中也,其能自出新意多奇效,皆如此。
嚴仁泉【嚴蘇泉吳少垣吳繼軒僧心齋周僧李僧李氏楊氏馮遯齋張東何心仁】 按《金溪縣志》:金溪先時名醫不可考,世廟時有嚴氏兄弟,兄号仁泉,弟号蘇泉者,真誠靜重,脈理精徹,百無一失,若小兒以吳氏家傳為主代有精者,今少垣繼軒兄弟皆有聲,足繼祖父之業焉。
苦竹入外科,有龍興寺老僧心齋者,宿瘤如杯,毒癰滿背皆能療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