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五百八

關燈
世。

     按《古今醫統》,楊士瀛,名登父,号仁齋。

    世業醫學,至登父尤精,每以活人為心,集有《直指方論》二十八卷行世。

     鄭槳 按《福建通志》:鄭槳,字孔濟,長樂人,工醫術,診脈能豫知年數生死,亦能詩。

     懷居士 按《陳州志》:懷居士,名敏,字仲讷,宛丘人也。

    少喜醫方,自《神農本草》、《黃帝内外經》、《扁鵲倉公傳》,無所不觀,遂以其方名,為醫博士。

    為人治疾,數有功。

    居數年厭之,以其方授子孫,并緻家政,築室獨居,聚浮屠書,阖門讀之。

    江湖淮浙之濱,浮屠氏之達者,無不來款,王公大人多與之遊。

    年七十歲,舉累世不葬喪二十餘,曰:是責在我,不當以累子孫。

    子和孫遘皆守其方。

    古者貴三世醫,于懷氏益信已。

     吳镕 按《甯國縣志》:吳镕,字國器,業儒,隐于醫,全活者衆,略不計利。

    年幾百歲,視明聽聰,發黑如漆,面奕奕有光,東莊諸老,目之為不老仙。

    以孫應昂領鄉薦,沾錫類恩授迪功郎,卒。

     謝複古 按《古今醫統》:謝複古,為宋翰林學士,習醫藥,尤工于傷寒,發仲景之奧旨。

     林頤壽 按《福建通志》:林頤壽,字褒世,晉江人。

    父附貢辟雍,袓母楊氏嘗苦背瘍,潰爛徑數寸,頤壽曰:敗膿在中,侵食旁肉,若抆拭則不堪痛楚。

    乃俟其熟寐,潛舐去,敷藥而愈。

    廬父墓,有芝産之瑞。

    事繼母彌謹,繼母卒,廬墓有白鵲數十,往來廬上,人以為孝感。

    頤壽博覽經史,尤工大字,精醫業,所活甚衆,切脈言生死遲速無差。

    裡人為着孝友傳。

    年六十八,一夕談笑而卒。

    号華陽處士。

     劉伯桓 按《福建通志》:劉伯桓,崇安人,天資淳樸,嘗遇異人授以岐黃之術,自是求治者,無不全活。

     張季明 按《古今醫統》:張季明,名杲,新安人,世業醫術有名,至杲尤誠确精粹,博該諸書,所得辄采錄,成《醫說》十卷。

     範九思 按《古今醫統》:範九思,不知何郡人,善醫善針,沉疴悉能起之。

    一人患喉内生蛾,諸醫不能愈,且畏針,範與末藥,計以筆搽之,遂暗藏針于内,刺之即愈矣。

     周與權 按《撄甯集》:周與權,字仲立,宋臨潼人,着《難經辨正釋疑》。

     任度 按《醫學入門》:有患者嘗饑,吞食下至胷,便即吐出,醫作噎疾膈氣治之,無驗。

    任度視之曰:此疾蓋因蛇肉不消所緻,但揣心腹上有蛇形也。

    病者曰:素有大風,常求蛇肉食之。

    遂合硝、黃以治,微利而愈。

     程約 按《古今醫統》:程約,字孟博,新安婺源人。

    世業醫,至約尤着,而更得針砭之妙,若有《醫方圖說》行世。

     按《婺源縣志》:程約,字孟博,世工醫。

    其先有号種德居士者,邑宰許應龍因改所居之坊為種德坊。

    精針法,同邑馬荀仲自許齊名,約不然也。

    太守韓瑗嘗有疾,馬為右脅針之,半入而針折。

    馬失色曰:非程孟博不可。

    約至,乃為左脅下一針,須臾而折針出,疾亦即愈,由是優劣始定。

     唐與正 按《古今醫統》:唐與正,不知何郡人,善醫,凡人有奇疾,以意療之,無不效。

    一小女患風痹赤腫,諸醫以風熱治之不效。

    唐診視雲:肝肺之風熱故,治之遂愈。

    惟頂上高腫寸許,詢其乳母好飲熱酒,唐遂悟,以前劑倍加葛根,數服而消。

     按《醫學入門》:唐與正治飲熱酒,頂高數寸,用葛花倍服而愈。

    治因服黑鉛丹,卧則小便微通,立即不能涓滴,服諸通利藥不效。

    公曰:乃結砂時鉛不死,硫黃飛去,鉛入膀胱,故卧則偏重猶可溲,立則正塞水道,自不能通。

    用金液丹三百丸,分為十服,煎瞿麥湯下。

    蓋膀胱得硫黃,積鉛成灰,從水道下,累累如細砂,其病遂愈。

     王朝弼【王淵王槐】 按文天祥《金匮歌》序:《金匮歌》者,鄉前輩王君良叔之秘醫方也。

    初,良叔以儒者涉獵醫書,不欲以一家名。

    一日,遇病數十輩同一證,醫者曰:此證陰也,其用某藥無疑。

    數人者骈死,醫者猶不變。

    良叔曰:是證其必有他合,少更之,遂服陽證藥,自是皆更生焉。

    良叔冤前者之死也,遂發念取諸醫書,研精探索,如其為學,然久之無不通貫,察證辨脈,造神入妙,如庖丁解牛,伛偻承蜩。

    因自撰為方劑,括為歌詩,草紙蠅字,連帙累牍,以遺其後人曰:吾生平精神,盡在此矣。

    其子季浩,以是為名醫。

    其子庭舉,早刻志文學,中年始取其所藏讀之,今醫遂多奇中。

    一日,出是編,予然後知庭舉父子之有名于人,其源委蓋有所自來矣,天下豈有無本之學哉?世道不淑,清淳之時少,乖戾之時多,人有形氣之私,不能免于疾,世無和扁,寄命于嘗試之醫,斯人無辜,同于岩牆桂桎之歸者,何可勝數?齊高強曰:三折肱如為良醫。

    《楚辭》曰:九折臂而成醫。

    言屢嘗而後知也。

    《曲禮》曰:醫不三世,不服其藥。

    言嘗之久而後可信也。

    人命非細事,言醫者類緻謹如此。

    然則良叔,齊楚人所雲醫也。

    若庭舉承三世之澤,其得不謂之善醫已乎?予因謂庭舉曰:凡物之精,造物者秘之,幸而得之者,不敢輕,然其久未有不發。

    周公金縢之匮,兄弟之秘倩也,至成王時而發。

    藝袓金匮之誓,母子之秘言也,至太宗時而發。

    君所謂《金匮歌》者,雖一家小道,然袓宗之藏本,以為家傳世守之寶,其為秘一也。

    子之發之也,以其時考之,則可矣。

    庭舉曰:大哉斯言!予袓之澤,百世可以及人。

    予為子孫,不能彰悼先志,恐久遂沉泯,上遺先人羞,敢不承教,以廣之于人。

    予嘉庭舉之用心,因為序其本末如此。

    良叔諱朝弼,季浩諱淵,庭舉名槐雲。

     宋彥舉 按《癸辛雜識》:趙子昂雲,北方有宋彥舉者,針法通神,又能運氣。

    謂初用針,實時覺熱,自此流入經絡,頃刻至患處,用補瀉之法治之,則病愈而氣血流行矣。

     丘經曆 按《癸辛雜識》:劉漢卿郎中患牙槽風,久之颔穿,膿血淋漓,醫皆不效。

    在維揚有丘經曆,益都人,妙針法,與針委中及女膝穴,是夕膿血即止,旬日後颔骨蛻去,别生新者。

    其後張師道亦患此證,亦用此法針之而愈,殊不可曉也。

    丘常治消渴者,遂以酒酵作湯飲之而愈,皆出于意料之外。

    委中穴在腿(月秋)中。

    女膝穴在足後跟。

    俗言丈母腹痛,灸女壻腳後跟。

    乃舛而至此,亦女膝是也。

    然灸經無此穴。

    又雲女須穴。

     郎簡 按《宋史》本傳:郎簡,以工部侍郎緻仕,好醫術,人有疾,多自處方以療之。

    有《集驗方》數十行于世。

     周洪 按《宋史》本傳:周洪,字文淵,鄧州穰人,進士甲科,為開州推官,中身言書判,改秘書省著作佐郎,通判戎州。

    俗不知醫,病者以祈禳巫祝為事。

    洪取古方書,刻石教之,禁為巫者,自是人始用醫藥。

     崔世明 按《宋史》崔與之傳:崔與之,字正子,廣州人。

    父世明,試有司連黜。

    每曰:不為宰相,則為良醫。

    遂究心岐黃之書,貧者療之,不受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