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五百八
關燈
小
中
大
妙。
朱晦翁聞其名,就見,與談通夕。
所著有《醫術地理撥沙圖》。
吳源 按《休甯縣志》:吳源,字德信。
上世嘗遇異人,授以秘書,傳至源,遂以神醫稱。
樞密汪勃保奏引試,醫生凡數百人,獨冠其曹,授入内府,稍遷至翰林醫官。
療勞瘵疾奇中。
晚棄官歸隐,号南熏老人。
幹道己巳冬,忽自雲:吾無春脈。
至期,果攝衣而逝。
按《古今醫統》:吳源,字德信,新安海陽人。
宋孝宗時以詩文醫學著名,遇道人傳以金匮王函之秘,尤能起死回生,人稱其神。
後征為翰林醫官。
嵇清【嵇勝】 按《仁和縣志》:嵇清,字仁伯,世傳秘術,善療金瘡骨損。
父初由汴扈跸南渡,時方戎馬蹂躏,全活甚衆。
及北兵入寇,帥臣請俱,值兵潰,因失所在,事聞命清攝職,年未冠早谙先業。
已而宮中有患折肱者,他醫莫措,清為整治,完好如昔。
禁掖詫曰:小小嵇真能接骨耶?壽皇躬親騎射,時有悞損,應期而瘳,中外益重之。
先是大江以南,良醫固鮮,正骨一科,尤所罕覩。
清既著名,日有扶疾就視者,續斷起廢,辄見奇效。
其後嵇勝者,侍明武廟,以雜科顯,掌院事,卒于官,至今稱嵇接骨焉。
邢氏 按《齊東野語》:嘗聞陳體仁端明雲,紹熙間有醫邢氏,精藝絕異。
時韓平原知合門事,将出使,俾之診脈,曰:和平無可言,所可憂者夫人耳。
知合回轺日,恐未必可相見也。
韓妻本無疾,怪其妄誕不倫,然私憂之。
洎出疆甫數月,而其妻果殂。
又朱丞相勝非子婦偶小疾,命視之,邢曰:小疾耳,不藥亦愈。
然自是不宜孕,孕必死。
其家以為狂言。
後一歲朱婦得男,其家方有抱孫之喜,未彌月而婦疾作,急遣召之,堅不肯來,曰:去歲已嘗言之,勢無可療之理。
越宿而婦果殂。
餘謂古今名醫多矣,未有察夫脈而知妻死,未孕而知産亡者。
嗚呼,神矣哉! 郭時芳 按《蘭溪縣志》:郭時芳,名桂。
其先有汪夫人者,以善醫婦人顯于宋,掌内府藥院事,以功封溫國太夫人,子孫世承其業。
厥後随宋南遷,散居于浙之東西,杭、紹、金華皆其族也。
而金華之族有名化龍字叔大者,又遷于蘭溪,實生時芳。
時芳于醫道甚明,回生起死,百不失一,鄉邦倚之為司命,子孫世其業。
僧文宥 按《悅生随抄》:溫陵醫僧圓通大智襌師文宥,善脈,晚年不按脈,望而知之。
又臨終五七年,隔垣而知之。
凡病人骨肉往問,視之而知病者之候。
予問其故,又曰:以氣色知之。
苟其氣血同者,憂喜皆先見。
古有察色,然而未有隔垣而知,亦甚異也。
孫琳 按《愛竹談薮》:宋甯宗為郡王時病淋,日夜凡三百起,國醫罔措,或舉孫琳治之。
琳用蒸餅、大蒜、淡豆豉三物搗丸,令以溫水下三十丸。
曰:今日進三服,病當減三之一,明日亦然,三日病除。
已而果然。
賜以千缗。
或問其說,曰:小兒何緣有淋?隻有水道不利,三物能通利故爾。
若琳者,其可與語醫矣。
陳自明 按《撫州府志》:陳自明,字良甫,臨川人,精于醫。
以李師聖、郭稽中所著《産論》、《寶慶》諸集,綱領散漫而無統,節目簡略而未備,醫者不能深求遍覽,乃采摭諸家之書,附以家傳驗方,編葺成書,凡八門,門數十餘體,總二百六十餘論,論後列方,是為《大全良方》。
金壇王肯堂為《證治準繩》,女科一部,全用其書。
滕伯祥 按《蘇州府志》:滕伯祥,吳縣慶元間人,樂善好義,遇孤貧不能婚嫁與喪葬者,多為代舉,鄉黨稱為滕佛子。
嘗出郭遇至人,得小兒疳方,因以為業,今其子孫不替所傳。
錢原浚 按《鎮江府志》:錢原浚,字彥深,号愈庵。
集書數千卷,手錄其精要,點校而讀之,有得則标題于上旁。
通醫術,着《集善方》三十六卷。
江嚞 按《婺源縣志》:江嚞,字明遠,以醫名家,遠近病者羣集,一劑辄差。
邑嘗大疫,煮散遍飲之。
邑宰季子志夢神告曰:吾謹避江君,病者愈矣。
既而果然。
理宗久不豫,前郡守範鐘當國薦之,召至,一再進藥,上遂安,欲官不願。
先是城東有古水,鹳巢其颠,嚞見人緣木得所伏二卵而下,就買之,複歸于巢,微傷矣,越月而雛生。
忽二鹳俱飛至藥局,遺一草而去。
嚞取視之,有紅藤纏遶,根葉猶潤,嚞乃栽于花盆,及寶佑間公主得漏胎疾,嚞以藤和劑果驗。
先是鹳蓋遠取藤以纏破卵也。
居京師十年,稱疾丐歸,賜宅一區。
陳文中 按《醫學入門》:陳文中,字文秀,宋宿州人,為安和郎判太醫局,兼翰林良醫。
明大小方脈,于小兒痘疹,尤精其妙。
淳佑中,與保安。
翰林醫正鄭惠卿同編《幼幼新書》,又着《小兒病方論》一卷。
戴煟 按《溫州府志》:戴煟,号複庵,永嘉人。
文端公溪之後,為臨安府知錄。
鹹淳間,謝後得異疾,舌出不能收,煟應召,敷以消風散立愈。
後大喜,詢知文端孫,妻以侄女。
後元兵至,棄官學道,遇異人授以赤天之秘,能飛谒帝。
後遊龍虎山,又至衢州,有吏抱文書卷其右,俾署左判官禦下,署畢索視,則瓯郡回祿文也。
未幾,郡果大火,惟煟家得免。
吳觀善 按《仁和縣志》:吳觀善,字思賢。
其先汴人,南渡時,曾袓崇明,徙杭為小兒醫,其業出外家範防禦氏;範又出外家徐防禦氏,号有源流。
三傳至觀善,名益起,人皆奔走之。
錢寶 按《鎮江府志》:錢寶,字文善,原浚曾孫,号複齋,詩多藻思,工小楷行書,精于醫,拯危濟困,恒孜孜焉。
所著有《醫案》、《運氣說》、《複齋集》。
張濟 按《聞見後錄》:無為軍醫張濟,善用針,得訣于異人,雲能解人而視其經絡,則無不精。
因歲饑疫,人相食,凡視一百七十人,以行針無不立驗。
如孕婦因仆地而腹偏左,針右手指而正;久患脫肛,針頂心而愈;傷寒翻胃,嘔逆累日,食不下,針眼眦立能食。
皆古今方書不着。
陳瑩中為作傳雲。
初虞世 按《老學庵筆記》:初虞世,字和甫,以醫名天下。
元符中,皇子鄧王生月餘,得癎疾,危甚,羣醫束手。
虞世獨以為必無可慮,不三日王薨。
信乎醫之難也。
按《古今醫統》,初虞世為宋朝醫,有超見,論源皆深究《素》、《難》之理。
所著有《養生必用》。
張銳 按《古今醫統》:張銳,字子剛,鄭州人,官為團練使。
笃好醫方,遂得精妙,聲名遠着。
凡有求療,雖及細民,皆用意為治。
一婦産後患大洩喉痹,諸醫謂兩證不能并治,以為必死。
公視之,與藥十餘粒,使吞之,咽通而瀉止。
人異之,公曰:理中丸裹紫雪耳。
喉痹非寒藥不可,洩瀉非理中不止。
紫雪下咽則消釋無餘,得至腹中則附子藥也。
夫何異! 按《撄甯集》:張銳治傷寒已死一晝夜面赤者,即用藥灌之,次早遺屎尿而蘇,更進平胃散而安。
楊士瀛 按《福建通志》:楊士瀛,字登父,懷安人,精醫學,若《活人總括醫學真經》行于
朱晦翁聞其名,就見,與談通夕。
所著有《醫術地理撥沙圖》。
吳源 按《休甯縣志》:吳源,字德信。
上世嘗遇異人,授以秘書,傳至源,遂以神醫稱。
樞密汪勃保奏引試,醫生凡數百人,獨冠其曹,授入内府,稍遷至翰林醫官。
療勞瘵疾奇中。
晚棄官歸隐,号南熏老人。
幹道己巳冬,忽自雲:吾無春脈。
至期,果攝衣而逝。
按《古今醫統》:吳源,字德信,新安海陽人。
宋孝宗時以詩文醫學著名,遇道人傳以金匮王函之秘,尤能起死回生,人稱其神。
後征為翰林醫官。
嵇清【嵇勝】 按《仁和縣志》:嵇清,字仁伯,世傳秘術,善療金瘡骨損。
父初由汴扈跸南渡,時方戎馬蹂躏,全活甚衆。
及北兵入寇,帥臣請俱,值兵潰,因失所在,事聞命清攝職,年未冠早谙先業。
已而宮中有患折肱者,他醫莫措,清為整治,完好如昔。
禁掖詫曰:小小嵇真能接骨耶?壽皇躬親騎射,時有悞損,應期而瘳,中外益重之。
先是大江以南,良醫固鮮,正骨一科,尤所罕覩。
清既著名,日有扶疾就視者,續斷起廢,辄見奇效。
其後嵇勝者,侍明武廟,以雜科顯,掌院事,卒于官,至今稱嵇接骨焉。
邢氏 按《齊東野語》:嘗聞陳體仁端明雲,紹熙間有醫邢氏,精藝絕異。
時韓平原知合門事,将出使,俾之診脈,曰:和平無可言,所可憂者夫人耳。
知合回轺日,恐未必可相見也。
韓妻本無疾,怪其妄誕不倫,然私憂之。
洎出疆甫數月,而其妻果殂。
又朱丞相勝非子婦偶小疾,命視之,邢曰:小疾耳,不藥亦愈。
然自是不宜孕,孕必死。
其家以為狂言。
後一歲朱婦得男,其家方有抱孫之喜,未彌月而婦疾作,急遣召之,堅不肯來,曰:去歲已嘗言之,勢無可療之理。
越宿而婦果殂。
餘謂古今名醫多矣,未有察夫脈而知妻死,未孕而知産亡者。
嗚呼,神矣哉! 郭時芳 按《蘭溪縣志》:郭時芳,名桂。
其先有汪夫人者,以善醫婦人顯于宋,掌内府藥院事,以功封溫國太夫人,子孫世承其業。
厥後随宋南遷,散居于浙之東西,杭、紹、金華皆其族也。
而金華之族有名化龍字叔大者,又遷于蘭溪,實生時芳。
時芳于醫道甚明,回生起死,百不失一,鄉邦倚之為司命,子孫世其業。
僧文宥 按《悅生随抄》:溫陵醫僧圓通大智襌師文宥,善脈,晚年不按脈,望而知之。
又臨終五七年,隔垣而知之。
凡病人骨肉往問,視之而知病者之候。
予問其故,又曰:以氣色知之。
苟其氣血同者,憂喜皆先見。
古有察色,然而未有隔垣而知,亦甚異也。
孫琳 按《愛竹談薮》:宋甯宗為郡王時病淋,日夜凡三百起,國醫罔措,或舉孫琳治之。
琳用蒸餅、大蒜、淡豆豉三物搗丸,令以溫水下三十丸。
曰:今日進三服,病當減三之一,明日亦然,三日病除。
已而果然。
賜以千缗。
或問其說,曰:小兒何緣有淋?隻有水道不利,三物能通利故爾。
若琳者,其可與語醫矣。
陳自明 按《撫州府志》:陳自明,字良甫,臨川人,精于醫。
以李師聖、郭稽中所著《産論》、《寶慶》諸集,綱領散漫而無統,節目簡略而未備,醫者不能深求遍覽,乃采摭諸家之書,附以家傳驗方,編葺成書,凡八門,門數十餘體,總二百六十餘論,論後列方,是為《大全良方》。
金壇王肯堂為《證治準繩》,女科一部,全用其書。
滕伯祥 按《蘇州府志》:滕伯祥,吳縣慶元間人,樂善好義,遇孤貧不能婚嫁與喪葬者,多為代舉,鄉黨稱為滕佛子。
嘗出郭遇至人,得小兒疳方,因以為業,今其子孫不替所傳。
錢原浚 按《鎮江府志》:錢原浚,字彥深,号愈庵。
集書數千卷,手錄其精要,點校而讀之,有得則标題于上旁。
通醫術,着《集善方》三十六卷。
江嚞 按《婺源縣志》:江嚞,字明遠,以醫名家,遠近病者羣集,一劑辄差。
邑嘗大疫,煮散遍飲之。
邑宰季子志夢神告曰:吾謹避江君,病者愈矣。
既而果然。
理宗久不豫,前郡守範鐘當國薦之,召至,一再進藥,上遂安,欲官不願。
先是城東有古水,鹳巢其颠,嚞見人緣木得所伏二卵而下,就買之,複歸于巢,微傷矣,越月而雛生。
忽二鹳俱飛至藥局,遺一草而去。
嚞取視之,有紅藤纏遶,根葉猶潤,嚞乃栽于花盆,及寶佑間公主得漏胎疾,嚞以藤和劑果驗。
先是鹳蓋遠取藤以纏破卵也。
居京師十年,稱疾丐歸,賜宅一區。
陳文中 按《醫學入門》:陳文中,字文秀,宋宿州人,為安和郎判太醫局,兼翰林良醫。
明大小方脈,于小兒痘疹,尤精其妙。
淳佑中,與保安。
翰林醫正鄭惠卿同編《幼幼新書》,又着《小兒病方論》一卷。
戴煟 按《溫州府志》:戴煟,号複庵,永嘉人。
文端公溪之後,為臨安府知錄。
鹹淳間,謝後得異疾,舌出不能收,煟應召,敷以消風散立愈。
後大喜,詢知文端孫,妻以侄女。
後元兵至,棄官學道,遇異人授以赤天之秘,能飛谒帝。
後遊龍虎山,又至衢州,有吏抱文書卷其右,俾署左判官禦下,署畢索視,則瓯郡回祿文也。
未幾,郡果大火,惟煟家得免。
吳觀善 按《仁和縣志》:吳觀善,字思賢。
其先汴人,南渡時,曾袓崇明,徙杭為小兒醫,其業出外家範防禦氏;範又出外家徐防禦氏,号有源流。
三傳至觀善,名益起,人皆奔走之。
錢寶 按《鎮江府志》:錢寶,字文善,原浚曾孫,号複齋,詩多藻思,工小楷行書,精于醫,拯危濟困,恒孜孜焉。
所著有《醫案》、《運氣說》、《複齋集》。
張濟 按《聞見後錄》:無為軍醫張濟,善用針,得訣于異人,雲能解人而視其經絡,則無不精。
因歲饑疫,人相食,凡視一百七十人,以行針無不立驗。
如孕婦因仆地而腹偏左,針右手指而正;久患脫肛,針頂心而愈;傷寒翻胃,嘔逆累日,食不下,針眼眦立能食。
皆古今方書不着。
陳瑩中為作傳雲。
初虞世 按《老學庵筆記》:初虞世,字和甫,以醫名天下。
元符中,皇子鄧王生月餘,得癎疾,危甚,羣醫束手。
虞世獨以為必無可慮,不三日王薨。
信乎醫之難也。
按《古今醫統》,初虞世為宋朝醫,有超見,論源皆深究《素》、《難》之理。
所著有《養生必用》。
張銳 按《古今醫統》:張銳,字子剛,鄭州人,官為團練使。
笃好醫方,遂得精妙,聲名遠着。
凡有求療,雖及細民,皆用意為治。
一婦産後患大洩喉痹,諸醫謂兩證不能并治,以為必死。
公視之,與藥十餘粒,使吞之,咽通而瀉止。
人異之,公曰:理中丸裹紫雪耳。
喉痹非寒藥不可,洩瀉非理中不止。
紫雪下咽則消釋無餘,得至腹中則附子藥也。
夫何異! 按《撄甯集》:張銳治傷寒已死一晝夜面赤者,即用藥灌之,次早遺屎尿而蘇,更進平胃散而安。
楊士瀛 按《福建通志》:楊士瀛,字登父,懷安人,精醫學,若《活人總括醫學真經》行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