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五百六
關燈
小
中
大
,見牓雲:有人家女病,若有能治差者,購錢十萬。
諸名醫多尋牓至,問病狀,不敢下手,惟嗣明獨治之。
其病由雲:曾以手将一麥穗,即見一赤物長三寸,似蛇,入其手指中,因驚怖倒地,即覺手臂疼腫,漸及半身俱腫,痛不可忍,呻吟晝夜不絕。
嗣明為處方服湯,比嗣明從駕還,女平複。
嗣明隋初卒。
按《北史》本傳:嘗有一家二奴,俱患身體遍青,漸虛羸不能食,訪諸醫無識者。
嗣明為灸兩足趺上各三七壯便愈。
嗣明藝術精妙,然性自矜大,輕諸醫人,自徐之才、崔叔鸾以還,俱為其所經。
張子信 按《北齊書》本傳:張子信,河内人也。
性清淨,頗涉文學。
少以醫術知名,恒隐于白鹿山。
時遊京邑,甚為魏收崔季舒等所禮,有贈答子信詩數篇。
後魏以大中大夫征之,聽其時還山,不常在邺。
又善易蔔風角。
武衛奚永洛與子信對坐,有鵲鳴于庭樹,鬬而堕焉。
子信曰:鵲言不善。
向夕若有風從西南來,曆此樹拂堂角,則有口舌事。
今後有人喚,必不得往,雖勑亦以病辭。
子信去後,果有風如其言。
是夜,琅琊王五使切召永洛,且雲:勑喚永洛欲起,其妻苦留之,稱墜馬腰折,诘朝而難作。
子信卒,齊亡。
按《北史》本傳:張子信,大甯中征為尚藥典禦。
李元忠【李密】 按《北齊書》本傳:李元忠,趙郡柏人人也。
以母老多患,乃專心醫藥,研習積年,遂善于方技。
性仁恕,見有疾者,不問貴賤,皆為救療。
元忠族弟密,字希,邕平棘人也。
性方直,有行檢。
因母患積年,得名醫治療不愈,乃精習經方,洞曉針藥,母疾得除。
當世皆服其明解,由是亦以醫術知名。
徐之才 按《北齊書》本傳:徐之才,丹陽人也。
父雄,事南齊,位蘭陵太守,以醫術為江左所稱。
之才幼而隽發,五歲誦《孝經》,八歲略通義旨。
曾與從兄康造梁太子詹,事汝南周舍宅聽老子,舍為設食,乃戲之曰:徐郎不用心思義而但事食乎?之才答曰:蓋聞聖人虛其心而實其腹。
舍嗟賞之。
年十三,召為太學生,粗通《禮》、《易》。
彭城劉孝綽、河東裴子野、吳郡張嵊等,每共論《周易》及喪服儀,酬應如向。
鹹共歎曰:此神童也!孝綽又雲:徐郎燕颔,有斑定遠之相。
陳郡袁昂領丹陽尹,辟為主簿,人務事宜皆被顧訪。
郡廨遭火,之才起望,夜中不着在,披紅服帕出戶,映光為昂所見,功曹白請免職,昂重其才術,仍特原之。
豫章王綜出鎮江都,複除豫章王國右常侍,又轉綜鎮北主簿。
及綜入魏,三軍散走,之才退至呂梁,橋斷路絕,遂為魏統軍石茂孫所止。
綜入魏旬月,位至司空。
魏聽綜收斂寮屬,乃訪知之才在彭泗,啟魏帝雲:之才大善醫術,兼有機辯。
诏征之才。
孝昌二年至洛,勑居南館,禮遇甚優。
從袓謇子踐啟求之才還宅,之才藥石多效。
又窺涉經史,發言辯捷,朝賢競相要引為之延譽。
武帝時,封昌安縣侯。
天平中,齊神武征赴晉陽,常在内館禮遇頗厚。
武定四年,自散騎常侍轉秘書監。
文宣作相,普加黜陟。
楊愔以其南土之人,不堪典秘書,轉按金紫光祿大夫,以魏收代領之,之才甚怏怏不平。
之才少解天文兼圖谶之學,共館宗景業參校吉兇,知午年必有革易,因高德政啟之,文宣聞而大悅。
時自婁太後及勳貴臣鹹雲:關西既是勍敵,恐其有挾天子令諸侯之辭,不可先行襌代事。
之才獨雲:千人逐兔,一人得之,諸人鹹息。
須定大業,何容翻欲學人?又援引證據,備有條目。
帝從之,登祚後彌見親密。
之才非惟醫術自進,亦為首唱襌代,又戲谑滑稽,言無不至,于是大被狎昵,尋除侍中,封池陽縣伯。
見文宣政令轉嚴,求出除趙州刺史,竟不獲述職,猶為弄臣。
皇建二年,除西兖州刺史,未之官。
武明皇太後不豫,之才療之,應手便愈,孝昭賜彩帛千段,錦四百匹。
之才既善醫術,雖有外授,頃即征還。
既博識多聞,由是于方術尤妙。
大甯二年春,武明太後又病,之才弟之範為尚藥典禦,敕令診候。
内史皆令呼太後為石婆,蓋有俗忌,故改名以厭制之。
之範出,告之才曰:童謠雲,周裡跂求伽,豹祠嫁石婆,斬冢作媒人,惟得一量紫綖靴。
今太後忽改名,私所緻怪。
之才曰:跂求伽,胡言去已;豹祠嫁石婆,豈有好事?斬冢作媒人,但令合葬自斬冢。
惟得紫綖靴者,得至四月。
何者?紫之為字,此下系;綖者熟,當在四月之中。
之範問:靴是何義?之才曰:靴者革旁化,甯是久物。
至四月一日,後果崩。
有人患腳跟腫痛,諸醫莫能識。
之才曰:蛤精疾也。
由乘船入海,垂腳水中。
疾者曰:實曾如此。
之才為剖得蛤子二,大如榆莢。
又有以骨為刀子靶者,五色斑爛,之才曰:此人瘤也。
問得處,雲:于古冢見觸髅額骨長數寸,試削視有文理,故用之。
其明悟多通如此。
天統四年,累遷尚書左仆射,俄除兖州刺史,特給铙吹一部。
之才醫術最高,偏被命召。
武成酒色過度,怳惚不恒,曾病發,自雲:初見空中有五色物,稍近變成一美婦人,去地數丈,亭亭而立,食頃,變為觀世音。
之才雲:此色欲多,大虛所緻。
即處湯方,服一劑便覺稍遠;又服,還變成五色物;數劑湯,疾竟愈。
帝每發動,蹔遣騎追之,針藥所加,應時必效,故頻有端執之舉。
入秋,武成小定,更不發動。
和士開欲依次轉進,以之才附籍兖州,即是本屬,遂奏附除刺史,以胡長仁為右仆射。
及十月,帝又病動,語士開雲:恨用之才外任,使我辛苦。
其月八日,勑驿追之才。
帝以十日崩,之才十一日方到。
既無所及,複還赴州,在職無所侵暴,但不甚閑法理,頗亦疏慢,用舍自由。
五年冬,後主征之才,尋左仆射阙,之才曰:自可複禹之績。
武平九年,重除尚書左仆射。
之才于和士開、陸令萱母子,曲盡卑狎,二家苦疾,救護百端,由是遷尚書令,封西陽郡王。
袓珽執政,除之才待中太子太師。
之才恨曰:子野沙汰我!珽目疾,故以師曠比之。
之才聰辯強識,有兼人之敏,尤好劇談谑語,公私言聚,多相嘲戲。
鄭道育常戲之才為師公,之才曰:既為汝師,又為汝公,在三之義,頓居其兩。
又嘲王昕姓雲:有言則诳,近犬便狂,加頸足而為馬,施角尾而為羊。
盧元明因戲之才雲:卿姓是未入人,名是字之誤。
即答雲:卿姓在亡為虐,在丘為虛,生男則為虜,配馬則為驢。
又嘗與朝士出遊,遙望羣犬競走,諸人試令目之,之才即應聲雲:為是宋鵲,為是韓盧,為逐李斯東走,為負帝女南徂。
李諧于廣坐,因稱其父名曰:卿嗜熊白生否?之才曰:平平耳。
又曰:卿此言于理平否?諧遽出避之,道逢其甥高德正。
德正曰:舅顔色何不悅?諧告之故。
德正徑造坐席,連索熊白。
之才謂坐者曰:個人諱底羣莫知。
之才曰:生不為人所知,死不為人所諱,此何足問!唐邕白建方貴,時人言雲:并州赫赫唐與白。
之才蔑之。
元日,對邕為諸令史祝曰:見卿等位當作唐白。
又以小史好嚼筆,故嘗執管就元文遙口曰:借君齒。
其不遜如此。
曆事諸帝,以戲狎得寵。
武成生齻牙,問諸醫,尚藥典禦鄧宣文以實對,武成怒而撻之。
後以問之才,拜賀曰:此是智牙。
生智牙者,聰明長壽。
武成悅而賞之。
為仆射時,語人曰:我在江東見徐勉作仆射,朝士莫不侫之。
今我亦是徐仆射,無一人侫我,何由可活!之才妻,魏廣陽王妹,之才從文襄求得為妻,和士開知之,乃淫其妻。
之才遇見而避之,退曰:妨少年戲笑。
其寬縱如此。
年八十卒,贈司徒公,錄尚書事,谥曰文明。
長子林,字少卿,太尉司馬。
次子同卿,太子庶子。
之才以其無學術,每歎雲:終恐同廣陵散矣。
弟之範,亦醫術見知,位太常卿,特聽襲之才爵。
西陽王入周,授儀同大将軍。
開皇中卒。
徐之範 按《古今醫統》:徐之範,之才之弟,儀同大将軍,亦以醫名,至襲兄爵為西陽王。
齊滅,入周。
徐敏齊 按《古今醫統》:徐敏齊,太常卿,之範之子,工醫,博覽多藝。
開皇中,贈朝散大夫。
北周 姚僧垣 按《周書》本傳:姚僧垣,字法衛,吳興武康人,吳太常信之八世孫也。
曾袓郢,宋員外散騎常侍、五城侯。
父菩提,梁高平令,嘗嬰疾曆年,乃留心醫藥。
梁武帝性又好之,每召菩提,讨論方術,言多會意,由是頗禮之。
僧垣幼通洽,居喪盡禮,年二十四,即傳家業。
梁武帝召入禁中,面加讨試,僧垣
諸名醫多尋牓至,問病狀,不敢下手,惟嗣明獨治之。
其病由雲:曾以手将一麥穗,即見一赤物長三寸,似蛇,入其手指中,因驚怖倒地,即覺手臂疼腫,漸及半身俱腫,痛不可忍,呻吟晝夜不絕。
嗣明為處方服湯,比嗣明從駕還,女平複。
嗣明隋初卒。
按《北史》本傳:嘗有一家二奴,俱患身體遍青,漸虛羸不能食,訪諸醫無識者。
嗣明為灸兩足趺上各三七壯便愈。
嗣明藝術精妙,然性自矜大,輕諸醫人,自徐之才、崔叔鸾以還,俱為其所經。
張子信 按《北齊書》本傳:張子信,河内人也。
性清淨,頗涉文學。
少以醫術知名,恒隐于白鹿山。
時遊京邑,甚為魏收崔季舒等所禮,有贈答子信詩數篇。
後魏以大中大夫征之,聽其時還山,不常在邺。
又善易蔔風角。
武衛奚永洛與子信對坐,有鵲鳴于庭樹,鬬而堕焉。
子信曰:鵲言不善。
向夕若有風從西南來,曆此樹拂堂角,則有口舌事。
今後有人喚,必不得往,雖勑亦以病辭。
子信去後,果有風如其言。
是夜,琅琊王五使切召永洛,且雲:勑喚永洛欲起,其妻苦留之,稱墜馬腰折,诘朝而難作。
子信卒,齊亡。
按《北史》本傳:張子信,大甯中征為尚藥典禦。
李元忠【李密】 按《北齊書》本傳:李元忠,趙郡柏人人也。
以母老多患,乃專心醫藥,研習積年,遂善于方技。
性仁恕,見有疾者,不問貴賤,皆為救療。
元忠族弟密,字希,邕平棘人也。
性方直,有行檢。
因母患積年,得名醫治療不愈,乃精習經方,洞曉針藥,母疾得除。
當世皆服其明解,由是亦以醫術知名。
徐之才 按《北齊書》本傳:徐之才,丹陽人也。
父雄,事南齊,位蘭陵太守,以醫術為江左所稱。
之才幼而隽發,五歲誦《孝經》,八歲略通義旨。
曾與從兄康造梁太子詹,事汝南周舍宅聽老子,舍為設食,乃戲之曰:徐郎不用心思義而但事食乎?之才答曰:蓋聞聖人虛其心而實其腹。
舍嗟賞之。
年十三,召為太學生,粗通《禮》、《易》。
彭城劉孝綽、河東裴子野、吳郡張嵊等,每共論《周易》及喪服儀,酬應如向。
鹹共歎曰:此神童也!孝綽又雲:徐郎燕颔,有斑定遠之相。
陳郡袁昂領丹陽尹,辟為主簿,人務事宜皆被顧訪。
郡廨遭火,之才起望,夜中不着在,披紅服帕出戶,映光為昂所見,功曹白請免職,昂重其才術,仍特原之。
豫章王綜出鎮江都,複除豫章王國右常侍,又轉綜鎮北主簿。
及綜入魏,三軍散走,之才退至呂梁,橋斷路絕,遂為魏統軍石茂孫所止。
綜入魏旬月,位至司空。
魏聽綜收斂寮屬,乃訪知之才在彭泗,啟魏帝雲:之才大善醫術,兼有機辯。
诏征之才。
孝昌二年至洛,勑居南館,禮遇甚優。
從袓謇子踐啟求之才還宅,之才藥石多效。
又窺涉經史,發言辯捷,朝賢競相要引為之延譽。
武帝時,封昌安縣侯。
天平中,齊神武征赴晉陽,常在内館禮遇頗厚。
武定四年,自散騎常侍轉秘書監。
文宣作相,普加黜陟。
楊愔以其南土之人,不堪典秘書,轉按金紫光祿大夫,以魏收代領之,之才甚怏怏不平。
之才少解天文兼圖谶之學,共館宗景業參校吉兇,知午年必有革易,因高德政啟之,文宣聞而大悅。
時自婁太後及勳貴臣鹹雲:關西既是勍敵,恐其有挾天子令諸侯之辭,不可先行襌代事。
之才獨雲:千人逐兔,一人得之,諸人鹹息。
須定大業,何容翻欲學人?又援引證據,備有條目。
帝從之,登祚後彌見親密。
之才非惟醫術自進,亦為首唱襌代,又戲谑滑稽,言無不至,于是大被狎昵,尋除侍中,封池陽縣伯。
見文宣政令轉嚴,求出除趙州刺史,竟不獲述職,猶為弄臣。
皇建二年,除西兖州刺史,未之官。
武明皇太後不豫,之才療之,應手便愈,孝昭賜彩帛千段,錦四百匹。
之才既善醫術,雖有外授,頃即征還。
既博識多聞,由是于方術尤妙。
大甯二年春,武明太後又病,之才弟之範為尚藥典禦,敕令診候。
内史皆令呼太後為石婆,蓋有俗忌,故改名以厭制之。
之範出,告之才曰:童謠雲,周裡跂求伽,豹祠嫁石婆,斬冢作媒人,惟得一量紫綖靴。
今太後忽改名,私所緻怪。
之才曰:跂求伽,胡言去已;豹祠嫁石婆,豈有好事?斬冢作媒人,但令合葬自斬冢。
惟得紫綖靴者,得至四月。
何者?紫之為字,此下系;綖者熟,當在四月之中。
之範問:靴是何義?之才曰:靴者革旁化,甯是久物。
至四月一日,後果崩。
有人患腳跟腫痛,諸醫莫能識。
之才曰:蛤精疾也。
由乘船入海,垂腳水中。
疾者曰:實曾如此。
之才為剖得蛤子二,大如榆莢。
又有以骨為刀子靶者,五色斑爛,之才曰:此人瘤也。
問得處,雲:于古冢見觸髅額骨長數寸,試削視有文理,故用之。
其明悟多通如此。
天統四年,累遷尚書左仆射,俄除兖州刺史,特給铙吹一部。
之才醫術最高,偏被命召。
武成酒色過度,怳惚不恒,曾病發,自雲:初見空中有五色物,稍近變成一美婦人,去地數丈,亭亭而立,食頃,變為觀世音。
之才雲:此色欲多,大虛所緻。
即處湯方,服一劑便覺稍遠;又服,還變成五色物;數劑湯,疾竟愈。
帝每發動,蹔遣騎追之,針藥所加,應時必效,故頻有端執之舉。
入秋,武成小定,更不發動。
和士開欲依次轉進,以之才附籍兖州,即是本屬,遂奏附除刺史,以胡長仁為右仆射。
及十月,帝又病動,語士開雲:恨用之才外任,使我辛苦。
其月八日,勑驿追之才。
帝以十日崩,之才十一日方到。
既無所及,複還赴州,在職無所侵暴,但不甚閑法理,頗亦疏慢,用舍自由。
五年冬,後主征之才,尋左仆射阙,之才曰:自可複禹之績。
武平九年,重除尚書左仆射。
之才于和士開、陸令萱母子,曲盡卑狎,二家苦疾,救護百端,由是遷尚書令,封西陽郡王。
袓珽執政,除之才待中太子太師。
之才恨曰:子野沙汰我!珽目疾,故以師曠比之。
之才聰辯強識,有兼人之敏,尤好劇談谑語,公私言聚,多相嘲戲。
鄭道育常戲之才為師公,之才曰:既為汝師,又為汝公,在三之義,頓居其兩。
又嘲王昕姓雲:有言則诳,近犬便狂,加頸足而為馬,施角尾而為羊。
盧元明因戲之才雲:卿姓是未入人,名是字之誤。
即答雲:卿姓在亡為虐,在丘為虛,生男則為虜,配馬則為驢。
又嘗與朝士出遊,遙望羣犬競走,諸人試令目之,之才即應聲雲:為是宋鵲,為是韓盧,為逐李斯東走,為負帝女南徂。
李諧于廣坐,因稱其父名曰:卿嗜熊白生否?之才曰:平平耳。
又曰:卿此言于理平否?諧遽出避之,道逢其甥高德正。
德正曰:舅顔色何不悅?諧告之故。
德正徑造坐席,連索熊白。
之才謂坐者曰:個人諱底羣莫知。
之才曰:生不為人所知,死不為人所諱,此何足問!唐邕白建方貴,時人言雲:并州赫赫唐與白。
之才蔑之。
元日,對邕為諸令史祝曰:見卿等位當作唐白。
又以小史好嚼筆,故嘗執管就元文遙口曰:借君齒。
其不遜如此。
曆事諸帝,以戲狎得寵。
武成生齻牙,問諸醫,尚藥典禦鄧宣文以實對,武成怒而撻之。
後以問之才,拜賀曰:此是智牙。
生智牙者,聰明長壽。
武成悅而賞之。
為仆射時,語人曰:我在江東見徐勉作仆射,朝士莫不侫之。
今我亦是徐仆射,無一人侫我,何由可活!之才妻,魏廣陽王妹,之才從文襄求得為妻,和士開知之,乃淫其妻。
之才遇見而避之,退曰:妨少年戲笑。
其寬縱如此。
年八十卒,贈司徒公,錄尚書事,谥曰文明。
長子林,字少卿,太尉司馬。
次子同卿,太子庶子。
之才以其無學術,每歎雲:終恐同廣陵散矣。
弟之範,亦醫術見知,位太常卿,特聽襲之才爵。
西陽王入周,授儀同大将軍。
開皇中卒。
徐之範 按《古今醫統》:徐之範,之才之弟,儀同大将軍,亦以醫名,至襲兄爵為西陽王。
齊滅,入周。
徐敏齊 按《古今醫統》:徐敏齊,太常卿,之範之子,工醫,博覽多藝。
開皇中,贈朝散大夫。
北周 姚僧垣 按《周書》本傳:姚僧垣,字法衛,吳興武康人,吳太常信之八世孫也。
曾袓郢,宋員外散騎常侍、五城侯。
父菩提,梁高平令,嘗嬰疾曆年,乃留心醫藥。
梁武帝性又好之,每召菩提,讨論方術,言多會意,由是頗禮之。
僧垣幼通洽,居喪盡禮,年二十四,即傳家業。
梁武帝召入禁中,面加讨試,僧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