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五百
關燈
小
中
大
之,和于劑内,日進二服;至十六朝俱得平複。
後用忍冬解毒湯,調治收功。
雉城臧氏八歲一孫,身熱如炙,口渴煩躁,痘甚稠密而色礬紅,三日期矣。
始事者,第以升發為透,幹而幾黯,躁亂愈甚,身無安放。
以必勝湯,用大黃三錢,加石膏、黃連,日服二大劑;五朝頭面紅潤,身尚未轉;七朝面部放白,行漿通身,幹而得潤,神情半爽;八朝成漿而迅速黃熟矣。
漿近闆黃,凡血熱之痘,烈火一透,漿無漸次,惟嫌太驟;漿無不滿,惟慮闆黃。
闆黃者,火褐倒靥之象也。
倍大黃五錢,石膏、生地兩餘,三劑後,漿色潤澤,大便日去五六次,飲食稍思,熾熱未減。
其外祖王氏至,見此藥劑,大以為怪,停及一日,是晚躁亂如初;次日炮熱更熾,身戰如寒,漿殆變而躁實矣。
悉如前方,連投二劑,振戰即定;再劑而漿色複潤,紅暈亦漸收漸淡;服及十四朝,虐焰将熄,寝食漸安,遂弗藥聽其自回。
厥後通身泛疤,環跳處起兩癰如拳,痛楚非常,以忍冬解毒湯加羌活、赤芍,服及十餘劑而愈。
小莆黃元澄一郎,禀賦甚薄,時方二歲,出痘于癸酉春,體不見熱,徹夜擾亂,叫不絕聲,口膩如脂,痘無容針之地,晦色者如蒙垢,幹紅者似椒皮,顆粒不松。
此毒伏于内,體故不熱;叫喊擾亂,以氣血受锢,神故不安;晦色椒紅,表裡雙關,痘鄰于逆者也。
法當攻其伏,不使毒橫于内,制其毒,使氣血發煌于外,庶得挽回于萬一。
若以禀薄為慮,縱毒肆虐,是不知務者矣。
以松肌通聖散加大黃減羌活、白芷;以其燥也,臨服和豬尾膏半盞。
服及三朝,如水澆石,大便日去六七次,眼即蒙閉,唇口腫硬,亦毒參陽位之一證也,前方佐以大桑蟲,每劑一枚;服及六朝,身體頓熱,唇黑如煤,痘色變紅而卻燥,仍以前方加生地、黃連,減蜂房、赤芍;至八朝,滞色悉退,放白而不能肥,煩叫依然,面腫若有退意,是伏毒未能淨盡,而氣血一時不能充達故也,權宜之際,減大黃、青皮,用參七分、芪一錢而暫充之,和入大桑蟲一枚,二劑後,痘即肥泛,面即光榮,眼縫推脂,熱卻如火。
凡熱毒之證,乍虛乍乏,與虛寒之證不同,一喚即醒,醒當即止。
今熱如火,雄烈仍在,以消斑化毒湯減蜂房、赤芍,日投二劑;外以牛黃一分,珠末二分以佐之。
服及十朝漿滿;十二朝黑嘴松退,神情始安,乳食大進,痘痂終燥,身熱未和;服及十六朝發臭,臂與膝生兩毒,減生地加當歸、金銀花、貝母;念朝外俱得平複收功。
有一朱姓之子三歲,痘在五朝,熱如火熨,痘色紫豔,若花内雞冠,唇裂迸,血亦紫,躁亂如蚓在灰,厥父母涕泣,以為必無幸矣。
然猶可冀者,面目焮腫,雖紫能肥。
速以必勝湯,重以大黃五錢,生地兩許,加石膏亦如其數,減紅花、蟬蛻;服及七朝,紫變為紅,繼即放白成漿,次日便老,更喜烈熱漸解,前方去葛根、桃仁、紅花,加元參重劑減半,又四劑回好。
陳止宜長子出痘于幼時,顆粒亦朗,其頂平平,若為火熨者然。
其色白如宿腐,盤暈焮赤,心煩壯熱,因以滌邪救苦湯去澤瀉加紫花地丁、生地黃、丹皮,日服二劑,大便日解二三次。
次日三朝,佐以大桑蟲,每日二枚。
前方服及六朝,頂漸起而根腳漸活。
陳之嶽翁舉其族中一同道至,以頂平而白,認為氣虛,拘古法而傍日期,直用保元湯。
幸止宜明理,信任弗貳。
前方服及十朝,減滑石、紅花、桑蟲;服至十二朝,亦得次第奏效;十四朝收痂燥硬,身熱未和,根底尚附線紅,此熱毒未盡,将來餘毒之象也,倍用生地黃兩餘,外加石膏,亦如其數,并金銀花、元參、貝母;至十六朝,餘毒聚于頸項,腫痛非常,強直不能俛仰,周身泛疤,寝食俱廢,又加地龍五條。
一方服及念四朝,始得脫然全愈。
王紹賓之孫偉之一子,三歲,痘密如鋪,郛殼礬紅,其頂黑如煤,俨若火焠者,大都居半,身無安放,然體不甚熱,此乃毒伏于内也。
餘以必勝湯,每服和豬尾膏半盞;服及三朝,更和大桑蟲以佐之;七朝頂與郛殼俱轉紅活,減桃仁、幹葛、蟬蛻,加當歸;八朝身體壯熱,有放白成漿之勢,飲食大進,神情開爽,見景象進長,恃為無恐,而藥即懈弛。
次日,仍複躁亂,燥癢難禁,兩顴搔破,痘色變而紫滞,悔之無及,速以胭脂膏貼其破傷之處;前方加黃連,重以大桑蟲一枚,和于劑内,連投二服,諸證減半,兩頰膿水滲溢,痘色複轉,繼而成漿結痂,神情寝食俱安。
以一方貫之十六朝而得收功。
有一陳氏子五歲,見痘于隆冬,頂陷且深,時雖嚴寒,卻煩渴躁亂,唇裂迸血,頂雖深陷,囊實根腫,而色幹赤,此氣血為熱毒壅遏,不得申其領載之權,以故陷而不起,非寒凝不透,尤非氣虛不峻也。
一始事者不谙其理,徒以升發為事,累日不起;至六朝驟然作癢,手舞足蹈,竭定癢之法而莫禁,痘色更晦,頻頻幹嘔。
此翁計無所施,謝絕去矣。
據膿未成而癢沸,證固危笃,猶幸兩顴擦而未破,更憐其未得對病之劑而竟棄之,覺為不忍。
先以胭脂膏貼其兩顴,以必勝湯減桃仁、地龍加黃連錢許、蜜炒麻黃二分,臨服和大桑蟲二枚,日服三頭汁,大便去三四次,俱如膠漆,伏毒一松,頭面即脹而癢遂定,上身亦起。
又二劑色轉紅活而渴愈甚,體熱更熾,是毒火發見之象也,下身猶熱闆滞,減麻黃加石膏。
酷好橘,非此不樂,每服必五六枚。
至十朝頭面漿足,下部亦松,減葛根;十二朝頭漿斂而身漿遍,飲食得進,神情未開,前方減蟬蛻、桑蟲;十六朝諸證脫然,痂落過半,始易忍冬解毒湯調治;未及兩日,身複炮熱,眉宇複愁,肩發一毒,周身泛疤,複加黃連、赤芍,外又以牛黃化毒丹,日服錢許,至念四朝痊愈。
朱石公五歲一孫,痘初見點,火熱如爐,悶亂喘急,昏暈如迷,遺尿目閉,正面一片礬紅,隐隐細如針刺者,目之有點,按之無粒,身上數點而色焦紫,勢甚危笃。
所冀惟在初見,以清涼攻毒飲,重以大黃減犀角加地丁、桃仁、蟬蛻,二劑後顴即透發成粒,通身俱透點成顆而且圓綻,惟色紫滞,神情半開。
又二劑,顴即光澤,身猶未轉;外佐以大桑蟲,四朝,紫漸變紅而未潤;服及七朝,頭面成漿,周身放白,胃氣未開,前方減桃仁、紅花、蟬蛻;九朝思食而壯熱未減,盤暈焮紅,重以生地兩許,防其成火褐也;服及十二朝,諸證貼然,漸收漸退,後易忍冬解毒湯而愈。
陳錫甫七歲一郎,痘見三朝,勻朗粗綻,色甚肥紅而少淡,痘象頗佳,身卻熾熱愁容可掬,徹夜不寐,雲胷膈悶而不快。
假令傷食而然,痘其不能煥發矣。
今紅而且深,緣毒火湧盛,氣血領載。
然有及與不及,所不及者,毒在于内而故有此證。
以滌邪救苦湯減紅花、澤瀉加地丁。
四劑後,大便去三四次,胷膈便爽,睡卧亦安,熱亦減半。
因痘可觀,攻不敢過,前方減大黃三劑;至七朝前态複然,痘覺停滞,求其故而未得,忽喉間沖沖欲吐,俄頃咯出濃痰于乃尊之手,痰熱如沸,以見攻之未可已也,前方倍以大黃二劑,通身放白成漿,諸邪複退,惟熱未和,一方服及十二朝痊愈。
是痘因形色而忽其證,至變紫變黑而斃者,不可勝紀矣。
淩長康一孫二歲,身不見熱,蓦然左顴一報痘,腳地扁闊,色赤而幹,中心黑陷,按之闆實,身有三四點,似痘非痘,俱淡白色,已三日矣。
寝食如常,神情如故。
所以然者,以痘之所中有淺深,淺者其毒松,其出易,形圓而色潤,深則反是矣。
機雖萌動,全體尚伏于包孕之地而未發,故若未痘者然。
及所報之點,卻如此形色,若不杜患于将來,任其自至,有越六七日或八九日,有十餘日外湧出如麻,非紫黯即椒紅而不可救藥矣。
有所謂等伴痘者,即此是也。
令将銀針挑破,胭脂膏貼之,以必勝湯減桃仁、生地;服及五劑,日以大桑蟲一枚而身始熱,大便連去三次,通身透發,痘得疏朗,奪其勢于末成也。
窠囊尚不松泛,又四劑,圓綻光澤,标痘根擡頂腐,神情愁楚,以全軀毒湧,未得成熟也,前方減葛根、蟬蛻,服及十二朝收功。
王洪崖一孫三歲,痘紅如绛,熱熾如火,徹夜不寐,急以涼膈攻毒飲,用生地黃三錢,大黃錢許,日投二劑;三朝,大解僅二次,劑輕不能駕馭,頭面起二點飛漿,老黃如蠟,紅豔漸滞,前方用大黃三錢,生地七錢,石膏兩許;連投二劑,挑破飛漿,點以胭脂膏,是晚得卧,熱亦稍和,重劑減十分之三;五朝又起飛漿十數點,景色複然,仍以重劑服;至七朝放白;八朝成漿,寝食俱安,惟熱未減;十朝
後用忍冬解毒湯,調治收功。
雉城臧氏八歲一孫,身熱如炙,口渴煩躁,痘甚稠密而色礬紅,三日期矣。
始事者,第以升發為透,幹而幾黯,躁亂愈甚,身無安放。
以必勝湯,用大黃三錢,加石膏、黃連,日服二大劑;五朝頭面紅潤,身尚未轉;七朝面部放白,行漿通身,幹而得潤,神情半爽;八朝成漿而迅速黃熟矣。
漿近闆黃,凡血熱之痘,烈火一透,漿無漸次,惟嫌太驟;漿無不滿,惟慮闆黃。
闆黃者,火褐倒靥之象也。
倍大黃五錢,石膏、生地兩餘,三劑後,漿色潤澤,大便日去五六次,飲食稍思,熾熱未減。
其外祖王氏至,見此藥劑,大以為怪,停及一日,是晚躁亂如初;次日炮熱更熾,身戰如寒,漿殆變而躁實矣。
悉如前方,連投二劑,振戰即定;再劑而漿色複潤,紅暈亦漸收漸淡;服及十四朝,虐焰将熄,寝食漸安,遂弗藥聽其自回。
厥後通身泛疤,環跳處起兩癰如拳,痛楚非常,以忍冬解毒湯加羌活、赤芍,服及十餘劑而愈。
小莆黃元澄一郎,禀賦甚薄,時方二歲,出痘于癸酉春,體不見熱,徹夜擾亂,叫不絕聲,口膩如脂,痘無容針之地,晦色者如蒙垢,幹紅者似椒皮,顆粒不松。
此毒伏于内,體故不熱;叫喊擾亂,以氣血受锢,神故不安;晦色椒紅,表裡雙關,痘鄰于逆者也。
法當攻其伏,不使毒橫于内,制其毒,使氣血發煌于外,庶得挽回于萬一。
若以禀薄為慮,縱毒肆虐,是不知務者矣。
以松肌通聖散加大黃減羌活、白芷;以其燥也,臨服和豬尾膏半盞。
服及三朝,如水澆石,大便日去六七次,眼即蒙閉,唇口腫硬,亦毒參陽位之一證也,前方佐以大桑蟲,每劑一枚;服及六朝,身體頓熱,唇黑如煤,痘色變紅而卻燥,仍以前方加生地、黃連,減蜂房、赤芍;至八朝,滞色悉退,放白而不能肥,煩叫依然,面腫若有退意,是伏毒未能淨盡,而氣血一時不能充達故也,權宜之際,減大黃、青皮,用參七分、芪一錢而暫充之,和入大桑蟲一枚,二劑後,痘即肥泛,面即光榮,眼縫推脂,熱卻如火。
凡熱毒之證,乍虛乍乏,與虛寒之證不同,一喚即醒,醒當即止。
今熱如火,雄烈仍在,以消斑化毒湯減蜂房、赤芍,日投二劑;外以牛黃一分,珠末二分以佐之。
服及十朝漿滿;十二朝黑嘴松退,神情始安,乳食大進,痘痂終燥,身熱未和;服及十六朝發臭,臂與膝生兩毒,減生地加當歸、金銀花、貝母;念朝外俱得平複收功。
有一朱姓之子三歲,痘在五朝,熱如火熨,痘色紫豔,若花内雞冠,唇裂迸,血亦紫,躁亂如蚓在灰,厥父母涕泣,以為必無幸矣。
然猶可冀者,面目焮腫,雖紫能肥。
速以必勝湯,重以大黃五錢,生地兩許,加石膏亦如其數,減紅花、蟬蛻;服及七朝,紫變為紅,繼即放白成漿,次日便老,更喜烈熱漸解,前方去葛根、桃仁、紅花,加元參重劑減半,又四劑回好。
陳止宜長子出痘于幼時,顆粒亦朗,其頂平平,若為火熨者然。
其色白如宿腐,盤暈焮赤,心煩壯熱,因以滌邪救苦湯去澤瀉加紫花地丁、生地黃、丹皮,日服二劑,大便日解二三次。
次日三朝,佐以大桑蟲,每日二枚。
前方服及六朝,頂漸起而根腳漸活。
陳之嶽翁舉其族中一同道至,以頂平而白,認為氣虛,拘古法而傍日期,直用保元湯。
幸止宜明理,信任弗貳。
前方服及十朝,減滑石、紅花、桑蟲;服至十二朝,亦得次第奏效;十四朝收痂燥硬,身熱未和,根底尚附線紅,此熱毒未盡,将來餘毒之象也,倍用生地黃兩餘,外加石膏,亦如其數,并金銀花、元參、貝母;至十六朝,餘毒聚于頸項,腫痛非常,強直不能俛仰,周身泛疤,寝食俱廢,又加地龍五條。
一方服及念四朝,始得脫然全愈。
王紹賓之孫偉之一子,三歲,痘密如鋪,郛殼礬紅,其頂黑如煤,俨若火焠者,大都居半,身無安放,然體不甚熱,此乃毒伏于内也。
餘以必勝湯,每服和豬尾膏半盞;服及三朝,更和大桑蟲以佐之;七朝頂與郛殼俱轉紅活,減桃仁、幹葛、蟬蛻,加當歸;八朝身體壯熱,有放白成漿之勢,飲食大進,神情開爽,見景象進長,恃為無恐,而藥即懈弛。
次日,仍複躁亂,燥癢難禁,兩顴搔破,痘色變而紫滞,悔之無及,速以胭脂膏貼其破傷之處;前方加黃連,重以大桑蟲一枚,和于劑内,連投二服,諸證減半,兩頰膿水滲溢,痘色複轉,繼而成漿結痂,神情寝食俱安。
以一方貫之十六朝而得收功。
有一陳氏子五歲,見痘于隆冬,頂陷且深,時雖嚴寒,卻煩渴躁亂,唇裂迸血,頂雖深陷,囊實根腫,而色幹赤,此氣血為熱毒壅遏,不得申其領載之權,以故陷而不起,非寒凝不透,尤非氣虛不峻也。
一始事者不谙其理,徒以升發為事,累日不起;至六朝驟然作癢,手舞足蹈,竭定癢之法而莫禁,痘色更晦,頻頻幹嘔。
此翁計無所施,謝絕去矣。
據膿未成而癢沸,證固危笃,猶幸兩顴擦而未破,更憐其未得對病之劑而竟棄之,覺為不忍。
先以胭脂膏貼其兩顴,以必勝湯減桃仁、地龍加黃連錢許、蜜炒麻黃二分,臨服和大桑蟲二枚,日服三頭汁,大便去三四次,俱如膠漆,伏毒一松,頭面即脹而癢遂定,上身亦起。
又二劑色轉紅活而渴愈甚,體熱更熾,是毒火發見之象也,下身猶熱闆滞,減麻黃加石膏。
酷好橘,非此不樂,每服必五六枚。
至十朝頭面漿足,下部亦松,減葛根;十二朝頭漿斂而身漿遍,飲食得進,神情未開,前方減蟬蛻、桑蟲;十六朝諸證脫然,痂落過半,始易忍冬解毒湯調治;未及兩日,身複炮熱,眉宇複愁,肩發一毒,周身泛疤,複加黃連、赤芍,外又以牛黃化毒丹,日服錢許,至念四朝痊愈。
朱石公五歲一孫,痘初見點,火熱如爐,悶亂喘急,昏暈如迷,遺尿目閉,正面一片礬紅,隐隐細如針刺者,目之有點,按之無粒,身上數點而色焦紫,勢甚危笃。
所冀惟在初見,以清涼攻毒飲,重以大黃減犀角加地丁、桃仁、蟬蛻,二劑後顴即透發成粒,通身俱透點成顆而且圓綻,惟色紫滞,神情半開。
又二劑,顴即光澤,身猶未轉;外佐以大桑蟲,四朝,紫漸變紅而未潤;服及七朝,頭面成漿,周身放白,胃氣未開,前方減桃仁、紅花、蟬蛻;九朝思食而壯熱未減,盤暈焮紅,重以生地兩許,防其成火褐也;服及十二朝,諸證貼然,漸收漸退,後易忍冬解毒湯而愈。
陳錫甫七歲一郎,痘見三朝,勻朗粗綻,色甚肥紅而少淡,痘象頗佳,身卻熾熱愁容可掬,徹夜不寐,雲胷膈悶而不快。
假令傷食而然,痘其不能煥發矣。
今紅而且深,緣毒火湧盛,氣血領載。
然有及與不及,所不及者,毒在于内而故有此證。
以滌邪救苦湯減紅花、澤瀉加地丁。
四劑後,大便去三四次,胷膈便爽,睡卧亦安,熱亦減半。
因痘可觀,攻不敢過,前方減大黃三劑;至七朝前态複然,痘覺停滞,求其故而未得,忽喉間沖沖欲吐,俄頃咯出濃痰于乃尊之手,痰熱如沸,以見攻之未可已也,前方倍以大黃二劑,通身放白成漿,諸邪複退,惟熱未和,一方服及十二朝痊愈。
是痘因形色而忽其證,至變紫變黑而斃者,不可勝紀矣。
淩長康一孫二歲,身不見熱,蓦然左顴一報痘,腳地扁闊,色赤而幹,中心黑陷,按之闆實,身有三四點,似痘非痘,俱淡白色,已三日矣。
寝食如常,神情如故。
所以然者,以痘之所中有淺深,淺者其毒松,其出易,形圓而色潤,深則反是矣。
機雖萌動,全體尚伏于包孕之地而未發,故若未痘者然。
及所報之點,卻如此形色,若不杜患于将來,任其自至,有越六七日或八九日,有十餘日外湧出如麻,非紫黯即椒紅而不可救藥矣。
有所謂等伴痘者,即此是也。
令将銀針挑破,胭脂膏貼之,以必勝湯減桃仁、生地;服及五劑,日以大桑蟲一枚而身始熱,大便連去三次,通身透發,痘得疏朗,奪其勢于末成也。
窠囊尚不松泛,又四劑,圓綻光澤,标痘根擡頂腐,神情愁楚,以全軀毒湧,未得成熟也,前方減葛根、蟬蛻,服及十二朝收功。
王洪崖一孫三歲,痘紅如绛,熱熾如火,徹夜不寐,急以涼膈攻毒飲,用生地黃三錢,大黃錢許,日投二劑;三朝,大解僅二次,劑輕不能駕馭,頭面起二點飛漿,老黃如蠟,紅豔漸滞,前方用大黃三錢,生地七錢,石膏兩許;連投二劑,挑破飛漿,點以胭脂膏,是晚得卧,熱亦稍和,重劑減十分之三;五朝又起飛漿十數點,景色複然,仍以重劑服;至七朝放白;八朝成漿,寝食俱安,惟熱未減;十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