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心與擇法

關燈
本大乘的公共心去做到,則人人相愛、努力,中國即可強盛,同時、一切的天災人禍,亦漸形于消滅,便成了一個無内患和外侵的強健國家,再推至世界,人人都以全世界人類的福利為前提,即世界上一切相鬥争殺的惡事,皆可息滅,便成了真正自由平等的樂園!所以、我們欲想家庭好、社會好、國家民族好、乃至國際人類好,需要根據這種大乘心去做;同時、這大乘心做到究竟成功,便成了菩薩或佛。

    中山先生說:世人仁愛心有三:一、救國的仁愛心,二、救人的仁愛心,三、救世的仁愛心。

    這三種就是大乘菩薩所發的心,做到圓滿,即成佛心。

    故中山先生謂佛為救世之仁,就是把世界種種博愛事業皆包括在内;而在中山先生,則在實行救國救民的心。

    所以、我們能把自己忘了而為公衆,則便成了菩薩心,再廣大擴充,即是佛心。

    佛心是愛一切衆生如一子,如世人有甲乙二子,甲美乙醜,即把全副精神注意于甲,有偏愛心;而佛是博愛衆生如一獨子,若有衆生受苦,比自還苦,衆生受樂,還同自樂,如此佛心,人人應學,即菩薩亦學佛心而成佛。

    所以、現在我們應人人去學習菩薩心而成佛心。

    既學習菩薩心和佛心,把自私自利的凡夫心和小乘心放棄,即成善良的存心。

    但存心雖善,要尋擇好的方法,使其動機成最善良的存心,而堅固不發生動搖。

    

二、擇法  要把前說的為公忘我的大乘心建立起來,使充實力量,不生動搖,那第一、須要信心,以信心為基礎,才能堅固實力。

    中山先生所謂:“有信仰方有力量”。

    但我們怎樣去建立信心呢?這就要放大眼光去觀察世界曆史上古今所有的人物,那人格極偉大的,學識極圓滿的,道德極高尚的,就可依而立信。

    如佛是人格、學識、道德最完美者,但并非創造或主宰世界的,而是覺悟到親證到宇宙萬有真相的,從證的境界中而流露出無量的言教,自古迄今,有無量數弟子──僧衆──依法修行而證佛所證。

    所以、我們應依佛、法、僧為憑證,而去建立真正的信心。

    所謂:“信為道源功德本,長養一切諸善根”。

    有了信心,則學習佛法中的大乘菩薩心,去為公衆利益事業而服務社會,就容易達到無我的境地,所以須從佛法去立信。

    第二、要行十善規範,就是各人在行為上要有一定的規範。

    在佛教中最普通的規範,即是十善業道: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绮語、不貪、不嗔、不癡。

    前三是身業,後三是意業,中四是口業。

    能夠在行為做到十善,則得益莫大;如不殺生即成仁愛,乃至不愚癡即得智慧,故人人要依十善業道而規定行為。

    第三、須修般若智慧:即除去種種的邪見、邪分别、邪思維,依佛理去悟解,便可得到般若真智慧。

    得到了般若真智,便如杲日當空,破除一切黑暗,無明蕩盡,煩惱消除,就同佛一樣地去證到萬象森羅的真理。

    

十善業道與般若智慧的義理,廣而且深,因此次是來貴地講十善業道經與般若心經,所以、現在先略略地說其大意,詳細還要講經時再說。

    二五五六、一二、九。

    (守志記)(見海刊十四卷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