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苑圖書館館員之修學方針

關燈
共法亦即人天乘,均包括在聲聞裡了。

    平常講小乘意存毀□,其實錯了,小乘亦為大乘階梯。

    而此系以俱舍為中心,旁及阿含諸經,婆沙、六足、發智、正理等論。

    這系現在研究員有一二人已在研究。

    

乙、小大律藏系律藏中,如四分律、五分律、十誦律、僧祇律、根本說一切有部律等,都是小乘律;而大乘律則散見經論,即梵網菩薩戒和瑜伽菩薩戒等。

    雖中國曆來所行的是南山宗四分律,但今此研究律藏不僅是專研南山四分律而已,應當研究大小乘所有的不同戒律。

    這系現在研究員亦有一人在研究。

    

丙、法相唯識系法相唯識是印度原有的,依彌勒菩薩所說的瑜伽師地論為本,以成唯識論為綜合。

    所依之典籍有六經(一華嚴經,二解深密經,三如來出現功德經,四大乘阿毗達磨經,五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六大乘密嚴經)十一論(一瑜伽師地論──本論,二百法論,三五蘊論,四顯揚聖教論,五攝大乘論,六阿毗達磨雜集論,七辨中邊論,八二十唯識論,九成唯識論,十大乘莊嚴經論,十一分别瑜伽論──這十部是支論),尚有其餘附屬的經論。

    現在館中尚沒有專門研究的人,将來預習班要有一二人來專門研究才好。

    

丁、般若中論系般若中論系就是法性,在中國亦名三論宗,以中論、百論、十二門為依據,以大般若經為本。

    或名四論宗,三論外加一大智度論。

    因為以大般若、中論為中心的思想,所以名為般若中論系。

    此宗創自龍樹菩薩,龍樹菩薩是印度建立大乘佛法的始祖,而此宗中論與整個的佛學有大而且切的關系,所以研究佛法,般若中論系是不可不研究的。

    從前本館有二人研究般若中論系,現在還沒有人。

    

戊、中國台賢禅淨系天台、賢首、禅宗、淨土,這四宗是中國創立的,可算是中國的佛學,所以名它為中國台賢禅淨系。

    天台宗是北齊慧文大師讀中論,悟一心三觀之旨;傳南嶽慧思大師,依之悟法華三昧證六根清淨位;三祖智者大師從以修習,得法華三昧之前方便,乃傳其觀法,依法華廣宣教義。

    因為居浙江台州天台山,故名天台宗。

    賢首宗是中國杜順和尚,居終南山,依六十華嚴修法界觀行,制華嚴法界觀,此宗教義至賢首國師始宏傳,所以名為賢首宗。

    禅宗雖是印度南天竺菩提達摩泛海到中國來傳教,但是成立為一宗也是在中國建立的,亦可算是中國的佛法。

    禅宗大盛于唐、宋,與我國思想界的關系尤為密切。

    淨土宗是以希求往生阿彌陀佛之極樂淨土為宗旨,所依之典籍有三經(一無量壽經,二觀無量壽佛經,三佛說阿彌陀經),一論(即菩提流支所譯之往生淨土論)。

    此宗之創始者是廬山慧遠大師,所以亦是中國獨有的。

    這四宗可作為一系的研究。

    

己、印華日藏密法系密宗即是真言宗,因為依秘密真言為宗旨,故名密宗。

    此宗所依據的是大毗盧遮那成佛經、金剛頂經、蘇悉地經等及諸部儀軌。

    在印度有先期後期,先期是當中國唐朝,後期是當中國五代及宋朝。

    所以由中國所傳流日本的是先期密法,五代宋初所譯之經典,雖亦以密典為多,而未有弘揚,故後期密法所傳以西藏的為完備。

    這六系中比較起來,以此系為較難研究,目下未易做到。

    四、結論

現在我們所要研究的,而環境上能夠研究的,就是前面五系,所以我很希望你們安心在這裡修學,一年後各人作分系研究的工作。

    研究的結果──即考校佛典、編譯佛典,便是本館的事業。

    今天将本館的宗旨和你們修學的目的,及全部佛學的大綱和研究的系統,作簡單的很概括的說明。

    詳細指教,則有在館中領導的各主任法師居士在。

    

(智藏記)(見海刊十五卷九期)  (注一)原題「對世界佛學苑圖書館員訓話」,今改題。

      (注二)此節頗有删略,所論考校與編譯,可參看佛教的教史教法和今後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