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法有無自性問題

關燈
在的,所以就任何一法要想求得其獨存的自性,終是畢竟空無的。

    而畢竟空無獨存自性的任何一法,又莫不周遍一切法,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一切法為一法的現起之緣,一法即屬一切法,離一切法無此法,故一一都是空,空到徹底空。

    而由衆緣現起的這一法,遍入一切法,為一切法生起之緣,故具足一切有,有到徹底有。

    一攝一切,一切攝一,一一法即是法界全體,故又法法具足而統一切法性。

    所以天台家常說:“一色一香,無非中道,随拈一法,皆是法界”。

    因為每一法都是統一切法的,所以随便拈起一法。

    小至一色一香,無非都是全法界。

    或問古禅德“如何是佛”?答:“磚頭瓦塊”。

    又說:“撲落非他物,縱橫不是塵,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

    法法都是統一切法牲,則法法莫不周圓,所以“拈一莖草”可以“作丈六金身”,“拈丈六金身”也可以“作一莖草”,甚至“青州牛吃草,益州馬腹脹,天下覓醫人,灸豬左膊上”。

    這統一切法性,有如海水,雖然後浪推前浪,波濤層出不窮;然皆不離海水的一味性;海水雖一味,仍不妨萬波起落。

    天台家說:“真谛泯一切法,俗谛立一切法,中谛統一切法”,統一切法的中谛,就是這意義。

    賢首家說的事事無礙法界,也就是這意義。

    

  這統一切法性,原是佛果智境的事事無礙法界全體性。

    但法法統一切法,則不妨在佛而佛,在人而人。

    所以通俗點說,不妨叫它做宇宙性;切近點說,也就是人生性;再切近說,就是當人自心性。

    所謂現前介爾一念心起,無不具足百界千如三千性相。

    雖不可得,而遍一切法;雖充塞法界,而無所有。

    所以達磨說:“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六祖說:“明自本心,見自本性”。

    當前的這一念心,就是即有真空即空妙有的圓中法界性,也就是本來的天真佛;成佛不必外求。

    當人即是。

    

  在佛的智境上說,凡夫确皆本來是佛,在修證的事實上也确實見性即是成佛;但因現行意識的颠倒分别,和無始虛妄習氣的重重障執,明見現前一念自心的本性,卻不是容易的。

    所以必須要破除重重的執障,掃盡無始的妄習;那末、必須修習種種方便解行,上來所說的小乘大乘各種有無自性的理觀,又都是不可偏廢了。

    所以有人問禅德:“如何是佛”?答曰:“即汝是佛”!進問:“如何保任”?答以“一翳在目,空華亂墜”。

    虛妄雖本明淨,但要除盡目中的翳病,必須假借種種方便。

    所以佛說的一切法門,若能适應當機,無不是治病的妙藥。

    雖然遍一切法皆是圓中性,又不妨層層破斥,重重融攝。

    

  從這圓中性去探究,我們可以發現到台、賢、禅、淨佛教的兩個特點:一、在理趣上,從即有真空即空妙有的圓中性,闡明一一法莫不是統一切法的“法界全體性”,本來圓滿,無欠無餘。

    雖台、賢、禅、淨各宗教義有多少的不同,而這一點卻是大家共同主張的。

    二、在行門上,從統一切法的現前一念心成為“攝歸自心性”,所以在用功修行時,都從現前一念心為著手處。

    禅宗的直指人心;天台的一念心上觀百界千如三千性相,華嚴的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淨土的執持名号一心不亂等,都是從現前的一念心上去徹觀一切,修證一切。

    不過後來因為他們專集中在統一切法性的圓解,與攝歸自心性的妙行,缺于研修其他一切方便,遂由疏略而漸落孤陋。

    

  要明究竟的真理,可以說“從當人一念心徹見統一切法法界性”便得;在猶未成就一切福德資糧,沒有修集一切解行方便以前,是做不到的。

    所以我們須一方面舉揚中國佛法的特勝點,一方面為對治現行意言分别,無始虛妄習氣,要修習種種教理行門的方便,方可以本末融貫,妙契圓中。

    

  因讨論諸法有無自性問題,發現中國佛學的高唱“自性”,乃說為圓中的統一切法性,和攝歸自心性的兩特點,特别的拈提出來。

    

  (演培、妙欽、文慧合記)(見海刊二十二卷十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