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理要略

關燈
菩提應具雲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義即無上正遍覺。

    ──發起此心即為發成佛之志願,為欲普度一切衆生離一切苦得究竟樂故求成佛也,若非為普度衆生則不須成佛,反之、若不成佛亦不能普度衆生,故必成佛方能真正究竟普度衆生。

    此普度衆生心即大慈悲心,由見三界一切衆生在生死苦中,為欲拔除,生同體悲憫。

    于是以種種善巧方便修積資糧,誓求成佛。

    

  甲、一切法自性空義

  此即三法印之究竟意義。

    蓋前講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諸行指有為法,諸法指有為無為法,即此諸行諸法本來自性空寂,即是本來不生不滅涅盤寂靜。

    故諸行諸法皆是因緣假現,都無自性。

    前之三法印徹底觀之,即此一切法自性空義。

    ──謂見諸行畢竟無常,諸法畢竟無我,皆畢竟空無自體本來涅槃寂靜;雖諸法本來性空而不撥因緣生,正以緣生故其性皆空,所謂緣生即空、空即緣生是也。

    此即大乘般若,以了達此義,乃有大乘空慧。

    有此究竟智慧,則能運大車普度衆生,而亦不見有實衆生可度,以知一切皆無自性故。

    

  乙、一切法唯識現義

  由前義故,能令菩薩通達一切諸法平等皆自性空、涅槃寂靜,故能普度一切衆生無自他分别心。

    今此唯識現義,即空中幻起之因緣有法,亦即因緣生法之究竟義,此唯識現之現義有二:1變現,2顯現。

    變現者、如向來非爾今變為爾,或向來未有今變為有。

    顯現者、為原來常如而體相未顯,今顯現之,如黑夜中不見桌等,由燈故見,此桌非燈所生不過因燈而現耳。

    識證真如性亦如是。

    此中“識”通八識王所,今謂一切因緣生之依他起有為法,皆是唯識變現;即此能變所變一切法中所顯本來如是的真如性,即唯識顯現,故總謂一切皆唯識現也。

    能明一切法唯識現,即能不離自識而發同體大悲心,廣修普度一切衆生行,轉識成智證見真如,即成無上菩提。

    

  丙、一切法大總持義

  “總持”即陀羅尼義。

    普通指陀羅尼為咒,是取狹義。

    然陀羅尼義實甚廣,如法陀羅尼、義陀羅尼、忍陀羅尼等。

    此中所明一切法大陀羅尼,即指陀羅尼中之大陀羅尼也。

    非但指密宗之咒,──密咒中有是大陀羅尼,亦有僅為一事一用之小陀羅尼。

    一切法皆大總持義,如天台圓教一色一香皆法界義,賢首圓教事事無礙法界義,皆任何一法包一切法,等于密教大陀羅尼。

    何以故?如雲随拈一法皆為法界,今拈一紙亦即攝一切法;蓋任拈一法既皆法界,則一切法皆不能出此法界外也,又如事事無礙,則任何一事物即一切事物,一切事物亦即一事物,即境即心,即身即佛。

    

  此一切法大總持即大乘之妙用,融會前二而成就。

    前二為體與相,此即為用。

    又所謂大總持,謂一衆生即一切衆生,一切衆生即一衆生,一刹那即無量劫,無量劫即一刹那等。

    明此則更無空界時劫拘限,速疾圓成佛果,普度衆生之大用。

    

  如是大乘法三義甚深甚廣,今為初學粗略而談,廣如性、相、台、賢、禅、密各宗義中說。

    例如密宗,也不過發揮此法法皆大總持之妙用;欲界特盛之貪莫過淫欲,最重之惡莫過忿殺,──欲界魔所恃以害修行人的極兇工具亦莫過淫殺,而無上密宗即以淫殺為大修行法,則魔失其恃而即魔成佛矣。

    最狠毒之鬼亦成近衛,最污穢之物亦成上供,可謂極乎煩惱即菩提之能事;然亦實現此無法非大總持之功用耳。

    若知佛是幹屎橛,道在屎溺,則更何足怪哉!

  四、結論

  又前三心乃展轉相依,由向上增進心方有出離流轉心,若無向上增進心即縱任懶怠放逸堕落,何能立“出離流轉”決心!故須向上增進心為基本,乃可發起出離流轉心、及大乘成佛心。

    若無出離流轉心,則不能有誓求究竟成佛決心,──常人雖亦談平等博愛,然終不出人天因果,以未知三界皆苦決心出離故,非能普度衆生達究竟離苦之果。

    ──故能發成佛心,必先有出離流轉之心也。

    故此三心次第相依,若無前二必無後心。

    常人所謂發大乘心,為衆生發心等,若果未了三界衆生生死之苦,決非究竟成佛之菩提心也。

    

  研究此佛理要略,可參考佛學概論。

    

  (碧松記)(原見海潮音月刊十八卷十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