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要
關燈
小
中
大
一切經皆謂之契經:一契理,二契機;一切佛法皆從此原則而建立。
一切法的真理,所謂諸法真實性相,乃佛智慧所親證,為開示未證衆生亦令證入,是為依契理的原則而說法。
在契機的方面,是依種類根性時節因緣,适合一切衆生的機宜,各令覺悟而說法。
具此二義,方為契經。
現在即本此二義,而說明此經之大義。
此契合真理之實相,不以時間而變更,不以地域而遷異,無論在何時何地何類中都是如此的。
說明此十善業道經契理之實義,今分三段來講。
十善業者,謂身業有三;即:不殺,不盜,不淫。
語業有四;即: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绮語。
意業有三;即:不貪欲,不嗔恚,不邪見。
合身、語、意、共成十種。
反之即是十惡。
業并不一定不好,須視其性而定。
内心動機是善的而行出來也是利益衆生的,即是善業;動機是惡的而行出來也是損惱衆生的,即是惡業。
且此身三,語四,意三的善與不善,又須以其未來結果而定。
又此十善不僅是世間的善行,佛經上無不講到,所以此十善,為一切世出世善行的大總持──即大陀羅尼。
世間由此善行得到人天的好果(天即在人以上的世界衆生)也是行十善而得成的。
所以人天的福報,都是由十善業所成。
平常所謂人類的道德行為,在佛法即是不殺不盜等五戒;但生天則須具足十善的道德行為。
在欲界天以上更有色、無色界天,生此天須修四禅八定,然亦是意善業上更加深一層禅定功夫而已。
至于超出三界的出世業,則成三乘的聲聞、緣覺、菩薩菩提果,亦無不以此十善業為根本而得成就的。
所以大乘戒法,皆十善行攝。
由戒生定,因定發慧。
菩薩位中第二離垢地,即由十善成業:由戒增上成定,即深修十善,将身語意惡業之極細者亦究竟斷除,定心不散亂而得安,即成十善行深進一層功夫。
至于由定成慧,則是最後将無明邪見打破,無漏智慧發生,此即十善業的究竟道。
所以三乘清淨的出世業果,也是包括在十善業内的。
此為十善業道決定如此的真實理趣之一。
若欲達人類安穩快樂之目的,即在奉行不殺不盜等十善。
如能實行此十善業,無有不得成就的。
現在世界相殺相鬥,皆因肆行十惡,不行十善。
假使人人皆能行十善,立可成為安樂世界。
所以現今人類的痛苦。
皆由于不行善業,因此由個人而社會而國家而世界成為一個痛苦的苦海。
但世界上凡有思想的人,無論是宗教家,或各種學問家,都希望構成相親相善之安樂世界;隻要能行十善業,即古今聖賢理想中的天國──若中國所謂的大同之世,和西洋人理想的黃金世界,皆不難實現;隻要将十惡業改成十善的行為,即可轉五濁惡世成清淨的樂國。
這實是今日世界人類刻不容緩的要求。
廬山慧遠大師,謂十善業,若能從一家一鄉推行到一國,立可成為“風和俗美,刑措政清”的清淨國家。
這是一條定律:無論何時,若要想成安樂的世界,是必須由此坦途而進行的。
佛說四大洲中的北俱盧洲人,自在福樂,即是行十善業的結果。
又說轉輪聖王出世,四海清平,天下安樂,人人皆行十善,亦足證此理也。
以十善業能制止惡的行為,将一切不善的對治究竟,即解脫一切生死,證得大涅盤果。
此即為十惡業果的斷盡,而十善功德發達到圓滿。
複能将十善普利世間一切衆生,即得成大菩提果,此亦是一種定律:沒有不圓滿十善業,而能得三乘果的。
現在講十善業道經,也是應機對治,以期挽救現在世界的衆苦迫惱。
因為若要将衆苦迫惱轉為安穩快樂,非行十善業不可。
此亦分為三段來講:
挽救的方法,唯在切實的奉行十善業,不要怨天尤人,也不要向外馳求。
責任是在自己的:不得将責任推之環境,或卸于他人,或怨社會制度不良,或尤物質條件不備;不求諸己,專望之外,假使世界上人人全是這樣,世界将沒有一人來負責了。
設使有人來負責,而自己又不願意容受,這種病實是無法挽救的!還有一種不求之于人于物,而求之上帝與鬼神或佛菩薩的,不知佛法的真正意義,在各人明了法爾因果之理而反求諸己。
如佛在世時,佛之堂弟阿難,謂佛将惠我三昧而不修習,卒遭摩登伽女之難。
阿難,佛弟子中多聞第一,尚且不能依靠佛,可知佛法的責任全在自己。
若放棄了自己而一味求神求物,要将此世界社會改造過來,這是決不可能的!若能先将自心的十惡業改成十善行,然後求之于佛,方能有效。
昔孔子有疾,子路請禱,子曰:“丘之禱久矣”!可見向外求物求神是無用的,要能修身正己,勸人人奉行十善,乃能挽回世道人心也。
這種高調愈唱得高,實行上愈加無力,危險到萬分!孟子論伊尹放太甲之事,謂‘有伊尹之志則可,無伊尹之志則篡也’。
但在這裡應加一句:有‘伊尹之能則可,無伊尹之能則危矣’。
是故意誇言大而不顧實行,以治世則愈治愈亂,如頭頂千斤石而戲舞,結果鮮有不弄成石破人傷之危險者。
不但治世如此,而學佛亦是如此。
例如一般狂禅、狂密,口頭上談的,誇大而無所忌憚,自謂是佛的大無畏。
所謂‘口口談空而行在有中’,‘将如來解回為己見’。
要解除這種猖狂的病,是在切實奉行十善;否則無論技術多大,見聞多廣,皆是堕三惡道的因子,不能成為菩薩行也。
不改轉此心而平心奉行十善,培修福德,必将愈加堕落而無從振拔,但心高并非不善,要在能培福德,如佛果的功德以及天龍的威力等,皆由十善福德而成;否則、單是心高而不去增長善業,培植福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