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僧義廣論

關燈
,從此以後再不許犯,于是就制成共守的戒律,經佛制定後,弟子總要一緻遵行不得稍有違犯,這就是戒律,嗣後如有同類事情發生,就照律處理。

    在每一條戒律,叙述其許多層次的緣起變增,所以除讀誦的戒本以外更有廣律,成為龐大的律藏。

    

佛在世說一切教法的時候,是沒有文字的;教導一切人天大衆,都是以聲音為體──宣說出來,這就是聲教。

    今人看經律論藏時、可以無聲的色法──文字──為體。

    可是佛在世的時候,是一切皆以聲教;戒律也是依佛聲的教誡。

    經是由佛親口說出以後,再由弟子在佛滅度後會誦,經大衆一緻證明認為絲毫不錯,就錄成為經。

    經律有多數次的結集;最初是由佛滅後不久,經大迦葉等在七葉窟中結集而成;其時在七葉窟外,亦更有富樓那衆結集起來的。

    至佛滅一百年後,當時有少數弟子不遵律行,有大多數的弟子出來否認,遂有二次結集。

    如是二次三次至第四次才整理完成為大小乘各藏經律。

    現今這許多經律,并非一兩次結集成功的。

    

佛教傳入中國後,大藏經的編成曆代不同,唐、宋、明、清各有目錄可考。

    中國及西藏各處,皆有大藏經的篡集。

    

乙、佛徒結集佛說,初亦口頌相傳;用文字寫成書本則時先後不一,以佛徒時代不同,故小乘與大乘之經律亦寫成先後有殊。

    

佛在世的時候,是由口誦相傳。

    佛滅後,弟子會誦結集仿佛與現在開會相同。

    當時是以大迦葉為主席,設高座為座,推阿難陀尊者誦經,優婆離尊者誦戒,依佛所說的朗誦出來,經五百聖弟子的大衆證明不錯,認為刊定之說。

    不必就用文字錄成經本或戒本,或仍是流傳口誦而已。

    

複次,佛在世的時候,已有文字的經律流傳,如律載佛在世時,某長者及甘爾夫人夜中燃燈誦經事。

    又每逢十五、三十日布薩誦律,當時常有記錄成本的。

    故早之則佛在世時就有錄成的經律,遲之則佛後數百年或仍由口誦相傳。

    因時代先後不同的關系,所以錄成的文字亦不相同。

    各時代主持教團,宏揚佛教的人材不同,所以各時代盛行出來的經法也就有異。

    先是依迦葉、阿難這一部分的人宏揚出來的,所以就為小乘經律。

    後從上座部分出大衆部來,到五六百年間有馬鳴、龍樹菩薩出來主持宏揚的是大乘佛法,大乘法寶也就流布于世。

    因時間先後的不同,加以弟子根機又有大小的差别,甚至小乘又有二十部的差别,所以經律流傳有異。

    但歸納起來,要知皆出于佛之聲教。

    

丙、信超人天之聖人必有非常之勝事,故經律所言不思議事皆應确信為實事,不得以凡識疑議之。

    

通常人都以佛教混雜在鬼神中和種種邪見外道等同類而論,這全是盲從誤解,不了解佛學人的亂說。

    尋常社會人士認為最高的哲學、科學:總是以人們眼所見到的、耳所聞到的──以五官所感觸到的,或意識依以思想及推論到的,以及古時傳說下來的,凡此都是以人的思想知識為标準。

    現在科學進步,雖知有日球月球與虛空中很多的星球,但還全是以有漏五識與第六意識研究推測起來的。

    而佛法那就大大不同,相去很遠了。

    一切經典全是佛由證智普遍覺悟證到的諸法實相,為覺悟衆生親宣出來,是從無漏聖智親證的境界流出。

    聲聞但證生空無我,法執猶在;菩薩是雙證我法二空,但仍未究竟;直到究竟圓滿佛果位上的時候,才能證到佛佛道同的圓滿真理。

    在小乘聖人所證的偏空涅盤,就已非人們的思想所能及到,亦已有非常人所能為的一切勝事,何況超過三乘聖衆究竟圓滿的佛果!當然佛是更可有非常的勝事,為常人意識不到的。

    故于一切大乘經律中所言的超人天勝事,及超三乘聖人的不思議事,皆要确确切切信為實有的事理,更不得以凡情來推測和疑惑。

    這是吾人對于佛法第一要具有的正确觀念。

    丁、諸論及撰述語錄皆賢聖佛徒修證有得、宗依佛說而闡揚诠釋者,故今亦可憑佛說親證而研究抉擇之。

    

經律二種是由佛親口所宣說出來的,而論大都是由二乘或大乘賢聖位中的佛子修有心得而發表出來的。

    論有二種:一、宗論,如瑜伽師地論、成唯識論、攝大乘論等,就是依佛所說的經律大意編述闡揚。

    二、釋論、如十地經論、大智度論等,皆是關于佛教經典注釋的傑作。

    顯真破似,全靠宗論;釋論來樹立教理,顯明經義。

    至中國曆代撰述或語錄,亦皆依多聞熏習進而精進持戒降伏煩惱的人如十住、十行、十回向的賢聖者,以及三乘聖位中的聖者,為悟他而著述。

    故今之學者,亦可依佛所說的經律或内心的修證去研究抉擇,使人顯明而易解。

    戊、大乘諸宗之各标其勝,在集中其理解于一念而起觀行;建宗趣行或殊,真本覺果無二。

    

佛滅後一兩百年間,印度的小乘共分二十部之多,學說紛紛不一,現姑不論。

    單就現在中國通行的大乘各宗而言,在大乘諸宗各各皆分門别戶,标樹一宗特殊的勝義。

    唯識宗是将宇宙萬法總攝歸納為唯識所變。

    天台宗歸納起來修一心三觀。

    淨土宗是以念佛求生西方,上中下根皆可往生,就是造五逆十惡的人命終十念成就,亦可往生;衆生根機善惡差别,而往生見佛聞法開悟時間亦有長短不同。

    總之,都可以蓮花化生,入不退地。

    無論那一宗,都有最殊勝的宗緻,才能成立一宗。

    各宗所修的路途不同,但所趣向目的無非是唯一佛果,亦皆以真如實相為本,這就是殊途同歸。

    所以無論修學那一宗,都有莫大的利益,不得專贊此而謗斥彼宗,應當不相障礙。

    各宗各闡揚其特殊的勝義,同時并了知真本覺果之無二無别。

    倘使能悟平等性發大悲心而修證,不管走那一條路,總可證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都是沒有差别,平等平等。

    所以中國佛教有大乘八宗者,亦是曆代菩薩祖師依佛開的方便法門而施設。

    衆生喜歡那一宗法門就随意擇取修行,各各皆可起殊勝的觀行,證無二的真理及成無上的佛果。

    己,菩薩藏法與聲聞藏法,境行果皆别,然聲聞境行果亦為菩薩所含攝。

    

菩薩乘與聲聞乘是各有經典的,唯獨覺乘無有經典,附屬于聲聞乘。

    大乘菩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為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