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第一部分)

關燈
有我們自己獨特的步調和律動…… 譯注 1.本篇「作者自序」和《蛛巢小徑》小說本文兩者的寫成時間相隔甚久。

    小說本文當初于1947年初版,而自序則寫于1964年。

    值得留意的是,市面上《蛛巢小徑》的版本不隻一種,之間或有相當程度的差異。

    甚至連英文版的書名譯法均未統一,不同的英譯者對于内文也有不同的呈現。

     2.昔日的口傳叙述者——如吟遊詩人之類——所說的故事并非叙述者自己發想,而采自長輩流傳的寓言或民間傳說。

    然而,作家的書寫大抵上應是個人的創作。

    口語傳播的叙述者和執筆的作家雖然都說故事,但照理來說兩種角色通常是大異其趣的。

     3.即政治風氣,社會背景等等。

     4.意大利的「寫實主義」(verismo)并不盡然等同英美文學的「寫實主義」(realism)。

    意大利的「寫實主義」盛行于19世紀末以及20世紀初,企圖客觀呈現(下層階級的)人間處境。

    「寫實主義」習采直接而未加文飾的語言,細節鮮明,對話寫實。

    「新寫實主義」(neorealismo),意大利的文學、電影運動,于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後興起,試圖寫實刻畫戰前事端以及戰時、戰後的社會問題。

    「新寫實主義」大緻上和先前的意大利「寫實主義」近似──事實上「新寫實主義」就是「寫實主義」的延伸;不過,法西斯迫害以及大戰傷痕等等經驗為「新寫實主義」灌注了新的關懷。

    當時諸多1930、40年代英美小說湧入意大利,這些作品的社會改革性格也在意大利文壇造成影響。

     5.「自然主義」(naturalism)為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文學、美術運動,由自然科學(尢其是達爾文的研究)所啟發。

    在文學的領域裡,「自然主義」是「寫實主義」傳統的延伸,追求更忠實客觀的寫實呈現,最好可以呈現「生活的橫切片」。

    但「自然主義」又和「寫實主義」不同:「自然主義」強調科學決定論,着重于文學角色的環境、生理面,而非角色的内裡、心理面。

    後來「自然主義」作者遭受批評,因為他們的作品仍然含蘊偏見,根本不如他們聲明的那般客觀真實。

    就時間脈絡來看,應是較晚的「自然主義」向較早的「寫實主義」求異,而非「寫實主義」重審「自然主義」。

    不過卡爾維諾文中「我們的『寫實主義』」并不是原先的「寫實主義」,而應是修正版本的「新寫實主義」──從上下文看來,意大利「新寫實主義」的重點與其說是忠實客觀,不如說是熱血激情,和「自然主義」有所不同。

     6.威爾加(GiovanniVerga,1840-1922),小說家、劇作家,意大利寫實主義的代表人物。

    他影響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意大利作家,他的小說也被改拍為著名的新寫實主義電影《大地動搖》(Terratrema,導演為威斯康提〔LuchinoVisconti〕)。

     7.維多裡尼(ElioVittorini,1908-1966),小說家、翻譯家,小說作品以意大利新寫實主義風格著稱。

     8.帕維瑟(CesarePavese,1908-1950),意大利詩人、批評家、小說家、翻譯家。

    他和維多裡尼一樣,将許多現代英美文學引介至意大利。

     9.蒙塔列(EugenioMontale,1896-1981),意大利詩人、散文名家,于1975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10.表現主義(Expressionism)的重點并不在于客觀現實,而在于藝術家的主觀情緒。

    表現主義出于對物質主義、中産階級優勢、都市化、家庭主義等等保守傾向的反抗,于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時與戰後的德國勃興。

    表現主義在美術和電影的表現尢其可觀。

    後來遭納粹壓制。

     11.《人與非人》(Uominieno,1945),為維多裡多在抗戰時期的個人經驗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