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變紀略

關燈
囊頭矣。

    大抵賊酷虐,諸刑備具而夾棒最厲,務以得資稱意而止。

    一時夾死者若幹人,不死而完贓者若幹人。

    塗公雖獲免,未受夾,亦助饷三百金。

    吾鄉水部李光傅,當日夾死。

    禦史馮垣登、部屬鄒逢吉、張世溶俱夾傷,完贓後死。

    劉光祿、朱刑科、羅蔗常等皆備極痛楚,贓完後釋放。

    其與僞吏部宋企郊、禮政府鞏焴稍有因緣者,雖受刑,輸銀後,亦漸次錄用。

    是時,各官私宅皆賊兵盤踞,孫賊踞塗公宅,領十五、六人,半為宣、大諸處掠來,其雄桀數人,或稱走山虎、或稱立地龍,皆有混号。

    孫賊朝夕必要予飲啖,予仍坐卧一室,亦莫有侮予者。

    中店熊某為予言:東城趙旗鼓門首殺數十人,或斫首、或支解,手足異處,尚有活動者。

    予寓宅在刑部街,密迩僞都督劉所;雖室中藏盡為取去,至淫奪斬殺之事則猶未見也。

    是日,周锺、王孫蕙等俱上表獻谀。

    周表雲:『比堯舜而多武功,邁湯武而無漸德。

    獨夫授首,四海歸心』。

    王表雲:『燕北既歸,已拱河山而膺箓。

    江南一下,尚羅子女以承恩』。

    俱大為牛金星稱賞,得授美官。

    而楊枝起獻下江南策雲:『伏念臣汝成,衰殘無力,願為放牧之牛;摩頂無知,甘效識途之馬』。

    人皆鄙之。

    間出探視,則本街少詹項煜、通議宋學顯宅俱已扃鑰其門,或曰大理、或曰驗馬。

    塗公亦歸南昌旁小寓,予往候之;甫行數十步,則馳騎從後來,猝不及避,蹶地傷足,幾為馬踏死。

    自是,不敢出衢途一步矣。

     二十四日,賊押勳衛官武職二百餘員,斬于平則門外。

    予與諸賊談星說數,滑稽揣摩,多中其竅。

    彼此傳聞,頃刻求推者輩相屬;多寡不等,鹹有遺贈。

    過午,則取所得金錢,令蒼頭沽酒而飲,飲而醉,醉而歌。

    賊兵多不識字、不審音,予雖歌嘯,亦不解為何義。

     二十六日,僞禮政府出示勸賊登極,僞國公劉廷獻率百官亵衣午門叩請,不允。

     二十七日,賊押太子,蓦移皇後梓宮出城,百官并不與聞。

     二十九日,賊聞平西伯吳三桂請大兵十萬入關複仇,因令吳三桂父襄作書招降,不從;遂禁襄及其家口于獄。

     四月初一日,各官複勸進,不允;僞禮政已改定朝儀及官職名号,士大夫相接相呼,體制刊刻成書。

    先是,賊入秦、晉,孝廉、子矜悉行考試授官;旬内,都下諸生求試者比比。

    初三日,于順天府出題考試,次日揭榜,取中者送吏部司擢用。

    予以星蔔為僞都督劉物色,悉予履曆,慫恿赴考,欲以禮府從事相處。

    予謝以聾聩不能官,兼母制未阕,不敢、且不忍。

    既又令其記室王某要予再四,予固辭謝之。

    劉某知予無意仕宦,始不之強。

     初四日,各官又勸進;不允。

     初六日,陳演、梁兆陽等又率百官具表勸進,始有允意。

     初十日,牛相會同禮政出示:定于是月十七日登極,各官先期習禮三日。

    新鑄國寶,文曰「繼天立極」;天字上一層居中,下一層并列繼立極三字。

    連日李賊與諸将不出,俱在大内盤庫,将金銀器皿盡營銷毀,千兩一錠;各賊将追完缙紳富室贓銀解進,亦如之。

    凡在京大小官員俱引領李賊正位,宥罪加恩。

     十一日,驟聞邊報緊急,吳三桂請大兵殺入山海關;賊衆惶恐不知所為,百官遂太失望。

    先是,僞都督劉以李賊不允登極,東邊有警,召予筮之,得坤之剝。

    予曰:坤,地道、臣道,宜其不急為君也。

    爻詞:龍戰于野,其血元黃。

    恰當今日之事,兵宜不解。

    彖辭曰:西南得朋,東北喪朋;果師出東邊,宜慎之!又謂予曰:我主夜夢宮門懸一趙字,主何祥?鹹雲有趙姓者起而争之;是否?予曰:唯唯、否否。

    愚意:趙字從走、從小月。

    小月,二十九日小盡也。

    意者,戰我不勝,以是日退走乎!予蓋知賊之必敗而西,而詭詞以動之也。

    劉亦默會予意。

    至十二日,李自成以諸将推诿不前,于是點兵十萬,親往關門迎戰;留牛相居守。

    是夜,将大臣陳演、魏藻德、邱瑜及勳戚朱純臣等六十餘名骈斬東華門外。

     十三日,李賊令兵從齊化門出,将太子及永、定二王擁之馬前去。

    百官拜送于門外,城中所留賊兵不過十之四。

    數日後,有在城娶婦者,有挾重資而逃者;即東去賊兵,亦有脫回者。

     十九日,賊與大兵戰于永平之沙河驲,大敗,殺死無算。

     二十日,又敗。

    賊傳令京城拆屋,頃刻間彰義門内民房盡毀。

     連日又敗數陣,李賊怒甚,遂斬吳襄,懸首示三桂;三桂大恸,揮涕切齒,誓掃賊矣。

    本街王指揮宅内,有兵黃姓,自言河南宜陽儒家子,失身賊中;至是,以中途受笞先還,為予備細言:官兵甚銳,賊還,必西走,當先為脫禍計。

    是時,塗公以直指使巡南城,已移家都察院,距予不甚遠。

    予往語之,不信。

    城中哄傳三桂領兵殺入,擁太子即位;人情洶洶,如沸如羹。

     二十五日,予囑蒼頭守室,暫往東城偵之;見車馬馱載宮中錦帛,紛紛從東華門出。

    黃姓兵來為予言:賊旦暮入城,将西去。

    予亟為塗公言。

    公仍不信,曰:今晨同列見牛相,面詢以西去事;牛相大詫,謂是語從何而來!主歸,且登寶位;勿輕信訛言也。

     二十六日薄暮,敗兵皆歸;寓予宅者十六、七騎,止存其九,猶有帶重創者。

     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