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回張永林各家行聘八美人完婚團圓
關燈
小
中
大
西王又向魏光稱謝道:“感令郎俠氣甘心代罪,實是世間難得的大丈夫!再生之恩,柳濤沒世不忘。
” 魏光道:“千歲爺說哪裡話?千歲爺乃是英雄蓋世,無辜陷在缧绁之中,為朋友就死何辭,豈忍坐視不救之理?” 平西王恭身又稱謝一番,又說宋文采誤殺花瓊的緣故,略談幾句。
再說那邊船上華愛珠道:“賢妹們,既是爹爹在此,我們為何置之不問?理該先請相見。
” 衆妹皆稱有理,登時傳話過船相請華鼎山沈鳳樓田家兄弟張永林同了陸府家人一同過船,八姐妹站在船頭,華鼎山沖先呆頭呆腦,把手亂搖道:“久不會面了。
” 華愛珠道:“爹爹裡面坐罷。
” 陸府家人在船頭等候,衆人進艙,八美挨次拜見。
大家坐定,然後家人進艙叩頭請安說道:“小的奉夫人之命,迎接小姐。
” 衆姐妹同聲問道:“夫人安麼?” 家人答應:“夫人甚好。
” 雙娥小姐說:“你等先回去禀知夫人,說小姐們要先到華府,明日回去。
” 家人應聲曉得,告退而出。
那華鼎山問道:“小桃為何不在?” 愛珠道:“小桃在着後艙。
” 華鼎山道:“既然在後艙,應該出來叩頭才是,為怎的不見?想是怪我麼?” 愛珠道:“丫頭焉敢見怪爹爹?隻是在家是個丫環,如今出外同心合膽,剿除叛逆,身軀勞頓,又與皇後稱為姐妹,故而使不得依舊做丫環看待。
若以主婢之禮相見,豈不辱了皇後娘娘?若以少禮相見,又恐爹爹發惱。
故此躲在後艙。
” 沈員外道:“既然如此,快請出來平禮相見便了。
” 華愛珠即叫丫環去後艙相請。
小桃方才出來,坐在月姑身邊。
華鼎山道:“你如今與皇後娘娘稱為姐妹,我亦不敢當做丫環看待!若回家去,我交還你那張賣身文契便了。
” 忽聽三聲炮響,千歲爺起馬,差官前來傳請,衆人到官船。
千歲爺道:“嶽父大人各請回府,傳請衆人到官船,小婿要到姐夫家一坐。
” 張永林拱手道:“老伯們請便。
” 沈員外田家兄弟說道:“既如此,我們同到府上一陪。
” 華鼎山道:“我要接待女兒,失陪了。
” 拱手而别。
千歲爺到了張家,永林便叫随從人等皆往王秀道院屯劄,大家進廳,重新見禮。
平西王又到中堂見了姐姐,柳大娘一見,歡喜自不必言,永林吩咐備設筵席,其随從人等,亦皆款待。
酒罷,沈員外田家兄弟辭别,各自回家。
且說華鼎山回到家中,沸鬧翻天:“皇後娘娘的妹子來了,你們快去接官亭碼頭上迎接。
” 合府家人俱到接官亭碼頭上迎接,少刻八美俱到,放下三聲号炮,真個笙歌送耳,好不興頭。
宮娥成雙成對,大家入内見了華太太,各說了前情。
隻見丫環抱着官官,後面孟安人上前見禮。
華太太不知就裡,連忙同回禮,大家說知,孟安人道:“老身隻為沈夫人慮着,與員外氣惱,故此鬥膽伴随前來。
實欲解勸沈員外安人息怒,不想員外已經氣平,老身來之無益了。
” 華太太道:“安人既然來此,俱是一體盡道,且在敝舍盤桓同住,過了殘冬,俟新春,老身送你回家便了。
” 孟安人稱謝,華太太又問:“這官官是什麼人?” 孟安人接口應道:“就是這沈夫人的。
” 月姑羞得滿面通紅,華太太也是乖人,見月姑羞慚,便不再問。
接抱官官在手,玩耍。
不多一時,酒席齊備,大家入席序次而坐。
座上閑談,休要細說。
這日定邊王花千歲,奉旨歸林,一路回家,見門戶蕭條,亭前冷落,比前大不相同。
心中恻然!衆家人接進,淩氏換了吉服,出來迎接公公。
問安畢,苦訴夫君被害一番,花千歲便将宋文采懷恨柳樹春,誤傷孩兒之事,說了一遍。
如今已明白了,隻是苦兒無辜被害,辜負媳婦少年獨守青燈,我心實在難忍。
淩氏才曉得其中曲折之事,即命備酒與公公接風。
花千歲又往孩兒靈前哭奠一番,方才入席飲酒。
說張永林那夜另備小宴,銀燭高燒,與平西王二人對酌言談。
平西王方知姐夫奉母之命,衆家兩邊,俱已行了大禮回聘之事。
永林又說起柳興欲與小桃成其親事,央我與他作媒,平西王道:“柳興患難相扶,并無差錯,況且小弟前有戲言,我若後來成全花燭,就将小桃賞他。
一言已出,難再解口。
若負前言,必被他所怨。
且我亦有心要提拔這小使做個官兒,受了皇恩。
小桃也有夫人之稱。
” 永林稱是。
此夜閑文不要細說。
次日郎舅一同到華家田家沈家陸家相探一回,然後又到國太府中。
魏光接進行禮,國太請入内堂相見。
待過了茶畢,就把花府淩氏設下謀害之計細說一遍。
樹春詫異,原來嫂嫂為人如此刁奸。
國太又命春香昌德出來叩見。
平西王大喜:“難得二人仁心,每人賞你一百兩銀子。
” 二人上前叩
” 魏光道:“千歲爺說哪裡話?千歲爺乃是英雄蓋世,無辜陷在缧绁之中,為朋友就死何辭,豈忍坐視不救之理?” 平西王恭身又稱謝一番,又說宋文采誤殺花瓊的緣故,略談幾句。
再說那邊船上華愛珠道:“賢妹們,既是爹爹在此,我們為何置之不問?理該先請相見。
” 衆妹皆稱有理,登時傳話過船相請華鼎山沈鳳樓田家兄弟張永林同了陸府家人一同過船,八姐妹站在船頭,華鼎山沖先呆頭呆腦,把手亂搖道:“久不會面了。
” 華愛珠道:“爹爹裡面坐罷。
” 陸府家人在船頭等候,衆人進艙,八美挨次拜見。
大家坐定,然後家人進艙叩頭請安說道:“小的奉夫人之命,迎接小姐。
” 衆姐妹同聲問道:“夫人安麼?” 家人答應:“夫人甚好。
” 雙娥小姐說:“你等先回去禀知夫人,說小姐們要先到華府,明日回去。
” 家人應聲曉得,告退而出。
那華鼎山問道:“小桃為何不在?” 愛珠道:“小桃在着後艙。
” 華鼎山道:“既然在後艙,應該出來叩頭才是,為怎的不見?想是怪我麼?” 愛珠道:“丫頭焉敢見怪爹爹?隻是在家是個丫環,如今出外同心合膽,剿除叛逆,身軀勞頓,又與皇後稱為姐妹,故而使不得依舊做丫環看待。
若以主婢之禮相見,豈不辱了皇後娘娘?若以少禮相見,又恐爹爹發惱。
故此躲在後艙。
” 沈員外道:“既然如此,快請出來平禮相見便了。
” 華愛珠即叫丫環去後艙相請。
小桃方才出來,坐在月姑身邊。
華鼎山道:“你如今與皇後娘娘稱為姐妹,我亦不敢當做丫環看待!若回家去,我交還你那張賣身文契便了。
” 忽聽三聲炮響,千歲爺起馬,差官前來傳請,衆人到官船。
千歲爺道:“嶽父大人各請回府,傳請衆人到官船,小婿要到姐夫家一坐。
” 張永林拱手道:“老伯們請便。
” 沈員外田家兄弟說道:“既如此,我們同到府上一陪。
” 華鼎山道:“我要接待女兒,失陪了。
” 拱手而别。
千歲爺到了張家,永林便叫随從人等皆往王秀道院屯劄,大家進廳,重新見禮。
平西王又到中堂見了姐姐,柳大娘一見,歡喜自不必言,永林吩咐備設筵席,其随從人等,亦皆款待。
酒罷,沈員外田家兄弟辭别,各自回家。
且說華鼎山回到家中,沸鬧翻天:“皇後娘娘的妹子來了,你們快去接官亭碼頭上迎接。
” 合府家人俱到接官亭碼頭上迎接,少刻八美俱到,放下三聲号炮,真個笙歌送耳,好不興頭。
宮娥成雙成對,大家入内見了華太太,各說了前情。
隻見丫環抱着官官,後面孟安人上前見禮。
華太太不知就裡,連忙同回禮,大家說知,孟安人道:“老身隻為沈夫人慮着,與員外氣惱,故此鬥膽伴随前來。
實欲解勸沈員外安人息怒,不想員外已經氣平,老身來之無益了。
” 華太太道:“安人既然來此,俱是一體盡道,且在敝舍盤桓同住,過了殘冬,俟新春,老身送你回家便了。
” 孟安人稱謝,華太太又問:“這官官是什麼人?” 孟安人接口應道:“就是這沈夫人的。
” 月姑羞得滿面通紅,華太太也是乖人,見月姑羞慚,便不再問。
接抱官官在手,玩耍。
不多一時,酒席齊備,大家入席序次而坐。
座上閑談,休要細說。
這日定邊王花千歲,奉旨歸林,一路回家,見門戶蕭條,亭前冷落,比前大不相同。
心中恻然!衆家人接進,淩氏換了吉服,出來迎接公公。
問安畢,苦訴夫君被害一番,花千歲便将宋文采懷恨柳樹春,誤傷孩兒之事,說了一遍。
如今已明白了,隻是苦兒無辜被害,辜負媳婦少年獨守青燈,我心實在難忍。
淩氏才曉得其中曲折之事,即命備酒與公公接風。
花千歲又往孩兒靈前哭奠一番,方才入席飲酒。
說張永林那夜另備小宴,銀燭高燒,與平西王二人對酌言談。
平西王方知姐夫奉母之命,衆家兩邊,俱已行了大禮回聘之事。
永林又說起柳興欲與小桃成其親事,央我與他作媒,平西王道:“柳興患難相扶,并無差錯,況且小弟前有戲言,我若後來成全花燭,就将小桃賞他。
一言已出,難再解口。
若負前言,必被他所怨。
且我亦有心要提拔這小使做個官兒,受了皇恩。
小桃也有夫人之稱。
” 永林稱是。
此夜閑文不要細說。
次日郎舅一同到華家田家沈家陸家相探一回,然後又到國太府中。
魏光接進行禮,國太請入内堂相見。
待過了茶畢,就把花府淩氏設下謀害之計細說一遍。
樹春詫異,原來嫂嫂為人如此刁奸。
國太又命春香昌德出來叩見。
平西王大喜:“難得二人仁心,每人賞你一百兩銀子。
” 二人上前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