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奇女傳 第三十一回 木蘭二上陳情表 太宗屈殺伍娘子
關燈
小
中
大
看雞之抱卵,貓之捕鼠,專心緻志。
念茲在茲。
真意一現,恍惚杳冥,如雲中之月,水中之魚,乍見乍不見,必也。
如慕名未會面的一個朋友,千裡尋之,不得一見,恰在路上相逢,就要認親面目,原來是這個模樣。
緊緊拉着,不肯放手。
久之自然熟習,故曰鉛汞相投,自然凝合。
古人謂之玄關一竅,熟知即真,意之大定也。
”鐵冠乃歌曰: 心地了了,性天明明。
陰陽妙合,複命歸根。
玄關意土,黃婆别名。
中央正位,自産胎嬰。
鐵冠歌罷,忽然香風陣陣,天花亂墜。
俄兩天雷大震一聲,師弟二人俱向北而拜。
自此,鐵冠以後絕口再不談道。
卻說朱天祿偶沾寒疾,召木蘭曰:“吾朱氏世代善良,崇儒重道,樂善好施。
今汝又笃志修行,吾願爾始終如一。
汝弟年未及冠,汝當善教,使之有成。
”更無多囑,語畢而逝。
木蘭盡禮守制,衣衾棺椁盡如古式,蔔葬于木蘭山陰。
未過一年,楊氏亦故,合葬于天祿墳右。
木蘭率弟金蘭,居廬守墓。
甫及半年,太宗并娘娘诏旨至,木蘭就墓前舉香跪接。
皇诏雲: 朕念公主文武兼優,逸才堪羨。
今年北番來朝,尚念公主之德,臉灸人口。
朕思卿甚切,公主作速來京,以慰朕望。
娘娘懿旨雲: 寡君思公主忠孝勇節,堪為宮中女師傅。
皇上視公主如子,公主未嘗視皇上如父。
公主宜速補前愆,來京省過,以慰皇上及寡君之心。
欽哉,毋違! 木蘭讀畢,頓首謝恩。
連夜修起陳情表章,付天使回京。
太宗見木蘭未至,心中不悅。
隻得開表看雲: 臣兒木蘭,罪孽深重。
不自天絕,禍延考妣。
于月日變出倉猝。
臣兒竊自思維,向因親老多病,改面北征,紀年而回,意承歡于膝下,以樂父母之餘年。
無如父之形愈老,母之病轉笃。
今也罔極之悲既興,風木之恨更切。
思殉親于九地,用情恐傷太過,聊守制以三年。
讀禮自愧未深,特室築于場,盡寸心而撫幼弟。
依靈緻奠,憶笑語而想音容。
君父之召雖殷,臣兒之情難釋。
俟成祥之日,詣阙謝恩。
皇上宏仁若天,皇後博載若地,量情赦宥。
太宗看罷,稱羨不已。
再說飲天監李淳風,夜占乾象,見妖星居于紫薇垣中。
次日上殿奏曰:“臣昨夜見妖星現紫薇垣中,請萬歲盡除官中新進之妃。
”太宗準奏,曰:“将宮中新進女子三百餘人,盡行放出,隻留才人武-在内。
”太宗又命李淳風當殿蔔筮,太宗親自行禮,得天澤履第三爻。
其辭曰: 眇能視,跛能履,履虎尾,-人兇,武人為于大君。
李淳風奏曰:“乾,君德也,兌,少女也。
少女鄰于君右。
夫曰眇不可以共視,曰跛不可以共履,宜遠而不宜近之人也。
若狎而玩之,是不可履而履焉。
譬如虎尾,必有-人之兇。
武人為于大君,将來弄權誤國,亂唐室天下,必武氏之女也。
斯人現居宮中,大約面貌柔善,令人狎亵;心必陰惡,所謂庸違象恭者也。
”太宗聽奏,默然回宮。
次日,遷武才人出宮為尼,令他皈依佛教,參學性理,自然慈悲應物,方便處事,明善惡報應之說,俾作良善女子。
不料武-身雖為尼,卻與學士張昌宗、許敬宗苟合,并未持戒茹素。
過了一年,太宗又召李淳風,問以妖星之事。
淳風奏曰:“妖星雖離禁中,但其形未化。
萬歲宜修德以禳之,切不可亂誅好人。
”張昌宗恐又累及武-,密奏曰:“武與伍字異而音同。
鎮北侯伍登,手握重權,素有伍娘子之稱。
近聞此人以交通突厥,有謀逆之意。
萬歲何不殺此人以杜後禍?況且上天垂象以示萬歲,宜乘其未動而先
念茲在茲。
真意一現,恍惚杳冥,如雲中之月,水中之魚,乍見乍不見,必也。
如慕名未會面的一個朋友,千裡尋之,不得一見,恰在路上相逢,就要認親面目,原來是這個模樣。
緊緊拉着,不肯放手。
久之自然熟習,故曰鉛汞相投,自然凝合。
古人謂之玄關一竅,熟知即真,意之大定也。
”鐵冠乃歌曰: 心地了了,性天明明。
陰陽妙合,複命歸根。
玄關意土,黃婆别名。
中央正位,自産胎嬰。
鐵冠歌罷,忽然香風陣陣,天花亂墜。
俄兩天雷大震一聲,師弟二人俱向北而拜。
自此,鐵冠以後絕口再不談道。
卻說朱天祿偶沾寒疾,召木蘭曰:“吾朱氏世代善良,崇儒重道,樂善好施。
今汝又笃志修行,吾願爾始終如一。
汝弟年未及冠,汝當善教,使之有成。
”更無多囑,語畢而逝。
木蘭盡禮守制,衣衾棺椁盡如古式,蔔葬于木蘭山陰。
未過一年,楊氏亦故,合葬于天祿墳右。
木蘭率弟金蘭,居廬守墓。
甫及半年,太宗并娘娘诏旨至,木蘭就墓前舉香跪接。
皇诏雲: 朕念公主文武兼優,逸才堪羨。
今年北番來朝,尚念公主之德,臉灸人口。
朕思卿甚切,公主作速來京,以慰朕望。
娘娘懿旨雲: 寡君思公主忠孝勇節,堪為宮中女師傅。
皇上視公主如子,公主未嘗視皇上如父。
公主宜速補前愆,來京省過,以慰皇上及寡君之心。
欽哉,毋違! 木蘭讀畢,頓首謝恩。
連夜修起陳情表章,付天使回京。
太宗見木蘭未至,心中不悅。
隻得開表看雲: 臣兒木蘭,罪孽深重。
不自天絕,禍延考妣。
于月日變出倉猝。
臣兒竊自思維,向因親老多病,改面北征,紀年而回,意承歡于膝下,以樂父母之餘年。
無如父之形愈老,母之病轉笃。
今也罔極之悲既興,風木之恨更切。
思殉親于九地,用情恐傷太過,聊守制以三年。
讀禮自愧未深,特室築于場,盡寸心而撫幼弟。
依靈緻奠,憶笑語而想音容。
君父之召雖殷,臣兒之情難釋。
俟成祥之日,詣阙謝恩。
皇上宏仁若天,皇後博載若地,量情赦宥。
太宗看罷,稱羨不已。
再說飲天監李淳風,夜占乾象,見妖星居于紫薇垣中。
次日上殿奏曰:“臣昨夜見妖星現紫薇垣中,請萬歲盡除官中新進之妃。
”太宗準奏,曰:“将宮中新進女子三百餘人,盡行放出,隻留才人武-在内。
”太宗又命李淳風當殿蔔筮,太宗親自行禮,得天澤履第三爻。
其辭曰: 眇能視,跛能履,履虎尾,-人兇,武人為于大君。
李淳風奏曰:“乾,君德也,兌,少女也。
少女鄰于君右。
夫曰眇不可以共視,曰跛不可以共履,宜遠而不宜近之人也。
若狎而玩之,是不可履而履焉。
譬如虎尾,必有-人之兇。
武人為于大君,将來弄權誤國,亂唐室天下,必武氏之女也。
斯人現居宮中,大約面貌柔善,令人狎亵;心必陰惡,所謂庸違象恭者也。
”太宗聽奏,默然回宮。
次日,遷武才人出宮為尼,令他皈依佛教,參學性理,自然慈悲應物,方便處事,明善惡報應之說,俾作良善女子。
不料武-身雖為尼,卻與學士張昌宗、許敬宗苟合,并未持戒茹素。
過了一年,太宗又召李淳風,問以妖星之事。
淳風奏曰:“妖星雖離禁中,但其形未化。
萬歲宜修德以禳之,切不可亂誅好人。
”張昌宗恐又累及武-,密奏曰:“武與伍字異而音同。
鎮北侯伍登,手握重權,素有伍娘子之稱。
近聞此人以交通突厥,有謀逆之意。
萬歲何不殺此人以杜後禍?況且上天垂象以示萬歲,宜乘其未動而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