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回 管夷吾智辨俞兒齊桓公兵定孤竹
關燈
小
中
大
五裡,便是無棣城,即孤竹國君之都也。
”虎兒斑請率本部兵先涉。
管仲曰:“兵行一處,萬一遇敵,進退兩難,須分兩路而行。
”乃令軍人伐竹,以藤貫之,頃刻之間,成筏數百。
留下車輛,以為載筏,軍士牽之。
下了山頭,将軍馬分為兩隊;王子成父同高黑引着一軍,從右乘筏而渡為正兵,公子開方豎貂,随著齊桓公親自接應;賓須無同虎兒斑引著一軍,從左涉水而渡為奇兵,管仲同連摯随著燕莊公接應。
俱于一團一子山下取齊。
卻說答裡呵在無棣城中,不知齊兵去來消息。
差小番到溪中打聽,見滿溪俱是竹筏,兵馬紛紛而渡,慌忙報知城中。
答裡呵大驚,即令黃花元帥率兵五千拒敵。
密盧曰:“俺在此無功,願引速買為前部。
”黃花元帥曰:“屢敗之人,難與同事!”跨馬徑行。
答裡呵謂密盧曰:“西北一團一子山,乃東來要路,相煩賢君臣把守,就便接應;俺這裡随後也到。
”密盧口雖應諾,卻怪黃花元帥輕薄了他,心中頗有不悅之意。
卻說黃花元帥兵未到溪口,便遇了高黑前隊。
兩下接住厮殺。
高黑戰黃花不過,卻待要走,王子成父已到。
黃花撇了高黑,便與王子成父厮殺。
大戰五十餘合,不分勝負。
後面齊侯大軍俱到,公子開方在右,豎貂在左,一齊卷上。
黃花元帥心慌,棄軍而走。
五千人馬,被齊兵掩殺大半,餘者盡降。
黃花單騎奔逃,将近一團一子山,見兵馬如林,都打著齊、燕、無終三國旗号,乃是賓須無等涉水而渡,先據了一團一子山了。
黃花不敢過山,棄了馬匹,扮作樵采之人,從小路爬山得脫。
齊桓公大勝,進兵至一團一子山,與左路軍馬做一處列營,再議征進。
卻說密盧引軍剛到馬鞭山,前哨報道:“一團一子山已被齊兵所占。
”隻得就馬鞭山屯紮。
黃花元帥逃命至馬鞭山,認做自家軍馬,投入營中,卻是密盧。
密盧曰:“元帥屢勝之将,何以單身至此?”黃花羞慚無極。
索酒食不得,與以炒麥一升,又索馬騎,與之漏蹄。
黃花大恨,回至無棣城,見答裡呵,請兵報仇。
答裡呵曰:“吾不聽元帥之言,以至如此!”黃花曰:“齊侯所恨,在于令支。
今日之計,惟有斬密盧君臣之首,獻于齊君,與之講和,可不戰而退。
”答裡呵曰:“密盧窮而歸我,何忍賣之?”宰相兀律古進曰:“臣有一計,可以反敗為功。
”答裡呵問:“何計?”兀律古曰:“國之北有地名曰旱海,又謂之迷谷,乃砂碛之地,一望無水草。
從來國人死者,棄之于此,白骨相望,白晝常見鬼。
又時時發冷風,風過處,人馬俱不能存立,中人一毛一發辄死。
又風沙刮起,咫尺不辨。
若誤入迷谷,谷路纡曲難認,急不能出。
兼有毒蛇猛獸之患。
誠得一人詐降,誘至彼地,不須厮殺,管取死亡八九。
吾等整頓軍馬,坐待其敝,豈非妙計?”答裡呵曰:“齊兵安肯至彼乎?”兀律古曰:“主公同宮眷暫伏陽山,令城中百姓,俱往山谷避兵,空其城市。
然後使降人告于齊侯,隻說‘吾主逃往砂碛借兵。
”彼必來追趕,堕吾計矣。
”黃花元帥欣然願往。
更與騎兵千人,依計而行。
黃花元帥在路思想:“不斬密盧之首,齊侯如何肯信?若使成功,主公亦必不加罪。
”遂至馬鞭山來見密盧。
卻說密盧正與齊兵相持未決,且喜黃花救兵來到,欣然出迎。
黃花出其不意,即于馬上斬密盧之首。
速買大怒,綽①刀上馬來鬥黃花。
兩家軍兵,各助其主,自相擊鬥,互有殺傷。
速買料不能勝,單刀獨馬,徑奔虎兒斑營中投降。
虎兒斑不信,叱軍士縛而斬之。
可憐令支國君臣,隻因侵擾中原,一朝俱死于非命,豈不哀哉!史官有詩雲: 山有黃台水有濡,周圍百裡令支居。
燕山囟②獲今何在?國滅身亡可歎籲! 黃花元帥并有密盧之衆,直奔齊軍,獻上密盧首級。
備言“國主傾國逃去砂碛,與外國借兵報仇。
臣勸之投降不聽。
今自斬密盧之首,投于帳下,乞收為小卒。
情願率本部兵馬為向導,追趕國主,以效微勞。
”桓公見了密盧首級,不由不信。
即用黃花為前部,引大軍進發。
直抵無棣,果是個空城,益信其言為不謬。
誠恐答裡呵去遠,止留燕莊公兵一支守城,其餘盡發,連夜追襲。
黃花請先行探路,桓公使高黑同之,大軍繼後。
已到砂碛,桓公催軍速進。
行了許久,不見黃花消息。
看看天晚,但見白茫茫一片平沙,黑黯黯千重慘霧,冷凄凄數群啼鬼,亂飒飒幾陣悲風。
寒氣一逼一人,一毛一骨俱悚;狂飙刮地,人馬俱驚;軍馬多有中惡而倒者。
時桓公與管仲并馬而行。
仲謂桓公曰:“臣久聞北方有旱海,是極厲害之處,恐此是也,不可前行。
”桓公急教傳令收軍,前後隊已自相失。
帶來火種,遇風即滅,吹之不燃。
管仲保着桓公,帶轉馬頭急走。
随行軍士,各各敲金擊鼓,一來以屏陰氣,二來使各隊聞聲來集。
隻見天昏地慘,東西南北,茫然不辨。
不知走了多少路,且喜風息霧散,空中現出半輪新月。
衆将聞金鼓之一聲,追随而至,屯紮一處。
挨至天曉,計點衆将不缺,止不見隰朋一人。
其軍馬七斷八續,損折無數。
幸而隆冬閉蟄,毒蛇不出;軍聲喧鬧,猛獸潛藏;不然,真個不死帶傷,所存無幾矣。
管仲見山谷險惡,
”虎兒斑請率本部兵先涉。
管仲曰:“兵行一處,萬一遇敵,進退兩難,須分兩路而行。
”乃令軍人伐竹,以藤貫之,頃刻之間,成筏數百。
留下車輛,以為載筏,軍士牽之。
下了山頭,将軍馬分為兩隊;王子成父同高黑引着一軍,從右乘筏而渡為正兵,公子開方豎貂,随著齊桓公親自接應;賓須無同虎兒斑引著一軍,從左涉水而渡為奇兵,管仲同連摯随著燕莊公接應。
俱于一團一子山下取齊。
卻說答裡呵在無棣城中,不知齊兵去來消息。
差小番到溪中打聽,見滿溪俱是竹筏,兵馬紛紛而渡,慌忙報知城中。
答裡呵大驚,即令黃花元帥率兵五千拒敵。
密盧曰:“俺在此無功,願引速買為前部。
”黃花元帥曰:“屢敗之人,難與同事!”跨馬徑行。
答裡呵謂密盧曰:“西北一團一子山,乃東來要路,相煩賢君臣把守,就便接應;俺這裡随後也到。
”密盧口雖應諾,卻怪黃花元帥輕薄了他,心中頗有不悅之意。
卻說黃花元帥兵未到溪口,便遇了高黑前隊。
兩下接住厮殺。
高黑戰黃花不過,卻待要走,王子成父已到。
黃花撇了高黑,便與王子成父厮殺。
大戰五十餘合,不分勝負。
後面齊侯大軍俱到,公子開方在右,豎貂在左,一齊卷上。
黃花元帥心慌,棄軍而走。
五千人馬,被齊兵掩殺大半,餘者盡降。
黃花單騎奔逃,将近一團一子山,見兵馬如林,都打著齊、燕、無終三國旗号,乃是賓須無等涉水而渡,先據了一團一子山了。
黃花不敢過山,棄了馬匹,扮作樵采之人,從小路爬山得脫。
齊桓公大勝,進兵至一團一子山,與左路軍馬做一處列營,再議征進。
卻說密盧引軍剛到馬鞭山,前哨報道:“一團一子山已被齊兵所占。
”隻得就馬鞭山屯紮。
黃花元帥逃命至馬鞭山,認做自家軍馬,投入營中,卻是密盧。
密盧曰:“元帥屢勝之将,何以單身至此?”黃花羞慚無極。
索酒食不得,與以炒麥一升,又索馬騎,與之漏蹄。
黃花大恨,回至無棣城,見答裡呵,請兵報仇。
答裡呵曰:“吾不聽元帥之言,以至如此!”黃花曰:“齊侯所恨,在于令支。
今日之計,惟有斬密盧君臣之首,獻于齊君,與之講和,可不戰而退。
”答裡呵曰:“密盧窮而歸我,何忍賣之?”宰相兀律古進曰:“臣有一計,可以反敗為功。
”答裡呵問:“何計?”兀律古曰:“國之北有地名曰旱海,又謂之迷谷,乃砂碛之地,一望無水草。
從來國人死者,棄之于此,白骨相望,白晝常見鬼。
又時時發冷風,風過處,人馬俱不能存立,中人一毛一發辄死。
又風沙刮起,咫尺不辨。
若誤入迷谷,谷路纡曲難認,急不能出。
兼有毒蛇猛獸之患。
誠得一人詐降,誘至彼地,不須厮殺,管取死亡八九。
吾等整頓軍馬,坐待其敝,豈非妙計?”答裡呵曰:“齊兵安肯至彼乎?”兀律古曰:“主公同宮眷暫伏陽山,令城中百姓,俱往山谷避兵,空其城市。
然後使降人告于齊侯,隻說‘吾主逃往砂碛借兵。
”彼必來追趕,堕吾計矣。
”黃花元帥欣然願往。
更與騎兵千人,依計而行。
黃花元帥在路思想:“不斬密盧之首,齊侯如何肯信?若使成功,主公亦必不加罪。
”遂至馬鞭山來見密盧。
卻說密盧正與齊兵相持未決,且喜黃花救兵來到,欣然出迎。
黃花出其不意,即于馬上斬密盧之首。
速買大怒,綽①刀上馬來鬥黃花。
兩家軍兵,各助其主,自相擊鬥,互有殺傷。
速買料不能勝,單刀獨馬,徑奔虎兒斑營中投降。
虎兒斑不信,叱軍士縛而斬之。
可憐令支國君臣,隻因侵擾中原,一朝俱死于非命,豈不哀哉!史官有詩雲: 山有黃台水有濡,周圍百裡令支居。
燕山囟②獲今何在?國滅身亡可歎籲! 黃花元帥并有密盧之衆,直奔齊軍,獻上密盧首級。
備言“國主傾國逃去砂碛,與外國借兵報仇。
臣勸之投降不聽。
今自斬密盧之首,投于帳下,乞收為小卒。
情願率本部兵馬為向導,追趕國主,以效微勞。
”桓公見了密盧首級,不由不信。
即用黃花為前部,引大軍進發。
直抵無棣,果是個空城,益信其言為不謬。
誠恐答裡呵去遠,止留燕莊公兵一支守城,其餘盡發,連夜追襲。
黃花請先行探路,桓公使高黑同之,大軍繼後。
已到砂碛,桓公催軍速進。
行了許久,不見黃花消息。
看看天晚,但見白茫茫一片平沙,黑黯黯千重慘霧,冷凄凄數群啼鬼,亂飒飒幾陣悲風。
寒氣一逼一人,一毛一骨俱悚;狂飙刮地,人馬俱驚;軍馬多有中惡而倒者。
時桓公與管仲并馬而行。
仲謂桓公曰:“臣久聞北方有旱海,是極厲害之處,恐此是也,不可前行。
”桓公急教傳令收軍,前後隊已自相失。
帶來火種,遇風即滅,吹之不燃。
管仲保着桓公,帶轉馬頭急走。
随行軍士,各各敲金擊鼓,一來以屏陰氣,二來使各隊聞聲來集。
隻見天昏地慘,東西南北,茫然不辨。
不知走了多少路,且喜風息霧散,空中現出半輪新月。
衆将聞金鼓之一聲,追随而至,屯紮一處。
挨至天曉,計點衆将不缺,止不見隰朋一人。
其軍馬七斷八續,損折無數。
幸而隆冬閉蟄,毒蛇不出;軍聲喧鬧,猛獸潛藏;不然,真個不死帶傷,所存無幾矣。
管仲見山谷險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