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回 酬情意洩露冥密

關燈


     方兆南提起木籠,拉着張一平,匆匆而去,奔出了十幾裡路,到了一處僻靜的山谷之中,才停下來。

     張一平經過一陣急快的奔行,已然累的微微見汗,方兆南探手入懷,摸出一塊絹帕,遞了過去,就旁側一塊大山石上,坐了下來。

     張一平拭去頭上的汗水,說道:“你那師父,師母在世之日,曾經親口告訴過我,要我作媒,把你那惠瑛師妹許配于你,不想你師門遇上巨變,落得個滿門遭劫,在那等情勢之中相遇,自是不便提到你們師兄妹的終身大事,想不到竟然因此鑄錯,造成恨事。

    ” 方兆南道:“什麼恨事?” 張一平道:“适才那藍衣少女,聲稱你已娶了夫人?………” 方兆南搖頭說道:“沒有的事,師伯不要……” 他說着忽然住口不言,停了下來,心中暗道:“那對月締盟一事,雖屬玩笑,但梅绛雪如若硬要認起真來,那也是無法不認。

    ” 張一平看他陡然停口不言,心中暗自一歎。

     他久走江湖老于世故,從方兆南的神色之中,已看出他心中苦衷,當下接道:“唉! 賢侄不用為難此事,錯在老夫身上,待見到惠瑛之時,老夫替你解說就是。

    ” 方兆南長歎一聲,默默不語。

     良久之後,擡起頭來,望着無際藍天,神情莊肅的說道:“今日武林,大難方殷,我身受兩位高僧重托,豈可袖手不理,惠瑛師妹縱然責怪于我,那也是無可奈何的事了。

    ” 他這番感慨之言,張一平茫然不解,問道:“什麼大難方殷,高僧重托,你可把我說糊塗了!” 方兆南回過頭去,雙目凝注在張一平的臉上,當下把見聞之情,詳細的說了一遍,又道,“小侄出道雖晚,但連年來的際遇,卻是曆盡辛酸,幻奇。

     晚輩得蒙兩位少林高僧垂青,破例授予武功,豈可把他們授藝苦心,置身武林是非之外,衡度情事,隻好把兒女私情放在一旁了……” 張一平肅然敬道:“賢侄的仁俠胸懷,實叫我這身為長輩的慚愧。

    ” 方兆南微微歎道:“對付冥嶽嶽主那等狡詐之徒,除以毒攻毒外,還得和他一較心機……” 張一平奇道:“賢侄怎麼不說了?” 方兆南道:“晚輩實是不忍出口。

    ” 張一平道:“什麼事?盡管說吧!賢侄年紀輕輕,就胸懷救人救世的大志,我這把年紀了,縱然赴湯蹈火,那也是該無所惜,賢侄盡管說吧!” 方兆南道,“晚輩确實想到了一件麻煩師伯之事,但又想此事太過危險……” 張一平哈哈一笑,道:“賢侄可是要我裝作神智未解,混入冥主手下,刺探消息,對麼?” 方兆南道:“早前冥嶽嶽主聶小風,在冥嶽絕谷之中,擺下了招魂之宴,聽來雖然恐怖,但卻假人以不可測之情,這鵲橋大會,卻不知是什麼名堂,明明是一場殘酷的屠殺,血雨腥風,但卻偏偏取了這樣一個香豔的名子,以晚輩推想,其問定然有重大原因……” 張一平接道:“賢侄可是想在未入那鵲橋大陣之前,先行了解那原因何在麼?” 方兆南點點頭,道:“不錯,顧名思義,那鵲橋大陣之中,必然有甚多奇怪布置,而且和女人有關,如能早悉聶小鳳陰謀。

    在,預備準備,屆時對症下藥,當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 張一平正容說道:“賢侄要我如何去探聽消息……” 方兆南說道:“但晚輩又想到那冥嶽嶽主機警無比,看出金針已除,豈不要招緻一場殺身之禍?” 張一平道:“師伯在冥嶽并非什麼重要人物,隻要稍微留心一些,或可幸得生存,賢侄請把我金針未除神智未醒之時的情景描述一番。

    ” 方兆南略一忖思,就記憶所及,把張一平神智未複時的情景,仔細的描述了一番,張一平一一記下,拱手說道:“賢侄保重,我要走了。

    ” 說着轉身大步行去,大有一副從容就義的精神。

     一個死的念頭,閃電般由方兆南的腦際掠過,陡然喝道:“不行,快停下來!” 張一平微微一怔,站住身子,回頭問道:“什麼事?” 方兆南道:“适才咱們遇到那個唐文娟,乃冥嶽嶽主聶小鳳的大弟子,此人雖有叛離冥嶽之心,但她為人刁詐險惡,恐已知師伯金針已除之密,見面之後,說不定要動讨好那冥嶽主之心,如若聶小鳳知你金針被除,決然不會留下活口。

    ” 張一平一拂胸前長髯,說道:“我這把年紀,縱然死去,也不算夭壽之人,此行雖然冒險,但對師伯而言,那也算十分值得的了。

    ” 方兆南仰臉望望天色,道:“此刻時光還早,在下轉授師伯兩招防身武功,必要時好作脫身之用。

    ” 張一平還在猶豫,方兆南已折了一節松枝,握枝作劍,開始傳授劍招。

     這劍招精奇博大,凡是習劍之人,隻要看到,無不動心,張一平集中心神,潛心默記,舉手仿習。

     方兆南傳授的異常細心,不厭其煩的再三講授,足足耗去了一兩個時辰之久,才算把一招劍式傳完。

     張一平記熟之後,忽然覺得這一招劍式,頗似剛才方兆南傳授唐文娟的一招一樣,忍不住問道:“賢侄,這一招叫什麼名堂,剛才你傳那藍衣少女的一招,可是一樣的麼?” 方兆南道:”不錯,這一招叫‘西來梵音’,正是剛才傳給唐文娟的一招,此劍源起于少林武學。

    ” 張一平道:“賢侄得天之寵,奇遇連綿,小小年紀,竟然有此成就,何愁異日不淩駕羅玄之上?” 方兆南道:”小侄如無這身武功,也不緻卷入這永無休止的江湖是非之中,唉!不願辜負兩位少林高僧的傳藝之恩,不得不舍身逐鹿于血腥屠殺之中……” 他似是感慨萬千,仰天大笑三聲,接道:“小侄再傳師伯一拳,有此一劍一拳,必要時用來護身,當可勉強對付了。

    ” 當下又傳了張一平一招拳法。

     張一平學會了一劍一掌,天色已然入夜。

     方兆南肅容一揖,說道:“師伯此去,尚望多加小心,如若情勢許可,尚望找幾個助拳之人,起了他門身上金針,結作幫手。

    ” 張一平道:“江湖上的機詐,老夫自理會得,不勞賢侄費心了…” 語音一頓,又道:“賢侄最好能和諸大門派中的掌門之人,早日取得聯系,不論那一門派的掌門之人,都非平庸之才,賢侄和他們多多研商,自可大獲稗益。

    ” 方兆南笑道:“小侄籍籍無名,人輕言微,那些掌門之人,如何肯聽小侄之言,如若此刻去見他們,反将弄巧成拙,無助大局,不如留到機會帶來之時,再和他們相見的好,” 張一平道:“賢侄年少智高,勝過我這作師伯的甚多,你珍重自處了。

    ”轉過身子,大步行去。

     夜色中方兆南凝注着張=平的背影,隻覺他背影中流露出無限的凄涼,不禁默然一歎,等那張一平的身形,消失于夜色之中不見了,才提起木籠,大步行去。

     他本想去找南北二怪,共謀大局,但此時并非正面相搏,南北二怪名頭甚大,行動間亦引人注目。

     想那梅绛雪既知五針釘魂之法,想來對鵲橋大陣亦有所了解,如得她合作,或可挽救這一次武林浩劫。

     可是玉人形蹤無定,飄忽莫可捉摸,一時間想找到她談何容易。

     忖思之間,到了一座山峰之下,擡頭一看,銀河耿耿,已是三更過後時辰。

     崖下風微,一片寂幽,方兆甫忽覺有些倦意,放下木籠,依壁而坐,行起少林高憎相授的吐納之術。

     片刻間氣走百脈,神凝五中,雜念盡消,靈台空明,步入了渾然忘我之境。

     忽然間,一個沉重的步履之聲,傳了過來,方兆南霍然一驚,趕忙停下了運息,睜開雙目望去。

     隻見一條龐大的黑影,逐漸行近,不禁心頭一凜,暗道:“這是什麼東西,這等龐大?” 那龐大之物突然停了下來,方兆南窮盡目力望去,也沒有看出什麼東西,隻能隐隐看出一團圓圓的黑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