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關燈
梁秉俊這一二年來,生出一個習慣,經常獨自笑笑。

    為什麼不笑呢?他遇到了真正的難題。

    遇到真正的難題的時候,是要笑的。

     因為如果不笑,你就沒有機會笑了。

    梁秉俊在工作中,比如研究恐龍蛋的時候,很少笑。

     他把它們當作流水線上的零件對待,你不可能想象一個熟練工種的工人,總是微笑地面對一些流淌的毛坯。

    即使是一個勞動模範,也不能這樣一笑若幹年。

     他以前的工作是尋找古生物。

    這一次,他要找一個好人,一個大大的好人。

    那人是一個神醫,能醫治夏早早的疾病。

    要他做這家業務的委托人,是他的業已仙逝的老母。

     他答應了,這就使得他隻能成功,不能失敗。

     因為你不能對死人修改條款。

     這一難題還難在——梁秉俊不知道世界上是否确有這樣的名醫。

    如果你找不到,你無法确知是你的功夫下的不夠,還是世上本來就查無此人。

    于是,你就注定了要馬不停蹄地找下去,幾乎沒有終結。

     退一萬步講,即使你找到了一個醫生,你能否知道他就是最好?在他之上,還有無更高層次的醫生?因為你的不确定,你就無法有勝利的喜悅,你永怕自己的尋覓之中,失卻了最重要的人物。

     這和尋找罪犯,太不相同了。

    犯了一樁罪,那是一個過去時,無論案情多麼複雜,找到就是找到,找不到就是找不到,你的目的和過程都是清楚和固定的。

    但一個醫生的療效,你如何能預知? 最最要命的是,他手中的時間很有限。

    你不知道夏早早能支撐多長時間,也許,你正在苦苦追索的過程中,小姑娘已經駕鶴西行。

    那樣,你哪怕尋到了再世華倫,也無法把那朵凋謝的生命再串成花蕾。

     所以,梁秉俊隻好對自己笑了又笑。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吧。

     他要換一種新的思維來大海撈針了,而且你還不知道這根針到底有沒有?就是有,是不是在這片海中? 他到全國著名的醫院的病房,查找同夏早早疾病類似的疾病,然後,追蹤這些病人的下落。

    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死人。

    他于是深切地明白了鐘百行先生為什麼萌發了匪夷所思的“血玲珑”。

    幾乎所有的病人,在發病後很快就死了,沒死的也是奄奄一息。

    他本來以為追蹤這些病人是一件很費時間的事情,後來才發現小題大作了。

    你隻要通過某種手段找到了病人的下落,把電話打給他們的家屬,然後報出你要找的人名姓,通常電話會在第一個十秒内就被狠狠地挂斷。

    “他已經不在了……” 梁秉俊很為自己打擾了死者家屬的安甯而不安,但他隻有硬着頭皮一個個地打擾下去,直到自己麻木,不再認為這是打擾,覺得這是正常交往。

    但失望的情緒總是很清醒,不斷地累積。

    或者說,他的工作越接近尾聲,他的失望就越濃厚,精神就越苦惱。

     不行。

    不能按這條路數走下去了。

    你尋查到的每一條小徑,彎彎曲曲,但都通往墳墓。

     不沿着這條路走,你往哪裡尋找? 華佗的嫡傳弟子們,你們都在哪裡藏着?還是你們根本就沒有出世? 梁秉俊到底不是一般人,在痛苦的反思以後,他決定放棄自己貪大求洋的路線。

    他要到民間尋求新的力量。

    既然已知的醫學世界,隻能對此長歎,也許,在廣闊的草莽之中,生長着奇異的藥草或是某種古怪的動物,可以醫此絕症呢? 思路轉換之後,整個方向就變了。

    首先,他不再局限在内科、外科、血液科這些西醫的範疇之内,開始尋找無名雜症。

    其實病這個東西,原本就是一派混饨,醫治的人為了自己的方便,才把它硬性地截開,有了種種的明确分工。

    它原本就是一團糟,人是一個整體。

    當一盆水渾濁的時候,從哪裡舀出來,都是不透明的。

     這下,就更難了。

    梁秉俊在城市和鄉村之間遊走,逢人就打探哪裡有治怪病的高手。

    隻要聽到某地有醫家,就不遠千裡地慕名而去。

    有時到了荒郊野嶺,費盡千辛萬苦,見到的卻是一個神漢狐仙。

    就這梁秉使也不敢怠慢,常常是細細尋訪,祈望能有意外的發現。

    可惜,手到病除的傳說很多,能證明的很少。

    就是有一兩個人信誓旦旦地說他的病,就是某某大師治好的,梁采俊一落實,才發覺那都是偶合,瞎貓碰上死耗子,做不得數的。

     時光流逝,老母的囑托成了懸案,梁秉俊一顆心始終放不下。

    他過一段時間,就會往回春醫院打個電話,甩下一句:“我找夏早早。

    ”接電話的人說:“好啦,您等着啊,我這就給您叫去。

    ”當那人一走,梁秉俊就把話筒放下了。

    他證實那個小姑娘還活在世上,就達到了目的。

    後來,當他越來越深入地介入了“血玲珑”的行動計劃之後,他就更把尋找神醫,當成了最大的嗜好。

     有一天,他在長途汽車上,聽到一位乘客對另一位乘客說:“我知道一位神醫。

    ” 梁秉俊立刻把耳朵内的神經,像雷達一般,轉向了這位滿臉絡腮胡子看起來髒兮兮的乘客。

    雖然他的心裡,對神醫已經麻木。

     絡腮胡子旁邊的秃頂男人說:“這年頭,神醫多了去了。

    ” 梁秉俊暗暗贊同秃頂的話,但這一點也不妨礙他認真地接收絡腮胡子的信息。

     絡腮胡子說:“神醫和神醫可不一樣。

    就和女人和女人,味道不一樣。

    ” 男人共同的笑聲。

    然後秃頂男人說:“誰不一樣?女人? 還是神醫?“ 絡腮胡子說:“女人是你自己的事。

    神醫才是大夥的事。

    ” 秃頂男人說:“嗨!神醫,不一樣在哪兒啊?” 絡腮胡子說:“不一樣在啊,這神醫,什麼病,都能治。

    ” 聽到這裡,梁秉俊就是耐性再好,求醫之心再切,基本上也就準備封閉自己的耳朵了。

     他想,那位秀項男人大概也有話說。

    果然,秃頂人擤擤鼻子說:“我就知道是個騙子了。

    天下哪有什麼病都能治的大夫呢?什麼都能治,就是什麼都不能治。

    樣樣行,樣樣松。

     這樣的騙子我見得多了。

    騙錢罷了。

    “ 梁秉俊很贊同秃頂男人,看來,他的頭發不是白白掉光的,有些的确是換成了智慧。

     沒想到絡腮胡子說:“猜錯了,你。

    他根本就不要錢。

    全看一時的心情。

    看你順眼了,才給你治。

    要是看你不順眼,給多少錢,也不治。

    沒商量。

     梁秉俊來了興趣。

     秃頂男人的耐心和好奇心,比梁秉俊要差,撤吻說:“越說越像是個騙子了。

    什麼看你順眼,無非是看你病得不重,精神療法,給你點藥粉糊弄糊弄。

    要是病得重了,他也就看你不順眼了,根本不給你治,省得自己丢人現眼。

    那點彎彎繞,不用想我就明白。

    ” 絡腮胡子說:“老哥,别的事我都跟你,可這事,您還真說差了。

    他看着順眼的病人,不是輕病人,輕了他還不給你看呢。

    說,得得,就你這病,愛吃,就随便吃點什麼藥。

    不愛吃,就什麼藥也甭吃,對付對付也能好。

    用不着煩我了。

    送上門的錢都不要。

    他看得順眼的病人,非得是重病,疑難雜症,越重他越來興趣,說這才有點意思。

    他說,我就盼着大夥都得癌症,到那時候,就知道我這療法的厲害了,可以拯救黎民……”絡腮胡子說得性起,聲音越來越大,全車廂的人,都屏住了氣,聽得津津有味。

     秃頂着來也是見過世面的人,不屑地說:“别把他吹得那麼神。

    我就不信。

    哪個騙子都會來這一套,嘴上的功夫。

    ” 絡腮胡子看來社會位置比秃頂低,見話不投機,就不再免費替神醫做廣告了。

    打着圓場:“嗨! 他那麼一說,我這麼一學。

    但願咱們一輩子不和他見面。

    說明咱身體健康,長命百歲,哈哈……“ 于是兩人開始扯其他的事。

     絡腮胡子下車的時候,梁秉俊也站起身來。

    車上穿制服的眼務小姐說:“這位先生,您還沒到站呢!”如今,豪華客車為了争奪客源,實行民航式的服務,除了給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