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楊都憲具疏幾危葉閣老受辱求去
關燈
小
中
大
有掉下淚來的。
有詩為證: 委質為臣已獻身,忠心日願達樞宸。
奸雄百計要君久,正直千言疏草新。
枉有□谟裨廟算,空留殘牍勒貞珉。
可憐一點憂時淚,灑向千秋論世人。
且說吏科魏大中,是第一個肯上本的。
他拉了六科的同心朋友,共十餘人,上一公疏,隻就楊漣與魏忠賢兩個本都不發票的話,痛說一番。
本上道: 漣疏未蒙發票,而忠賢疏先下,念其勤勞,錄其小心矣。
又明日而漣疏下,沒其忠愛,罪其沽直矣。
忠賢罪案代其任咎,忠賢逆德代為分剖,自疏自票,盡出忠賢之意。
恐漣疏未及省覽也。
懷沖太子何以不育?裕妃何以革封?皇上南郊之日,胡貴人何以暴亡?未有有其事而不傳之外音。
忠賢不戮,客氏煽處,恐左右盡忠賢、客氏之人,皇上真孤立耳! 這本一上,立刻下魏大中诏獄。
葉閣老具疏申救,又向魏忠賢再三解說,才得免拿。
一時哄動了朝臣。
太仆寺少卿朱欽相,科裡許譽卿,道裡李應升、袁化中等,各特疏請斥魏忠賢。
三四日内,又有詹事翁正春,各科熊奮渭、朱大典、陳奇瑜、吳弘業、霍守典、孫紹統、楊維新,各道房可壯、劉璞、劉芳、洪如鐘、李喬侖,郎中鄒維琏,各有本,直說魏忠賢罪惡,當肆諸市朝。
天啟批本,大概都以“沽名釣譽”,反責其不忠,姑免降斥。
真正一片丹心,付之東洋大海。
又過了幾日,尚書趙彥等六部,隻除了三四個忠賢心腹,合上了一本,請退忠賢,以消群疑,以固國本。
天啟批道:“朕自有主張,卿等不必過計。
”嗣後如太常卿胡世賞,道裡胡士奇,你一本,我一本,連連的參劾。
忠賢恰像慣偷漢的婦人,慣偷摸的賊盜,憑人說的說,罵的罵,就如沒有耳朵的,隻當不聽得罷了。
本竟留中,概不批發。
正是: 由他風浪起,隻是不開船。
且說魏忠賢,偶爾一日,與閣老葉向高遇于五鳳樓。
各叙禮畢,忠賢道:“外邊這些官兒,就如邪狗一般,隻管亂咬。
咱那裡有好口去吆喝他。
老閣台也該吩咐他聲,留了性命也好。
倘然聖怒不測,連老閣台也救他不及了。
”葉閣老道:“上本的,大臣小臣不同,都是赤心為國的人。
老公奈何以邪狗呼之?為今之計,老公不如暫時謝事。
所謂‘救寒莫如重裘,去謗莫如自修’。
”魏忠賢呵呵大笑,拱拱手竟自去了。
葉閣老見他如此,隻得自己上一本,請令魏忠賢自罷,并罷内操。
本日即傳内旨道:“楊漣非無因而發,卿等或見其肺腑。
追惟往事,朕何忍忘忠賢之勞,聽其陳請乎?”葉閣老沒奈何,隻得罷了。
次日反傳旨,賞魏忠賢捉獲僞錢的功,加侄魏良佐服俸二級。
惱了郎中萬,上一本劾魏忠賢盜權擅利,奸甚于曹操、董卓,乞按律将忠賢種種不法事,懸示國門,立斬之以謝天下。
内批道:“萬違旨渎奏,好生無狀。
着廷仗一百。
”葉閣老特疏申救,隻是不允。
次日提來杖訖,萬郎中已是半死不生。
那些太監們在午門外把他亂踢亂打,登時身死。
正是: 君王未悟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此時葉閣老,隻為也上了魏賊一本,恨他入骨,故此申救萬,不比前番看他面上,姑容一分了。
就是他自己,也思量趕他回去,何況替别人出力?從此那些内官,越放肆到二十分了。
就是次日,有一内侍胡進,公然騎馬沖入禁門,巡視科裡杜三策,上一本劾他犯禁該斬。
竟付不問。
也是合當有事,六月初頭那一夜,巡城察院林汝翥夜間出來巡更,有火者太監曹進、傅國興挾人命搶财相鬥。
林禦史拿住了,欲行參奏。
曹、傅二人禀道:“願受責罰,但求免參。
”林汝翥是個老實書生,每人打了十闆,各散去訖。
數日後,有了萬一件事,太監們動也動他不得了。
曹、傅二人哭禀了魏忠賢,忽傳内旨,林汝翥廷杖一百。
汝翥慌了手腳,原沒有家眷在京的,帶了家人連夜逃走了。
那些衆内官道:“他是葉閣老鄉裡,疑他躲在葉閣老家。
”又曉得魏忠賢近日怪了葉向高,不和他往來了。
竟拉了百餘個内官,直入閣老私衙,搜要林禦史。
口裡亂罵,辱及婦女。
不顧内外,各處搜尋。
尋不出個林禦史,方才一聲喊,大家散了。
葉閣老次日上了一本,說:“大臣受辱,即所以辱至尊。
懇乞重懲,以存國體。
”後面并乞骸骨。
本上了半月,還不批發。
林汝翥自到遵化縣投到,巡撫鄧替他上本求寬,内批“仍杖一百供職”。
葉閣老又上一本道:“汝翥既投遵化獄,不在臣寓,昭然明白。
何故打入内室,辱大臣以辱國”等因。
内批道:“葉向高輔朕勤勞,既再三陳訖,準馳驿回籍。
”這明明不治衆内官,羞他的意思了。
葉向高雖不曾犯顔苦谏,做個以道事君的大臣,卻也虧他調停救解。
這一去了,魏忠賢越加放肆,一不做,二不休,要害那正人君子了。
有詩為證: 君子紛紛失所據,斥者斥兮去者去。
天意若然果佑明,奈何一旦空朝署!
有詩為證: 委質為臣已獻身,忠心日願達樞宸。
奸雄百計要君久,正直千言疏草新。
枉有□谟裨廟算,空留殘牍勒貞珉。
可憐一點憂時淚,灑向千秋論世人。
且說吏科魏大中,是第一個肯上本的。
他拉了六科的同心朋友,共十餘人,上一公疏,隻就楊漣與魏忠賢兩個本都不發票的話,痛說一番。
本上道: 漣疏未蒙發票,而忠賢疏先下,念其勤勞,錄其小心矣。
又明日而漣疏下,沒其忠愛,罪其沽直矣。
忠賢罪案代其任咎,忠賢逆德代為分剖,自疏自票,盡出忠賢之意。
恐漣疏未及省覽也。
懷沖太子何以不育?裕妃何以革封?皇上南郊之日,胡貴人何以暴亡?未有有其事而不傳之外音。
忠賢不戮,客氏煽處,恐左右盡忠賢、客氏之人,皇上真孤立耳! 這本一上,立刻下魏大中诏獄。
葉閣老具疏申救,又向魏忠賢再三解說,才得免拿。
一時哄動了朝臣。
太仆寺少卿朱欽相,科裡許譽卿,道裡李應升、袁化中等,各特疏請斥魏忠賢。
三四日内,又有詹事翁正春,各科熊奮渭、朱大典、陳奇瑜、吳弘業、霍守典、孫紹統、楊維新,各道房可壯、劉璞、劉芳、洪如鐘、李喬侖,郎中鄒維琏,各有本,直說魏忠賢罪惡,當肆諸市朝。
天啟批本,大概都以“沽名釣譽”,反責其不忠,姑免降斥。
真正一片丹心,付之東洋大海。
又過了幾日,尚書趙彥等六部,隻除了三四個忠賢心腹,合上了一本,請退忠賢,以消群疑,以固國本。
天啟批道:“朕自有主張,卿等不必過計。
”嗣後如太常卿胡世賞,道裡胡士奇,你一本,我一本,連連的參劾。
忠賢恰像慣偷漢的婦人,慣偷摸的賊盜,憑人說的說,罵的罵,就如沒有耳朵的,隻當不聽得罷了。
本竟留中,概不批發。
正是: 由他風浪起,隻是不開船。
且說魏忠賢,偶爾一日,與閣老葉向高遇于五鳳樓。
各叙禮畢,忠賢道:“外邊這些官兒,就如邪狗一般,隻管亂咬。
咱那裡有好口去吆喝他。
老閣台也該吩咐他聲,留了性命也好。
倘然聖怒不測,連老閣台也救他不及了。
”葉閣老道:“上本的,大臣小臣不同,都是赤心為國的人。
老公奈何以邪狗呼之?為今之計,老公不如暫時謝事。
所謂‘救寒莫如重裘,去謗莫如自修’。
”魏忠賢呵呵大笑,拱拱手竟自去了。
葉閣老見他如此,隻得自己上一本,請令魏忠賢自罷,并罷内操。
本日即傳内旨道:“楊漣非無因而發,卿等或見其肺腑。
追惟往事,朕何忍忘忠賢之勞,聽其陳請乎?”葉閣老沒奈何,隻得罷了。
次日反傳旨,賞魏忠賢捉獲僞錢的功,加侄魏良佐服俸二級。
惱了郎中萬,上一本劾魏忠賢盜權擅利,奸甚于曹操、董卓,乞按律将忠賢種種不法事,懸示國門,立斬之以謝天下。
内批道:“萬違旨渎奏,好生無狀。
着廷仗一百。
”葉閣老特疏申救,隻是不允。
次日提來杖訖,萬郎中已是半死不生。
那些太監們在午門外把他亂踢亂打,登時身死。
正是: 君王未悟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此時葉閣老,隻為也上了魏賊一本,恨他入骨,故此申救萬,不比前番看他面上,姑容一分了。
就是他自己,也思量趕他回去,何況替别人出力?從此那些内官,越放肆到二十分了。
就是次日,有一内侍胡進,公然騎馬沖入禁門,巡視科裡杜三策,上一本劾他犯禁該斬。
竟付不問。
也是合當有事,六月初頭那一夜,巡城察院林汝翥夜間出來巡更,有火者太監曹進、傅國興挾人命搶财相鬥。
林禦史拿住了,欲行參奏。
曹、傅二人禀道:“願受責罰,但求免參。
”林汝翥是個老實書生,每人打了十闆,各散去訖。
數日後,有了萬一件事,太監們動也動他不得了。
曹、傅二人哭禀了魏忠賢,忽傳内旨,林汝翥廷杖一百。
汝翥慌了手腳,原沒有家眷在京的,帶了家人連夜逃走了。
那些衆内官道:“他是葉閣老鄉裡,疑他躲在葉閣老家。
”又曉得魏忠賢近日怪了葉向高,不和他往來了。
竟拉了百餘個内官,直入閣老私衙,搜要林禦史。
口裡亂罵,辱及婦女。
不顧内外,各處搜尋。
尋不出個林禦史,方才一聲喊,大家散了。
葉閣老次日上了一本,說:“大臣受辱,即所以辱至尊。
懇乞重懲,以存國體。
”後面并乞骸骨。
本上了半月,還不批發。
林汝翥自到遵化縣投到,巡撫鄧替他上本求寬,内批“仍杖一百供職”。
葉閣老又上一本道:“汝翥既投遵化獄,不在臣寓,昭然明白。
何故打入内室,辱大臣以辱國”等因。
内批道:“葉向高輔朕勤勞,既再三陳訖,準馳驿回籍。
”這明明不治衆内官,羞他的意思了。
葉向高雖不曾犯顔苦谏,做個以道事君的大臣,卻也虧他調停救解。
這一去了,魏忠賢越加放肆,一不做,二不休,要害那正人君子了。
有詩為證: 君子紛紛失所據,斥者斥兮去者去。
天意若然果佑明,奈何一旦空朝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