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回奸計成一網打盡正人敗八面受敵

關燈
宦途傾險沖鋒去,危煞升高處。

    十奸九佞瘴煙迷,網羅忠荩,赤獄怨魂啼。

    羁身空憶吟騾背,剩把推敲費。

    若能生出陷坑中,賜環休望,家食福無窮。

    《虞美人》 五彪五虎十孩兒,羅織忠良恣所為。

     昔在京師曾目睹,非關傳說贅閑詞。

     分記也又何言之,一番嘲笑一番悲。

     賢奸總屬千秋定,蕪蕪莺莺莫浪窺。

     且說葉向高既去,雖有閣老韓□是個正直大臣,但不比葉閣老委曲調停。

    況其他内閣,都是阿谀奉承魏忠賢的,魏黨的威勢越發張大了。

    掌堂都禦史高攀龍,因前日淮揚巡鹽崔呈秀貪贓狼藉,上本劾去。

    忤了魏忠賢,他恨恨在心。

    忽山西缺了巡撫,會推了謝應祥。

    禦史陳九疇,原是魏廣微的至親心腹,極肯出頭上本的人。

    便上一本,說謝應祥昏耄不堪,疑吏科魏大中有私。

    忽傳内旨,九疇、大中及吏部員外夏嘉遇,都降級調外。

    其時吏部尚書趙南星,都禦史高攀龍,各引罪求去。

    魏忠賢正怪他兩個,見了本,立刻放回家去了。

    當時惱了閣老韓、朱國桢,他兩個會同上本道:“是以一事而去兩大臣。

    旨從内出,徑發不由閣票,有傷國體。

    ”忽内裡傳出旨意道:“冢臣、憲臣全無公論,二卿不必救解。

    ”韓歎道:“罷了,罷了。

    我們内閣也是多說的了。

    斥逐大臣如去一嬰兒,難道反有公論麼?” 過了幾日,天啟皇帝祭宗廟,閣老例該陪祭。

    聖駕已至,諸臣畢集。

    日已晌午,祭祀已完,閣老魏廣微才闖入廟門。

    禮科合詞參奏,哪知本章留中。

    魏廣微反上一本,托言有疾,本上道:“臣因疾遲至,不過罪止失儀而已。

    此輩哓哓,不審輕重。

    ”此本發抄,惱了極有風刃的禦史李應升,上一本道:“科臣皆言官也。

    言官天子近臣,言及乘輿,天子改容。

    廣微父為言官,因得罪閣臣以去,聲施至今。

    廣微不一念及乎?奈何斥之為‘此輩’。

    ”本上了兩日,忽傳内旨罰俸一年。

    此時京師大小近臣,才曉得魏廣微為枚蔔的事,久已認魏忠賢為叔父。

    吏部郎中張光前笑道:“魏閣老肯認了,不知他父親在天之靈,肯認沒袋的做弟弟否?時事如此,戀戀一官何為?”隻借冢臣一去,自劾求退。

    這本便從閣票,準他回籍去了。

    所謂見機而作,有詩為證: 陳力非吾事,道危聊自持。

     風高勁草懼,流急小舟知。

     啼鳥含心血,冥鳴送羽儀。

     誰雲天子聖,去國總攢眉。

     初然魏忠賢威勢未盛,日想結交朝官。

    首先投誠的,是崔呈秀、阮大铖、傅□等不上四五人。

    自高攀龍掌了都察院,劾了崔呈秀,那魏忠賢一時照管不及,卻恨攀龍入骨。

    故借汪文言一案,驚動朝官。

    楊漣二十四大罪這本上了,魏忠賢便與這班人盡情絕義,再沒指望了。

    崔呈秀引進了魏廣微,這個人平日最與東林不合,說他父允貞、叔允中,隻顧講學,不知時局。

    一見魏忠賢,便以東林僞學為言。

    忠賢曉得他是邪路的人,就一力薦入了内閣。

    因為陪祭失儀,科道連上本劾了他,他老羞成怒,越發與朝臣做對頭了。

     忽然一日,内傳聖谕一道,谕大小臣工。

    你道聖谕怎麼說?讀了真也駭聽。

    聖谕道: 元兇已放,群小未安。

    本當根株盡拔,念雷霆未能驟施,谕爾徒衆,姑與維新,洗滌胃腸,脫胎換骨。

    果能改圖,仍當任用。

    如有怙其稔惡,嫉夫善類,将力行祖宗之法,決不襲姑息之政矣。

     這聖谕一出,人人驚駭。

    魏廣微洋洋自得,宣言朝裡道:“這是咱的稿兒。

    仰體魏上公意思,要各官都做好人,莫再犯了聖怒。

    ”吏部侍郎陳于廷問道:“請問閣台,如何便是好人?若依了魏上公做事,就不是好人了。

    ”魏廣微道:“做官須曉得時局。

    俗話說得好,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鐘。

    陳老先生與各相厚說這話,還不妨。

    若别人聽見了,傳到魏上公耳朵裡,就有些不妙了。

    ”陳于廷笑了一笑,也不言語了。

    那時趙南星已去。

    署印就是陳于廷。

    十一月會推吏部尚書,第一個是喬允升,第二個是馮從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