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回南京公議立新君淮海瀝血陳時事

關燈
如莽移漢祚,光武中興;丕廢山陽,昭烈踐位;懷愍失國,晉元嗣基;徽欽蒙塵,宋高缵統:是皆于國仇未翦中,亟登正位号。

    《綱目》未嘗斥為自立,卒以正統與之。

    甚至如玄宗幸蜀,太子即位靈武,議者疵之,未嘗不目以行權,幸其光複舊物也。

    本朝傳世十六,正統相承,自冠帶之族,繼絕存亡,仁恩遐被。

    貴國昔在先朝,夙膺封号,載在盟府,甯不聞乎?今痛心本朝之難,驅除亂逆,可謂大義複著《春秋》矣。

    昔契丹和宋,止歲輸以金缯;回纥助唐,不聞利其土地。

    況大國世好,兵以義動,萬代瞻仰,在此一舉。

    若乃乘我家難,窺我幅員,為德不卒,是以義始而以利終,為賊人所竊笑也。

    貴國豈其然?往者先帝轸念潢池,不忍盡戮,剿、撫互用,贻誤至今。

    今上天縱英明,刻刻以複仇為念。

    廟堂之上,和衷體國;介胄之士,擊楫枕戈;忠義兵民,欲為國死。

    而竊以天殪逆賊,當不越于斯時矣。

    語曰:“樹德務滋,除惡務盡。

    ”今逆賊應服天誅,諜知卷土西來,方圖報複,此不獨本朝不共戴天之仇,抑亦貴國除惡未盡之憂。

    伏乞堅同仇之誼,全始終之德,合師進讨,問罪秦中,共枭逆賊之頭,以泯敷天之憤。

    則貴國義問,照耀千秋;本朝圖報,惟力是視。

    從此兩國世通盟好,傳之無窮,不亦千載一策哉!至于牛耳之盟,則本朝使臣,業已在道,不日抵燕,奉盤盂從事矣。

    法北望陵廟,無淚可揮,身蹈大戮,罪應萬死。

    所以不即谒先帝者,實惟社稷之故。

    《傳》曰:“竭股肱之力,繼以忠貞。

    ”法處今日,鞠躬緻命,先盡臣節,所以報也。

    惟大國實昭鑒之。

     史可法發了此書,厲兵秣馬,晝夜不停。

    又聞得朝裡馬士英薦用匪人,惟貪賄賂,眼見得天下大事,已七八分不可為了。

    又因墨勒根往複通書,事在緊急,怕不得朝中權相怒,小人忌,瀝血上了一本。

    本上道: 三月以來,陵廟荒蕪,山河鼎沸。

    大仇在目,一兵未加。

    且備員督師,死不塞責。

    北來塘報,清必南窺,盡河以北,悉染腥膻。

    而我河之上防,百未料理;複仇之師,不及于關陝;讨賊之約,不及于清庭。

    一似君父之仇,置諸膜外。

    近見清示,公然以“逆”之一字,加之于南,辱我使臣,蹂我邊境。

    宗社安危,決于此日,我即卑宮菲食,嘗膽卧薪,聚才智之精神而枕戈待旦,合方州之物力而破釜沉舟,尚恐無救于事。

    以臣睹廟堂之作用,百執事之精神,殊有未盡然者。

    憶北變初傳,人心震駭,臣等恭迎聖駕,臨莅南都,億萬之歡聲動地。

    皇上初見臣等,言及先帝則淚下沾襟,次谒孝陵,贊及高皇帝、高皇後,則淚痕滿面。

    皇天後土,實式鑒臨。

    曾幾何時,可忘前事!先帝以聖明罹慘禍,此千古未有之變也。

    先帝崩于賊,恭皇帝亦崩于賊,此千古未有之仇也。

    庶民之家,父兄被殺,尚思穴胸斷,得而甘心,朝廷豈可漠置?今宜速行讨賊之诏,嚴責臣與四鎮,悉簡精銳,直抵秦關。

    懸上賞以待有功,假便宜而責成效。

    絲綸之布,痛切淋漓,庶海内之忠臣義士,聞而感憤也。

    國家遭此大變,皇上嗣承大統,原與前代不同,諸臣但有罪之當誅,實無功之足錄。

    臣于登極诏稿,将加恩一款特為删除,不意頒發之時,仍複開載。

    彼國知此,亦應笑之。

    今恩外加恩,紛紛未已,武臣腰玉,直等尋賞;名器濫觞,于斯為極。

    以後似宜慎重,專待真正戰功,庶行間之猛将勁兵,有所激勵也。

    至兵行讨賊,最苦無糧,似宜将内庫本折,概行催解,湊濟軍需,其餘不急之工役,可已之繁費,一切報罷;朝夕之宴,左右之獻谀,一切謝絕。

    即事關大典大禮,萬不容廢者,亦宜概從儉約。

    蓋賊一日不滅,清一日不歸,即有宮室,豈能宴處?即有錦衣玉食,豈能安享?乞皇上念念刻刻,上在缵二祖列宗之鴻業,憤先帝之深仇,而振舉朝之精神,萃四海之物力,以并于選将練兵報仇雪恥之一事。

    庶人心猶可救,天意尚可回耳。

     此本一上,喧傳南都。

    道史可法忠肝義膽,可以對天地、泣鬼神。

    卻被馬士英看得扯淡,票上本呈,隻批得“知道了”三個字。

    雖是這等說,南京刻成一本,哪一個不買本看看?是蓋公道在人,良心不泯。

    有詩為證: 閣部前驅天四垂,赳赳桓桓主雄姿。

     江北城阙靜不動,虎将蛟兵争有為。

     四鎮驕帥視鼻息,朝右耽耽妒娥眉。

     禦西防北心良苦,治國籌邊安所施? 弱君權相圖眼下,空使忠良費萬思。

     封章百上百不效,大廈難将一木支。

     隻今碧血盈盈在,讀未終篇淚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