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愚部第四

關燈
苦,若殺之,是救其苦也,謂之&ldquo度人&rdquo。

    度人多,則可以成佛。

    即身被殺,又謂&ldquo得度&rdquo,由是輕生嗜殺。

    方臘之亂,其徒肆起。

     佛骨 唐懿宗遣使迎佛骨。

    有言憲宗迎佛骨尋晏駕者,上曰:&ldquo朕生得見之,死亦無恨。

    &rdquo比至京,降樓膜拜,流涕沾臆。

     佛牙是金剛鑽,佛骨又是何物? 方士 客有教燕王為不死之道者。

    王使人學之,學未就而客死。

    王大怒,誅之。

    王不知客之欺己, 而誅學者之晚也。

     《稗史》:鐘生好仙,多方學修煉之術。

    每向人曰:&ldquo做得半日仙人而死,亦所瞑目!&rdquo 李抱貞晚喜方士,餌孫季長所治丹,至二萬丸,遂不能食。

    且死,以彘肪谷漆下之,疾少間,益服三千丸而卒。

     留都一守備建玉皇閣于私第,延方士煉丹。

    方士知其有玉縧環,價甚高,绐曰:&ldquo玉皇好系玉縧環。

    &rdquo即獻之。

    方士并竊丹鼎而去。

    時許石城作詩嘲雲。

    &ldquo堆金積玉已如山,又向仙門學煉丹。

    空裡得來空裡去,玉皇原不系縧環。

    &rdquo 脈望 《北夢瑣言》:張【易文】尚書少子,嘗聞壁魚入道函中,蠹食&ldquo神仙&rdquo字,身有五色,是名&ldquo脈望&rdquo,吞之則仙。

    遂多書&ldquo神仙&rdquo字,碎剪入瓶中,捉壁魚投之,冀得蠹食。

    不能得,忽成心疾。

     宋人、鄭人等 宋有澄子者,亡缁衣。

    求之途,見婦人衣缁者,辄欲取之。

    婦入不與。

    澄子曰:&ldquo子不如速與我。

    我所亡者紡缁也,今子衣繟缁也。

    以繟缁當紡缁,子豈不得哉?&rdquo 鄭縣人賣豚,人問其價,曰:&ldquo道遠日暮,安暇語汝?&rdquo 郢人欲為大室,使人求三大圍之木。

    人與之車毂,跪而度之,曰:&ldquo大雖有餘,長實不足。

    &rdquo 魏人夜暴疾,命門人鑽火,是夕陰暝,督促頗急。

    門人忿然曰:&ldquo君責人亦大無理!今暗如漆,須得火照之,可覓鑽火具耳!&rdquo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且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市,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ldquo吾忘持度。

    &rdquo反歸取之。

    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人曰:&ldquo何不試之以足?&rdquo曰:&ldquo甯信度,無自信也。

    &rdquo 鄭縣人蔔子,使其妻為褲。

    請式,曰:&ldquo象故褲&rdquo。

    妻乃毀其新,令如故褲。

     鄭人有得車轭者,而不知其名,問人曰:&ldquo此何種也?&rdquo曰:&ldquo車轭。

    &rdquo俄而複得一,又問之,曰:&ldquo車轭。

    &rdquo怒曰:&ldquo是何車轭之多也!&rdquo以為欺己,因與之鬥。

     漢人過吳,吳人設筍。

    問知是竹,歸而煮其床箦,不熟。

    曰:&ldquo吳人轣辘,欺我如此!&rdquo 昔有越人善泅。

    生子方晬,其母浮之水上。

    人怪問之,則曰:&ldquo其父善泅,子必能之。

    &rdquo 周之世卿,趙之使将,皆越妪之智也。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

    遽刻其舟曰:&ldquo是吾劍所墜處也。

    &rdquo舟去及岸,從刻處入水求之。

     此與膠柱鼓瑟、守株待兔,皆戰國策士之寓言也。

     楚王 楚王佩玦逐兔,患其破也,因佩兩玦以為豫。

    兩玦相觸,破乃愈迅。

     蝦蟆為馬 伯樂令其子執《馬經》畫樣求馬,經年無似者。

    更求之,得一大蝦蟆,歸白父曰:&ldquo得一馬,隆顱跌目,脊郁縮,但蹄不如,累趨。

    &rdquo伯樂笑曰:&ldquo此馬好跳踯,不堪禦也。

    &rdquo 艾子 齊人獻木履于宣王,略無刻斫之迹。

    王曰:&ldquo此履豈非出于生乎?&rdquo艾子曰:&ldquo鞋楦是其核也。

    &rdquo 沈屯子 沈屯子入市,聽唱書,至楊文廣被圍柳城,内乏糧,外阻救,蹙然興歎不己。

    友拉之歸,日夜憂念不置,曰:&ldquo文廣圍困至此,何由得解?&rdquo家人因勸出遊,以纾其意。

    忽見擔竹入市者,則又念曰:&ldquo竹末甚銳,道上行人必有受其刺者。

    &rdquo歸益憂病。

    家人為之請巫。

    巫曰:&ldquo稽冥籍,若來世當輪回作女人。

    所适夫麻哈回也,貌甚陋。

    &rdquo沈憂病轉劇。

    親友來省者慰曰:&ldquo善自寬,病乃愈耳。

    &rdquo曰:&ldquo若欲吾寬,須楊文廣圍解,負竹者歸家,麻哈回作休書見付乃得也。

    &rdquo 迂仙别記吳下張夷令所輯,餘摘其尤廿四條 迂公出,遭酒人于道,見毆,但叉手聽之,終不發言。

    或問公何意,曰:&ldquo倘斃我,彼自抵命,吾正欲其爾爾!&rdquo 迂公與衛隐君奕。

    衛着白子。

    公大敗,積死子如山,枰中一望浩白。

    公痛懊曰:&ldquo老子命蹇,拈着黑棋!&rdquo 陳孝廉喜奕,公以棋劣,故得近,每受饒四子。

    一日奕罷,公适輸四子,色然驚顧曰:&ldquo頃若不見饒,定是和局!&rdquo 公過屠肆,見砧旁棋局甚設,一癞頭奴取子布算。

    公便跨櫃坐,與奴奕,大敗。

    拈子擲地,欲碎其局。

    奴曰:&ldquo此主人棋,何與爾事?&rdquo公曰:&ldquo若然,即敗亦何與我事?&rdquo便回面作喜,拾子更着。

     &ldquo煙鎖池塘柳&rdquo,五字寓五行,昔稱&ldquo鳏對&rdquo。

    公一日誇向客曰:&ldquo吾得所以對之矣!&lsquo冀粟陳獻忠&rsquo,意取&lsquo東西南北中&rsquo也。

    &rdquo(炮鎮海城樓。

    又對鏽堵油煙機) 鄉居有偷兒夜瞰公室。

    公适歸,遇之。

    偷兒大恐,棄其所衣羊裘而遁。

    公拾得之,大喜。

    自是羊裘在念,入城,雖丙夜必歸。

    至家,門庭晏然,必蹙額曰:&ldquo何無賊?&rdquo 公性酷忌僧,口諱&ldquo僧&rdquo字,遇諸途,必索水滌目,如狹巷不及避,肩相摩,必解衣浣之,七日而後服。

    有饋以詩扇者,中有&ldquo竹院逢僧&rdquo之句,辄擲還曰:&ldquo咄!此晦君當自受之!&rdquo 張夷令曰:&ldquo如今和尚慣持疏簿,見之果是晦氣。

    &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