迂腐部第一

關燈
泰,不拜太子詹事。

     呂希純以父名公著,辭著作郎。

     劉溫叟父名嶽,終身不聽樂,不遊嵩、華。

     徐積父名石,平生不用石器,不踐石。

    遇石橋,使人負之而趨。

     王逸少父諱正,每書正月為初月,或一月。

    而其名諸子曰徽之、獻之、操之,其孫又名直之。

    三世同用&ldquo之&rdquo字,此更不可解。

     諱己名 田登作郡,怒人觸其名,犯者必笞,舉州皆謂燈為&ldquo火&rdquo。

    值上元放燈,吏揭榜于市曰:&ldquo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rdquo 俗語雲:&ldquo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rdquo本此。

     宋宗室有名宗漢者,惡人犯其名,謂漢子曰&ldquo兵士&rdquo,舉宮皆然。

    其妻供羅漢,其子授《漢書》,宮中人曰:&ldquo今日夫人召僧供十八大阿羅兵士,太保請官教點兵士書。

    &rdquo 石虎時,号虎為&ldquo王猛&rdquo。

    朱全忠時,号鐘為&ldquo大聖銅&rdquo。

    又李甘家号柑子為&ldquo金輪藏&rdquo。

    楊虞卿家号魚為&ldquo水花羊&rdquo。

    陸先家号牛為&ldquo鈍公子&rdquo,李栖筠家号犀為&ldquo獨筍牛&rdquo。

    俱以避諱故也。

    至如天成、長興中,稱牛曰&ldquo格耳&rdquo,則以屠牛禁嚴,特隐其名。

    而僧家謂酒為&ldquo般若湯&rdquo,魚為&ldquo水梭龍&rdquo,雞為&ldquo鑽籬菜&rdquo。

    巧言文過,尤可惡也。

     求七十二世祖墳 熊安生在山東時,或诳之曰:&ldquo某村故冢,是晉河南将軍熊光。

    去今七十二世,内有碑,為村人埋匿。

    &rdquo安生掘地求之,不得,連年訟焉。

    冀州長史鄭大讙判曰:&ldquo七十二世,乃羲皇上人;河南将軍,晉無此号。

    &rdquo安生率其族向冢而号。

     束帶耕田 原平墓下有數十畝田,不屬原平。

    每農月,耕者袒裸。

    原平不欲使慢其墳墓,乃歸賣家資,買此田。

    三農之月,辄束帶垂泣,躬自耕墾。

     古者諸侯籍田,冕而青纮,躬秉耒以耕,亦如此光景。

     束帶應兄語 劉祭酒弟琎,方軌正直。

    祭酒嘗夜呼琎,欲與共語。

    琎不時答,下床著衣立,然後應。

    祭酒怪其久。

    琎曰:&ldquo向束帶未竟。

    &rdquo 王、劉莊卧 王文公凝靖修重,德冠當世。

    每就寝息,必叉手而卧,以夢寐中恐見先靈也。

     見先靈更須衣冠束帶、俯首鞠躬,何但叉手? 五代劉詞,常被甲枕戈而卧。

    謂人曰:&ldquo吾以此取富貴,豈可一日辄忘?&rdquo 中進士的,便當席書寝硯;做财主的,便當卧糞寝灰。

     讀父書 顧恺讀父書,每句應諾。

    見《韻府》 敬妻 樊英常病卧便室中,英妻遣婢拜問,英答拜。

    或問之,英曰:&ldquo妻,齊也。

    &rdquo 唐薛昌緒與妻會,必有禮容,先命女仆通語再三,然後秉燭造室,至于高談虛論,茶果而退。

    或欲就宿,必請曰:&ldquo某以繼嗣事重,辄欲蔔其嘉會。

    &rdquo候報可,方入,禮亦如之。

     妻犯齋禁 周太常澤,字稚都,清潔守禮。

    嘗卧病齋宮。

    妻窺問所苦,周以為幹犯齋禁,大怒,收送诏獄。

    時人為之語曰:&ldquo生世不諧,作太常妻。

    一歲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齋,一日不齋醉如泥。

    &rdquo 《百忌曆》 李戴仁性迂緩,娶閻氏,年甚少,與之異室,私約曰:&ldquo有興則見。

    &rdquo一夕,閻忽叩戶。

    戴仁急取《百忌曆》看之,大驚曰:&ldquo今夜河魁在房,不可行事,謝到而已。

    &rdquo閻慚去。

     又漢陳伯敬,與妻交合,必擇時日,遣媵禦将命,住複數四。

     拱手對妾 溫公未有子,清河郡君為置一妾。

    一日,乘間俾盛飾送入書房。

    公略不顧。

    妾思所以嘗之,取一帙問曰:&ldquo中丞,此是何書?&rdquo公拱手莊色對曰:&ldquo此是《尚書》。

    &rdquo妾乃逡巡而退。

     問安求嗣 《國朝史餘》雲:陳獻章入内室,必請命于太夫人,曰:&ldquo獻章求嗣。

    &rdquo顧主事餘慶面質之,因正色曰:&ldquo是何言?太夫人孀婦也!&rdquo陳嘿然。

    常熟周木,嘗朝叩父寝室。

    父問誰,曰:&ldquo周木問安。

    &rdquo父不應。

    頃之,又往,曰:&ldquo周木問安。

    &rdquo父怒起,叱之曰:&ldquo老人酣寝,何用問為?&rdquo時人取以為對,曰:&ldquo周木問安,獻章求嗣。

    &rdquo 不近妓 王琨性謹慎。

    顔師伯豪貴,設女樂要琨,酒炙皆命妓傳行。

    每及琨席,必令緻床上,回面避之,俟其去,方敢飲啖。

     此等客,顔不必請;此等席,王不必赴。

     蔡君谟守福唐時,會李太伯與陳烈于望海亭,以歌者侑酒,方舉闆一拍,陳驚怖越席,攀木逾牆而去。

     又是一個&ldquo陳驚座&rdquo! 楊忠襄公邦乂,少處郡庠,足不涉茶房酒肆。

    同舍欲壞其守,拉之出飲,托言朋舊家,實娼館也。

    公初不疑,酒數行,娼豔妝而出。

    公愕然趨歸,取其衣焚之,流涕自責。

     心中有妓 兩程夫子赴一士夫宴,有妓侑觞。

    伊川拂衣起,明道盡歡而罷。

    次日,伊川過明道齋中,愠猶未解。

    明道曰:&ldquo昨日座中有妓,吾心中卻無妓。

    今日齋中無妓,汝心中卻有妓。

    &rdquo伊川自謂不及。

     欲黥妓面 江東有縣尹,欲黥妓女之面,以息誨氵?之風。

    咨訪邑中長者。

    曰:&ldquo曾伏觀祖訓有雲:子孫做皇帝,不用黥刺剕劓閉割之刑。

    臣下敢有奏用此刑者,犯人淩遲,全家處死。

    &rdquo縣尹乃悚然流汗,事遂寝。

     李退夫穢語 宋沖晦處士李退夫者,為事矯異,居京師北郊。

    一日種胡荽,俗傳口誦穢語則茂,退夫撒種,密誦曰&ldquo夫婦之道,人倫之本&rdquo雲雲,不絕于口。

    忽有客至,命其子畢之。

    子執餘種曰:&ldquo大人已曾上聞。

    &rdquo故皇祐中館閣或談語,則曰;&ldquo宜撒胡荽一巡。

    &rdquo 夫婦果是穢語,處士不錯。

    肖胤雅言,便令胡荽不茂。

     雅言 李獻臣好為雅言。

    知鄭州時,孫次公為陝漕,罷,赴阙,先遣一使臣入京。

    所遣乃獻臣故吏,到鄭庭參,獻臣甚喜,欲令左右延飯,乃問之曰:&ldquo餐來未?&rdquo使臣誤意餐者謂次公也,遽對曰:&ldquo離長安日,都運己治裝。

    &rdquo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