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政治實體
關燈
小
中
大
人的沖動、思想和行為都來源于他的天性與他降生在其中的環境之間的關系。
上一章從人的天性方面談了那種關系(就它影響政治而言)。
本章将從人的政治環境方面來談同一種關系。
兩者有一個重要的差别:人生來就有的天性被政治家看作是固定不變的,而人降生在其中的環境則在迅速和無限地改變。
我們的政治從石器時代的部落組織發展到現代國家顯然不應歸功于我們的天性的改變,而隻能歸功于我們的環境的改變。
環境這個詞既包括周圍的事物,又包括我們出生後獲得的傳統和應急手段。
生物學家把人性本身看作是改變着的,但是對他來說,構成過去政治的幾千年或幾萬年是微不足道的。
生物類型在世界曆史相當短的時期内也許發生了巨大變化,但是它們必然不是産生于一個生物的&ldquo突變&rdquo,就是産生于一個比我們人類最近發生的更強烈和更突出的淘汰過程。
就埃及古墓裡描繪的那些種族目前的後代來說,其身體外貌看不出有什麼兩樣,沒有理由認為他們生而有之的心智機能和意向已有較大程度的變化。
在那個時期内,世界不同種族的數字比例确實發生了變化,例如一個種族在戰争中顯得比另一個種族弱,或者抵抗疾病的能力比另一個種族差,另外也有些種族在被征服後由于通婚而混合起來。
但是,如果能夠把一個今天降生的嬰兒同一個十萬年前出生的同一血統的嬰兒交換,那麼,可以斷定,無論古代的母親,還是現代的母親,都不會看出任何驚人的差别。
石器時代的小孩如果患麻疹,可能會比現代的小孩來得嚴重,或者在打架和狩獵方面表現出更強烈的本能,或者當他長大後,會比他的同伴更敏銳地意識到&ldquo生的意志&rdquo和&ldquo生的樂趣&rdquo。
相反,一個移植的二十世紀的孩子會比石器時代的兒童更好地抵抗傳染病,當他長大後,可能會有一個非常沒有特色和随遇而安的個性。
但是兩者的差别顯然到此為止。
本質上,每個人種的類型在整個時期内恐怕始終未變。
在遙遠未來的政治中,那種旨在通過有意識選種迅速改進人種的優生學可能成為一個決定因素,但是它對現在或過去的政治并沒有什麼影響。
我們環境中的新因素産生了把我們同我們祖先區别開來的巨大政治變化,這些新因素一部分是新的思想感情習慣,一部分是我們能對之思考和感受的新實體。
本章要談的就是這些新的政治實體。
它們首先必定是通過我們的感覺傳達給我們,而在這種情況下幾乎完全是通過視覺和聽覺。
但是,人和其他動物一樣,是生活在由無數視覺、聽覺、感覺組成的川流不息的印象中的,隻有那些他認為對他重要的印象才會打動他,使他産生行為或思想。
那麼,新的印象又是怎樣脫離其餘印象并且變得相當重要以緻産生政治效果的呢? 任何事物要刺激我們,使我們産生沖動或行為,首先必須是可認識的&mdash&mdash必須像我們以前看到過的它自己,或者像我們以前看到過的其他東西。
如果世界上所有的事物老是不斷地任意改變它們的外貌,如果沒有一樣事物像任何其他事物,或像它自己,哪怕隻一會兒工夫,那麼,目前存在的一切生物根本不會有所作為。
它們将會像海草一樣随波逐流。
新生的雞雛在鷹的陰影下戰栗,因為一隻鷹和另一隻鷹相似。
動物在日出時醒來,因為一次日出和另一次日出相似;動物覓食堅果或青草,因為每一顆堅果和每一棵青草都和其他堅果和青草相似。
但是,認識相似事物本身并不是一個激發行為的有力因素。
被認識的事物還必須是重要的,必須以某種方式使我們感到它對我們有重大關系。
星星每晚在天空重新出現,但是,據我們所知,動物中隻有人由于認識星星而受到行為的刺激。
飛蛾不因為認識一隻烏龜而受刺激,母牛也不因為認識一個蜘蛛網而受刺激。
有時候,這種重要性是大自然自動向我們指示的。
野獸的咆哮、鮮血的呈現、小孩在痛苦時的啼哭,都無需經驗或教導,就突出在人的衆多感覺之上,就好比對于一隻饑餓的狐仔來說,一隻兔子在樹叢裡一動或一閃馬上會同風聲和花草的色彩區别開來。
有時候,一種感覺的重要性得由動物在自己生活中去體會,比方狗認識老鼠的重要性是靠本能,而認識鞭子的重要性(條件是這根鞭子同狗以前看見和感受的鞭子相似)則靠經驗和聯想。
在政治中,人必須既了解相似事物的重要性,又必須制造相似事物。
如果選票是一樣天然的東西,如果一個過去從未聽到過選票的青年在二十一歲看到選票時肯定有投票的欲望,那麼,政治策略将會是件簡單得多的事。
因此,原始人中的全部社會和政治組織儀式說明了制造人為的、容易認識的政治相似物的過程。
如果一個首領要被承認為首領,他必須像普特洛克勒斯[11]的鬼魂一樣&ldquo酷肖他本人&rdquo。
他必須年複一年地住在同一所屋子裡,穿同樣的衣服,做同樣的事情;他的繼承人也必須學他的樣。
如果一樁婚姻或一筆買賣要被承認為契約,必須在慣常的地方以慣常的方式完成。
在少數情況下,一樣人為地制造并被認識的東西又作用于使人和其他動物能夠無需經驗而解釋感覺的那些生理上繼承來的聯想,從而産生沖動的效果。
一個武士的鮮紅油彩和狼皮頭飾,或者一個巫醫的龍形面具,就像一個現代候選人的微笑一樣,直接扣動我們的本能天性。
但是,即使在極早期社會裡,認識人為政治實體所以能引起沖動,必然應歸功于生活中獲得的聯想。
一個兒童如果挨過傳令官的棍子,或者看見過他父親對國王或聖石行禮,就會學會依靠聯想對棍子、國王或聖石産生敬畏。
認識往往附屬于所認識事物的某些特征(無論是天然發生的還是人為制造的)。
這些特征反過來又成為整個事物的象征。
低等動物的進化模仿表明,對于某些食肉昆蟲來說,惡臭是腐肉的一種相當有說服力的象征,足以誘使它們在花中産卵,而黃蜂的黑、黃兩色的條紋如果由蒼蠅加以模仿,乃是一種使鳥兒遠避的充分象征。
[12]在早期政治社會中,絕大多數認識是受這些象征指引的。
你不能使一位新國王(他可能是個小孩)在各方面都像他的前任(他可能是個老人)。
但是你可以在他們兩人身上刺同樣的花紋。
甚至可以較容易也較少痛苦地給國王加上一個非他肌膚一部分的象征,例如一根權杖,權杖可予以裝飾和放大,直至失去權杖的作用,但肯定是個象征。
于是,一個國王由于手裡握着權杖,就被承認為國王。
這樣一根權杖很像一個名字,古代墨西哥恐怕就曾有過以權杖模型代替國王的符号書寫體系。
在這一點上,已經很難不把整個過程理智化了。
我們自己的&ldquo常識&rdquo以及十八世紀哲學家的系統化常識同樣都能夠解釋為什麼部落人懼怕權杖,說權杖使他想起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間的原始社會契約,或者想起經驗表明來自于王室賞賜和王室懲罰的快樂和痛苦,因此他由于推理作用,一看見權杖就對國王産生恐懼。
如果激起沖動的象征是實際的語言,要使所獲得的感情聯想不同整個推理過程混淆起來,就更難了。
由于我們稱為語言的那些聲音和符号的作用之一,是在我們頭腦裡激起一個蓄意的邏輯思維過程,因此我們容易把它們的其他所有作用都忽視過去。
最容易莫過于說明語言的邏輯應用:以抽象思維分解一大堆感覺&mdash&mdash例如關于一個王室成員的記憶;選擇另外一大堆感覺所共有的一種性質&mdash&mdash例如王權;給那種性質加上國王的名稱,并用這個名稱使我們能夠重複抽象思維過程。
當我們有意識地試圖使用語言來正确地推理時,所有這一切确實都發生,正如我們倘若根本沒有逐漸養成使用語言的能力而要想構成色彩、模型和圖畫的正确概念時所發生的一樣。
但是,任何一本心理學教科書都會說明,為什麼當語言被用來刺激我們采取行動時,如果把這當作實際發生的事情來加以描寫是錯誤的,不是過分就是不足。
确實,&ldquo銅管樂器心理學家&rdquo在他們的實驗室裡做了非常了不起的工作,已經發明一種檢驗重要詞語效果的實驗,任何人都可一試。
他可以找一個朋友用大字在卡片上寫一系列常用的政治名詞,如國家、政黨、原則等等,然後讓這位朋友坐在一隻記錄十分之一秒時間的表前面,翻開卡片,觀察那些相繼進入他意識的聯想。
第一批顯示的聯想會是自動的,而且顯然是&ldquo不合邏輯&rdquo的。
如果卡片上的詞是&ldquo英國&rdquo,而做實驗的人視覺印象特别豐富,那麼,紙上的白和黑的符号馬上會産生一個伴有愛戴、憂慮或迷惑等模糊的、半自覺的感情反應的圖像。
如果做實驗的人對聽覺印象特别敏感,符号首先會喚起一個鮮明的聲象,可能還附帶一個類似的感情反應。
我是一個視覺印象特别豐富的人,我的圖像就是一個模糊的三角形。
其他視覺印象特别豐富的人向我描述了&ldquo英國&rdquo這個詞所自動引起的一面紅旗,或一片綠色的田野(從火車廂裡所見)的圖像。
自發的圖像或聲象及其完全自發的感情附帶物之後,就出現詞的&ldquo意義&rdquo,一個人所了解的英國的情況,這些情況首先通過一個半自動的過程呈現在記憶裡,但需要作很大努力不讓它消失。
關于每個階段會出現什麼意象和感覺的問題,當然是由我們過去生活的全部思想和經曆決定的,但是它們(至少
上一章從人的天性方面談了那種關系(就它影響政治而言)。
本章将從人的政治環境方面來談同一種關系。
兩者有一個重要的差别:人生來就有的天性被政治家看作是固定不變的,而人降生在其中的環境則在迅速和無限地改變。
我們的政治從石器時代的部落組織發展到現代國家顯然不應歸功于我們的天性的改變,而隻能歸功于我們的環境的改變。
環境這個詞既包括周圍的事物,又包括我們出生後獲得的傳統和應急手段。
生物學家把人性本身看作是改變着的,但是對他來說,構成過去政治的幾千年或幾萬年是微不足道的。
生物類型在世界曆史相當短的時期内也許發生了巨大變化,但是它們必然不是産生于一個生物的&ldquo突變&rdquo,就是産生于一個比我們人類最近發生的更強烈和更突出的淘汰過程。
就埃及古墓裡描繪的那些種族目前的後代來說,其身體外貌看不出有什麼兩樣,沒有理由認為他們生而有之的心智機能和意向已有較大程度的變化。
在那個時期内,世界不同種族的數字比例确實發生了變化,例如一個種族在戰争中顯得比另一個種族弱,或者抵抗疾病的能力比另一個種族差,另外也有些種族在被征服後由于通婚而混合起來。
但是,如果能夠把一個今天降生的嬰兒同一個十萬年前出生的同一血統的嬰兒交換,那麼,可以斷定,無論古代的母親,還是現代的母親,都不會看出任何驚人的差别。
石器時代的小孩如果患麻疹,可能會比現代的小孩來得嚴重,或者在打架和狩獵方面表現出更強烈的本能,或者當他長大後,會比他的同伴更敏銳地意識到&ldquo生的意志&rdquo和&ldquo生的樂趣&rdquo。
相反,一個移植的二十世紀的孩子會比石器時代的兒童更好地抵抗傳染病,當他長大後,可能會有一個非常沒有特色和随遇而安的個性。
但是兩者的差别顯然到此為止。
本質上,每個人種的類型在整個時期内恐怕始終未變。
在遙遠未來的政治中,那種旨在通過有意識選種迅速改進人種的優生學可能成為一個決定因素,但是它對現在或過去的政治并沒有什麼影響。
我們環境中的新因素産生了把我們同我們祖先區别開來的巨大政治變化,這些新因素一部分是新的思想感情習慣,一部分是我們能對之思考和感受的新實體。
本章要談的就是這些新的政治實體。
它們首先必定是通過我們的感覺傳達給我們,而在這種情況下幾乎完全是通過視覺和聽覺。
但是,人和其他動物一樣,是生活在由無數視覺、聽覺、感覺組成的川流不息的印象中的,隻有那些他認為對他重要的印象才會打動他,使他産生行為或思想。
那麼,新的印象又是怎樣脫離其餘印象并且變得相當重要以緻産生政治效果的呢? 任何事物要刺激我們,使我們産生沖動或行為,首先必須是可認識的&mdash&mdash必須像我們以前看到過的它自己,或者像我們以前看到過的其他東西。
如果世界上所有的事物老是不斷地任意改變它們的外貌,如果沒有一樣事物像任何其他事物,或像它自己,哪怕隻一會兒工夫,那麼,目前存在的一切生物根本不會有所作為。
它們将會像海草一樣随波逐流。
新生的雞雛在鷹的陰影下戰栗,因為一隻鷹和另一隻鷹相似。
動物在日出時醒來,因為一次日出和另一次日出相似;動物覓食堅果或青草,因為每一顆堅果和每一棵青草都和其他堅果和青草相似。
但是,認識相似事物本身并不是一個激發行為的有力因素。
被認識的事物還必須是重要的,必須以某種方式使我們感到它對我們有重大關系。
星星每晚在天空重新出現,但是,據我們所知,動物中隻有人由于認識星星而受到行為的刺激。
飛蛾不因為認識一隻烏龜而受刺激,母牛也不因為認識一個蜘蛛網而受刺激。
有時候,這種重要性是大自然自動向我們指示的。
野獸的咆哮、鮮血的呈現、小孩在痛苦時的啼哭,都無需經驗或教導,就突出在人的衆多感覺之上,就好比對于一隻饑餓的狐仔來說,一隻兔子在樹叢裡一動或一閃馬上會同風聲和花草的色彩區别開來。
有時候,一種感覺的重要性得由動物在自己生活中去體會,比方狗認識老鼠的重要性是靠本能,而認識鞭子的重要性(條件是這根鞭子同狗以前看見和感受的鞭子相似)則靠經驗和聯想。
在政治中,人必須既了解相似事物的重要性,又必須制造相似事物。
如果選票是一樣天然的東西,如果一個過去從未聽到過選票的青年在二十一歲看到選票時肯定有投票的欲望,那麼,政治策略将會是件簡單得多的事。
因此,原始人中的全部社會和政治組織儀式說明了制造人為的、容易認識的政治相似物的過程。
如果一個首領要被承認為首領,他必須像普特洛克勒斯[11]的鬼魂一樣&ldquo酷肖他本人&rdquo。
他必須年複一年地住在同一所屋子裡,穿同樣的衣服,做同樣的事情;他的繼承人也必須學他的樣。
如果一樁婚姻或一筆買賣要被承認為契約,必須在慣常的地方以慣常的方式完成。
在少數情況下,一樣人為地制造并被認識的東西又作用于使人和其他動物能夠無需經驗而解釋感覺的那些生理上繼承來的聯想,從而産生沖動的效果。
一個武士的鮮紅油彩和狼皮頭飾,或者一個巫醫的龍形面具,就像一個現代候選人的微笑一樣,直接扣動我們的本能天性。
但是,即使在極早期社會裡,認識人為政治實體所以能引起沖動,必然應歸功于生活中獲得的聯想。
一個兒童如果挨過傳令官的棍子,或者看見過他父親對國王或聖石行禮,就會學會依靠聯想對棍子、國王或聖石産生敬畏。
認識往往附屬于所認識事物的某些特征(無論是天然發生的還是人為制造的)。
這些特征反過來又成為整個事物的象征。
低等動物的進化模仿表明,對于某些食肉昆蟲來說,惡臭是腐肉的一種相當有說服力的象征,足以誘使它們在花中産卵,而黃蜂的黑、黃兩色的條紋如果由蒼蠅加以模仿,乃是一種使鳥兒遠避的充分象征。
[12]在早期政治社會中,絕大多數認識是受這些象征指引的。
你不能使一位新國王(他可能是個小孩)在各方面都像他的前任(他可能是個老人)。
但是你可以在他們兩人身上刺同樣的花紋。
甚至可以較容易也較少痛苦地給國王加上一個非他肌膚一部分的象征,例如一根權杖,權杖可予以裝飾和放大,直至失去權杖的作用,但肯定是個象征。
于是,一個國王由于手裡握着權杖,就被承認為國王。
這樣一根權杖很像一個名字,古代墨西哥恐怕就曾有過以權杖模型代替國王的符号書寫體系。
在這一點上,已經很難不把整個過程理智化了。
我們自己的&ldquo常識&rdquo以及十八世紀哲學家的系統化常識同樣都能夠解釋為什麼部落人懼怕權杖,說權杖使他想起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間的原始社會契約,或者想起經驗表明來自于王室賞賜和王室懲罰的快樂和痛苦,因此他由于推理作用,一看見權杖就對國王産生恐懼。
如果激起沖動的象征是實際的語言,要使所獲得的感情聯想不同整個推理過程混淆起來,就更難了。
由于我們稱為語言的那些聲音和符号的作用之一,是在我們頭腦裡激起一個蓄意的邏輯思維過程,因此我們容易把它們的其他所有作用都忽視過去。
最容易莫過于說明語言的邏輯應用:以抽象思維分解一大堆感覺&mdash&mdash例如關于一個王室成員的記憶;選擇另外一大堆感覺所共有的一種性質&mdash&mdash例如王權;給那種性質加上國王的名稱,并用這個名稱使我們能夠重複抽象思維過程。
當我們有意識地試圖使用語言來正确地推理時,所有這一切确實都發生,正如我們倘若根本沒有逐漸養成使用語言的能力而要想構成色彩、模型和圖畫的正确概念時所發生的一樣。
但是,任何一本心理學教科書都會說明,為什麼當語言被用來刺激我們采取行動時,如果把這當作實際發生的事情來加以描寫是錯誤的,不是過分就是不足。
确實,&ldquo銅管樂器心理學家&rdquo在他們的實驗室裡做了非常了不起的工作,已經發明一種檢驗重要詞語效果的實驗,任何人都可一試。
他可以找一個朋友用大字在卡片上寫一系列常用的政治名詞,如國家、政黨、原則等等,然後讓這位朋友坐在一隻記錄十分之一秒時間的表前面,翻開卡片,觀察那些相繼進入他意識的聯想。
第一批顯示的聯想會是自動的,而且顯然是&ldquo不合邏輯&rdquo的。
如果卡片上的詞是&ldquo英國&rdquo,而做實驗的人視覺印象特别豐富,那麼,紙上的白和黑的符号馬上會産生一個伴有愛戴、憂慮或迷惑等模糊的、半自覺的感情反應的圖像。
如果做實驗的人對聽覺印象特别敏感,符号首先會喚起一個鮮明的聲象,可能還附帶一個類似的感情反應。
我是一個視覺印象特别豐富的人,我的圖像就是一個模糊的三角形。
其他視覺印象特别豐富的人向我描述了&ldquo英國&rdquo這個詞所自動引起的一面紅旗,或一片綠色的田野(從火車廂裡所見)的圖像。
自發的圖像或聲象及其完全自發的感情附帶物之後,就出現詞的&ldquo意義&rdquo,一個人所了解的英國的情況,這些情況首先通過一個半自動的過程呈現在記憶裡,但需要作很大努力不讓它消失。
關于每個階段會出現什麼意象和感覺的問題,當然是由我們過去生活的全部思想和經曆決定的,但是它們(至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