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後記
關燈
小
中
大
都不可能自信地宣稱此領域中有一方完全屬于他自己的天地。
他說:“一名偵探小說家隻能沿這條不寬的主道而行,所以他時時都會發現前方有愛倫·坡的腳印。
如果他偶爾能設法偏離主道,獨辟蹊徑,那他就可以感到心滿意足了。
”[145] 愛倫·坡不但是偵探小說的鼻祖,而且是科幻小說的先驅。
盡管嚴格說來他的科幻小說隻有兩篇,即《漢斯·普法爾登月記》和《氣球騙局》,但前者比凡爾納的《從地球到月球》早30年問世,後者也比凡氏的《氣球上的五星期》早寫19年。
愛倫·坡固然不以其科幻小說著稱,但他對西方科幻小說的影響卻非常深遠。
有學者認為他是“科幻小說的奠基人”(founderofsciencefiction)[146],是“真正意義上的科幻小說之父”(Indeedhecaninarealsenseberegardedas‘thefatherofsciencefiction’.)[147]。
著名科幻作家凡爾納在1864年論及愛倫·坡的影響時說:“他肯定會有模仿者,有人會試圖超越他,有人會試圖發展他的風格,但有許多自以為已經超過他的人其實永遠也不可能與他相提并論。
”[148]||||| 幽默諷刺小說是愛倫·坡小說的一個大類,就篇數而論占了他小說的三分之一,其中脍炙人口的篇什有《眼鏡》《生意人》《失去呼吸》《千萬别和魔鬼賭你的腦袋》《欺騙是一門精密的科學》《如何寫布萊克伍德式文章》《森格姆鮑勃先生的文學生涯》《塔爾博士和費瑟爾教授的療法》以及《與一具木乃伊的談話》等等。
有些西方學者對愛倫·坡的這類小說評價不高,如西蒙斯認為他的諷刺小說滑稽有餘,有潛在的虐待狂傾向,因此不能與他的其他小說相提并論;[149]坎利夫認為愛倫·坡的幽默小說讀來令人不快(painful),從而将其“撇開”(leaveout),隻将其小說分為“恐怖”和“推理”兩類;[150]哈蒙德認為愛倫·坡的幽默諷刺小說之所以已經過時,是因為他所嘲諷的對象(唯利是圖的商販、不學無術的學者、自封的文學大師和小醜般的政治家)在一百多年後的今天早已消失(havelongsincedisappeared)。
[151]但筆者以為,這些學者似乎都忽略了一點,即愛倫·坡所嘲諷的不僅僅是那個“事事都在出毛病的世道”,而是整個人類社會的假惡醜現象。
愛倫·坡筆下有人憑剪刀糨糊當上文豪詩宗(《森格姆·鮑勃先生的文學生涯》),今天這世界仍有人憑糨糊剪刀(或者用Word的“複制”和“粘貼”功能)當上教授博導;愛倫·坡筆下有美國人因當小報編輯而順便在15歲時就成為與但丁齊名的文壇大家(《森格姆·鮑勃先生的文學生涯》),今天也有中國人因後來當了出版社編輯而早在16歲時就成了翻譯愛倫·坡的譯壇高手;愛倫·坡筆下有設法把泥漿濺到路人鞋上“拓展業務”的擦鞋工(《生意人》),今天仍有把碎玻璃撒在路上“招攬生意”的補胎匠和用強行“拓展業務”的手段牟取暴利的各類壟斷公司;愛倫·坡筆下有“懷着奏出音樂的意圖而制造出無限變化之噪音”的精神病患者(《塔爾博士和費瑟爾教授的療法》),今天仍有把公共綠地當成自家後院并在其中伴“無限變化之噪音”而翩翩起舞的華人大媽。
愛倫·坡曾說“現代人已使欺騙這門科學達到了我們愚笨的祖先做夢都想不到的完善程度”(《欺騙是一門精密的科學》),而今天不乏有當代人正在為更進一步完善這門“科學”而與時俱進地發揮着聰明才智。
因此筆者認為,愛倫·坡的許多諷刺小說仍具有現實意義,仍能讓人們發出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笑聲,盡管這種笑聲在消逝時往往會伴着一絲苦澀。
蕭伯納在論及愛倫·坡的小說時說:“它們不僅僅是一篇篇小說,而完全是一件件藝術品。
”[152]筆者以為,這批價值連城的藝術品包括愛倫·坡的各類小說。
他說:“一名偵探小說家隻能沿這條不寬的主道而行,所以他時時都會發現前方有愛倫·坡的腳印。
如果他偶爾能設法偏離主道,獨辟蹊徑,那他就可以感到心滿意足了。
”[145] 愛倫·坡不但是偵探小說的鼻祖,而且是科幻小說的先驅。
盡管嚴格說來他的科幻小說隻有兩篇,即《漢斯·普法爾登月記》和《氣球騙局》,但前者比凡爾納的《從地球到月球》早30年問世,後者也比凡氏的《氣球上的五星期》早寫19年。
愛倫·坡固然不以其科幻小說著稱,但他對西方科幻小說的影響卻非常深遠。
有學者認為他是“科幻小說的奠基人”(founderofsciencefiction)[146],是“真正意義上的科幻小說之父”(Indeedhecaninarealsenseberegardedas‘thefatherofsciencefiction’.)[147]。
著名科幻作家凡爾納在1864年論及愛倫·坡的影響時說:“他肯定會有模仿者,有人會試圖超越他,有人會試圖發展他的風格,但有許多自以為已經超過他的人其實永遠也不可能與他相提并論。
”[148]||||| 幽默諷刺小說是愛倫·坡小說的一個大類,就篇數而論占了他小說的三分之一,其中脍炙人口的篇什有《眼鏡》《生意人》《失去呼吸》《千萬别和魔鬼賭你的腦袋》《欺騙是一門精密的科學》《如何寫布萊克伍德式文章》《森格姆鮑勃先生的文學生涯》《塔爾博士和費瑟爾教授的療法》以及《與一具木乃伊的談話》等等。
有些西方學者對愛倫·坡的這類小說評價不高,如西蒙斯認為他的諷刺小說滑稽有餘,有潛在的虐待狂傾向,因此不能與他的其他小說相提并論;[149]坎利夫認為愛倫·坡的幽默小說讀來令人不快(painful),從而将其“撇開”(leaveout),隻将其小說分為“恐怖”和“推理”兩類;[150]哈蒙德認為愛倫·坡的幽默諷刺小說之所以已經過時,是因為他所嘲諷的對象(唯利是圖的商販、不學無術的學者、自封的文學大師和小醜般的政治家)在一百多年後的今天早已消失(havelongsincedisappeared)。
[151]但筆者以為,這些學者似乎都忽略了一點,即愛倫·坡所嘲諷的不僅僅是那個“事事都在出毛病的世道”,而是整個人類社會的假惡醜現象。
愛倫·坡筆下有人憑剪刀糨糊當上文豪詩宗(《森格姆·鮑勃先生的文學生涯》),今天這世界仍有人憑糨糊剪刀(或者用Word的“複制”和“粘貼”功能)當上教授博導;愛倫·坡筆下有美國人因當小報編輯而順便在15歲時就成為與但丁齊名的文壇大家(《森格姆·鮑勃先生的文學生涯》),今天也有中國人因後來當了出版社編輯而早在16歲時就成了翻譯愛倫·坡的譯壇高手;愛倫·坡筆下有設法把泥漿濺到路人鞋上“拓展業務”的擦鞋工(《生意人》),今天仍有把碎玻璃撒在路上“招攬生意”的補胎匠和用強行“拓展業務”的手段牟取暴利的各類壟斷公司;愛倫·坡筆下有“懷着奏出音樂的意圖而制造出無限變化之噪音”的精神病患者(《塔爾博士和費瑟爾教授的療法》),今天仍有把公共綠地當成自家後院并在其中伴“無限變化之噪音”而翩翩起舞的華人大媽。
愛倫·坡曾說“現代人已使欺騙這門科學達到了我們愚笨的祖先做夢都想不到的完善程度”(《欺騙是一門精密的科學》),而今天不乏有當代人正在為更進一步完善這門“科學”而與時俱進地發揮着聰明才智。
因此筆者認為,愛倫·坡的許多諷刺小說仍具有現實意義,仍能讓人們發出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笑聲,盡管這種笑聲在消逝時往往會伴着一絲苦澀。
蕭伯納在論及愛倫·坡的小說時說:“它們不僅僅是一篇篇小說,而完全是一件件藝術品。
”[152]筆者以為,這批價值連城的藝術品包括愛倫·坡的各類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