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舍府之倒塌
關燈
小
中
大
ash&mdash從那些(似乎迄今還曆曆在目的)繪畫中,我總是費盡心機也隻能演繹出那本來就隻能屬于書面語言範疇的一小部分。
由于那絕對的單純,由于他構思的裸露,他那些畫令人既想看又怕看。
如果這世上真有人畫出過思想,那這個人就是羅德裡克·厄舍。
至少對我來說&mdash&mdash在當時所處的環境中&mdash&mdash那位疑病患者設法在他的畫布上潑灑出的那種純粹的抽象使人感到一種強烈得無法承受的畏懼,而我在觀看福塞利[2]那些色彩肯定強烈但幻想卻太具體的畫時也從未曾有過絲毫那樣的畏懼感。
在我朋友那些幻影般的構思中,有一個不那麼抽象的構思也許可以勉強訴諸文字。
那是一幅尺寸不大的畫,畫的是一個無限延伸的矩形地窖或是隧洞的内部,那地下空間的牆壁低矮、光滑、雪白,而且沒有中斷或裝飾。
畫面上某些陪襯表明那洞穴是在地下極深處。
巨大空間的任何部分都看不到出口,也看不見火把或其他人造光源,但有一片強光滾過整個空間,把整個畫面沐浴在一種可怕的不适當的光輝之中。
我上文已談到過他聽覺神經的病态,除了某些弦樂器奏出的曲調,所有其他音樂都令他不堪忍受。
也許正是他那樣把自己局限于那柄六弦琴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賦予他的彈奏那種古怪空幻的韻味。
但他那些即興之詞的熾熱酣暢卻不能歸結于這個原因。
洋溢在他那些幻想曲的曲調和歌詞(因為他常常邊彈邊即興演唱)之中的熾熱酣暢必定是,也的确是,精神極其鎮靜和高度集中的産物,而我在前文中婉轉地提到過,他的沉着鎮靜隻有當他不自然的興奮到達頂點之時才能見到。
我迄今還輕而易舉地記得他那些即興唱出的詩文中的一首。
這也許是由于他彈唱的這首吟誦詩給我留下的印象最強烈,因為我當時以為自己從那潛在的或神秘的意蘊之中,第一次覺察到了厄舍心中的一個秘密:他已經充分意識到他那高高在上的崇高理性正搖搖欲墜。
那首題為《鬧鬼的宮殿》的詩基本上是這樣的,如果不是一字不差的話: 1 在我們最綠的山谷之間, 那兒曾住有善良的天使, 曾有座美麗莊嚴的宮殿&mdash&mdash 金碧輝煌,巍然屹立。
在思想國王的統轄之内&mdash&mdash 那宮阙岧岧直插天宇! 就連長着翅膀的撒拉費 也沒見過宮殿如此美麗! 2 金黃色的旗幡光彩奪目, 在宮殿的屋頂漫卷飄揚; (這一切&mdash&mdash都蹤影全無 已是很久以前的時光) 那時連微風也愛嬉戲, 在那甜蜜美好的年歲, 沿着宮殿的粉牆白壁, 帶翅的芳香隐隐飄飛。
3 當年流浪者來到這山谷, 能透過兩扇明亮的窗口, 看見仙女們翩翩起舞, 伴和着詩琴的旋律悠悠, 婆娑曼舞圍繞一個王位, 上坐降生于紫氣的國君! 堂堂皇皇,他的榮耀光輝 與所見的帝王完全相稱。
4 珍珠和紅寶石熠熠閃光 裝點着宮殿美麗的大門, 從宮門終日飄蕩,飄蕩, 總是飄來一陣陣回聲, 一隊隊厄科[3]穿門而出, 她們的職能就是贊美, 用優美的聲音反反複複 贊美國王的英明智慧。
5 但是那邪惡,身披魔袍, 侵入了國王高貴的領地; (嗚呼哀哉!讓我們哀悼 不幸的君王沒有了翌日!) 過去禦園的融融春色, 昔日王家的萬千氣象, 現在不過是依稀的傳說, 早已被悠悠歲月淡忘。
6 而今旅遊者走進山谷, 透過那些鮮紅的窗口, 會看見許多影子般的怪物 伴着不和諧的旋律飄遊, 同時,像一條湍急的小河, 從那道蒼白陰森的宮門, 可怕的一群不斷地穿過, 不見笑顔&mdash&mdash隻聞笑聲。
我還清楚地記得那首歌謠的暗示當時曾引起我們許多聯想,厄舍的一種見解就在那些聯想中清晰地顯露出來;我提到這種見解與其說是因為它新穎(其實别人[4]也有同樣的觀念),毋甯說是因為厄舍對它堅持不渝。
那種見解一般說來就是認為花草樹木皆有靈性。
但在他騷亂的幻想中,那種觀念顯得更大膽,在某種情況下竟伸延到了非自然生長形成的體系。
我無法用語言來表達他對那種觀念相信到何等程度,或迷信到什麼地步。
不過,他的信念(正如我前文所暗示)與他祖傳的那幢灰石房子有關。
他想象那種靈性一直就存在于那些磚石的排列順序之中,存在于覆蓋磚石的大量細微苔藓的蔓延形狀之中,存在于房子周圍那些枯樹的間隔距離之中,尤其存在于那種布局經年累月的始終如一之中,存在于那湖死水的倒影之中。
它的存在,他說,那種靈性的存在可見于(他說到此我不禁吃了一驚)湖水和灰牆周圍一種靈氣之逐漸但卻無疑的凝聚。
它的後果,他補充道,那種靈性的後果則可見于幾百年來決定了他家命運的那種寂然無聲但卻揮之不去的可怕影響,而正是那種影響使他成了我所看見的他&mdash&mdash當時的他。
這種看法無須評論,而我也不想評論。
正如人們所能想象,我們當時所讀的書與那種幻想十分一緻,而那些書多年來已形成了那位病人精神狀态的一個不小的組成部分。
當時我倆一起讀的有這樣一些書:格雷塞的《綠蟲》和《我的修道院》、馬基雅弗利的《魔鬼》、斯韋登堡的《天堂與地獄》、霍爾堡的《尼克拉·克裡姆地下旅行記》、羅伯特·弗拉德、讓·丹達涅和德·拉·尚布爾各自所著的《手相術》、蒂克的《藍色的旅程》和康帕内拉的《太陽城》。
我們所喜歡的一本書是多米尼克教派教士埃梅裡克·德·希羅内所著的一冊八開本《宗教法庭手冊》,而龐波尼烏斯·梅拉談及古代非洲的森林之神和牧羊之神的一些章節常常使厄舍如癡如醉地坐上幾個小時。
不過,我發現他主要的興趣是讀一本極其珍稀的四開本哥特體書,一座被遺忘的教堂的祈禱書,其書名是《在美因茨教堂禮拜式上為亡靈之祝禱》。
在他已通知過我馬德琳小姐去世消息後的一天傍晚,他告訴我說他打算把他妹妹的屍體放在府邸許多地窖中的一個中保存,等14天後才正式安葬,這時我就禁不住想到了那本書中瘋狂的儀式以及它對這位疑病患者可能
由于那絕對的單純,由于他構思的裸露,他那些畫令人既想看又怕看。
如果這世上真有人畫出過思想,那這個人就是羅德裡克·厄舍。
至少對我來說&mdash&mdash在當時所處的環境中&mdash&mdash那位疑病患者設法在他的畫布上潑灑出的那種純粹的抽象使人感到一種強烈得無法承受的畏懼,而我在觀看福塞利[2]那些色彩肯定強烈但幻想卻太具體的畫時也從未曾有過絲毫那樣的畏懼感。
在我朋友那些幻影般的構思中,有一個不那麼抽象的構思也許可以勉強訴諸文字。
那是一幅尺寸不大的畫,畫的是一個無限延伸的矩形地窖或是隧洞的内部,那地下空間的牆壁低矮、光滑、雪白,而且沒有中斷或裝飾。
畫面上某些陪襯表明那洞穴是在地下極深處。
巨大空間的任何部分都看不到出口,也看不見火把或其他人造光源,但有一片強光滾過整個空間,把整個畫面沐浴在一種可怕的不适當的光輝之中。
我上文已談到過他聽覺神經的病态,除了某些弦樂器奏出的曲調,所有其他音樂都令他不堪忍受。
也許正是他那樣把自己局限于那柄六弦琴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賦予他的彈奏那種古怪空幻的韻味。
但他那些即興之詞的熾熱酣暢卻不能歸結于這個原因。
洋溢在他那些幻想曲的曲調和歌詞(因為他常常邊彈邊即興演唱)之中的熾熱酣暢必定是,也的确是,精神極其鎮靜和高度集中的産物,而我在前文中婉轉地提到過,他的沉着鎮靜隻有當他不自然的興奮到達頂點之時才能見到。
我迄今還輕而易舉地記得他那些即興唱出的詩文中的一首。
這也許是由于他彈唱的這首吟誦詩給我留下的印象最強烈,因為我當時以為自己從那潛在的或神秘的意蘊之中,第一次覺察到了厄舍心中的一個秘密:他已經充分意識到他那高高在上的崇高理性正搖搖欲墜。
那首題為《鬧鬼的宮殿》的詩基本上是這樣的,如果不是一字不差的話: 1 在我們最綠的山谷之間, 那兒曾住有善良的天使, 曾有座美麗莊嚴的宮殿&mdash&mdash 金碧輝煌,巍然屹立。
在思想國王的統轄之内&mdash&mdash 那宮阙岧岧直插天宇! 就連長着翅膀的撒拉費 也沒見過宮殿如此美麗! 2 金黃色的旗幡光彩奪目, 在宮殿的屋頂漫卷飄揚; (這一切&mdash&mdash都蹤影全無 已是很久以前的時光) 那時連微風也愛嬉戲, 在那甜蜜美好的年歲, 沿着宮殿的粉牆白壁, 帶翅的芳香隐隐飄飛。
3 當年流浪者來到這山谷, 能透過兩扇明亮的窗口, 看見仙女們翩翩起舞, 伴和着詩琴的旋律悠悠, 婆娑曼舞圍繞一個王位, 上坐降生于紫氣的國君! 堂堂皇皇,他的榮耀光輝 與所見的帝王完全相稱。
4 珍珠和紅寶石熠熠閃光 裝點着宮殿美麗的大門, 從宮門終日飄蕩,飄蕩, 總是飄來一陣陣回聲, 一隊隊厄科[3]穿門而出, 她們的職能就是贊美, 用優美的聲音反反複複 贊美國王的英明智慧。
5 但是那邪惡,身披魔袍, 侵入了國王高貴的領地; (嗚呼哀哉!讓我們哀悼 不幸的君王沒有了翌日!) 過去禦園的融融春色, 昔日王家的萬千氣象, 現在不過是依稀的傳說, 早已被悠悠歲月淡忘。
6 而今旅遊者走進山谷, 透過那些鮮紅的窗口, 會看見許多影子般的怪物 伴着不和諧的旋律飄遊, 同時,像一條湍急的小河, 從那道蒼白陰森的宮門, 可怕的一群不斷地穿過, 不見笑顔&mdash&mdash隻聞笑聲。
我還清楚地記得那首歌謠的暗示當時曾引起我們許多聯想,厄舍的一種見解就在那些聯想中清晰地顯露出來;我提到這種見解與其說是因為它新穎(其實别人[4]也有同樣的觀念),毋甯說是因為厄舍對它堅持不渝。
那種見解一般說來就是認為花草樹木皆有靈性。
但在他騷亂的幻想中,那種觀念顯得更大膽,在某種情況下竟伸延到了非自然生長形成的體系。
我無法用語言來表達他對那種觀念相信到何等程度,或迷信到什麼地步。
不過,他的信念(正如我前文所暗示)與他祖傳的那幢灰石房子有關。
他想象那種靈性一直就存在于那些磚石的排列順序之中,存在于覆蓋磚石的大量細微苔藓的蔓延形狀之中,存在于房子周圍那些枯樹的間隔距離之中,尤其存在于那種布局經年累月的始終如一之中,存在于那湖死水的倒影之中。
它的存在,他說,那種靈性的存在可見于(他說到此我不禁吃了一驚)湖水和灰牆周圍一種靈氣之逐漸但卻無疑的凝聚。
它的後果,他補充道,那種靈性的後果則可見于幾百年來決定了他家命運的那種寂然無聲但卻揮之不去的可怕影響,而正是那種影響使他成了我所看見的他&mdash&mdash當時的他。
這種看法無須評論,而我也不想評論。
正如人們所能想象,我們當時所讀的書與那種幻想十分一緻,而那些書多年來已形成了那位病人精神狀态的一個不小的組成部分。
當時我倆一起讀的有這樣一些書:格雷塞的《綠蟲》和《我的修道院》、馬基雅弗利的《魔鬼》、斯韋登堡的《天堂與地獄》、霍爾堡的《尼克拉·克裡姆地下旅行記》、羅伯特·弗拉德、讓·丹達涅和德·拉·尚布爾各自所著的《手相術》、蒂克的《藍色的旅程》和康帕内拉的《太陽城》。
我們所喜歡的一本書是多米尼克教派教士埃梅裡克·德·希羅内所著的一冊八開本《宗教法庭手冊》,而龐波尼烏斯·梅拉談及古代非洲的森林之神和牧羊之神的一些章節常常使厄舍如癡如醉地坐上幾個小時。
不過,我發現他主要的興趣是讀一本極其珍稀的四開本哥特體書,一座被遺忘的教堂的祈禱書,其書名是《在美因茨教堂禮拜式上為亡靈之祝禱》。
在他已通知過我馬德琳小姐去世消息後的一天傍晚,他告訴我說他打算把他妹妹的屍體放在府邸許多地窖中的一個中保存,等14天後才正式安葬,這時我就禁不住想到了那本書中瘋狂的儀式以及它對這位疑病患者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