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浴之渴

關燈
台峰山頂有一塊石頭,石頭上有兩個腳印。

    整座山就這石頭最高。

    珠兒好奇地将右手放上去,手心冰涼,她立即縮了回來,在衣衫上擦抹。

    一位打柴老頭兒走近,拿起她的手仔細看。

     “你從哪裡來?”他問。

     她指指山下,東南面的小城在一馬平川的沙綠色中,黑灰的瓦屋頂一清二楚。

     老頭搖搖頭,嘟哝一大串話,但珠兒不懂。

    但是老頭不吭聲了,收起柴捆就走。

    繞過竹叢,卻又折回告訴她,費了勁才弄明白,老頭從來沒有看見人摸過那塊石頭。

     “因為太高?”她插話。

     “不,”老人憂慮地看着她,“一天後,如你還能從你來的地方到這兒,我再告訴你。

    ” 珠兒往山下走,不能走得太快,雲霧彌漫身後身前,一腳下去,像踩在半空。

    她攀上山崖是第一次。

    以前春末夏初,她都有意登上,但都未成,不是險峻,而是沿途全是桑果蛇果等野味,一路吃上去,肚子就填滿,上到半山就頭腦糊塗迷了路。

    不吃,口渴實在難受,許多藤蔓遮掩住的洞穴,像有陷阱。

    這次怎麼上到山頂的,她忘了。

    可能迷糊對了。

    現在下得山來,她的手心出汗,渾身發麻,癢得她隻能停下,這兒抓抓那兒抓抓。

     她看到街口,趕快提起精神,往家跑,來不及收住,險些撞上一個收破爛的人。

    捂住胸口喘氣。

    那人擡起頭來看她,就提起背簍跨過水溝到另一條路上。

    她沒有理會,繼續奔跑。

     這年她十三歲,經常逃學,父母管不了她,單位裡忙着大煉鋼鐵,和鐵有關的,都是好東西。

    不錯,吃在大食堂,和大人白天打不上照面。

    學校老師不按課本上課,另發資料教,作業就抄報紙,你抄我也抄,隻要抄得多就得表揚。

    她做過幾次,就沒有興趣了,還不如趁課不像課的時間胡竄。

    城市不大,每條街都有标語,裝點像過年。

    她收集火柴票,煙盒,做藤槍,邊逛邊扔,也邊制造新的拍糖紙口訣,玩法不同,賭注從一分到一角,偷新華書店的書,撿集市上農民的雞蛋,書看過就扔,雞蛋生吃。

    遇見打群架分山頭的男孩子,就躲開,順便猛推一個欺負小孩的大人,那人還未回過神,她就跑沒影了。

     書包輕飄飄的,有時重重的,裝滿玻璃瓶子,藥瓶子也有不同色的,裝小青蛙,不是蝌蚪,就是青蛙。

    有一天去學校,早自習讀報紙,青蛙全跳了出來。

    當然要做檢查,她的檢查比千篇一律的歌頌文章要生動,她的青蛙有各種名字,是這個小城以前産的點心名:香芋糕、桂圓餅、橙麻團、闆栗花、綠豆線。

     可這天,打上過山後,這個一向樂天的十三歲的女孩子,被一個砍柴老頭的胡言亂語弄得莫名不安,變得若有所思。

     為什麼要一天之後,一天之後,會怎麼樣?什麼事發生? 得了得了,那鬼老頭才不必要理睬。

    她一向愛去最熱鬧的地方,哪裡熱鬧去哪,是非之地,誓師大會,汽車站,電影院售票處,哪裡排隊,她站在哪。

    但這刻,她不知道去哪裡好。

     她繞了一圈,回家,不過不是跑,而是快步走。

    一個讨飯的女人,平時總是在餐館打轉,這會卻在路邊撿起一支煙屁股,津津有味地吸着。

    珠兒認識她,本來不準備去打招呼,但經過時,她去拍拍她的背,因為那女人抽煙的動作有點好玩,是被人叫做下流的姿勢,長這麼大,她沒有真的見過誰有這種姿勢,她喜歡這姿勢。

     她一拍女人,女人口含着煙蹲在地上,好像什麼也沒有看見她似的。

    她覺得奇怪,也蹲了下來,橫過臉看見女人緊抱着頭,煙頭已經燒着膝蓋,吱吱地冒出煙來。

     她看不明白是怎麼回事,就站了起來。

    四下望望,吸了一口氣,揀條近路,來到河邊。

    河水清澈,雖然水流比冬天時多了,河水還是清澈的。

    她彎下身,看到水中她的臉,一向是髒髒的,怎麼變成一張粉紅黛白的桃花臉?不像真的,摸着捏着,肉乎乎的。

     她明白路上遇到的兩人的反應,壞人才有這樣的臉,好人的臉不該這樣。

    她走進河裡,捧水洗臉,卻洗不掉。

    幹脆抓泥沙抹,也抹不去。

    她急得把臉浸在水裡,沒用,照舊是桃花臉。

    頭發生長得快而兇猛。

    她急躁地在水裡奔跑,但是在水裡腳變得很重。

    河面隻有木船駛過,河邊停着渡河的小輪船。

     陽光從河水上一點點往後退,朝遠處的橋退去。

    橋修了好幾年,1949年共産黨一來就開始動工,修修停停,什麼原因不懂,但一直在修,三月前終于修好了,卻隻準人過,汽車不敢,說橋要蹋,有危險。

    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