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巡撫金奏折三條 三、風水先生搖唇鼓舌,禍從口出
關燈
小
中
大
等奉旨釋放回籍,臣即令劉之珩等将皇上寬大弘仁,當面逐為宣布,并又多方委曲開導。
據陳帝西供:“前年八月初間,小的奉母親的命,往衡州買綢子,走到地名唐堡司,是條大路,有個涼亭,小的走得吃力。
在那裡息息足,買茶吃。
隻見有四個長大漢子,還有一個挑擔的,是走道兒的光景,身上都穿着馬褂子,口裡說的是官話,像京裡内旗人模樣。
他們自己夥裡,在那邊講什麼嶽老爺上了谏本,不知避諱,恐怕不便,内中一個人說,皇上竟不定他的罪,反加了他的官。
因那挑擔的來問小人要茶吃,小的随問他,你們是到那裡去的?他說往城裡去。
那時路上偶然撞見,不知他是什麼人,又不曾問他姓名,恐其着在小的身上要人,所以從前不敢供出。
其實這句話,實在是道聽途說的,就是小的告訴何獻圖,也講是聽見人說,若果向小人說的人,如今可以指得出姓名,其時小的又不曉得有今日的事,怎麼不在何獻圖面前就講是某個說的呢? 【譯文】 “從前杭奕祿在湖廣時,既不能詳細推求審問出的問題,所以特降旨讓王國棟追查到底。
而王國棟又十分草率地去處理,企圖這樣馬虎完結。
有憑有據的事。
他還不肯細心去推究,以求徹底挖盡老根,假如地方上有疑難的事,他會将怎樣去處理呢?王國棟實在是失職。
現在命令王國棟要再加詳細審問,務必追究出傳播流言的人,那時這事才能算結束。
“另外,以前命令王國棟把雍正五年五六月間從衡州路上押解過的犯官,留心訪查下都是什麼人,王國棟也沒有奏報上來,現在讓他一并确切查出後報上來。
把這些事通知他,欽此。
” 臣在鄉試監考結束以後,回到衙門,再次提審陳帝西,經過幾次詢問,他總是吞吞吐吐,猶疑不決,臣恐怕他因為愚昧無知,害怕犯罪才這樣。
這時恰好劉之珩等人奉皇上谕旨釋放回家,臣便讓劉之珩等,把皇上寬大仁厚的聖德,當面逐條告訴了陳帝西。
并且又多方面委婉開導,陳才吐露出來。
據他供辭說:“前年八月初,小的遵照母親的命令,到衡州去買綢子。
走到一個名叫唐堡司的地方,是一條大路,路邊有個涼亭。
小的走得吃力,便在那裡休息一下,買碗茶吃。
隻見有四個高大男人,還跟着一個挑行李的,也是趕路的光景。
他們都穿着長袍馬褂,嘴裡說的是北京官話,很像是從北京下來的旗人模樣。
他們自己圍成一堆,在那裡說什麼嶽老爺上了谏本,不知道忌諱,恐怕會招來麻煩。
其中一個人說,皇上竟然沒有定他的罪,反而升了他的官。
因為那挑行李的人,來向小的讨些茶喝,小的便問他,你們是到那裡去的,他說是往城裡去的。
那時路上偶然撞見,不知道他們是什麼人,又不曾問他們的姓,由于怕在小的身上要人,所以以前不敢供出來。
其實這句話實在就是這樣,在大路上道聽途說的。
就是小的告訴何獻圖時,也講是聽見别人說的,如果向小的說這些的人,如今小的能夠指出他們的姓名的話,那時小的并不知道會有今天這件案子的事,怎能不在何獻圖面前講是某某說的呢? 【原文】 至于那碑文,是前年九月初一,小的在衡州,去買鼎鍋,在同年橋地方,見有許多人攢着一個背胡蘆的道人,白發長須,約有九十多歲,據他講有一百歲了。
他招牌上寫着雲水道人,善觀氣色;又有一張詩句貼在橋上,說是什麼孔明碑文。
那時看相的人也多,要八文錢一相,小的也出了八文錢,相了一相。
已往的事,有些對證。
他自己說是四川來的,小的因識得幾個字,就把那碑文看了幾遍,記在肚裡,也不知那詩句講的是什麼話。
因小的從前病在何獻圖家,他郎舅說要纏繞,将小的用草薦裹了,逐出門外;又因何獻圖将小的對他說的話告訴别人,以緻今日有這樣事,所以懷恨,扯着他郎舅兩人是正。
如今小的供的都是實情,并沒有半句假話”等語。
正在具折奏複間,又準大學士公馬爾賽等劄,開前巡撫奏請,将陳帝西解京拟結。
奉旨以陳帝西并未供出傳言之人,王國棟不能詳悉推求,但請解京,希圖草率完結,務令再行詳訊,追出傳言之人,則此事方可歸着,欽此。
寫字寄與巡撫在案。
今在京有與陳帝西質問之處,我等遵旨再寄前來,巡撫可将陳帝西确訊取供,即将陳帝西并陳象侯、何立忠三人,遴員解送來京。
臣複欽遵,詳加訊問,堅稱此番所說實系正情,并無捏造飾除。
經遵旨将陳帝西、陳象侯、何立忠三人,遴委醴陵縣典史陳繼祖,于雍正七年九月二十八日,自長沙起程,管押解送刑部查收外,合将複訊供情再行繕折奏聞。
至過衡犯官,随即密查,雍正五年五、六月内,遞過軍犯達色、蔡登科,臣恐前後尚有遺漏,又細查四、七兩月,遞過軍犯馬守柱、耿桑格、六格,太監吳守義、霍成等,姓名于六月二十九日備叙奏明在案,合并陳明,謹遣臣标千總宋啟相恭赍奏聞。
【譯文】 至于那孔明碑文的事,是前年九月初一日,小的去衡州買鼎鍋,在同年橋的地方,看見許多人圍着一個背葫蘆的道人,那道人白發長須,約莫有九十多歲,根據他講有一百歲了。
招牌上寫q雲水道人、善觀氣色”,又有一張詩句,貼在橋上,說是什麼孔明碑文。
那時找他看相的人很多,要八文錢看一相。
小的也出了八文錢,相了一
據陳帝西供:“前年八月初間,小的奉母親的命,往衡州買綢子,走到地名唐堡司,是條大路,有個涼亭,小的走得吃力。
在那裡息息足,買茶吃。
隻見有四個長大漢子,還有一個挑擔的,是走道兒的光景,身上都穿着馬褂子,口裡說的是官話,像京裡内旗人模樣。
他們自己夥裡,在那邊講什麼嶽老爺上了谏本,不知避諱,恐怕不便,内中一個人說,皇上竟不定他的罪,反加了他的官。
因那挑擔的來問小人要茶吃,小的随問他,你們是到那裡去的?他說往城裡去。
那時路上偶然撞見,不知他是什麼人,又不曾問他姓名,恐其着在小的身上要人,所以從前不敢供出。
其實這句話,實在是道聽途說的,就是小的告訴何獻圖,也講是聽見人說,若果向小人說的人,如今可以指得出姓名,其時小的又不曉得有今日的事,怎麼不在何獻圖面前就講是某個說的呢? 【譯文】 “從前杭奕祿在湖廣時,既不能詳細推求審問出的問題,所以特降旨讓王國棟追查到底。
而王國棟又十分草率地去處理,企圖這樣馬虎完結。
有憑有據的事。
他還不肯細心去推究,以求徹底挖盡老根,假如地方上有疑難的事,他會将怎樣去處理呢?王國棟實在是失職。
現在命令王國棟要再加詳細審問,務必追究出傳播流言的人,那時這事才能算結束。
“另外,以前命令王國棟把雍正五年五六月間從衡州路上押解過的犯官,留心訪查下都是什麼人,王國棟也沒有奏報上來,現在讓他一并确切查出後報上來。
把這些事通知他,欽此。
” 臣在鄉試監考結束以後,回到衙門,再次提審陳帝西,經過幾次詢問,他總是吞吞吐吐,猶疑不決,臣恐怕他因為愚昧無知,害怕犯罪才這樣。
這時恰好劉之珩等人奉皇上谕旨釋放回家,臣便讓劉之珩等,把皇上寬大仁厚的聖德,當面逐條告訴了陳帝西。
并且又多方面委婉開導,陳才吐露出來。
據他供辭說:“前年八月初,小的遵照母親的命令,到衡州去買綢子。
走到一個名叫唐堡司的地方,是一條大路,路邊有個涼亭。
小的走得吃力,便在那裡休息一下,買碗茶吃。
隻見有四個高大男人,還跟着一個挑行李的,也是趕路的光景。
他們都穿着長袍馬褂,嘴裡說的是北京官話,很像是從北京下來的旗人模樣。
他們自己圍成一堆,在那裡說什麼嶽老爺上了谏本,不知道忌諱,恐怕會招來麻煩。
其中一個人說,皇上竟然沒有定他的罪,反而升了他的官。
因為那挑行李的人,來向小的讨些茶喝,小的便問他,你們是到那裡去的,他說是往城裡去的。
那時路上偶然撞見,不知道他們是什麼人,又不曾問他們的姓,由于怕在小的身上要人,所以以前不敢供出來。
其實這句話實在就是這樣,在大路上道聽途說的。
就是小的告訴何獻圖時,也講是聽見别人說的,如果向小的說這些的人,如今小的能夠指出他們的姓名的話,那時小的并不知道會有今天這件案子的事,怎能不在何獻圖面前講是某某說的呢? 【原文】 至于那碑文,是前年九月初一,小的在衡州,去買鼎鍋,在同年橋地方,見有許多人攢着一個背胡蘆的道人,白發長須,約有九十多歲,據他講有一百歲了。
他招牌上寫着雲水道人,善觀氣色;又有一張詩句貼在橋上,說是什麼孔明碑文。
那時看相的人也多,要八文錢一相,小的也出了八文錢,相了一相。
已往的事,有些對證。
他自己說是四川來的,小的因識得幾個字,就把那碑文看了幾遍,記在肚裡,也不知那詩句講的是什麼話。
因小的從前病在何獻圖家,他郎舅說要纏繞,将小的用草薦裹了,逐出門外;又因何獻圖将小的對他說的話告訴别人,以緻今日有這樣事,所以懷恨,扯着他郎舅兩人是正。
如今小的供的都是實情,并沒有半句假話”等語。
正在具折奏複間,又準大學士公馬爾賽等劄,開前巡撫奏請,将陳帝西解京拟結。
奉旨以陳帝西并未供出傳言之人,王國棟不能詳悉推求,但請解京,希圖草率完結,務令再行詳訊,追出傳言之人,則此事方可歸着,欽此。
寫字寄與巡撫在案。
今在京有與陳帝西質問之處,我等遵旨再寄前來,巡撫可将陳帝西确訊取供,即将陳帝西并陳象侯、何立忠三人,遴員解送來京。
臣複欽遵,詳加訊問,堅稱此番所說實系正情,并無捏造飾除。
經遵旨将陳帝西、陳象侯、何立忠三人,遴委醴陵縣典史陳繼祖,于雍正七年九月二十八日,自長沙起程,管押解送刑部查收外,合将複訊供情再行繕折奏聞。
至過衡犯官,随即密查,雍正五年五、六月内,遞過軍犯達色、蔡登科,臣恐前後尚有遺漏,又細查四、七兩月,遞過軍犯馬守柱、耿桑格、六格,太監吳守義、霍成等,姓名于六月二十九日備叙奏明在案,合并陳明,謹遣臣标千總宋啟相恭赍奏聞。
【譯文】 至于那孔明碑文的事,是前年九月初一日,小的去衡州買鼎鍋,在同年橋的地方,看見許多人圍着一個背葫蘆的道人,那道人白發長須,約莫有九十多歲,根據他講有一百歲了。
招牌上寫q雲水道人、善觀氣色”,又有一張詩句,貼在橋上,說是什麼孔明碑文。
那時找他看相的人很多,要八文錢看一相。
小的也出了八文錢,相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