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中
關燈
小
中
大
,屈指以待。
及釋服,明日以處士拜拾貴。
祐雖工文章,善書畫,好鼓琴,其拔擢乃偶然耳。
任迪簡為天德軍判官,軍宴後至,當飲觥酒,軍吏誤以醋酌。
迪簡以軍使李景略嚴暴,發之則死者多矣,乃強飲之,吐血而歸。
軍中聞者皆感泣,後景略因為之省刑。
及景略卒,軍中請以為。
自衛佐拜禦史中丞,為軍使,後至易定節度使。
時人呼為“呷醋節帥”。
熊執易為補阙,上疏極谏,竊示僚友歸登。
登慘然曰:“願寄一名。
雷霆之怒,恐足下不足以獨當也。
” 德宗晚年絕嗜欲,尤工詩句,臣下莫可及。
每禦制奉和,退而笑曰:“排公在。
”俗有投石之兩頭置标,号曰:“排公”,以中不中為勝負也。
杜太保在淮南,進崔叔清詩百篇。
德宗謂使者曰:“此惡詩,馬用進!”時呼為“準敕惡詩”。
司馬徒之子暢,以第中大杏饋窦文場。
文場以進。
德宗未嘗見,頗怪之,令使就第封杏樹。
暢懼,進宅,廢為奉誠園,屋木盡拆入内也。
姚南仲,滑州苦于監軍使薛盈珍,遣部将曹洽奏論盈珍。
盈珍亦遣小使偕行。
洽自度不得盡言于上,至滋水驿,夜半先殺小使,乃自殺,緘遺表于囊中。
于司空頔,方熾于襄陽,朝廷以大閹薛尚衍監其軍。
尚衍至,崸用數不厚待,尚衍晏如也。
後旬日,請出遊,及暮而歸,帟幕茵榻什器一以新矣。
又列犢車五十乘,實以绫彩,尚衍颔之而已,亦不形言。
頔歎曰:“是何祥也?” 襄州人善為漆器,天下取法,謂之“襄祥”。
及于司空頔為帥,多酷暴。
鄭元鎮河中,亦虐,遠近呼為“襄樣節度”。
史侔,榷鹽于解縣,初變榷法,以中朝廷。
有外甥十餘歲,従牟檢畦,拾鹽一顆以歸。
牟,立杖殺之。
其姊哭而出救,已不及矣。
鄭相珣瑜,方上堂食,王叔文至,韋執誼遽起,延入閣内。
珣瑜歎曰:“可以歸矣!”遂命駕,不終食而出,自是罷相。
王叔文以度支使設食于翰林中,大會諸閹,袖金以贈。
明日又至,揚言聖人适于苑中射兔,上馬如飛,敢有異議者,腰斬。
其日乃丁母憂。
順宗風噤不言,太子未立,牛美人有異志。
上召學士鄭絪于小殿,令草立儲诏。
絪搦管不請,而書“立嫡以長”四字,跪而上呈。
帝深然之,乃定。
憲宗固英也,然始即位,得杜邠公,大啟胸臆,以緻其道,作事謀始,邠公之力也。
元和初,陰陽家言:“五福,太一在蜀。
”故劉辟造五福樓,符載為之記。
初,劉辟有心疾,人自外至,辄如吞噬之狀。
同府崔佐時,體甚肥碩,辟據地而吞,背裂血流。
獨盧文若至不吞,故後自惑為亂。
起居舍人韋绶以心疾廢,校書郎李播亦以心疾廢。
播常疑遇毒,鎖井而飲。
散騎常侍李益,少有疑病,亦心疾也。
夫心者,靈府也,為物所中,終身不痊。
多思慮,多疑惑,乃疾之本也。
唐衢,周滞也。
有文學,老而無成,惟善哭。
每一發聲,音調哀切,聞者泣下。
常遊太原,遇享軍,酒酣乃哭,滿坐不樂,人為之罷宴。
長沙僧懷素,好草書,自言得“草聖三昧”。
棄筆堆積,埋于山下,号曰“筆冢”。
梁武帝造寺,令蕭子雲飛白大書“蕭”字。
至今一蕭字存焉。
李約竭産自江南買歸東洛,匾于小亭以玩之,号為“蕭”。
韓愈好奇,與客登華山絕峰,度不可邁。
乃作遺書,發狂恸哭。
華陰令百計取之,乃下。
羅浮王先生,人或問:“為政難易?”先生曰:“簡則易。
”又問:“儒釋同道否?”先生曰:“直則同。
” 越僧靈澈,得蓮花漏于廬山,傳江西觀察使韋丹。
初,惠遠以山中不更漏,乃取銅葉制器,狀如蓮花,置盆水之上,底孔漏水。
半之則沈。
每晝夜十二沈,為行道之節。
雖冬夏短長,雲陰月黑,亦無差也。
舊百官早期,必立馬于望仙建福門外,宰相于光宅車坊,以避風雨。
元和初,始置待漏院。
京輔故老言:每營山陵封辄雨;至少霖淫,亦十餘日矣。
元和初,洪崖冶有役者,将化為虎,群衆呼,以水沃之,乃不得化。
或問苕谿子:“是何謂也?”答曰:“陽極而陰,晦極而明,為雷為電,為雪為霜,形之老之死之,八竅者卵,九竅者胎,推遷之變化也。
燕雀為蛤,野雞為蜃,蝦蟆為鹑,吞蛹為蛾,蚯蚓為百合,腐草為螢火,烏足之根為蛴螬,久竹生青蜓,田鼠為鴽,老為猿,陶蒸之變化也。
仁而為暴,聖而為狂,雌雞為雄,男子為女人,為蛇為虎,耗亂之變化也。
是必生化而後氣化,氣化而後形化,俗言四指者,天虎也;五指者,人虎也。
惟道德者窮焉。
” 松脂入地千歲為茯苓,茯苓千歲為琥魄,琥魄千歲為{殹石}玉,愈久則愈精也。
鷅鳥千歲為鸩,愈老則愈毒也。
南中山川,有鸩之地,必有犀牛;有沙虱水弩之處,必有鸀鳿,及生可療之草。
張氏嘉貞生延賞,延賞生弘靖。
國朝已來,祖孫三代為相,惟此一家。
弘靖既拜,薦韓臯自代。
韓氏休生滉,滉生臯,二代為相,一為左仆射,終不登廊廟。
高貞公緻仕,制雲:“以年緻政,抑有前聞。
近代寡廉,罕由斯道。
”是時杜司徒年七十,無意請老。
裴晉公為舍
及釋服,明日以處士拜拾貴。
祐雖工文章,善書畫,好鼓琴,其拔擢乃偶然耳。
任迪簡為天德軍判官,軍宴後至,當飲觥酒,軍吏誤以醋酌。
迪簡以軍使李景略嚴暴,發之則死者多矣,乃強飲之,吐血而歸。
軍中聞者皆感泣,後景略因為之省刑。
及景略卒,軍中請以為。
自衛佐拜禦史中丞,為軍使,後至易定節度使。
時人呼為“呷醋節帥”。
熊執易為補阙,上疏極谏,竊示僚友歸登。
登慘然曰:“願寄一名。
雷霆之怒,恐足下不足以獨當也。
” 德宗晚年絕嗜欲,尤工詩句,臣下莫可及。
每禦制奉和,退而笑曰:“排公在。
”俗有投石之兩頭置标,号曰:“排公”,以中不中為勝負也。
杜太保在淮南,進崔叔清詩百篇。
德宗謂使者曰:“此惡詩,馬用進!”時呼為“準敕惡詩”。
司馬徒之子暢,以第中大杏饋窦文場。
文場以進。
德宗未嘗見,頗怪之,令使就第封杏樹。
暢懼,進宅,廢為奉誠園,屋木盡拆入内也。
姚南仲,滑州苦于監軍使薛盈珍,遣部将曹洽奏論盈珍。
盈珍亦遣小使偕行。
洽自度不得盡言于上,至滋水驿,夜半先殺小使,乃自殺,緘遺表于囊中。
于司空頔,方熾于襄陽,朝廷以大閹薛尚衍監其軍。
尚衍至,崸用數不厚待,尚衍晏如也。
後旬日,請出遊,及暮而歸,帟幕茵榻什器一以新矣。
又列犢車五十乘,實以绫彩,尚衍颔之而已,亦不形言。
頔歎曰:“是何祥也?” 襄州人善為漆器,天下取法,謂之“襄祥”。
及于司空頔為帥,多酷暴。
鄭元鎮河中,亦虐,遠近呼為“襄樣節度”。
史侔,榷鹽于解縣,初變榷法,以中朝廷。
有外甥十餘歲,従牟檢畦,拾鹽一顆以歸。
牟,立杖殺之。
其姊哭而出救,已不及矣。
鄭相珣瑜,方上堂食,王叔文至,韋執誼遽起,延入閣内。
珣瑜歎曰:“可以歸矣!”遂命駕,不終食而出,自是罷相。
王叔文以度支使設食于翰林中,大會諸閹,袖金以贈。
明日又至,揚言聖人适于苑中射兔,上馬如飛,敢有異議者,腰斬。
其日乃丁母憂。
順宗風噤不言,太子未立,牛美人有異志。
上召學士鄭絪于小殿,令草立儲诏。
絪搦管不請,而書“立嫡以長”四字,跪而上呈。
帝深然之,乃定。
憲宗固英也,然始即位,得杜邠公,大啟胸臆,以緻其道,作事謀始,邠公之力也。
元和初,陰陽家言:“五福,太一在蜀。
”故劉辟造五福樓,符載為之記。
初,劉辟有心疾,人自外至,辄如吞噬之狀。
同府崔佐時,體甚肥碩,辟據地而吞,背裂血流。
獨盧文若至不吞,故後自惑為亂。
起居舍人韋绶以心疾廢,校書郎李播亦以心疾廢。
播常疑遇毒,鎖井而飲。
散騎常侍李益,少有疑病,亦心疾也。
夫心者,靈府也,為物所中,終身不痊。
多思慮,多疑惑,乃疾之本也。
唐衢,周滞也。
有文學,老而無成,惟善哭。
每一發聲,音調哀切,聞者泣下。
常遊太原,遇享軍,酒酣乃哭,滿坐不樂,人為之罷宴。
長沙僧懷素,好草書,自言得“草聖三昧”。
棄筆堆積,埋于山下,号曰“筆冢”。
梁武帝造寺,令蕭子雲飛白大書“蕭”字。
至今一蕭字存焉。
李約竭産自江南買歸東洛,匾于小亭以玩之,号為“蕭”。
韓愈好奇,與客登華山絕峰,度不可邁。
乃作遺書,發狂恸哭。
華陰令百計取之,乃下。
羅浮王先生,人或問:“為政難易?”先生曰:“簡則易。
”又問:“儒釋同道否?”先生曰:“直則同。
” 越僧靈澈,得蓮花漏于廬山,傳江西觀察使韋丹。
初,惠遠以山中不更漏,乃取銅葉制器,狀如蓮花,置盆水之上,底孔漏水。
半之則沈。
每晝夜十二沈,為行道之節。
雖冬夏短長,雲陰月黑,亦無差也。
舊百官早期,必立馬于望仙建福門外,宰相于光宅車坊,以避風雨。
元和初,始置待漏院。
京輔故老言:每營山陵封辄雨;至少霖淫,亦十餘日矣。
元和初,洪崖冶有役者,将化為虎,群衆呼,以水沃之,乃不得化。
或問苕谿子:“是何謂也?”答曰:“陽極而陰,晦極而明,為雷為電,為雪為霜,形之老之死之,八竅者卵,九竅者胎,推遷之變化也。
燕雀為蛤,野雞為蜃,蝦蟆為鹑,吞蛹為蛾,蚯蚓為百合,腐草為螢火,烏足之根為蛴螬,久竹生青蜓,田鼠為鴽,老為猿,陶蒸之變化也。
仁而為暴,聖而為狂,雌雞為雄,男子為女人,為蛇為虎,耗亂之變化也。
是必生化而後氣化,氣化而後形化,俗言四指者,天虎也;五指者,人虎也。
惟道德者窮焉。
” 松脂入地千歲為茯苓,茯苓千歲為琥魄,琥魄千歲為{殹石}玉,愈久則愈精也。
鷅鳥千歲為鸩,愈老則愈毒也。
南中山川,有鸩之地,必有犀牛;有沙虱水弩之處,必有鸀鳿,及生可療之草。
張氏嘉貞生延賞,延賞生弘靖。
國朝已來,祖孫三代為相,惟此一家。
弘靖既拜,薦韓臯自代。
韓氏休生滉,滉生臯,二代為相,一為左仆射,終不登廊廟。
高貞公緻仕,制雲:“以年緻政,抑有前聞。
近代寡廉,罕由斯道。
”是時杜司徒年七十,無意請老。
裴晉公為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