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前翰林院檢讨加詹事府贊善銜六合徐鼒譔
列傳第三十五
餘煌王思任陳函輝陳潛夫吳從魯何宏仁(傅日炯)高岱(子朗)葉汝■〈艹恒〉謝震龍(楊守程、楊雲門、朱玮、方炯、倪文征、八十九等)李山劉穆(子肇績、肇勷等)張國紀
餘煌王思任陳函輝陳潛夫吳從魯何宏仁(傅日炯)高岱(子朗)
葉汝■〈艹恒〉謝震龍(楊守程、楊雲門、朱玮、方炯、倪文征、八十九等)
李山劉穆(子肇績、肇勷等)張國紀
餘煌字武貞,會稽人。
天啟乙醜(一六二五),舉進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
崇祯時,以庶子充經筵講官。
給事中韓源劾其與修「三朝要典」,煌疏辨;然由是不得顯用。
戶部尚書程國祥請借京城房租,煌力争不可;乞假歸。
煌事親孝,登第後猶俯仰受杖。
家居,不妄谒當事。
南都累征,不起。
魯王監國,起禮部侍郎、再起戶部尚書;皆不就。
嗣以武将橫恣,拜兵部尚書;始受命。
時内閣田仰與義興伯鄭遵謙争運饷,兩軍格鬥,喋血禁門;煌至,申嚴軍令,将士斂戢。
煌上言:『今國勢愈危,尺土未複,戰守無資。
諸臣請祭,則當思先帝烝嘗未備;請葬,則當思先帝山陵未營;請封,則當思先帝宗廟未享;請蔭,則當思先帝子孫未保;請谥,則當思先帝光烈未昭』。
時以為名言。
監國以陸清源之死,恐閩興問罪之師,令張國維抽師西禦、煌代國維督師江上。
因是,江上之師愈單弱。
是年,諸軍皆潰,監國航海。
有議據紹興城抗者;煌歎曰:『數萬軍猶不能戰,乃以老弱守孤城,是聚肉待虎也』!亟開九門縱民出;賦絕命詞,投城東渡東橋下死。
我朝賜通谥,曰「忠節」。
王思任字季重,山陰人。
母唐氏,夢太白入懷而生;故小字金星。
年二十,成萬曆乙未(一五九五)進士;曆官九江佥事。
乙酉(一六四五),南都亡,浙中猶未知弘光帝就擒也。
馬士英以黔兵挾太後至紹興;思任上疏太後曰:『戰鬥之氣發于忠憤,忠憤之心發于廉恥;事至今日,人人無恥,在在不憤矣!主上寬仁有餘,而剛斷不足。
士英公竊太阿,肆無忌憚,窺上之微而有以中之:上嗜飲則進醺醁、上悅色則獻淫妖、上喜音則貢優鮑、上好玩則奉古董。
巧卸疆場于史可法,而又心忌其成功。
招集無賴,賣官鬻爵;門下狐狗,服錦橫行:朝廷笃信之,以至于斯也!今事急矣,政本閣臣可以走乎?兵部尚書可以逃乎?不戰不守而身擁重兵,口稱護太後之駕;則聖駕不當扈邪?及今猶可号召之際,太後宜速趣上照臨出政,斷絕酒色,卧薪嘗膽。
斬士英之頭傳示各省,以為誤國欺君之戒;下哀痛之诏以昭悔悟,則人心、士氣猶可複振也』!複緻書士英曰:『閣下文采風流、才情義俠,某素欽慕。
即當國破衆疑之際,援立今上以定時局,以為古之郭汾陽、今之于少保也。
然而氣驕腹滿,政本自由。
不講戰守之事,隻知貪黩之謀;酒色逢君,門牆固黨:以緻人心解體,士氣不揚。
叛兵至則束手無策,強敵來而先期已走;緻令乘輿播遷,社稷邱墟。
閣下謀國至此,即喙長三尺,亦何以自解!莫若明水一盂,自刎以謝天下;則忠憤氣節之士,尚爾相諒無他。
若但求全首領,亦當立解樞機,授之才能、清正大臣,以召英雄豪傑;呼号惕厲,猶可冀望中興。
如或逍遙湖上、潦倒煙霞,仍賈似道之故轍,千古笑齒已經冷絕;再不然,如伯嚭渡江,吾越乃報仇雪恥之國,非藏垢納污之區也。
某當先赴胥濤,乞素車白馬以拒閣下;上幹洪怒,死不贖辜。
閣下以國法處之,則束身以候缇騎;私法處之,則引領以待鉏麑』!士英愧憤,不能答也。
魯王監國,擢詹事;遷禮部右侍郎,進尚書。
嘗極言官亂、民亂、兵亂、饷亂、士亂之失。
乞休,不聽;歎曰:『江上之事不臘矣』!城破,不食死(或曰:思任已病,避至秦望山丙舍以卒)。
陳函輝字木叔,臨海人。
崇祯甲戌(一六三四)進士,知靖江縣。
好交遊,事詩酒;禦史左光先劾罷之。
其友曰:『子盍止酒簡事乎』?函輝曰:『昔龐士元非百裡才,彼雖廢事,猶獲大用。
今吾縣事不廢也,友朋、詩酒何害于事!左君摭拾小過以立威,子謂我遂無所樹立乎』!後以計典,複坐贓削籍。
北都陷,函輝恸哭刑牲,馳檄勤王。
時四方起義者,臨川佥事曾益、吳郡諸生王聖風、徐珩等各有檄文,并不著錄;函輝檄文亦冗濫,獨為世
天啟乙醜(一六二五),舉進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
崇祯時,以庶子充經筵講官。
給事中韓源劾其與修「三朝要典」,煌疏辨;然由是不得顯用。
戶部尚書程國祥請借京城房租,煌力争不可;乞假歸。
煌事親孝,登第後猶俯仰受杖。
家居,不妄谒當事。
南都累征,不起。
魯王監國,起禮部侍郎、再起戶部尚書;皆不就。
嗣以武将橫恣,拜兵部尚書;始受命。
時内閣田仰與義興伯鄭遵謙争運饷,兩軍格鬥,喋血禁門;煌至,申嚴軍令,将士斂戢。
煌上言:『今國勢愈危,尺土未複,戰守無資。
諸臣請祭,則當思先帝烝嘗未備;請葬,則當思先帝山陵未營;請封,則當思先帝宗廟未享;請蔭,則當思先帝子孫未保;請谥,則當思先帝光烈未昭』。
時以為名言。
監國以陸清源之死,恐閩興問罪之師,令張國維抽師西禦、煌代國維督師江上。
因是,江上之師愈單弱。
是年,諸軍皆潰,監國航海。
有議據紹興城抗者;煌歎曰:『數萬軍猶不能戰,乃以老弱守孤城,是聚肉待虎也』!亟開九門縱民出;賦絕命詞,投城東渡東橋下死。
我朝賜通谥,曰「忠節」。
王思任字季重,山陰人。
母唐氏,夢太白入懷而生;故小字金星。
年二十,成萬曆乙未(一五九五)進士;曆官九江佥事。
乙酉(一六四五),南都亡,浙中猶未知弘光帝就擒也。
馬士英以黔兵挾太後至紹興;思任上疏太後曰:『戰鬥之氣發于忠憤,忠憤之心發于廉恥;事至今日,人人無恥,在在不憤矣!主上寬仁有餘,而剛斷不足。
士英公竊太阿,肆無忌憚,窺上之微而有以中之:上嗜飲則進醺醁、上悅色則獻淫妖、上喜音則貢優鮑、上好玩則奉古董。
巧卸疆場于史可法,而又心忌其成功。
招集無賴,賣官鬻爵;門下狐狗,服錦橫行:朝廷笃信之,以至于斯也!今事急矣,政本閣臣可以走乎?兵部尚書可以逃乎?不戰不守而身擁重兵,口稱護太後之駕;則聖駕不當扈邪?及今猶可号召之際,太後宜速趣上照臨出政,斷絕酒色,卧薪嘗膽。
斬士英之頭傳示各省,以為誤國欺君之戒;下哀痛之诏以昭悔悟,則人心、士氣猶可複振也』!複緻書士英曰:『閣下文采風流、才情義俠,某素欽慕。
即當國破衆疑之際,援立今上以定時局,以為古之郭汾陽、今之于少保也。
然而氣驕腹滿,政本自由。
不講戰守之事,隻知貪黩之謀;酒色逢君,門牆固黨:以緻人心解體,士氣不揚。
叛兵至則束手無策,強敵來而先期已走;緻令乘輿播遷,社稷邱墟。
閣下謀國至此,即喙長三尺,亦何以自解!莫若明水一盂,自刎以謝天下;則忠憤氣節之士,尚爾相諒無他。
若但求全首領,亦當立解樞機,授之才能、清正大臣,以召英雄豪傑;呼号惕厲,猶可冀望中興。
如或逍遙湖上、潦倒煙霞,仍賈似道之故轍,千古笑齒已經冷絕;再不然,如伯嚭渡江,吾越乃報仇雪恥之國,非藏垢納污之區也。
某當先赴胥濤,乞素車白馬以拒閣下;上幹洪怒,死不贖辜。
閣下以國法處之,則束身以候缇騎;私法處之,則引領以待鉏麑』!士英愧憤,不能答也。
魯王監國,擢詹事;遷禮部右侍郎,進尚書。
嘗極言官亂、民亂、兵亂、饷亂、士亂之失。
乞休,不聽;歎曰:『江上之事不臘矣』!城破,不食死(或曰:思任已病,避至秦望山丙舍以卒)。
陳函輝字木叔,臨海人。
崇祯甲戌(一六三四)進士,知靖江縣。
好交遊,事詩酒;禦史左光先劾罷之。
其友曰:『子盍止酒簡事乎』?函輝曰:『昔龐士元非百裡才,彼雖廢事,猶獲大用。
今吾縣事不廢也,友朋、詩酒何害于事!左君摭拾小過以立威,子謂我遂無所樹立乎』!後以計典,複坐贓削籍。
北都陷,函輝恸哭刑牲,馳檄勤王。
時四方起義者,臨川佥事曾益、吳郡諸生王聖風、徐珩等各有檄文,并不著錄;函輝檄文亦冗濫,獨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