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十三

關燈
壽圖巡按;又命吏部簡堪任監司、守令者,從之西行。

    至則與督師王應熊、總督樊一蘅聯絡諸将,收複川南郡縣;隆武帝擢為右佥都禦史,巡撫貴州。

     丁亥(一六四七)春,獻賊餘黨孫可望由川入黔,布政使張耀請發民兵守禦;壽圖難之。

    俄,賊奄至貴陽,出奔沅州;尋沅州亦陷,死之。

    我朝賜通谥,曰「忠節」。

     耿廷箓,臨安河西人。

    天啟甲子(一六二四)舉人。

    崇祯中,以知州疏陳時政;言『将多不若良,兵多不若練,饷多不若核』。

    又言:『諸臣恩怨當忘,廉恥當勵』。

    優旨褒納。

    擢山西佥事,改監宣府軍。

     京師陷,走南都。

    以張獻忠亂蜀,加太仆少卿,赴雲南監沙定洲軍,由建昌入川讨賊。

    尋命以佥都禦史代馬幹為巡撫;未赴而定洲亂作,蜀地亦盡失,遂止不行。

     丁亥(一六四七)三月,李定國陷河西,廷箓赴水死。

    妻楊氏,被執不屈,亦見殺。

    我朝賜通谥,曰「忠節」。

     郭承汾字懋衮,晉江人;崇祯癸未(一六四三)進士。

    由淮安府推官,入為浙江道禦史。

    隆武帝命以原官巡按貴州,與定番侯皮熊、總制範爌協力剿撫o閩亡,粵中命未下,熊、爌疏留;诏晉太仆卿兼佥都禦史,巡撫黔南。

     孫可望之納款也,令李定國與承汾等會盟于龍裡。

    可望入貴州,承汾贻書責之;謂『牛耳之血未幹,北門之師夜至。

    君父可欺,天地神明不可昧也』!可望襲執之;同執者見可望皆跪,承汾與平越知府黃應運獨挺然不屈曰:『頭可斷,膝不可屈』!可望羁之民舍中,餓十四日死(或曰與應運等同日遇害);總兵許荩忠瘗其屍焉。

    我朝賜通谥,曰「節愍」。

     許荩忠,不知何許人。

    永曆時,官平虜将軍。

    孫可望之殺郭承汾、黃應運等六人也,荩忠賂張護衛使說可望曰:『大王将建大業,宜袚除不祥。

    陳屍四衢,非宜也;曷瘗之』!乃列葬六棺于貴陽之毛家庵側。

    葬畢,語所親曰:『猘犬饑狼,逢人即噬;吾肉喂犬狼何益』!潛入頂耙苗洞,不複出。

    辛醜(一六六一)之春,應運子培鼎扶榇歸;見荩忠率卒屯田,自食其力,猶服舊時衣冠雲。

     張孝起,吳江人。

    舉于鄉,為廉州推官。

    避兵海隅,舉兵謀恢複。

    戰敗,被獲;妻妾俱投海死。

    孝起羁軍中久之,李成棟歸附,得脫去。

     永曆帝以為吏科給事中,清介不與流俗伍。

    從至梧州;時劉湘客、丁時魁、金堡、蒙正發失李元胤援,并辭職,乃以孝起掌吏科印。

    高必正為劉湘客鄉人,疾孝起之排湘客黨也,怒罵于朝;上為解之,始已。

     尋擢右佥都禦史,巡撫高、廉、雷、瓊四府。

    城破,走避龍門島。

    島破,被執;不食七日死。

    我朝賜通谥,曰「忠節」。

     洪淯鳌字六生,晉江人;崇祯間,拔貢生。

    谒隆武帝于閩,授衡州通判;督師何騰蛟奇之,請改知道州。

     閩亡,李赤心等十三鎮以所部奉使稱臣于粵,出道州;淯鳌迎,說曰:『兵所以異賊者,畏法、受官節制也。

    今縱劫,則依然賊耳』!諸将皆瞋目;獨郝永忠奇之曰:『子非百裡才,行當佐吾軍』!偕之見永曆帝,擢右佥都禦史,監諸鎮軍;駐湖南。

    何騰蛟死,孫可望入滇,朝問阻絕;乃與十三鎮退入西山,據楚之夷陵、歸州、巴東、均州、蜀之巫山、涪州等七州縣,屯田固守。

    久之,得安龍駐跸信,間道上書;言『十三鎮公忠無二,今扼險據沖,窺晉、楚、蜀;有釁,随時而動』。

    議者多其功,诏加淯鳌兵部右侍郎,總督粵、滇、黔、晉、楚、豫軍務。

    緬甸既覆,淯鳌猶偕諸鎮崛強湖、湘間。

     康熙三年(一六六四),王師分道定巴東,李來亨自焚死;或曰:『子未可以去乎』?淯鳌曰:『師亡與亡,去将何之』!遂被執;谕降,不從。

    臨刑之日,神色不變;投屍巫峰三峽中。

    我朝賜通谥,曰「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