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十四

關燈
前翰林院檢讨加詹事府贊善銜六合徐鼒譔 列傳第二十七(補) 陳士奇(陳纁、王行儉、王錫、顧景)龍文光(劉佳允)劉之渤馬幹李幹德(弟升德)樊一蘅範文光(詹天顔) 陳士奇(陳纁、王行儉、王錫、顧景)龍文光(劉佳允)劉之渤 馬幹李幹德(弟升德)樊一蘅範文光(詹天顔) 陳士奇字平人,漳浦人。

    天啟乙醜(一六二五)進士,授中書舍人。

    崇祯四年(一六三一)考選,授禮部主事;曆官贛州兵備參議,進副使,督四川學政。

    本文學士,而廷臣以知兵薦。

    十五年(一六四二)秋,擢右佥都禦史,巡撫四川;軍政廢弛。

    石砫女将秦良玉嘗圖全蜀形勢,請益兵守十三隘,不能用;蜀以是擾,朝議命川北道龍文光代之。

    十七年(一六四四)春,甫謝事而夔州告陷;或勸之去,士奇不可。

    重慶下流四十裡曰銅鑼峽,江路所必經;士奇宿重兵以守。

    獻賊既入涪州,分舟師泝流犯峽;而己則登山疾馳百五十裡,破江津縣,掠其船,順流下,不三日而奪佛圖關,銅鑼峽反出其下。

    兵驚擾不能支,遂潰。

    賊傅城下,士奇日夜登陴以火罐、滾炮擊賊無算,賊裸婦人向城而罵。

    城三面臨江,皆石壁;西南有磚城數十丈。

    賊發民墓兇具,負以穴城。

    六月丁醜(二十一日),陰雲四合,賊藏火藥于城角;晨起,箭炮齊發,磚石皆飛,城遂陷。

    士奇及副使陳纁、知府王行儉、知縣王錫俱被執;士奇罵不絕口而死。

    我朝賜士奇通谥,曰「忠烈」(補)。

     陳纁,不詳何處人;官關南兵備副使。

    護瑞王入蜀,死于難。

    我朝賜通谥,曰「節愍」(補)。

     王行儉字質行,宜興人。

    崇祯丁醜(一六三七)進士,授南京戶部主事。

    曆郎中,出知荊州府,改重慶。

    甲申(一六四四)六月,獻賊自涪州犯重慶;城陷,罵賊死。

    我朝賜通谥,曰「忠烈」(補)。

     王錫字子美,新建人。

    崇祯庚辰(一六四○)進士,知巴縣。

    嘗平姚、黃巨寇,斬其渠黑虎馬超。

    獻賊之破墊江也,錫複之;及攻重慶,又敗之銅鑼峽。

    被執,顧瑞王曰:『事至此,死耳;膝不可屈』!賊箝其口,刲其左臂,縛樹上射之;又脔而烙之。

    我朝賜通谥,曰「忠烈」(補)。

     顧景,官指揮。

    城陷,入瑞王府以己馬乘王,鞭之走。

    遇賊,呼曰:『甯殺我,毋犯帝子』!王被戕,景亦死之。

    我朝賜通谥,曰「烈愍」(補)。

     龍文光,馬平人;天啟壬戌(一六二二)進士。

    崇祯十七年(一六四四),以川北參政擢右佥都禦史,代陳士奇巡撫四川。

    時賊已逼成都,文光自順慶偕總兵劉佳允率兵三千馳赴之;入城設守,而王宗、大姓逸去者半。

    八月之五日,賊騎兵自資陽,水兵自洪雅、新津薄城下,佳允出戰,敗還;文光見濠涸,急遣郫縣主簿趙嘉炜決灌縣堰水以益之。

    初九日,大雷電,雨如注,守陴者不能立;賊火攻如取重慶法,西北陬錦江樓崩,木石飛空,賊蜂擁入。

    不逾時,灌縣水至,而城已陷矣;文光投浣花溪死(或雲戮于濯錦橋)。

    佳允,川北進士;亦同赴浣花溪死。

    我朝賜文光通谥,曰「忠節」(補)。

     劉之渤字安侯,鳳翔人。

    崇祯甲戌(一六三四)進士,授行人;擢禦史,能直言。

    出按四川。

     十七年(一六四四)正月,獻賊大破川中郡邑;四月,聞都城失守,人心益洶懼。

    舉人楊锵、劉道貞等謀擁蜀王至澍監國,之渤不可,躍入池中;議乃寝。

    七月,南都擢右佥都禦史,巡撫四川。

    未聞命而賊已逼,請蜀王出赀募士;不聽。

    王謀遷滇,之渤持不可,與内江王至沂争;而城中已洶洶不成行。

    城陷,賊以同鄉欲用之,之渤罵不屈。

    賊縛于端禮門外,攢矢射之;之渤厲聲曰:『甯多剮一刀,少殺一百姓』!賊磔其屍。

    我朝賜通谥,曰「忠烈」(同時殉難者詳「忠義傳」)。

     馬幹一名體幹,昆明人。

    崇祯癸酉(一六三三)舉人,知四川廣安州。

    夔州告警,巡撫邵捷春檄幹攝府事;獻賊攻圍二十餘日,固守不下。

    會督師楊嗣昌兵至,圍始解;擢川東兵備佥事。

     成都陷,龍文光死,蜀人共推幹攝巡撫事。

    乙酉(一六四五)三月,檄副将曾英擊走賊将劉廷舉,複重慶,率所部守之;英守佛圖關相犄角。

    時幹已為督師王應熊所劾;而道阻诏命不至,視事如故。

    賊遣劉文秀以數萬衆來攻,幹固守;英援之,賊敗還。

     丙戌(一六四六)冬十二月,大清兵追賊餘黨至重慶;幹出禦,敗死。

    我朝賜通谥,曰「忠節」(補)。

     李幹德,西充人;崇祯辛未(一六三一)進士。

    十六年(一六四三),曆右佥都禦史,撫治鄖陽;未赴,改湖南。

    時武昌已陷,幹德駐嶽州。

    獻賊來犯,幹德令民他避;匿壯士、健馬,詭稱父老約降。

    賊入伏發,殲其前部。

    賊怒,悉衆仰攻。

    城陷,幹德走長沙,轉徙衡、永。

    賊至,辄先避;長沙、衡、永皆随陷。

    弘光時,以失地,谪赴督師王應熊軍前自效。

     丁亥(一六四七),永曆帝擢兵部右侍郎,總督川北。

    幹德入蜀,其鄉邑已陷,父亦被難;察諸将中惟袁韬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