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王封;金堡等持之。
畏知疏曰:『國事危矣!不以此時虛名為招徕,而竟自樹強敵乎?且可望固盜之渠也;向者屠毒海内,廟社淩夷。
今一旦投誠向義,豈朝廷威德所能制,蓋列聖神靈陰以啟之也。
倘因其來而明示以異等之恩,彼必踴躍聽命;庶幾收用于萬一。
奈何信及一、二腐儒,使坐失大計!夫法有因革,勢有變通;今土宇非昔,百務俱隳,而獨于區區封議必欲執舊法以繩之邪』?既而宗人朱議浘以「把持誤國」劾堡;則又駁之曰:『斯論亦否也!給事争之、朝旨予之,使歸恩主上而憚朝内之有人;懷德畏威,不更兩得乎』?朝議久不決;畏知乃曰:『可望欲權出劉、李上,今晉之上公而卑劉、李為侯可也』。
乃議封景國公,賜名朝宗;文秀、定國,皆列侯。
命大理卿趙昱為使,加畏知兵部尚書、彜兵部侍郎同行。
時堵胤錫曾賜空敕,得便宜行事;昱就與謀矯命改封可望平遼王,易敕書以往。
武康伯胡執恭者,慶國公陳邦傅中軍也;守泗城州,與雲南接壤。
畏知假道入朝,執恭知其故,欲自結強援;與邦傅言:『請先矯命封為秦王』!邦傅乃笵金為印,文曰「秦王之寶」;填所給空敕,令執恭赍往。
可望大喜,郊迎。
亡何,畏知等至,可望駭不受;曰:『我已得「秦」封』。
畏知曰:『此僞也』!執恭曰:『彼亦僞也!所封實景國公,敕印故在』。
可望怒,辭敕使,畏知、執恭并下獄。
遣使至梧州問故,廷臣始知矯诏事;馬吉翔請封為澄江王,使者雲:『非「秦」不敢複命』!大學士嚴起恒力持不可;兵部侍郎楊鼎和助之,且請卻所獻南金、玉帶、良馬諸物。
可望怒益甚;明年九月,親率兵至貴州。
十一月,大兵連陷廣州、桂林,上走南甯。
事急,遣編修劉■〈艹洍〉封可望冀王,仍不受;畏知曰:『秦、冀等耳,假何如真』!不聽;定國等勸可望遣畏知終其事。
明年二月,先令部将賀九儀等赴南甯索沮「秦封」者,起恒、鼎和及給事中劉堯珍、吳霖、張載述俱被殺;無已,乃真封可望秦王。
畏知入朝,見九儀兇悖,痛哭自劾,極言可望擅殺大臣罪;遂留為東閣大學士,與吳貞毓同輔政。
可望聞之怒,使人召之;上欲執其使,畏知曰:『臣聞猛獸當人則止;若得臣而止其逆,臣焉避之』!上揮涕而别;手賜金章,镌「忠貞直諒」四字。
畏知泣謝曰:『苟利社稷,死生以之;願陛下廓清天地、正位二京,臣即瞑目矣』!至貴陽,系獄;士民數萬哭請,乃出之黑神廟調疾。
先是,原任河南道禦史任僎谄附可望,既議為國主,以幹支紀年,鑄「興朝通寶」錢;可望生男,乞恩如生皇太子例。
龔彜亦希可望旨,啟陳十事;欲租外增賦、賦内編馬。
畏知憤甚,辄抵掌謾罵。
二人亟構之;可望呼而诘之曰:『遣汝作何事,反作宰相邪』!畏知曰:『為大明宰相而死,不愈于從亂賊而生乎』!可望令杖之。
畏知除頭上冠撞之曰:『誰敢辱大臣,有死而已』!乃被害。
楚雄人以其有守城功,立祠以祀焉。
事聞,贈少保,谥「文烈」。
我朝賜通谥,曰「忠節」。
王錫衮字龍藻,祿豐人。
天啟壬戌(一六二二)進士,改庶吉士;曆南京國子監司業、谕德、庶子、少詹事。
崇祯十三年(一六四○),擢禮部右侍郎,掌部事。
帝禁内臣幹預外政,敕禮官稽先朝典制;錫衮備列諸監局職掌而不及東廠,抗疏請罷之。
帝又納真人張應京言,加尊天、地、水三官為大帝,谕中外一體尊奉、慶賀;錫衮言:『三官号不經。
且迩來奸民竄入,白蓮、無為諸教所在充塞;若許慶賀,害不可勝言。
請斥應京,清辇毂』!皆不納。
尋調吏部;以尚書李日宣下獄,掌部事。
帝嘗以秋夜感念聖母孝純太後,欲終身蔬食;錫衮疏谏。
帝嘉其寓愛于規,進秩一等。
十六年(一六四三),以憂歸。
閩中拜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丁亥(一六四七),永曆帝申前命,道阻不克赴。
沙定洲作亂,執錫衮至會城;詭草錫衮疏,請以定洲代黔國公鎮雲南。
疏既行,而以稿示;錫衮大恨,愬上帝祈死。
數日卒(或曰錫衮起兵讨定洲兵敗,被殺)。
我朝賜通谥,曰「烈愍」。
吳貞毓字符聲,宜興人;崇祯癸未(一六四三)進士。
隆武時,授吏部文選主事。
永曆帝立,預推戴;進郎中。
上駐全州,加太常少卿,仍掌選事;已擢吏部右侍郎。
從至肇慶,拜戶部尚書。
尋廣東、廣西會城先後失,上從浔州、再徙南甯,皆從。
孫可望乞封王爵,大學士嚴起恒、給事中金堡持不可;南甯與廣南錯趾,可望書有「不允封号即提兵出戰」語,陳邦傅大懼,遣武康伯胡執恭矯诏先封為「秦王」。
可望知其僞,複遣使求真封;貞毓與起恒共阻之。
可望怒,竟殺起恒于途;貞毓以奉使,獲免。
及還,進東閣大學士,代起恒輔政。
可望自滇至黔,疏請移跸;其将曹延生者惎貞毓言不可移。
既王師日逼,上召諸臣集議;或請走海濱就李元胤、或請入安南避難、或請航海依朱成功,惟文安侯馬吉翔、司禮太監龐天壽結可望,堅主赴黔議。
貞毓因前阻封,又入延生言,不敢決。
元胤疏請出海;上固不欲就可望,又以海濱為遠,再下廷議。
頃之,趙印選、胡一青殿後軍,戰敗;奔還,請上急由水道走土司。
抵濑湍
畏知疏曰:『國事危矣!不以此時虛名為招徕,而竟自樹強敵乎?且可望固盜之渠也;向者屠毒海内,廟社淩夷。
今一旦投誠向義,豈朝廷威德所能制,蓋列聖神靈陰以啟之也。
倘因其來而明示以異等之恩,彼必踴躍聽命;庶幾收用于萬一。
奈何信及一、二腐儒,使坐失大計!夫法有因革,勢有變通;今土宇非昔,百務俱隳,而獨于區區封議必欲執舊法以繩之邪』?既而宗人朱議浘以「把持誤國」劾堡;則又駁之曰:『斯論亦否也!給事争之、朝旨予之,使歸恩主上而憚朝内之有人;懷德畏威,不更兩得乎』?朝議久不決;畏知乃曰:『可望欲權出劉、李上,今晉之上公而卑劉、李為侯可也』。
乃議封景國公,賜名朝宗;文秀、定國,皆列侯。
命大理卿趙昱為使,加畏知兵部尚書、彜兵部侍郎同行。
時堵胤錫曾賜空敕,得便宜行事;昱就與謀矯命改封可望平遼王,易敕書以往。
武康伯胡執恭者,慶國公陳邦傅中軍也;守泗城州,與雲南接壤。
畏知假道入朝,執恭知其故,欲自結強援;與邦傅言:『請先矯命封為秦王』!邦傅乃笵金為印,文曰「秦王之寶」;填所給空敕,令執恭赍往。
可望大喜,郊迎。
亡何,畏知等至,可望駭不受;曰:『我已得「秦」封』。
畏知曰:『此僞也』!執恭曰:『彼亦僞也!所封實景國公,敕印故在』。
可望怒,辭敕使,畏知、執恭并下獄。
遣使至梧州問故,廷臣始知矯诏事;馬吉翔請封為澄江王,使者雲:『非「秦」不敢複命』!大學士嚴起恒力持不可;兵部侍郎楊鼎和助之,且請卻所獻南金、玉帶、良馬諸物。
可望怒益甚;明年九月,親率兵至貴州。
十一月,大兵連陷廣州、桂林,上走南甯。
事急,遣編修劉■〈艹洍〉封可望冀王,仍不受;畏知曰:『秦、冀等耳,假何如真』!不聽;定國等勸可望遣畏知終其事。
明年二月,先令部将賀九儀等赴南甯索沮「秦封」者,起恒、鼎和及給事中劉堯珍、吳霖、張載述俱被殺;無已,乃真封可望秦王。
畏知入朝,見九儀兇悖,痛哭自劾,極言可望擅殺大臣罪;遂留為東閣大學士,與吳貞毓同輔政。
可望聞之怒,使人召之;上欲執其使,畏知曰:『臣聞猛獸當人則止;若得臣而止其逆,臣焉避之』!上揮涕而别;手賜金章,镌「忠貞直諒」四字。
畏知泣謝曰:『苟利社稷,死生以之;願陛下廓清天地、正位二京,臣即瞑目矣』!至貴陽,系獄;士民數萬哭請,乃出之黑神廟調疾。
先是,原任河南道禦史任僎谄附可望,既議為國主,以幹支紀年,鑄「興朝通寶」錢;可望生男,乞恩如生皇太子例。
龔彜亦希可望旨,啟陳十事;欲租外增賦、賦内編馬。
畏知憤甚,辄抵掌謾罵。
二人亟構之;可望呼而诘之曰:『遣汝作何事,反作宰相邪』!畏知曰:『為大明宰相而死,不愈于從亂賊而生乎』!可望令杖之。
畏知除頭上冠撞之曰:『誰敢辱大臣,有死而已』!乃被害。
楚雄人以其有守城功,立祠以祀焉。
事聞,贈少保,谥「文烈」。
我朝賜通谥,曰「忠節」。
王錫衮字龍藻,祿豐人。
天啟壬戌(一六二二)進士,改庶吉士;曆南京國子監司業、谕德、庶子、少詹事。
崇祯十三年(一六四○),擢禮部右侍郎,掌部事。
帝禁内臣幹預外政,敕禮官稽先朝典制;錫衮備列諸監局職掌而不及東廠,抗疏請罷之。
帝又納真人張應京言,加尊天、地、水三官為大帝,谕中外一體尊奉、慶賀;錫衮言:『三官号不經。
且迩來奸民竄入,白蓮、無為諸教所在充塞;若許慶賀,害不可勝言。
請斥應京,清辇毂』!皆不納。
尋調吏部;以尚書李日宣下獄,掌部事。
帝嘗以秋夜感念聖母孝純太後,欲終身蔬食;錫衮疏谏。
帝嘉其寓愛于規,進秩一等。
十六年(一六四三),以憂歸。
閩中拜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丁亥(一六四七),永曆帝申前命,道阻不克赴。
沙定洲作亂,執錫衮至會城;詭草錫衮疏,請以定洲代黔國公鎮雲南。
疏既行,而以稿示;錫衮大恨,愬上帝祈死。
數日卒(或曰錫衮起兵讨定洲兵敗,被殺)。
我朝賜通谥,曰「烈愍」。
吳貞毓字符聲,宜興人;崇祯癸未(一六四三)進士。
隆武時,授吏部文選主事。
永曆帝立,預推戴;進郎中。
上駐全州,加太常少卿,仍掌選事;已擢吏部右侍郎。
從至肇慶,拜戶部尚書。
尋廣東、廣西會城先後失,上從浔州、再徙南甯,皆從。
孫可望乞封王爵,大學士嚴起恒、給事中金堡持不可;南甯與廣南錯趾,可望書有「不允封号即提兵出戰」語,陳邦傅大懼,遣武康伯胡執恭矯诏先封為「秦王」。
可望知其僞,複遣使求真封;貞毓與起恒共阻之。
可望怒,竟殺起恒于途;貞毓以奉使,獲免。
及還,進東閣大學士,代起恒輔政。
可望自滇至黔,疏請移跸;其将曹延生者惎貞毓言不可移。
既王師日逼,上召諸臣集議;或請走海濱就李元胤、或請入安南避難、或請航海依朱成功,惟文安侯馬吉翔、司禮太監龐天壽結可望,堅主赴黔議。
貞毓因前阻封,又入延生言,不敢決。
元胤疏請出海;上固不欲就可望,又以海濱為遠,再下廷議。
頃之,趙印選、胡一青殿後軍,戰敗;奔還,請上急由水道走土司。
抵濑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