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十一

關燈


    我朝賜通谥,曰「烈愍」。

     朱天麟字遊初,昆山人。

    崇祯戊辰(一六二八)進士,授饒州推官;屢攝屬邑,鹹有聲。

    考選,授部曹。

    帝禦經筵,講官并為稱屈;比臨軒親試,改翰林院編修。

    甲申(一六四四)正月,奉命祭淮王;抵山東而京師陷。

    南都破,與邑人共城守。

    昆山再破,走福州谒隆武帝;擢少詹事,署國子監事。

    見鄭芝龍跋扈,乞假。

    至廣東,聞汀州變;又走廣西,入安平土司。

     丁亥(一六四七),永曆帝幸武岡,以禮部右侍郎召;辭不赴。

    具疏請上自将為先鋒,倡率諸鎮,毋坐失事機。

    明年春,上在南甯,擢禮部尚書;旋拜東閣大學士。

    又自請親率土兵略江右,不聽;乃趨朝入直。

    會李成棟反正,從上至浔州。

    浔帥陳邦傅已邀封慶國公,複請世居廣西如黔國公故事;天麟執不許。

    邦傅怒,以所賜印劍擲天麟舟中;不為動。

    上駐肇慶,天麟謂機勢可乘,複勸頒親征诏,規取中原;上優诏答之而不能行也。

     當是時,朝臣樹黨分局;天麟暨嚴起恒、王化澄、晏清、吳貞毓、張孝起為廣西扈從舊臣,與從成棟反正之曹烨、耿獻忠等勢不相能。

    尋以天麟拟旨譏金堡,堡黨丁時魁鼓言官十六人嘩登殿陛,擲印棄官出(語具堡傅)。

    天麟即日辭位;慰留再三,不可。

    陛辭,叩頭泣;上亦泣曰:『卿去,予益孤矣』!時魁等論之不已。

    并其弟大行人天鳳、子禦史日生、中書舍人月生皆坐斥。

    天麟去,移居慶遠。

    化澄向無物望,亦為衆逐;何吾驺、黃士俊入輔。

    頃之,吾驺又為五虎所排,獨士俊、起恒在。

    上複召之,天麟力辭不赴;上言:『今國勢累卵,路人皆知,而建言者絕不問;瑣屑一人一事,則掉頭以争曰:「我古遺直也」。

    今而後,請勿以四方無利害者執為極重大事,獨願主上為社稷憂則憂之爾』!庚寅(一六五○),上幸梧州。

    五虎敗,上遣使再召天麟;複拜疏,極言『年來百爾構争,盡壞實事。

    昔宋高宗航海,猶有退步;今則何地可退!陛下當奮然自将,使文武諸臣盡擐甲冑;臣亦抽峒丁、擇土豪、募水手,經略嶺北、湖南為六軍倡。

    若徒責票拟以為主持政本,試問今之政本安在乎』?時大兵日逼,上不能從;惟趣令入直而已。

     未幾,廣州、桂林皆失,上奔南甯;孫可望疏請移跸雲南。

    先是,起恒沮「封議」,獨天麟謂宜許。

    及迎扈疏至,亟召廷臣集議;閣臣吳貞毓、禦史王光廷、徐極等勸幸欽州依李元胤,天麟力請幸滇;言『元胤屢敗之餘,衆不滿千,栖依海濱;其不足恃明矣!雲南山川險阻,雄師百萬;北通川、陝,南控荊、楚。

    亟宜移跸,以堅可望推戴之心,慰中外臣民之望』!貞毓等力持不可,遂寝其議。

    天麟既不得請,遂奉命經略左、右兩江土司,以為勤王之助。

    兵未集,南甯告警,上倉皇出走;複扶病從之。

    抵廣南,上已先駐安龍;病劇,不得入觐。

     壬辰(一六五二)秋八月,卒于西坂村;谥「文靖」,蔭一子中書舍人。

     楊畏知字介夫,陳倉人。

    崇祯丙子(一六三六),舉陝西鄉試第一;以部郎督饷真定。

    遷川北巡道,改雲南副使,分巡金滄。

     乙酉(一六四四)秋,土司吾必奎反;畏知督兵複楚雄,駐其地。

    必奎誅,而沙定洲繼亂。

    沐天波走楚雄,定洲追之;畏知謂天波曰:『公所在,賊必專力困之,城其危矣!公不如西走永昌,使楚雄得為備。

    賊西追,則恐吾斷其後;攻楚雄,則恐公自西來:首尾牽制,斯上策也』。

    天波從之。

    畏知绐賊曰:『若所急者,黔國耳;今已西走。

    待若定永昌還,朝命當已下;予出城以禮見可耳!今順逆未分,不能為不義屈也』。

    定洲與盟而去,分兵寇大理、蒙化。

    畏知乘間清野繕堞,征鄰境援兵,姚安、景東俱響應。

    定洲聞,不敢至永昌,還攻楚雄。

    畏知日坐雉堞間,多方繕守。

    定洲力攻不下,辄發巨炮擊之,煙焰沖城上;群蠻周麾而呼曰:『楊公死矣』!頃之煙散,畏知則端坐如故也;驚歎為神。

    畏知視賊懈,出奇兵奮擊,殺傷甚衆。

    賊逡巡稍卻,引兵寇迤東去。

    已複還,分兵七十二營,每七營設一大屯,環城鑿濠,示久困計;畏知守益堅。

    隆武帝嘉之,授右佥都禦史,巡撫雲南。

     明年丁亥(一六四七),孫可望等入黔,詐稱黔國焦夫人弟來報雠;兼程馳至,解楚雄圍。

    定洲戰敗,遁歸阿迷。

    可望遂進據會城,法令苛切,百姓失業愈于沙賊之亂。

    顧以畏知同鄉故,甚重之;遣李定國徇迤東,己與劉文秀西略。

    畏知領兵出祿豐拒戰敗,至啟明橋投水不死,踞而罵;可望下馬慰之曰:『聞公名久;吾為讨賊來,公能共事,相與匡扶明室,非有他也』!畏知瞪目視之曰:『绐我爾』?曰:『不信,當折矢以誓』。

    曰:『果爾,當從我三事:一、不得仍用僞「西」年号;二、不得殺人;三、不得焚廬舍、淫婦女』。

    皆許諾。

    乃偕至楚雄,定大理諸郡;使文秀至永昌,迎天波歸。

    迤西八郡免屠戮者,畏知力也。

     時永曆帝已立,而诏書未至滇;可望乃自稱國主。

    然雖自尊,劉、李固侪輩也,不肯為之下。

    既聞肇慶有君,李錦、李成棟等并加封爵;念得朝命加王封,庶可相制。

    己醜(一六四九)春,遣畏知及故兵部郎中龔彜赴肇慶進表,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