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夢箕前後二疏,何以不發鈔傳?明旨愈宣,則臣下愈惑。
此事關天下萬世是非,不可不慎』!無何,良玉舉兵稱「奉太子密诏清君側」,将邀之偕行;騰蛟堅不可。
良玉謀奪其印,殺城中人以劫之。
士民争匿其署;遂身坐門屏間,聽民入。
左兵辄破垣縱火,騰蛟急解印付家人,令速出城,毋為所得!拔劍将自刭,左兵擁之去。
良玉邀與同舟,不從;因置以别舟,以副将四人監之。
舟次漢陽門,乘間躍入江;四人亦自沈。
騰蛟漂泊十數裡至竹簰門,漁船救之;登岸,則漢壽亭侯廟也。
家人懷印者亦在,相視大驚;覓漁船,忽不見。
遠近共詫為神助,益歸心焉。
騰蛟乃由甯州轉浏陽,抵長沙;集舊将屬吏,痛哭盟誓,分士馬、舟車、糧饷各分任之。
權令堵胤錫為湖北巡撫,傅上瑞為湖南巡撫、章曠為總督監軍、周大啟提督學政;嚴起恒故衡永道,即督二郡軍食;吳晉錫以長沙推官攝郴桂道事。
就遣曠往諸路調兵,副将黃朝宣自燕子窩、張先璧自溆浦、劉承胤自武岡先後俱至,兵勢稍振。
而是時良玉抵九江,已死;南都亦亡。
閩中隆武帝立;上居南陽時,稔知騰蛟才且賢,委任益至。
旋闖賊李自成死于九宮山,其将劉體仁、郝搖旗等有衆四、五萬,以無主,将歸騰蛟;驟入湘陰,距長沙僅百裡。
城中初不知其來降也,懼甚。
朝宣即率兵還禦,上瑞請避之;騰蛟曰:『死于左、死于賊一也;何避為』!長沙知府周二南以千人往偵之,賊疑來襲,射殺之,從行者盡死;民益洶洶。
騰蛟與曠謀,以部将萬大鵬等二人持書往撫。
賊見止二騎,迎入演武場,飲以酒。
二人不交一言,相與痛飲畢,賊問來意;二人曰:『督師以湘陰褊小,不足容大軍;請即移駐長沙』。
因出書示雲:『公等歸朝,永保富貴』。
搖旗等喜,即随二人至。
騰蛟開誠撫慰,宴飲盡驩,以牛酒犒其從者;命先璧以卒三萬出郊馳射,旌旗蔽天。
搖旗等大喜,悉招餘黨來歸;驟增兵至十數萬,聲威大振。
未幾,自成後妻高氏與其弟一功、從子李錦擁衆數十萬逼常德乞撫,騰蛟馳檄令巡撫堵胤錫往撫之,安置荊州。
慮錦等跋扈難制,受降日過其營,請見高氏,執禮甚恭;高悅,戒錦毋負何、堵二公。
因是,卒無異志。
錦後賜名赤心、一功賜名必正,号其軍為「忠貞營」。
自成亂天下者二十年,陷帝都、覆廟社;其衆數十萬,一旦盡歸騰蛟,無不詫為異事。
而騰蛟上疏但雲:『元兇已除,宜告謝郊廟』;卒不言己功。
上大喜,立拜東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封定興伯,仍督楚師;而微疑自成死未确。
騰蛟言:自成實死,身首已縻爛;固辭封爵。
不允,且命規取兩江。
于是部署降卒,參以舊軍,題授朝宣、先璧為總兵官;與承胤、赤心、郝永忠、袁宗第、王進才及董英、馬進忠、馬士秀、曹志建、王允成、盧鼎并開鎮湖南、湖北間,所謂十三鎮者是也(永忠即搖旗,英、志建故中軍,餘皆良玉舊将也)。
騰蛟銳意東下;丙戌(一六四六)正月,拜表出師赴湘陰,期大會。
諸鎮觀望不進,獨赤心自湖北至;遇大兵,三戰三北而還。
諸鎮兵遂罷,騰蛟威望亦頓損。
諸鎮漸驕橫,朝宣貪殘尤甚,劫人而剝其皮;永忠效之。
騰蛟不能制。
上數議出關,為鄭氏所阻;騰蛟屢疏請幸贛州,協力取江西。
令永忠以精騎五千迎扈,永忠逗留不即前。
駕陷汀州,尋贛州亦失;騰蛟聞之恸哭,厲兵保境如常。
既聞永曆帝立,乃稍安。
尋進武英殿大學士,加太子太保。
騰蛟之建十三鎮也,以為衛長沙計。
及丁亥(一六四七)春,大兵下楚,則諸鎮複起而為盜;長沙不能守,騰蛟單騎走,更為先璧等所挾,展轉衡、永間。
尋與侍郎嚴起恒遇,走白牙市。
五月,上遣中使來,密告劉承胤罪狀,召詣行在;六月朔,詣武岡谒上。
上及太後皆召見,慰勞再三。
初,騰蛟薦承胤,由小校至大将,稱門生;已漸倨肆。
在長沙時,征其兵,怒不應;馳入黎平,執騰蛟子,索饷數萬。
更命章曠招之,始以衆至。
騰蛟為請封定蠻伯,且與為姻;承胤益驕。
既爵安國公、勳上柱國、賜尚方劍,翻嫌騰蛟出己上,欲奪其權;自請為戶部尚書,專辦饷務。
上弗許,因密召騰蛟為計;然固無如承胤何也。
騰蛟無兵,命以雲南援将趙印選、胡一青兵隸之。
及辭朝,賜銀币,遣廷臣郊餞;承胤伏甲将襲之,印選、一青力戰,殲其衆,還駐白牙。
八月,武岡破,承胤降。
上走靖州,尋走柳州,常德、寶慶、永州相繼盡失。
騰蛟退入桂林,南安侯郝永忠、宜章伯盧鼎亦先後至。
騰蛟與留守瞿式耜等議分地給諸将,俾各自為守;與桂林守将焦琏、滇營趙印選分路防全州。
十一月朔,王師自湖南逼全州,騰蛟督諸軍分戰,斬級無算,獲名馬、駱駝而還。
諸将連營并進,閣道亘三百裡;王師始退駐湖南。
十二
此事關天下萬世是非,不可不慎』!無何,良玉舉兵稱「奉太子密诏清君側」,将邀之偕行;騰蛟堅不可。
良玉謀奪其印,殺城中人以劫之。
士民争匿其署;遂身坐門屏間,聽民入。
左兵辄破垣縱火,騰蛟急解印付家人,令速出城,毋為所得!拔劍将自刭,左兵擁之去。
良玉邀與同舟,不從;因置以别舟,以副将四人監之。
舟次漢陽門,乘間躍入江;四人亦自沈。
騰蛟漂泊十數裡至竹簰門,漁船救之;登岸,則漢壽亭侯廟也。
家人懷印者亦在,相視大驚;覓漁船,忽不見。
遠近共詫為神助,益歸心焉。
騰蛟乃由甯州轉浏陽,抵長沙;集舊将屬吏,痛哭盟誓,分士馬、舟車、糧饷各分任之。
權令堵胤錫為湖北巡撫,傅上瑞為湖南巡撫、章曠為總督監軍、周大啟提督學政;嚴起恒故衡永道,即督二郡軍食;吳晉錫以長沙推官攝郴桂道事。
就遣曠往諸路調兵,副将黃朝宣自燕子窩、張先璧自溆浦、劉承胤自武岡先後俱至,兵勢稍振。
而是時良玉抵九江,已死;南都亦亡。
閩中隆武帝立;上居南陽時,稔知騰蛟才且賢,委任益至。
旋闖賊李自成死于九宮山,其将劉體仁、郝搖旗等有衆四、五萬,以無主,将歸騰蛟;驟入湘陰,距長沙僅百裡。
城中初不知其來降也,懼甚。
朝宣即率兵還禦,上瑞請避之;騰蛟曰:『死于左、死于賊一也;何避為』!長沙知府周二南以千人往偵之,賊疑來襲,射殺之,從行者盡死;民益洶洶。
騰蛟與曠謀,以部将萬大鵬等二人持書往撫。
賊見止二騎,迎入演武場,飲以酒。
二人不交一言,相與痛飲畢,賊問來意;二人曰:『督師以湘陰褊小,不足容大軍;請即移駐長沙』。
因出書示雲:『公等歸朝,永保富貴』。
搖旗等喜,即随二人至。
騰蛟開誠撫慰,宴飲盡驩,以牛酒犒其從者;命先璧以卒三萬出郊馳射,旌旗蔽天。
搖旗等大喜,悉招餘黨來歸;驟增兵至十數萬,聲威大振。
未幾,自成後妻高氏與其弟一功、從子李錦擁衆數十萬逼常德乞撫,騰蛟馳檄令巡撫堵胤錫往撫之,安置荊州。
慮錦等跋扈難制,受降日過其營,請見高氏,執禮甚恭;高悅,戒錦毋負何、堵二公。
因是,卒無異志。
錦後賜名赤心、一功賜名必正,号其軍為「忠貞營」。
自成亂天下者二十年,陷帝都、覆廟社;其衆數十萬,一旦盡歸騰蛟,無不詫為異事。
而騰蛟上疏但雲:『元兇已除,宜告謝郊廟』;卒不言己功。
上大喜,立拜東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封定興伯,仍督楚師;而微疑自成死未确。
騰蛟言:自成實死,身首已縻爛;固辭封爵。
不允,且命規取兩江。
于是部署降卒,參以舊軍,題授朝宣、先璧為總兵官;與承胤、赤心、郝永忠、袁宗第、王進才及董英、馬進忠、馬士秀、曹志建、王允成、盧鼎并開鎮湖南、湖北間,所謂十三鎮者是也(永忠即搖旗,英、志建故中軍,餘皆良玉舊将也)。
騰蛟銳意東下;丙戌(一六四六)正月,拜表出師赴湘陰,期大會。
諸鎮觀望不進,獨赤心自湖北至;遇大兵,三戰三北而還。
諸鎮兵遂罷,騰蛟威望亦頓損。
諸鎮漸驕橫,朝宣貪殘尤甚,劫人而剝其皮;永忠效之。
騰蛟不能制。
上數議出關,為鄭氏所阻;騰蛟屢疏請幸贛州,協力取江西。
令永忠以精騎五千迎扈,永忠逗留不即前。
駕陷汀州,尋贛州亦失;騰蛟聞之恸哭,厲兵保境如常。
既聞永曆帝立,乃稍安。
尋進武英殿大學士,加太子太保。
騰蛟之建十三鎮也,以為衛長沙計。
及丁亥(一六四七)春,大兵下楚,則諸鎮複起而為盜;長沙不能守,騰蛟單騎走,更為先璧等所挾,展轉衡、永間。
尋與侍郎嚴起恒遇,走白牙市。
五月,上遣中使來,密告劉承胤罪狀,召詣行在;六月朔,詣武岡谒上。
上及太後皆召見,慰勞再三。
初,騰蛟薦承胤,由小校至大将,稱門生;已漸倨肆。
在長沙時,征其兵,怒不應;馳入黎平,執騰蛟子,索饷數萬。
更命章曠招之,始以衆至。
騰蛟為請封定蠻伯,且與為姻;承胤益驕。
既爵安國公、勳上柱國、賜尚方劍,翻嫌騰蛟出己上,欲奪其權;自請為戶部尚書,專辦饷務。
上弗許,因密召騰蛟為計;然固無如承胤何也。
騰蛟無兵,命以雲南援将趙印選、胡一青兵隸之。
及辭朝,賜銀币,遣廷臣郊餞;承胤伏甲将襲之,印選、一青力戰,殲其衆,還駐白牙。
八月,武岡破,承胤降。
上走靖州,尋走柳州,常德、寶慶、永州相繼盡失。
騰蛟退入桂林,南安侯郝永忠、宜章伯盧鼎亦先後至。
騰蛟與留守瞿式耜等議分地給諸将,俾各自為守;與桂林守将焦琏、滇營趙印選分路防全州。
十一月朔,王師自湖南逼全州,騰蛟督諸軍分戰,斬級無算,獲名馬、駱駝而還。
諸将連營并進,閣道亘三百裡;王師始退駐湖南。
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