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六

關燈
方巾不冠;亦不拜。

    王甚重之,授以職,不可;以方外禮,亦不可。

    王問:『宏光何君』?曰:『聖君』。

    問:『何以指昏為聖』?曰:『子不言父過』。

    問:『馬士英何相』?曰:『賢相』。

    問:『何指奸為賢』?曰:『不降即賢』。

    遂下獄。

    臨刑詩曰:『問我安身處,刀山是道場』!一卒左刃之,手顫,棄刀走;一卒右刃之,亦顫,棄刀走。

    端伯厲聲曰:『吾心不死,頭不可斷;盍刺吾心』!卒如之而絕。

    一仆拱立其側,揮之不去,亦見殺。

    魯王贈太常卿,谥「忠節」。

    我朝賜通谥,曰「烈愍」。

     吳家胤字繩如,松江華亭人。

    天啟甲子(一六二四)舉于鄉;曆官戶部主事,管理新饷。

    奉使至丹陽聞變,亟馳還。

    從者曰:『往則投死耳;幸而不遇難,且歸為後圖』!嘉胤曰:『是何言欤!君亡,則率土皆非明有也;我歸欲安之』!止車城外報恩寺,上書求存明社稷;不報。

    冠服,自缢于方正學祠。

    一仆欲解之;一仆曰:『嗟乎!主人有成言矣。

    解之必不聽,不如已也』!此仆亦從死。

    我朝賜通谥,曰「節愍」。

     龔廷祥字伯興,無錫人;馬世奇門人也。

    崇祯癸未進士(一六四三)。

    弘光帝立,廷祥不欲出;既念母老,冀得诰命以榮之,乃赴選。

    授中書舍人;乙酉(一六四五)四月,命始下。

    旬日間,揚州不守。

     南都覆,恸哭曰:『吾固知國祚必移,而不意如是其速也!吾豈〔忍〕背恩乎』!遺書戒其子善事祖母;詣文廟,肅衣冠拜孔子訖,大呼曰:『吾不負師友馬君常、劉湛六也』!自投武定橋下死。

    我朝賜通谥,曰「節愍」。

     陳龍正字惕龍,嘉善人;為高攀龍弟子。

    崇祯甲戌(一六三四)進士,授中書舍人。

     十一年(一六三八)五月,熒惑守心;十二年(一六三九)十月彗星見,冬至大雷電雨雹;十三年(一六四○)二月,京師大風,天黃日眚:龍正皆應诏條奏,大旨在聽言用人。

    又請墾荒;時中原殘破,有田不得耕。

    龍正據常理言之,給事中黃雲師、禦史黃澍遂诋為僞學;帝不問。

    禦史葉紹容謂堪任督輔,主事趙奕昌舉為真賢才;亦不用。

    久之,遷南京國子監丞。

     弘光時,用為祠祭員外郎。

    南都陷,絕粒死(或曰病死)。

     陳于階字詹一,上海人。

    嘗從大學士徐光啟學曆法,薦授欽天監五官挈壺正。

     南渡,令督造火器。

    及大清兵至,歎曰:『吾微員也,可以無死;然他日何以見徐公哉』!遂自經于天主堂。

    我朝賜通谥,曰「節愍」。

     又有葛征奇,官光祿卿;劉光弼,官戶部郎中;劉萬春,官禮部郎中;陳爊,官中書舍人:皆死于南都之難者(詳不可聞)。

    征奇字無奇,海甯人;崇祯戊辰(一六二八)進士。

    士民死者,則吳可箕,國子監生;休甯人,寄居南都。

    弘光帝出走,乃題詩衣襟,自缢于雞鳴山之關壯缪祠。

    黃金玺,江甯武舉人,題壁,自經死。

    陳士達,布衣也;投水死。

    迹最奇者,則投秦淮河之馮小珰,題詩百川橋之乞兒也;詩曰:『三百年來養士朝,如何文武盡皆逃!綱常留在卑田院,乞丐羞存命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