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五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小戴記」、「春秋内、外傳」以補之,經生家以為笃論。
晚入京師,遇寇變;着「甲申傳信錄」十卷,頗不失實。
有「赓笳集詩」。
又,陸啟浤字叔度,亦平湖貢生。
性豪邁,嘗大會詞人于金陵桃葉渡;妓有呼延紅菊者曰:『今日之集,惜無兩岸芙蕖』!啟浤乃複治具張燕;客至,則荷花盛開,蓋先一日購百缸碎而沈之也。
自是,十四樓中奉為上客。
既而走京師,詩名籍甚。
遇亂歸裡,扼窮而死;其友趙某诔之曰:『總君一身,頓殊今昔:翩翩五陵,蕭蕭四壁。
金散名成,人完代革』!聞者傷之。
周之浚字敬可,山陰人;劉宗周弟子。
與宗周子汋同入山,累受邏者之厄,流離遷播;每曰:『死則俱死,斷不負吾師以生』!既而薙發令嚴,相與披缁興福寺。
事定還家,則田宅盡為人奪,至無栖止之處。
或勸之訟;曰:『吾不忠不孝,投死他鄉;複何顔構獄與惡少對簿』!之浚,本世勳籍;初入宗周證人之社,衆以為左班官子弟忽之,竟以苦節寄食汋所以死。
同邑張應鳌字奠夫,亦宗周弟子;服勤最久。
宗周官南都時,邸舍蕭然;應鳌獨侍側。
嘗作「中興金鑒」,欲上之;不果。
丙戌(一六四六)後,講學山中。
久之卒。
董玚字符休,會稽人。
初為倪元璐弟子,後更事劉宗周。
國變後,披缁以壽終;手輯「劉子遺書」。
又,趙甸字禹功,亦會稽人。
少極貧,學黹養親;人稱趙孝子。
長遊宗周之門,傳其學。
丙戌(一六四六)後,隐于淄,賣畫自給;世所稱「璧林高士畫」者也。
晚乃講學偁山。
張應煜餘姚人;劉宗周弟子。
當宗周誓死時,勸擁諸藩起兵。
宗周謝以事不可為;曰:『然則此降城也,亦非先生死所』!宗周瞿然起曰:『子言是也』!遽出城。
劉應期字瑞當,慈溪貢生;劉宗周弟子也。
有聲複社中。
初與姜思睿齊名,稱姜、劉;繼與馮文偉齊名,稱劉、馮。
丙戌(一六四六)後,憂憤發于詩文,多僻思奧句;郁郁死。
又,同邑張成義字能信,亦宗周弟子也。
丙戌(一六四六)後起兵,不克;行遯去,不知所終。
陳确字幹初,海甯人。
好洛、閩之學,師事劉宗周。
與(下阙)......。
葉敦艮字靜遠,西安人;劉宗周弟子也。
國變後,棄諸生,教于裡塾;能昌明宗周之學,以「笃行君子」稱。
戴易字南枝,山陰人。
年七十餘,猶能作徑丈八分書。
吳中高士徐枋性孤峻,阖戶不見一人;特與易相得,稱老友。
枋殁,嫠婦孤孫,饘粥不繼。
謀葬于祖茔,而族人不可;易曰:『吾為俟齋任此事;一日不得,則吾一日不了』。
黧面繭足,彷徨山谷中;經年乃得地于鄧尉之西真如塢,價需三十金。
初求易八分書,非其人多不應;得者必厚酬。
至是,榜于門,一幅銀一錢;铢積寸累,悉歸之地,不他費一錢。
寓無隔宿炊,一蒼頭饑不能忍,辭去;己則寄食僧舍中,語及徐先生必流涕。
事竟以集。
吳江潘耒為作傳雲。
易出處不可詳,惟語操越音,數稱劉念台先生及酉、戌(一六四五~四六)間事雲。
張宗觀一名近道,字用賓、一字朗屋;朱士稚字伯虎、更字朗詣:皆山陰人。
時号山陰二朗,鹹以管、樂自命。
宗觀見詩人,則罵曰:『此雕蟲之徒也』!見士稚與人論詩,亦罵不置。
二人既負大志,故與慈溪魏耕、歸安錢缵曾、長洲陳三島稱莫逆交;聚謀通海上,破産結客。
士稚首為人所發,系獄;宗觀号呼于所知,斂赀賂獄吏,得不死。
既論釋宗觀,則大喜踴躍;夜渡江,為盜所殺。
然二朗實皆能詩,樂府、古風尤絕倫;陳子龍詩有雲『越國山川出霸才』,謂二朗也。
陳洪绶字章侯,諸暨人。
四歲,就讀婦翁家塾。
翁方治舍垩壁,洪绶入視之;良久,自累案登之,繪漢前将軍關侯像,長十餘尺。
翁見之,驚且拜。
錢塘藍瑛工寫生,洪绶嘗從學。
已而輕瑛;瑛亦自以為不及,曰:『此于畫,蓋天授也』!已而縱酒近婦人,或數十日不沐;客有求畫者,雖罄折至恭,勿與。
或置酒召妓,辄自索筆墨。
崇祯末,入赀為國子生。
魯監國時,以畫待诏。
王師下浙東,大将軍固山某從圍城中搜得洪绶,大喜。
令畫,不畫;刃迫之,不畫。
以酒與婦人誘之,畫。
久之,請彙所畫署名,乃大飲,夜抱畫寝;伺之,則已遁矣。
既乃混迹浮屠氏,自稱老遲,亦稱悔遲、亦稱老蓮;縱酒狎妓則如故。
醉後,語及國家淪喪、身世颠連、辄恸哭不已。
後畫名逾重,而意氣逾奇。
更數年,以疾卒。
有妾曰吳淨鬘,亦工花草。
邵以貫字得魯,餘姚人;門材最盛。
少與兄以發齊名。
性狷潔。
遭饑馑,倡設義倉;桑梓德之。
已國難大作,幾欲死;以母在不得,遂髡發為頭陀狀,走入雪窦山中妙高台。
僧道岩者,故鄞學官張廷賓也,亦姚産;乃依之。
苦身持力,不與人接。
尋以省母返故居;時黃尊素季子名宗會者,志節夙近,來同居其潭上園中。
相與夜讀謝臯羽「遊錄」,辄慕之曰:『方今豺虎滿天下,五嶽之志不可期矣。
四明二百八十峰近在卧榻,當使峰峰有吾二人屐齒』!于是遍走山中。
然山寨方不靖,所在多邏卒;二人者冠服奇古,踯躅其間,頻遭诘難,不為苦。
一日,忽入絕谷,罔知所向;俄而峰回路轉,松梧桐竹甚盛,有雞犬聲。
就之,祗一家;有幅巾者出曰:『客從何來』?語之以宅裡;笑曰:『吾亦姚人,避世居此』。
止二人宿;曰:『是名石屋山。
仆為陳從之,嘗監故大學士孫公嘉績軍。
公死海上,吾無所依,故來此耳』。
因相顧嗟歎曰:『是真桃源矣』!宗會嘗語人曰:『得魯自甲申(一六四四)後,頰輔間無日不有淚痕;其稍開笑口者,則遊山耳』。
未幾,宗會卒;孑然無所向,遂棄家投四明山中。
時尚有一妾不忍判,亦自為尼,偕隐山中之楊庵。
每日晨昏,各上堂禮佛;外此,雖茗粥不相通。
久之,并卒。
呂章成字裁之,餘姚人;大學士本之曾孫。
與陳函輝為意氣交。
函輝從魯監國于紹興,薦章成為翰林院待诏;章成曰:『悍将驕兵日肆寇抄,越城中颠踬狼狽,救死不遑;豈可為之日邪』!辭不赴。
函輝死,章成走哭于台州。
意有所觸,則惘惘獨行,欲得異人而友之;訪戴易于鄧尉,遇顧炎武于昌平。
已曆吳、齊、燕、越無所遇,乃歸。
病中,自毀其著述;曰:『此無用之虛談也』!所存有「浴日樓集」。
周容字鄮山,鄞人。
性跅弛不羁。
禦史徐殿臣一見賞契,由是著名。
後殿臣避迹天童,海寇掠之去;容奔赴,請以身質,而遣殿臣以饷贖。
既所許饷不償,容受刑梏,足為之跛,乘間竊歸;殿臣以為慚而容無怨言。
踰年,殿臣死,詩哭之,極哀;論者高之。
嘗舉鴻博,不就。
楊秉纮字郊牧,于推官文琦兄弟為父行;同與江上之役而不受官。
文琦兄弟死,秉纮以遺民領袖汐社。
著述甚多,而「江浙水利考」尤關實用。
子早卒,孫殇。
年踰八十,遭火,盡焚其書;偕老妻匍匐烈焰中,不死。
歎曰:『我已無國、無家;今又無書,是天多我也』!因自号「天多老人」。
然神明不衰,自言『得容膝地,著述尚可記錄』。
有延之課子者,欣然往;未設帳而卒。
二人皆鄞諸生。
周西字方人,定海布衣也。
少喜讀書,父母憐其孱弱,節制之。
西俟父母熟睡,篝燈讀;被蒙其影,令勿洩。
久之,被如墨。
有鄰婦挑之,卻不與語;婦愠曰:『真癡兒也』! 丙戌(一六四六),江上師潰,西年甫二十六,歎曰:『楊鐵崖稱老寡婦,今其時矣』!遂棄舉業,授徒鄞之寶林以養母。
己亥(一六五九),朱成功之師掠鄞;見西母豐碩,以為富家婦也,火熏之。
西抱母大恸,斫傷右手;旁一卒曰:『是孝子也!乞舍之』。
得免。
着有「勁草亭諸編」、「痛定集」,皆不傳。
嘗與友人書曰:『今日所斷不可者,妄以義士自欺也。
所謂義士者,當為蹈海之魯連、奮臂之陳涉、張良之報雠、翟義之讨賊、駱賓王之草檄、謝枋得之卻聘;否則,陳鹹之閉戶不出、梅福之為市卒、陶潛之為晉征士。
如吾蛟川、薛白瑜、陳鴻賓、艾仲可、鄭調甫諸先生逃名空谷,如疾風勁草老而逾壯,庶幾古人』!年六十八,卒。
範路字遵甫,蘭溪人;徒嘉興之梅會裡。
好學工詩。
崇祯辛巳(一六四一)歲大饑,人相食。
有族弟攜妻子将賣以求活者;路留之同飯糠籺,怡然不以為嫌。
晚年,賣藥長水市。
乍愚乍智,人莫測其所詣;門人私谥曰「貞簡先生」。
駱國挺字天植,故諸暨人,寄籍為鄞諸生;與華夏、王家勤、陸宇、高宇泰風格相伯仲。
乙酉(一六四五),從錢肅樂起義,破家輸饷。
戊子(一六四八)翻城之獄,降紳謝三賓欲并殺之;而帛書中無國挺名,乃散流言,謂『國挺議事成後,盡籍薦紳家以賞軍』。
蓋激衆怒以殺之也;遂被逮。
久之,得脫,家遂落;柴門土室,不接一客。
每歲值夏、家勤忌日,必緻祭,配以當年死事諸賢;哭聲徹外。
邏舟過之,不為怵。
嘗夜夢與張煌言相語荒亭木末間,恸哭驚其鄰人;因作「寒紀夢詩」。
憔悴三十年而卒。
朱金芝字漢生,亂後别署「忍辱道人」;鄞人也。
朱氏以好古世其家,藏鼎彜、金石甚富。
金芝更喜講學,從漳浦黃道周受「三易洞玑」之說;複社諸人争引重之。
甲申(一六四四),遇北都之難,削發南遯。
明年,江上兵起,以流滞他方不得與;往來英、霍山寨及太湖軍中,遺書戚人推官董德欽,邀之共事。
德欽答以海上之局,勸金芝歸赴同雠。
甫抵裡,而德欽以事洩死;金芝不為怵,好事益甚。
未幾被捕,亡命深山。
一日,幞被長往;叩所之?曰:『吾将排阊阖,故先訪三闾耳』。
自是,蹤迹遂絕。
或曰客何騰蛟幕中,或曰入滇中崎岖扈從死,或曰投
晚入京師,遇寇變;着「甲申傳信錄」十卷,頗不失實。
有「赓笳集詩」。
又,陸啟浤字叔度,亦平湖貢生。
性豪邁,嘗大會詞人于金陵桃葉渡;妓有呼延紅菊者曰:『今日之集,惜無兩岸芙蕖』!啟浤乃複治具張燕;客至,則荷花盛開,蓋先一日購百缸碎而沈之也。
自是,十四樓中奉為上客。
既而走京師,詩名籍甚。
遇亂歸裡,扼窮而死;其友趙某诔之曰:『總君一身,頓殊今昔:翩翩五陵,蕭蕭四壁。
金散名成,人完代革』!聞者傷之。
周之浚字敬可,山陰人;劉宗周弟子。
與宗周子汋同入山,累受邏者之厄,流離遷播;每曰:『死則俱死,斷不負吾師以生』!既而薙發令嚴,相與披缁興福寺。
事定還家,則田宅盡為人奪,至無栖止之處。
或勸之訟;曰:『吾不忠不孝,投死他鄉;複何顔構獄與惡少對簿』!之浚,本世勳籍;初入宗周證人之社,衆以為左班官子弟忽之,竟以苦節寄食汋所以死。
同邑張應鳌字奠夫,亦宗周弟子;服勤最久。
宗周官南都時,邸舍蕭然;應鳌獨侍側。
嘗作「中興金鑒」,欲上之;不果。
丙戌(一六四六)後,講學山中。
久之卒。
董玚字符休,會稽人。
初為倪元璐弟子,後更事劉宗周。
國變後,披缁以壽終;手輯「劉子遺書」。
又,趙甸字禹功,亦會稽人。
少極貧,學黹養親;人稱趙孝子。
長遊宗周之門,傳其學。
丙戌(一六四六)後,隐于淄,賣畫自給;世所稱「璧林高士畫」者也。
晚乃講學偁山。
張應煜餘姚人;劉宗周弟子。
當宗周誓死時,勸擁諸藩起兵。
宗周謝以事不可為;曰:『然則此降城也,亦非先生死所』!宗周瞿然起曰:『子言是也』!遽出城。
劉應期字瑞當,慈溪貢生;劉宗周弟子也。
有聲複社中。
初與姜思睿齊名,稱姜、劉;繼與馮文偉齊名,稱劉、馮。
丙戌(一六四六)後,憂憤發于詩文,多僻思奧句;郁郁死。
又,同邑張成義字能信,亦宗周弟子也。
丙戌(一六四六)後起兵,不克;行遯去,不知所終。
陳确字幹初,海甯人。
好洛、閩之學,師事劉宗周。
與(下阙)......。
葉敦艮字靜遠,西安人;劉宗周弟子也。
國變後,棄諸生,教于裡塾;能昌明宗周之學,以「笃行君子」稱。
戴易字南枝,山陰人。
年七十餘,猶能作徑丈八分書。
吳中高士徐枋性孤峻,阖戶不見一人;特與易相得,稱老友。
枋殁,嫠婦孤孫,饘粥不繼。
謀葬于祖茔,而族人不可;易曰:『吾為俟齋任此事;一日不得,則吾一日不了』。
黧面繭足,彷徨山谷中;經年乃得地于鄧尉之西真如塢,價需三十金。
初求易八分書,非其人多不應;得者必厚酬。
至是,榜于門,一幅銀一錢;铢積寸累,悉歸之地,不他費一錢。
寓無隔宿炊,一蒼頭饑不能忍,辭去;己則寄食僧舍中,語及徐先生必流涕。
事竟以集。
吳江潘耒為作傳雲。
易出處不可詳,惟語操越音,數稱劉念台先生及酉、戌(一六四五~四六)間事雲。
張宗觀一名近道,字用賓、一字朗屋;朱士稚字伯虎、更字朗詣:皆山陰人。
時号山陰二朗,鹹以管、樂自命。
宗觀見詩人,則罵曰:『此雕蟲之徒也』!見士稚與人論詩,亦罵不置。
二人既負大志,故與慈溪魏耕、歸安錢缵曾、長洲陳三島稱莫逆交;聚謀通海上,破産結客。
士稚首為人所發,系獄;宗觀号呼于所知,斂赀賂獄吏,得不死。
既論釋宗觀,則大喜踴躍;夜渡江,為盜所殺。
然二朗實皆能詩,樂府、古風尤絕倫;陳子龍詩有雲『越國山川出霸才』,謂二朗也。
陳洪绶字章侯,諸暨人。
四歲,就讀婦翁家塾。
翁方治舍垩壁,洪绶入視之;良久,自累案登之,繪漢前将軍關侯像,長十餘尺。
翁見之,驚且拜。
錢塘藍瑛工寫生,洪绶嘗從學。
已而輕瑛;瑛亦自以為不及,曰:『此于畫,蓋天授也』!已而縱酒近婦人,或數十日不沐;客有求畫者,雖罄折至恭,勿與。
或置酒召妓,辄自索筆墨。
崇祯末,入赀為國子生。
魯監國時,以畫待诏。
王師下浙東,大将軍固山某從圍城中搜得洪绶,大喜。
令畫,不畫;刃迫之,不畫。
以酒與婦人誘之,畫。
久之,請彙所畫署名,乃大飲,夜抱畫寝;伺之,則已遁矣。
既乃混迹浮屠氏,自稱老遲,亦稱悔遲、亦稱老蓮;縱酒狎妓則如故。
醉後,語及國家淪喪、身世颠連、辄恸哭不已。
後畫名逾重,而意氣逾奇。
更數年,以疾卒。
有妾曰吳淨鬘,亦工花草。
邵以貫字得魯,餘姚人;門材最盛。
少與兄以發齊名。
性狷潔。
遭饑馑,倡設義倉;桑梓德之。
已國難大作,幾欲死;以母在不得,遂髡發為頭陀狀,走入雪窦山中妙高台。
僧道岩者,故鄞學官張廷賓也,亦姚産;乃依之。
苦身持力,不與人接。
尋以省母返故居;時黃尊素季子名宗會者,志節夙近,來同居其潭上園中。
相與夜讀謝臯羽「遊錄」,辄慕之曰:『方今豺虎滿天下,五嶽之志不可期矣。
四明二百八十峰近在卧榻,當使峰峰有吾二人屐齒』!于是遍走山中。
然山寨方不靖,所在多邏卒;二人者冠服奇古,踯躅其間,頻遭诘難,不為苦。
一日,忽入絕谷,罔知所向;俄而峰回路轉,松梧桐竹甚盛,有雞犬聲。
就之,祗一家;有幅巾者出曰:『客從何來』?語之以宅裡;笑曰:『吾亦姚人,避世居此』。
止二人宿;曰:『是名石屋山。
仆為陳從之,嘗監故大學士孫公嘉績軍。
公死海上,吾無所依,故來此耳』。
因相顧嗟歎曰:『是真桃源矣』!宗會嘗語人曰:『得魯自甲申(一六四四)後,頰輔間無日不有淚痕;其稍開笑口者,則遊山耳』。
未幾,宗會卒;孑然無所向,遂棄家投四明山中。
時尚有一妾不忍判,亦自為尼,偕隐山中之楊庵。
每日晨昏,各上堂禮佛;外此,雖茗粥不相通。
久之,并卒。
呂章成字裁之,餘姚人;大學士本之曾孫。
與陳函輝為意氣交。
函輝從魯監國于紹興,薦章成為翰林院待诏;章成曰:『悍将驕兵日肆寇抄,越城中颠踬狼狽,救死不遑;豈可為之日邪』!辭不赴。
函輝死,章成走哭于台州。
意有所觸,則惘惘獨行,欲得異人而友之;訪戴易于鄧尉,遇顧炎武于昌平。
已曆吳、齊、燕、越無所遇,乃歸。
病中,自毀其著述;曰:『此無用之虛談也』!所存有「浴日樓集」。
周容字鄮山,鄞人。
性跅弛不羁。
禦史徐殿臣一見賞契,由是著名。
後殿臣避迹天童,海寇掠之去;容奔赴,請以身質,而遣殿臣以饷贖。
既所許饷不償,容受刑梏,足為之跛,乘間竊歸;殿臣以為慚而容無怨言。
踰年,殿臣死,詩哭之,極哀;論者高之。
嘗舉鴻博,不就。
楊秉纮字郊牧,于推官文琦兄弟為父行;同與江上之役而不受官。
文琦兄弟死,秉纮以遺民領袖汐社。
著述甚多,而「江浙水利考」尤關實用。
子早卒,孫殇。
年踰八十,遭火,盡焚其書;偕老妻匍匐烈焰中,不死。
歎曰:『我已無國、無家;今又無書,是天多我也』!因自号「天多老人」。
然神明不衰,自言『得容膝地,著述尚可記錄』。
有延之課子者,欣然往;未設帳而卒。
二人皆鄞諸生。
周西字方人,定海布衣也。
少喜讀書,父母憐其孱弱,節制之。
西俟父母熟睡,篝燈讀;被蒙其影,令勿洩。
久之,被如墨。
有鄰婦挑之,卻不與語;婦愠曰:『真癡兒也』! 丙戌(一六四六),江上師潰,西年甫二十六,歎曰:『楊鐵崖稱老寡婦,今其時矣』!遂棄舉業,授徒鄞之寶林以養母。
己亥(一六五九),朱成功之師掠鄞;見西母豐碩,以為富家婦也,火熏之。
西抱母大恸,斫傷右手;旁一卒曰:『是孝子也!乞舍之』。
得免。
着有「勁草亭諸編」、「痛定集」,皆不傳。
嘗與友人書曰:『今日所斷不可者,妄以義士自欺也。
所謂義士者,當為蹈海之魯連、奮臂之陳涉、張良之報雠、翟義之讨賊、駱賓王之草檄、謝枋得之卻聘;否則,陳鹹之閉戶不出、梅福之為市卒、陶潛之為晉征士。
如吾蛟川、薛白瑜、陳鴻賓、艾仲可、鄭調甫諸先生逃名空谷,如疾風勁草老而逾壯,庶幾古人』!年六十八,卒。
範路字遵甫,蘭溪人;徒嘉興之梅會裡。
好學工詩。
崇祯辛巳(一六四一)歲大饑,人相食。
有族弟攜妻子将賣以求活者;路留之同飯糠籺,怡然不以為嫌。
晚年,賣藥長水市。
乍愚乍智,人莫測其所詣;門人私谥曰「貞簡先生」。
駱國挺字天植,故諸暨人,寄籍為鄞諸生;與華夏、王家勤、陸宇、高宇泰風格相伯仲。
乙酉(一六四五),從錢肅樂起義,破家輸饷。
戊子(一六四八)翻城之獄,降紳謝三賓欲并殺之;而帛書中無國挺名,乃散流言,謂『國挺議事成後,盡籍薦紳家以賞軍』。
蓋激衆怒以殺之也;遂被逮。
久之,得脫,家遂落;柴門土室,不接一客。
每歲值夏、家勤忌日,必緻祭,配以當年死事諸賢;哭聲徹外。
邏舟過之,不為怵。
嘗夜夢與張煌言相語荒亭木末間,恸哭驚其鄰人;因作「寒紀夢詩」。
憔悴三十年而卒。
朱金芝字漢生,亂後别署「忍辱道人」;鄞人也。
朱氏以好古世其家,藏鼎彜、金石甚富。
金芝更喜講學,從漳浦黃道周受「三易洞玑」之說;複社諸人争引重之。
甲申(一六四四),遇北都之難,削發南遯。
明年,江上兵起,以流滞他方不得與;往來英、霍山寨及太湖軍中,遺書戚人推官董德欽,邀之共事。
德欽答以海上之局,勸金芝歸赴同雠。
甫抵裡,而德欽以事洩死;金芝不為怵,好事益甚。
未幾被捕,亡命深山。
一日,幞被長往;叩所之?曰:『吾将排阊阖,故先訪三闾耳』。
自是,蹤迹遂絕。
或曰客何騰蛟幕中,或曰入滇中崎岖扈從死,或曰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