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堅;練兵海宇,祗為乘時。
此何時也,兩越失守,三楚露布、八閩羽書,雷霆飛翰。
仆因起而匡扶帝室,克服神州:此忠臣義士得志之秋也。
即不然,謝良、平竹帛,舍黃、绮衣冠,一死靡他;豈谀詞浮說足以動其心哉!乃執事以書通,視仆僅為庸庸末流,可以利鈍興衰奪者。
譬諸虎仆戒途、雁奴守夜,既受其役而忘其哀。
在執事固無足怪,仆聞之怒發沖冠!執事固我明勳舊之裔,遼陽死事之孤也。
念祖宗之恩澤,當何如怨憤;思父母之患難,當何如動念!稍一轉移,不失為中興人物。
執事諒非情薄者,敢附數行以聞焉』。
七月,成功興師,以監軍會之北行,泊舟羊山。
山故多羊,殺之則風濤立至。
軍士不能戒,烹之;羊熟而禍作,碎船百餘,義陽王溺焉。
遂返旆,之舟山治舟。
己亥(一六五九)五月,會于台,悉師以行。
次崇明沙,謂成功曰:『崇沙為江海門戶,有懸洲可守;不若先定之,以為老營。
脫有疏虞,進退可據』。
不聽;因請以所部為前軍。
時大兵于金、焦間以鐵鎖橫江,謂之「滾江龍」;潭家洲岸皆西洋大炮。
煌言孤軍出入其間,成功遣将助之,令善泅者截斷滾江龍,将奪上流木城,而舟多為炮沒,不得前;乃登舵樓焚香祝天,飛火夾船下,遂以十舟翦江渡,木城俱潰。
明日成功至,城中出戰,不利。
成功欲趨金陵,煌言欲先鎮江;成功曰:『我頓兵鎮江,金陵援騎朝發夕至,奈何』?煌言曰:『我以偏師水道薄觀音門,金陵自救不暇,豈能他顧』!遂襲儀真;未至五十裡,而士民迎降。
六月二十七日,成功來告鎮江之捷,煌言兼程還抵觀音門,緻書成功,請以步卒陸行赴白下;乃成功從水道來。
大兵之征黔者凱旋,聞信馳至,同城守;于是嚴備已具。
秋七月朔,以哨卒七人乘虛掠江浦,取之。
初四日,成功水師方至;次日,蕪湖降書至。
成功慮江、楚援師,屬煌言駐蕪湖以控上遊。
煌言乃相度形勝,一軍出溧陽窺廣德,一軍鎮池州截上流,一軍拔和州以固釆石,一軍入甯國以逼徽州。
傳檄郡邑,大江南北相率送款:郡則太平、甯國、池州、徽州,縣則當塗、蕪湖、繁昌、宣城、甯國、南陵、太平、旌德、泾縣、貴池、銅陵、東流、建德、青陽、石埭、含山、巢縣、舒城、廬江、建平、高淳、溧陽,州則和州、廣德、無為,凡得四府、三州、二十二縣。
煌言考察官吏,黜陟廉明;江、楚、魯、衛人士多詣軍門受約束。
八月,方詣徽郡受降,而江甯之敗聞,乃亟返蕪湖。
初,煌言贻書成功曰:『師不可老,老則生變;宜速遣諸将分徇近邑。
如金陵出援,我則首尾相擊;如其自守,我則堅壁以待。
倘四面克複,則收兵鱗集,金陵在我掌中矣』。
成功以累捷自驕,又聞江北如破竹勢,謂城可旦夕下;但命八十三營牽連立屯,釋戈開宴,軍士捕魚、縱酒為樂。
而官軍之各路援師已長驅至,偵其不備,以輕騎穴城出襲,破前鋒,擒其将餘新。
倉猝間,士氣已餒,拔營遁;壘竈未安,大兵複傾城出,諸營瓦解。
成功之良将甘輝,馬蹶被擒,死;遂大敗。
成功亟登舟乘流下海,鎮江諸師并撤去。
先是,鎮江之捷,有漕督以援兵中道溺死。
松江水師提督馬逢知密以書請降,自巡撫而下皆欲出走;以故力勸成功持久觀變。
至是,江督郎廷佐複以書招,嚴拒之;廷佐乃發舟師扼其歸路。
煌言與諸将議入鄱陽招集故楊、萬諸子弟,号召江、楚。
八月七日,舟次銅陵,與援師之自楚來者遇;奮擊之,沈其四舟。
已而夜戰不利,義士魏耕請赴英、霍山寨;乃焚舟登陸,士卒尚數百人。
初之霍山,已受撫;乃轉入英山。
甫度東溪嶺而追者至,衆皆竄,相從止一童、一卒;迷失道路,茫茫無所歸。
念皖有故人賣藥于高浒埠,姑投之;則故人無在也。
故人之友,亦以觀變自江上來者,識為張司馬;憐其忠悃,教之由枞陽渡黃湓。
溯江而上,抵東流之張家灘登岸,走建德、祁門亂山間。
比又病瘧,力疾趨休甯,買舟入嚴陵。
已複山行,自東陽、義烏出天台,達海壖;樹纛鳴角,招集散亡。
成功聞之,亦遣兵來助。
海上有長亭鄉者,多田而苦潮;乃募義民築塘捍之。
遣使告敗于行在,且引咎;上專敕慰問,晉本部尚書。
庚子(一六六○),駐師林門;尋駐桃渚。
辛醜(一六六一
此何時也,兩越失守,三楚露布、八閩羽書,雷霆飛翰。
仆因起而匡扶帝室,克服神州:此忠臣義士得志之秋也。
即不然,謝良、平竹帛,舍黃、绮衣冠,一死靡他;豈谀詞浮說足以動其心哉!乃執事以書通,視仆僅為庸庸末流,可以利鈍興衰奪者。
譬諸虎仆戒途、雁奴守夜,既受其役而忘其哀。
在執事固無足怪,仆聞之怒發沖冠!執事固我明勳舊之裔,遼陽死事之孤也。
念祖宗之恩澤,當何如怨憤;思父母之患難,當何如動念!稍一轉移,不失為中興人物。
執事諒非情薄者,敢附數行以聞焉』。
七月,成功興師,以監軍會之北行,泊舟羊山。
山故多羊,殺之則風濤立至。
軍士不能戒,烹之;羊熟而禍作,碎船百餘,義陽王溺焉。
遂返旆,之舟山治舟。
己亥(一六五九)五月,會于台,悉師以行。
次崇明沙,謂成功曰:『崇沙為江海門戶,有懸洲可守;不若先定之,以為老營。
脫有疏虞,進退可據』。
不聽;因請以所部為前軍。
時大兵于金、焦間以鐵鎖橫江,謂之「滾江龍」;潭家洲岸皆西洋大炮。
煌言孤軍出入其間,成功遣将助之,令善泅者截斷滾江龍,将奪上流木城,而舟多為炮沒,不得前;乃登舵樓焚香祝天,飛火夾船下,遂以十舟翦江渡,木城俱潰。
明日成功至,城中出戰,不利。
成功欲趨金陵,煌言欲先鎮江;成功曰:『我頓兵鎮江,金陵援騎朝發夕至,奈何』?煌言曰:『我以偏師水道薄觀音門,金陵自救不暇,豈能他顧』!遂襲儀真;未至五十裡,而士民迎降。
六月二十七日,成功來告鎮江之捷,煌言兼程還抵觀音門,緻書成功,請以步卒陸行赴白下;乃成功從水道來。
大兵之征黔者凱旋,聞信馳至,同城守;于是嚴備已具。
秋七月朔,以哨卒七人乘虛掠江浦,取之。
初四日,成功水師方至;次日,蕪湖降書至。
成功慮江、楚援師,屬煌言駐蕪湖以控上遊。
煌言乃相度形勝,一軍出溧陽窺廣德,一軍鎮池州截上流,一軍拔和州以固釆石,一軍入甯國以逼徽州。
傳檄郡邑,大江南北相率送款:郡則太平、甯國、池州、徽州,縣則當塗、蕪湖、繁昌、宣城、甯國、南陵、太平、旌德、泾縣、貴池、銅陵、東流、建德、青陽、石埭、含山、巢縣、舒城、廬江、建平、高淳、溧陽,州則和州、廣德、無為,凡得四府、三州、二十二縣。
煌言考察官吏,黜陟廉明;江、楚、魯、衛人士多詣軍門受約束。
八月,方詣徽郡受降,而江甯之敗聞,乃亟返蕪湖。
初,煌言贻書成功曰:『師不可老,老則生變;宜速遣諸将分徇近邑。
如金陵出援,我則首尾相擊;如其自守,我則堅壁以待。
倘四面克複,則收兵鱗集,金陵在我掌中矣』。
成功以累捷自驕,又聞江北如破竹勢,謂城可旦夕下;但命八十三營牽連立屯,釋戈開宴,軍士捕魚、縱酒為樂。
而官軍之各路援師已長驅至,偵其不備,以輕騎穴城出襲,破前鋒,擒其将餘新。
倉猝間,士氣已餒,拔營遁;壘竈未安,大兵複傾城出,諸營瓦解。
成功之良将甘輝,馬蹶被擒,死;遂大敗。
成功亟登舟乘流下海,鎮江諸師并撤去。
先是,鎮江之捷,有漕督以援兵中道溺死。
松江水師提督馬逢知密以書請降,自巡撫而下皆欲出走;以故力勸成功持久觀變。
至是,江督郎廷佐複以書招,嚴拒之;廷佐乃發舟師扼其歸路。
煌言與諸将議入鄱陽招集故楊、萬諸子弟,号召江、楚。
八月七日,舟次銅陵,與援師之自楚來者遇;奮擊之,沈其四舟。
已而夜戰不利,義士魏耕請赴英、霍山寨;乃焚舟登陸,士卒尚數百人。
初之霍山,已受撫;乃轉入英山。
甫度東溪嶺而追者至,衆皆竄,相從止一童、一卒;迷失道路,茫茫無所歸。
念皖有故人賣藥于高浒埠,姑投之;則故人無在也。
故人之友,亦以觀變自江上來者,識為張司馬;憐其忠悃,教之由枞陽渡黃湓。
溯江而上,抵東流之張家灘登岸,走建德、祁門亂山間。
比又病瘧,力疾趨休甯,買舟入嚴陵。
已複山行,自東陽、義烏出天台,達海壖;樹纛鳴角,招集散亡。
成功聞之,亦遣兵來助。
海上有長亭鄉者,多田而苦潮;乃募義民築塘捍之。
遣使告敗于行在,且引咎;上專敕慰問,晉本部尚書。
庚子(一六六○),駐師林門;尋駐桃渚。
辛醜(一六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