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五十五

關燈
前翰林院檢讨加詹事府贊善銜六合徐鼒譔 列傳第四十八 文苑 艾南英(章世純、羅萬藻)張釆李世熊紀文疇(子許國、保國)錢秉镫(嚴炜)王宏撰徐夜(補)屈大均(陳恭尹)(補) 艾南英(章世純、羅萬藻)張釆李世熊紀文疇(子許國、保國) 錢秉镫(嚴炜)王宏撰徐夜(補)屈大均(陳恭尹)(補) 艾南英字千子,東鄉諸生;于學無所不窺。

    萬曆末,場屋文腐爛,南英深疾之;與同郡章世純、羅萬藻、陳際泰以興起斯文為任,刻四家文行之世。

    世人翕然歸之,稱為章、羅、陳、艾。

    天啟甲子(一六二四),舉于鄉;對策,有譏刺魏忠賢語,停三科。

    崇祯時,會試久不第;而文名日高,與翰林錢謙益相應和,排诋王、李、锺、譚不遺餘力。

     乙酉(一六四五),南都陷,益王由本起兵建昌;南英與族人艾命新集諸紳招劉琦、楊獨龍、僧丹竹等三十六将,就家歃血訂盟,分陴拒守。

    事敗,走閩;陳「十可憂」疏。

    隆武帝召見,授兵部主事;尋改禦史。

    汀州之變,抑郁死。

     南英肯任事,而負氣陵物。

    嘗與雲間陳子龍論文,南英主先秦、西漢,子龍主東漢,至攘臂相詈。

    與周锺以名相忌;隆武二年(一六四六),锺之友人湯來賀以運饷擢侍郎,南英遷怒劾之;人诮其褊。

     四家中,惟際泰早卒。

    世純字大力,臨川人;舉天啟辛酉(一六二一)鄉試。

    崇祯中,官柳州知府,年已七十矣;聞京師變,悲憤成疾死。

    萬藻字文止,亦臨川人;天啟丁卯(一六二七)舉于鄉。

    崇祯中行保舉法,祭酒倪元潞以萬藻應诏;不就。

    弘光時,官上杭知縣。

    隆武帝立,擢禮部主事。

    哭南英而殡之,數月卒。

     張釆字受先,太倉人;與同裡張溥号「婁東二張」。

    釆中崇祯戊辰(一六二八)進士,溥亦以歲貢生入都;名噪公卿間。

    已釆官臨川知縣;溥以辛未(一六六三)成進士,改庶吉士,乞假歸。

    集名士結複社,交遊日廣,聲氣通朝右。

    所品題,頗能為榮辱;執政惡之。

    裡人陸文聲輸資為監生,求入社;不許。

    又嘗以事為釆所辱;詣阙,言溥、釆倡複社亂天下。

    溫體仁方柄國,下所司。

    提學道倪元珙、兵備馮元揚、知州周仲連言複社無可罪;奉嚴旨貶斥。

    蘇州推官周之夔、刑部侍郎蔡奕琛先後讦溥并及釆結黨亂政;诏責溥、釆回奏。

    溥已前卒;釆上言:『複社非臣事。

    然臣與溥生平相淬砺;死避網羅,負義圖全,誼不出此!念溥日夜解經、論文,矢心報稱;曾未一日服官,懷忠入地。

    即今嚴綸之下,并不得泣血自明,良足哀悼』!是時體仁已罷;周延儒再相,方求解于東林。

    疏上,事即解。

     釆才名亞于溥;溥性寬,泛交博愛。

    釆特嚴毅,喜甄别可否;人有過,辄面斥之。

    知臨川時,摧強扶弱,聲大起;移疾歸,士民泣送載道。

    家居時,知州劉士鬥、錢肅樂、嚴重之以奸蠹詢;釆片紙報,鹹置之法。

    弘光時,起禮部主事,進員外郎。

    時庶務草創,征文議禮頗有功;乞假去。

     南都失守,奸人銜釆者,群擊之死,複錐刺之。

    已而蘇,避之鄰邑。

    又三年,卒。

     李世熊,甯化人;字符仲,号寒支子。

    博覽載籍,為文雄峭凄麗;久困諸生。

    隆武時,大學士黃道周、都禦史何楷、禮部侍郎曹學佺交章薦其異才博學;征拜翰林院博士,趣赴廷試。

    世熊疏辭曰:『臣奉旨顫悸,背汗流踵。

    臣髫年在泮,九踬場屋;鼯鼠之技,敗露盡矣。

    非有秘韬潛德,遲久俟今乃彰也。

    陛下徇三臣之過舉,意僮傭為異才;是恃薦舉為得烏之羅也。

    臣愚以為薦舉匪人,臣其一也;由臣例之,滔滔皆是也。

    敢為陛下曆陳之,可乎?陛下登極恩诏一款:「每縣舉真才三人」。

    臣謂天下中人多而異才寡,鄧、馮、寇、賈,天下無二、三也;況一邑乎!若鄉曲願人,無裨緩急,何取每縣三人充斥仕路哉!自臣所見,郡邑舉士,蓋有目不識六籍而冒以宏博之科、夢未見七書而獎以孫吳之略者。

    學官以頹堕之年,識趣卑污;士子以蠅蟻之情,夤膻走窦。

    其整身方潔、骨氣冰棱,守令聞名而不識面者,雖老死牖下,無緣登薦剡也。

    如是,則舉者不才、才者不舉;臣以為郡邑薦舉可廢矣。

    至于藩王閣部、院寺台省、監司方面各有薦士,非瑣瑣姻娅,則纨褲子弟也;非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