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宄,而奸宄益多:此緝事之弊也。
若夫刑不上大夫,祖宗忠厚立國之本。
及逆瑾用事,始去衣受杖。
刑章不歸司敗,撲責多及直臣;本無可殺之罪,乃加必死之刑。
血濺玉階、肉飛金陛,班行削色,氣短神搖。
即恤錄随頒,已魂驚骨削矣。
朝廷徒受愎谏之名,天下反歸忠直之譽:此廷杖之弊也。
三者弊政,當永行禁革』。
疏入,群奄共撓之。
大學士姜曰廣力争之;乃命五城禦史察訪,不設緝事官。
督輔部将于永绶、劉肇基、陳可立、張應夢領馬兵千人駐防京口,浙江入衛都司黃之奎亦部水陸兵三、四千戍其地。
馬兵以賤值攫小兒,爪傷兒額;浙兵不平,縛馬兵而投之江。
馬兵大恨,馳馬來鬥。
浙營守備李大開诃之不下,大開抽矢射數人;馬兵遂大哄,射殺大開,恣焚掠,死者四百人。
嘩而曰:『四鎮以殺搶封伯,吾何憚不為雠殺哉』!彪佳聞之,擐甲馳往,永绶等遁去;疏劾四将罪,恤難民,民大悅。
自是,兵将調集聽本處撫臣節制,着為令焉。
時高傑、劉澤清開藩江北,顧未嘗忘情江南也。
憚彪佳威望,以書通問;彪佳報書,感以大義。
自是,無一卒渡江者。
傑駐爪洲,嘗以書克期會于大觀樓;意彪佳文士畏縮,必不敢輕渡江。
至期,風大作,彪佳掉小舟從小吏數人出沒波浪中,須臾泊岸。
傑大駭異,撤兵衛下拜曰:『不意公之勇亦如是也』!彪佳披肝膈,勉以共獎王室,慷慨流涕;傑曰:『傑閱人多矣,如公者甘為之死。
公一日在吳,傑一日遵公約矣』!張筵驩飲而别。
馬士英輩嫉彪佳甚,嗾私人朱統■〈金類〉劾之。
禦史張孫振希士英旨,亦劾彪佳謂:『初沮登極者,立潞王也』。
彪佳乃移疾去,吳民泣而送之;遂隐于雲門山。
明年,南都不守,我貝勒以貂、參聘之;因絕粒。
妻商氏慮其死,防守之;乃绐之曰:『此非詞命所能卻,當身至杭辭以疾耳』。
家人信之。
閏六月四日,至寓園與其友祝山人飲。
至夜分,攜燭書幾上曰:『圖功為其難,潔身為其易。
吾為其易者,聊在潔身志;含笑入九泉,浩然留天地』。
又書曰:『已治棺寄蕺山戒珠寺,可取斂我』!投梅花閣下淺水中,端坐死;年四十有四。
隆武時,贈少保、兵部尚書,谥「忠敏」。
我朝賜專谥,曰「忠惠」。
妻商氏(另有傳),子理孫、班孫。
班孫,字奕喜,小字季郎;其兄曰理孫,字奕慶。
以大功兄弟次其行,故世呼曰祁氏五、六兩公子。
班孫生時,母商氏夢一老衲入室。
生有美姿,白如瓠。
而雙足重趼,日行數百裡無倦;又時時喜跏趺坐。
彪佳盡節未二旬,東江兵起。
其群從之長曰鴻孫者,嘗與彪佳同學劉宗周門下;将兵江上,冀有申從父志。
于是理孫、班孫罄家饷之,與黃氏世忠營勒。
事敗,鴻孫走死。
班孫之婦翁朱兆宣者,故總督燮元公子也;戒班孫曰:『勿更從事焦原矣』!弗聽。
祁氏淡生堂藏書甲江、浙,其諸子尤豪,熹結客。
洎二子兄弟自任以故國之喬木,雖屠沽、販豎有一技長,亦兼收并蓄。
家居山陰之梅墅,其園亭在寓山,複壁大隧莫能诘。
慈溪布衣魏耕者,狂走四方,思得一當;二子與稱莫逆。
耕酒色有奇癖,禮法之士莫敢許;而二子獨以忠義故,曲奉之。
每至,則盛陳越酒,呼若邪溪娃以薦客。
又發故藏壬遁、劍術編,遍約同裡朱稚、張宗觀輩密謀大計。
壬寅(一六六二),耕蠟書通海事發;捕者曰:『苕上,耕婦家;梅墅,耕死友』。
官兵亟發,果得耕;遂并縛二子去。
兄弟争承其獄;友人納賂宥其兄,以班孫遣戍遼左。
理孫竟以痛弟,郁郁死。
乙巳,班孫脫身歸,裡社中漸物色之,乃祝發于吳之堯峰。
尋主毗陵馬鞍山寺,稱「咒林明大師」。
士大夫相傳曰:『是何浮屠氏!但熹議論古今。
每及先朝,則掩面哭』。
然終莫有知之者。
嘗于曲■〈盝〉座上摩其足,喟然發難曰:『使我困此間者,汝耳』!癸醜冬十月旬又一日,忽沐浴,竟曳杖繞堂走曰:『我将西歸也』!入暮,跏趺坐,垂眉久之;既複張目周視,又久而後逝。
發其箧,有所著「東行風俗記」、「紫芝軒集」;且得遺教,欲歸祔。
人始知為山陰祁氏子之自關外來者,遂如其教歸葬焉(按丁巳為一六七七年、癸醜為一六七三年,兩者必有一誤。
此系轉據李瑤「繹史摭遺」,因沿誤)。
吳伯默字志讷,泰順人。
倜傥尚義,才智過人;商于蘇。
甲申(一六四四)三月聞國變,傾裝助軍,效力行間。
巡撫祁彪佳授太倉營千總,奉檄教蒼頭軍戰法。
江蘇破,不知所終(泰順林用霖增補)。
若夫刑不上大夫,祖宗忠厚立國之本。
及逆瑾用事,始去衣受杖。
刑章不歸司敗,撲責多及直臣;本無可殺之罪,乃加必死之刑。
血濺玉階、肉飛金陛,班行削色,氣短神搖。
即恤錄随頒,已魂驚骨削矣。
朝廷徒受愎谏之名,天下反歸忠直之譽:此廷杖之弊也。
三者弊政,當永行禁革』。
疏入,群奄共撓之。
大學士姜曰廣力争之;乃命五城禦史察訪,不設緝事官。
督輔部将于永绶、劉肇基、陳可立、張應夢領馬兵千人駐防京口,浙江入衛都司黃之奎亦部水陸兵三、四千戍其地。
馬兵以賤值攫小兒,爪傷兒額;浙兵不平,縛馬兵而投之江。
馬兵大恨,馳馬來鬥。
浙營守備李大開诃之不下,大開抽矢射數人;馬兵遂大哄,射殺大開,恣焚掠,死者四百人。
嘩而曰:『四鎮以殺搶封伯,吾何憚不為雠殺哉』!彪佳聞之,擐甲馳往,永绶等遁去;疏劾四将罪,恤難民,民大悅。
自是,兵将調集聽本處撫臣節制,着為令焉。
時高傑、劉澤清開藩江北,顧未嘗忘情江南也。
憚彪佳威望,以書通問;彪佳報書,感以大義。
自是,無一卒渡江者。
傑駐爪洲,嘗以書克期會于大觀樓;意彪佳文士畏縮,必不敢輕渡江。
至期,風大作,彪佳掉小舟從小吏數人出沒波浪中,須臾泊岸。
傑大駭異,撤兵衛下拜曰:『不意公之勇亦如是也』!彪佳披肝膈,勉以共獎王室,慷慨流涕;傑曰:『傑閱人多矣,如公者甘為之死。
公一日在吳,傑一日遵公約矣』!張筵驩飲而别。
馬士英輩嫉彪佳甚,嗾私人朱統■〈金類〉劾之。
禦史張孫振希士英旨,亦劾彪佳謂:『初沮登極者,立潞王也』。
彪佳乃移疾去,吳民泣而送之;遂隐于雲門山。
明年,南都不守,我貝勒以貂、參聘之;因絕粒。
妻商氏慮其死,防守之;乃绐之曰:『此非詞命所能卻,當身至杭辭以疾耳』。
家人信之。
閏六月四日,至寓園與其友祝山人飲。
至夜分,攜燭書幾上曰:『圖功為其難,潔身為其易。
吾為其易者,聊在潔身志;含笑入九泉,浩然留天地』。
又書曰:『已治棺寄蕺山戒珠寺,可取斂我』!投梅花閣下淺水中,端坐死;年四十有四。
隆武時,贈少保、兵部尚書,谥「忠敏」。
我朝賜專谥,曰「忠惠」。
妻商氏(另有傳),子理孫、班孫。
班孫,字奕喜,小字季郎;其兄曰理孫,字奕慶。
以大功兄弟次其行,故世呼曰祁氏五、六兩公子。
班孫生時,母商氏夢一老衲入室。
生有美姿,白如瓠。
而雙足重趼,日行數百裡無倦;又時時喜跏趺坐。
彪佳盡節未二旬,東江兵起。
其群從之長曰鴻孫者,嘗與彪佳同學劉宗周門下;将兵江上,冀有申從父志。
于是理孫、班孫罄家饷之,與黃氏世忠營勒。
事敗,鴻孫走死。
班孫之婦翁朱兆宣者,故總督燮元公子也;戒班孫曰:『勿更從事焦原矣』!弗聽。
祁氏淡生堂藏書甲江、浙,其諸子尤豪,熹結客。
洎二子兄弟自任以故國之喬木,雖屠沽、販豎有一技長,亦兼收并蓄。
家居山陰之梅墅,其園亭在寓山,複壁大隧莫能诘。
慈溪布衣魏耕者,狂走四方,思得一當;二子與稱莫逆。
耕酒色有奇癖,禮法之士莫敢許;而二子獨以忠義故,曲奉之。
每至,則盛陳越酒,呼若邪溪娃以薦客。
又發故藏壬遁、劍術編,遍約同裡朱稚、張宗觀輩密謀大計。
壬寅(一六六二),耕蠟書通海事發;捕者曰:『苕上,耕婦家;梅墅,耕死友』。
官兵亟發,果得耕;遂并縛二子去。
兄弟争承其獄;友人納賂宥其兄,以班孫遣戍遼左。
理孫竟以痛弟,郁郁死。
乙巳,班孫脫身歸,裡社中漸物色之,乃祝發于吳之堯峰。
尋主毗陵馬鞍山寺,稱「咒林明大師」。
士大夫相傳曰:『是何浮屠氏!但熹議論古今。
每及先朝,則掩面哭』。
然終莫有知之者。
嘗于曲■〈盝〉座上摩其足,喟然發難曰:『使我困此間者,汝耳』!癸醜冬十月旬又一日,忽沐浴,竟曳杖繞堂走曰:『我将西歸也』!入暮,跏趺坐,垂眉久之;既複張目周視,又久而後逝。
發其箧,有所著「東行風俗記」、「紫芝軒集」;且得遺教,欲歸祔。
人始知為山陰祁氏子之自關外來者,遂如其教歸葬焉(按丁巳為一六七七年、癸醜為一六七三年,兩者必有一誤。
此系轉據李瑤「繹史摭遺」,因沿誤)。
吳伯默字志讷,泰順人。
倜傥尚義,才智過人;商于蘇。
甲申(一六四四)三月聞國變,傾裝助軍,效力行間。
巡撫祁彪佳授太倉營千總,奉檄教蒼頭軍戰法。
江蘇破,不知所終(泰順林用霖增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