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

關燈
勳戚須敬禮士大夫,與地方相安,不得非法罔利』!欽天監奏日月色甚赤;上曰:『是何分野、何無占候?其訪術者舉用』。

     甲戌(二十一日),進蔡奕琛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

     乙亥(二十二日),追封弟由榘颍王,谥曰「沖」。

     丙子(二十三日),改上思宗廟号曰「毅宗」。

    封慈爚崇王。

    贈死事武臣沈壽崇、知府王行儉、知縣李允在等官蔭。

     丁醜(二十四日),止滇、黔援兵。

    禦史袁宏勳疏攻袁繼鹹,左良玉救之,并言「要典」宜焚。

    上谕曰:『此朕家事,列聖父子兄弟之間數十年無纖毫間言,諸臣妄興誣構;卿一細閱,亦當倍增悲憤。

    但與見在廷臣無關,悉從寬宥,不必疑猜』! 戊寅(二十五日),李自成走承天。

     己卯(二十六日),鑄各衙門印,去「南京」字。

     是月,闖賊複犯鄖陽,守将王光恩禦卻之。

     三月乙酉(初二日),僧大悲伏誅。

     丁亥(初四日),命王永吉帶撫淮、安,衛胤文兼撫徐、揚。

    複溫體仁谥蔭。

    召勳臣朱國弼等、閣臣馬士英等、翰林劉正宗等入見武英殿,面谕同府部、九卿、科道辨驗北來太子真僞。

    日午,群臣奏『系故驸馬都尉王昺侄孫王之明,曾侍衛東宮;家破南奔,鴻胪少卿高夢箕家丁穆虎教之詐稱太子』。

    乃下中城兵馬司獄。

    即擢楊維垣為都察院左副都禦史。

     戊子(初五日),以太監喬上總理兩淮鹽課。

     己醜(初六日),我大清兵取郾城,又取西平。

    闖賊逼承天,左良玉遣使告急;命督臣何騰蛟禦之。

     辛卯(初八日),我大清兵取上蔡。

     壬辰(初九日),以耿廷箓為都察院右佥都禦史,巡撫四川。

    命百官會審北來太子于午門外。

    闖賊寇潛江。

    河南有婦人童氏自稱王邸元妃,巡按禦史陳潛夫具儀從送至京;上怒,下童氏錦衣衛獄,并逮潛夫。

     癸巳(初十日),遙祭諸陵。

     乙未(十二日),阮大铖薦馬士英之子錫為京營總兵官。

     戊戌(十五日),命黃斌卿以原官挂征蠻将軍印,鎮守廣西;方國安挂鎮南将軍印充總兵官,駐防池口。

     己亥(十六日),徙崇王慈爚居福州。

    上懿安皇後谥曰「孝哀慈靖、恭惠溫貞、偕天協聖哲皇後」,更恭皇帝谥曰「孝皇帝」。

    命黃得功移鎮廬州,與劉良佐合力防禦。

     壬寅(十九日),思宗忌日,上于宮中舉哀;百官于太平門外設壇遙祭,以東宮、二王祔。

     癸卯(二十日),命三法司覆審北來太子等。

    黃得功、劉良佐、左良玉、何騰蛟、袁繼鹹各疏論北來太子事;良佐疏兼及童氏事,言上為群臣所欺,将使天倫絕滅。

    上曰:『朕元妃黃氏,先朝冊封,不幸夭逝;繼妃李氏,又已殉難。

    登極之初,即追封後号,诏示海内。

    卿為大臣,豈不聞知!童氏不知何處妖婦,詐冒朕妃。

    朕初為郡王,有何東、西二妃?據供是邵陵王宮人,尚未悉真僞。

    王之明是驸馬王昺之侄孫,避難南來,高夢箕家丁穆虎教令冒認東宮:正在嚴究。

    若果真實,朕于夫妻、伯侄之間豈無天性,況宮媵相從患難者頗多。

    朕于先帝無纖芥之嫌,因宗社無主,不得已從群臣之請,勉承重寄;豈有利天下之心,忍加毒害于其血脈!至于舉朝文武,誰非先帝舊臣、誰不如卿?肯昧心至此!朕夫妻之情,又豈群臣所能欺蔽!但太祖之天潢、先帝之遺體,不可以異姓頑童渎亂宗祏;宮闱風化所關,豈容妖婦闌入!國有大綱、法有常刑,卿不得妄聽妖訛,猥生疑議』!因命法司将二案審明情節傳示中外,以釋群疑。

    時流言益甚,史可法疏請召對,以息群嚣;上谕止之。

    封外戚黃九鼎為雒中伯。

    加朱大典兵部尚書兼右副都禦史,巡撫應天。

     乙巳(二十二日),我大清兵取歸德,巡按禦史淩駉及其從子潤生死之。

     丁未(二十四日),許罪廢諸臣輸銀複官。

     戊申(二十五日),左良玉舉兵反,焚武昌東下。

     己酉(二十六日),以錢繼登為都察院右佥都禦史,總理兩淮鹽法兼督江防。

    罷巡鹽禦史。

     壬子(二十九日),我大清兵取颍州,複取太和縣。

    王永吉請饬史可法、衛胤文共保徐州,士英不聽。

    加李本身太子太保、左都督。

    遣使冊封琉球國王。

     是月,川省督師王應熊、總督樊一蘅、攝巡撫馬幹、參政劉鱗長、副将曾英、朱化龍、同知詹天顔、宗室進士朱奉■〈金尹〉、舉人鄭延爵、武進士楊展、土司楊之明、馬京、馬亭各起兵讨獻賊,收複州縣;獻賊乃大殺四川紳士及其僞官。

     夏四月癸醜朔,禦史畢十臣奏:孟夏時享太廟,陪祀官多不至者。

    以左兵東下,命史可法督諸軍渡江入援。

     丙辰(初四日),左良玉兵陷九江,尋死,其子夢庚自稱「留後」;命阮大铖、劉孔昭帥師禦之。

    左夢庚兵陷建德。

     戊午(初六日),陷彭澤;己未(初七日),陷東流。

    命阮大铖會同黃得功堵剿。

     庚申(初八日),光時亨、周锺、武愫伏誅;同日賜周镳、雷演祚自盡。

     辛酉(初九日),黃得功駐兵荻港。

    是日,我大清兵自歸德分道南下,總兵李成棟遁;遂入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