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
關燈
小
中
大
宏圖太子少師、文淵閣大學士,姜曰廣太子少保、文淵閣大學士,馬士英太子太師、武英殿大學士,王铎太子少保、文淵閣大學士;予蔭有差。
壬戌(初七日),以賀世壽為戶部尚書兼都察院右佥都禦史,總督倉場。
複東廠;給事中袁彭年疏争,降浙江按察司照磨。
起前薊督丁魁楚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禦史,總督河南、湖廣軍務,巡撫承德、襄陽等處。
甲子(初九日),獻賊陷成都,蜀王至澍及妃邱氏以下皆遇害,撫臣龍文光、劉之勃、道臣劉士鬥等皆死之。
連陷崇慶、新津、漢、彭、什邡、綿、綿竹、仁壽、汶川九州島縣,知崇慶州王勵精、知仁壽縣劉三策死之(詳「忠義」傳)。
乙醜(初十日),恤殉難湖廣舉人陳萬策、李開先等。
丁卯(十二日),逮降賊臣光時亨、周锺、項煜。
辛未(十六日),太後至南京。
壬申(十七日),起樊一蘅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禦史,總督川、陝軍務。
起佥事越其傑為都察院右佥都禦史,巡撫河南兼轄颍、亳二州軍務。
癸酉(十八日),命修西宮之西園第一所為皇太後宮。
乙亥(二十日),命吏部察才品堪用者,發督輔軍前補地方官。
内批:以張捷為吏部左侍郎。
丙子(二十一日),下降賊臣光時亨等于獄,逮前按察司佥事雷演祚、禮部員外郎周镳。
丁醜(二十二日),封太後弟鄒存義為大興伯,世襲。
贈吳三桂父勷遼國公、母祖氏遼國夫人。
恤死節生員許琰。
戊寅(二十三日),命王永吉戴罪督山東軍務。
庚辰(二十五日),命選淑女、内官;科、道交章谏,不聽。
辛巳(二十六日),賜北京死節諸臣範景文等贈谥;立廟于雞鳴山,賜額「旌忠」。
壬午(二十七日),改前大學士王應熊為兵部尚書,總督川、廣、雲、貴等處,專辦蜀寇;賜尚方劍便宜行事。
封總兵鄭芝龍為南安伯。
命停薦舉。
禁非言官而上疏者。
癸未(二十八日),革楚撫王揚基任,聽勘。
乙酉(三十日),内批:以阮大铖為兵部添注右侍郎,巡閱江防;劉宗周劾奏,不聽。
是月,我大清兵大敗闖賊于府谷。
九月丙戌朔,高傑以兵襲黃得功于儀真,史可法和解之。
浙江奉化布衣方翼明疏劾馬士英,下之獄。
戊子(初三日),複前薊督趙光忭官。
己醜(初四日),纂修玉牒。
恤湖廣殉難諸臣許文岐、蔡道憲等。
高傑請瓜洲、泰興、邵伯鹽稅助軍,許之。
命張成福以都督佥事充山東、河北總兵官。
庚寅(初五日),裁各省布政司右布政使。
辛卯(初六日),禦經筵。
命撰起居注。
癸巳(初八日),逮禦史黃澍,不至。
大學士姜曰廣罷。
命修「思宗實錄」。
甲午(初九日),左都禦史劉宗周罷。
給事中熊汝霖疏陳時事,奪俸三月。
命黃斌卿移屯九江、黃蜚屯蕪湖采石、鄭鴻逵屯鎮江。
丙申(十一日),以王之綱充總兵官,挂蕩寇将軍印,鎮守河南。
命禦史淩駉聯絡河南、北直。
丁酉(十二日),叙江北文武多年戰功。
加士英少傅仍兼太子太師、建極殿大學士,蔭一子錦衣衛指揮佥事,世襲。
戊戌(十三日),谥前大學士孫承宗「文忠」、太常寺少卿鹿繼善「忠節」,賜祠「忠烈」。
以王■〈氵榮〉為都察院右佥都禦史,巡撫登、萊。
以牟文绶充總兵官,鎮守荊州。
命黃得功移駐廬州以防桐皖,偕劉良佐合營進複黃、汝;高傑移駐徐州,進複開、歸。
追補建文死節諸臣方孝孺等贈谥,立祠。
甲辰(十九日),追贈開國名臣及正德谏臣、天啟慘死諸臣有差。
以吏部右侍郎黃道周為禮部尚書掌詹事府事。
左良玉子夢庚挂平賊将軍印。
令童生輸銀免府州縣試。
禁擅立官戶。
給河南巡撫越其傑銀十五萬兩,令募兵屯田。
丙午(二十一日),稱恭皇帝陵曰「熙陵」。
命丁魁楚另用,何騰蛟仍舊舊職。
庚戌(二十五日),開佐工事例。
辛亥(二十六日),以東陽許都餘黨複亂,奪巡撫黃鳴俊官、逮前巡按禦史左光先。
再賞定策功,加李沾左都禦史。
革侍郎呂大器職。
進封朱國弼保國公。
停宗室換授。
谕吏、兵二部量用北來官。
壬子(二十七日),再命刑部逮問黃澍,亦不至。
甲寅(二十九日),以李成棟鎮守徐州。
吏部尚書徐石麒罷。
是月,高傑率兵赴鎮。
壬戌(初七日),以賀世壽為戶部尚書兼都察院右佥都禦史,總督倉場。
複東廠;給事中袁彭年疏争,降浙江按察司照磨。
起前薊督丁魁楚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禦史,總督河南、湖廣軍務,巡撫承德、襄陽等處。
甲子(初九日),獻賊陷成都,蜀王至澍及妃邱氏以下皆遇害,撫臣龍文光、劉之勃、道臣劉士鬥等皆死之。
連陷崇慶、新津、漢、彭、什邡、綿、綿竹、仁壽、汶川九州島縣,知崇慶州王勵精、知仁壽縣劉三策死之(詳「忠義」傳)。
乙醜(初十日),恤殉難湖廣舉人陳萬策、李開先等。
丁卯(十二日),逮降賊臣光時亨、周锺、項煜。
辛未(十六日),太後至南京。
壬申(十七日),起樊一蘅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禦史,總督川、陝軍務。
起佥事越其傑為都察院右佥都禦史,巡撫河南兼轄颍、亳二州軍務。
癸酉(十八日),命修西宮之西園第一所為皇太後宮。
乙亥(二十日),命吏部察才品堪用者,發督輔軍前補地方官。
内批:以張捷為吏部左侍郎。
丙子(二十一日),下降賊臣光時亨等于獄,逮前按察司佥事雷演祚、禮部員外郎周镳。
丁醜(二十二日),封太後弟鄒存義為大興伯,世襲。
贈吳三桂父勷遼國公、母祖氏遼國夫人。
恤死節生員許琰。
戊寅(二十三日),命王永吉戴罪督山東軍務。
庚辰(二十五日),命選淑女、内官;科、道交章谏,不聽。
辛巳(二十六日),賜北京死節諸臣範景文等贈谥;立廟于雞鳴山,賜額「旌忠」。
壬午(二十七日),改前大學士王應熊為兵部尚書,總督川、廣、雲、貴等處,專辦蜀寇;賜尚方劍便宜行事。
封總兵鄭芝龍為南安伯。
命停薦舉。
禁非言官而上疏者。
癸未(二十八日),革楚撫王揚基任,聽勘。
乙酉(三十日),内批:以阮大铖為兵部添注右侍郎,巡閱江防;劉宗周劾奏,不聽。
是月,我大清兵大敗闖賊于府谷。
九月丙戌朔,高傑以兵襲黃得功于儀真,史可法和解之。
浙江奉化布衣方翼明疏劾馬士英,下之獄。
戊子(初三日),複前薊督趙光忭官。
己醜(初四日),纂修玉牒。
恤湖廣殉難諸臣許文岐、蔡道憲等。
高傑請瓜洲、泰興、邵伯鹽稅助軍,許之。
命張成福以都督佥事充山東、河北總兵官。
庚寅(初五日),裁各省布政司右布政使。
辛卯(初六日),禦經筵。
命撰起居注。
癸巳(初八日),逮禦史黃澍,不至。
大學士姜曰廣罷。
命修「思宗實錄」。
甲午(初九日),左都禦史劉宗周罷。
給事中熊汝霖疏陳時事,奪俸三月。
命黃斌卿移屯九江、黃蜚屯蕪湖采石、鄭鴻逵屯鎮江。
丙申(十一日),以王之綱充總兵官,挂蕩寇将軍印,鎮守河南。
命禦史淩駉聯絡河南、北直。
丁酉(十二日),叙江北文武多年戰功。
加士英少傅仍兼太子太師、建極殿大學士,蔭一子錦衣衛指揮佥事,世襲。
戊戌(十三日),谥前大學士孫承宗「文忠」、太常寺少卿鹿繼善「忠節」,賜祠「忠烈」。
以王■〈氵榮〉為都察院右佥都禦史,巡撫登、萊。
以牟文绶充總兵官,鎮守荊州。
命黃得功移駐廬州以防桐皖,偕劉良佐合營進複黃、汝;高傑移駐徐州,進複開、歸。
追補建文死節諸臣方孝孺等贈谥,立祠。
甲辰(十九日),追贈開國名臣及正德谏臣、天啟慘死諸臣有差。
以吏部右侍郎黃道周為禮部尚書掌詹事府事。
左良玉子夢庚挂平賊将軍印。
令童生輸銀免府州縣試。
禁擅立官戶。
給河南巡撫越其傑銀十五萬兩,令募兵屯田。
丙午(二十一日),稱恭皇帝陵曰「熙陵」。
命丁魁楚另用,何騰蛟仍舊舊職。
庚戌(二十五日),開佐工事例。
辛亥(二十六日),以東陽許都餘黨複亂,奪巡撫黃鳴俊官、逮前巡按禦史左光先。
再賞定策功,加李沾左都禦史。
革侍郎呂大器職。
進封朱國弼保國公。
停宗室換授。
谕吏、兵二部量用北來官。
壬子(二十七日),再命刑部逮問黃澍,亦不至。
甲寅(二十九日),以李成棟鎮守徐州。
吏部尚書徐石麒罷。
是月,高傑率兵赴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