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七

關燈
前翰林院檢讨加詹事府贊善銜六合徐鼒譔 列傳第十 張伯鲸徐汧王瑞柟(葉尚高等)夏允彜(兄之旭、子完醇)林逢經(弟逢平等)李魯(鄒宗善、李世輔) 張伯鲸徐汧王瑞柟(葉尚高等)夏允彜(兄之旭、子完醇) 林逢經(弟逢平等)李魯(鄒宗善、李世輔) 張伯鲸字繩海,江都人。

    萬曆丙辰(一六一六)進士,曆知會稽、歸安、鄞三縣事;内遷戶部主事,出督延、甯二鎮軍儲。

    自黃甫川西抵甯夏千二百裡,不産五谷;賀蘭山沿黃河漢、唐二渠東抵花馬池,皆沃土而荒蕪甚。

    伯鲸疏陳其狀,為通商惠工,轉粟麥;仿邊商中鹽意,立官市法以招之:軍民稱便。

    延綏盜起,擢兵備佥事,轄榆林中路;擊破賀思賢。

    巡撫陳奇瑜上其功,擢右參政,仍視兵備事。

    〔崇祯〕七年(一六三四)春,奇瑜遷總督,擢伯鲸為右佥都禦史代之;擊破插漢部及套寇。

    明年,以事罷。

     十一年(一六三八),起戶部侍郎,駐襄陽理兵饷;坐饷不至,貶秩。

    十五年(一六四二),擢兵部添設左侍郎,攝行尚書事。

    召對萬歲山,步行中寒;足疾作,伏地不能起。

    帝命中官扶出之,遂乞休。

     南渡後,家居不出。

    左兵起,馬士英盡撤江北兵以禦;伯鲸歎曰:『天下事不可為矣』!揚州受圍,與當事分城堅守。

    城破,身被數創死。

    妻楊氏、子婦郝氏,俱從死。

    我朝賜通谥,曰「忠節」。

     徐汧字九一,号勿齋;長洲人。

    為諸生,有時譽。

    天啟中,魏大中、周順昌先後就逮,汧與裡人楊廷樞斂金資其行;順昌歎曰:『國家養士三百年,如徐生,真歲寒松柏也』!成崇祯戊辰(一六二八)進士,選庶吉士,授檢讨;遷右谕德。

    黃道周疏救錢龍錫貶官,倪元潞請代谪;不允。

    汧力頌道周、元潞賢,自請偕斥罷,忤旨切責;乞假歸。

    久之,還朝,遷右庶子,充日講官。

    尋奉使江西封益藩,便道旋裡。

    周延儒之再相也,招之不應;久之,始行。

    抵鎮江,聞京師陷,一恸幾絕。

    汧雅好交遊,蓄聲伎;至是,悉屏去,獨居一室。

     南都立,起少詹事。

    汧以國破君亡,臣子不當叨位;具疏固辭。

    移書當事言:『今日賢奸之辨,不可不嚴;而異同之見,不可不化。

    在諸君,以君民為心、以職掌為務耳。

    其忠君愛民、清白乃心者,君子也;否則,小人。

    修職就業、竭節在公者,君子也;否則,小人。

    執以為衡流品、明澄叙,當矣;豈必挾異同哉!先帝十七年之中,憂勤幹惕有如一日,卒使海内鼎沸、社稷邱墟!良由頻年來是非混淆,士大夫精神智慮不為君民、不念職掌;乃至瞙視主上,委身寇雠:豈不痛哉!禍及君國,身亦随之;然則朋黨相傾,亦何利之有!今喪敗之餘,人思危懼;宜戒前事,勿蹈覆轍。

    尊耿介特立之人、尚悃愊無華之士,并建賢哲,明試以功;未有人心不正而能支撐傾側者也』。

    既就職,即陳時政七事,曰辨人才、課職業、敦寅恭、勵廉恥、核名實、納忠谠、破情面;複惓惓以化恩雠、去偏黨為言。

    安遠侯柳祚昌希馬、阮指,疏攻之;言『前者潞藩在京口,汧朝服以谒。

    自恃東林巨魁,與複社諸奸張采、華允成、楊廷樞、顧杲等狼狼相倚。

    陛下定鼎金陵,彼公然為「讨金陵檄」;所雲「中原逐鹿、南國指馬」是為何語?乞置于理』!幸士英不欲興大獄,寝其奏;乃移疾歸。

     南都不守,謂二子曰:『國事不支,吾死迫矣』!出居村舍。

    聞蘇州不守,夜自缢;仆救之,蘇。

    其友朱薇曰:『公大臣也,野死可乎』?汧曰:『郡城非吾土也,我何家之有』!肅衣冠,北向稽首,投虎邱之新塘橋死;時乙酉(一六四五)閏六月十一日也。

    閱三日,顔色如生。

    一老仆随之死。

    我朝賜通谥,曰「忠節」(長子枋,另有傳)。

     王瑞柟字聖木,永嘉人。

    天啟乙醜(一六二五)進士,授蘇州推官,兼理兌運。

    軍民交兌,恒相軋啟釁;瑞柟調劑得宜,歲省浮費三萬金,上官為勒石着令。

    尋改河間推官,入為工部主事;轉兵部職方員外郎,擢鄖襄兵備佥事。

     會張獻忠據榖城乞撫,總理能文燦許之;瑞柟以為非計,謀于巡按林銘球、總兵官左良玉,将俟其至執之。

    文燦固以為不可;瑞柟言:『賊以撫愚我,我豈可以撫自愚』?文燦恚,以為撓撫局。

    瑞柟曰:『非撓撫,實濟撫也。

    今良玉等力能辦賊,南漳費一選、光化周士鳳四面分防,皆為勁敵;當召布于榖城近郊,下令會剿。

    夫賊未創而遽撫,彼将無所懼。

    惟示之以必剿之勢,乃心折不敢貳;否則,玩而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