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遺卷第三

關燈
男承禮謹譔 列傳 儒林 刁包高世泰(顧樞、嚴瑴、施璜、汪璲) 張夏沈國模(施博、史孝鹹、管宗聖、邵曾可) 王朝式謝文洊(宋之盛、章慥)盛敬朱用純 李生光 汪佑劉原渌胡承諾張岱毛幹幹 刁包高世泰(顧樞、嚴瑴、施璜、汪璲) 張夏沈國模(施博、史孝鹹、管宗聖、邵曾可) 王朝式謝文洊(宋之盛、章慥)盛敬朱用純 李生光汪佑劉原渌胡承諾張岱毛幹幹 刁包字蒙吉,晚号用六居士;祁州人。

    天啟丁卯(一六二七)舉人。

    敦尚質行,力以斯文為巳任。

    于城隅辟地,為齋曰「潛室」、亭曰「肥遯」;日閉戶讀書其中。

     崇祯季年,流賊犯州城,包毀家倡衆誓固守,城得不破。

    時有二珰主兵事,探卒報賊勢張甚;二珰怒其惑衆,将斬之。

    包厲聲曰:『必殺彼,請先殺包』!乃止。

    二珰相謂曰:『使若居官,其不為楊、左乎』?賊既去,載送流民,全活甚衆。

    既聞京師陷,設烈皇帝主,服斬衰,朝夕哭臨。

    賊迫授僞職,包以死拒,幾及于難;會賊敗,得解。

    我朝定鼎,遂不仕;日取宋、元諸儒書反複尋究。

    其學以謹言行為要,以程、朱為宗。

    初,從孫奇逢聞「良知」之學;既讀高攀龍書,喜曰:『不讀此,幾虛過一生』!設攀龍主事之。

    偶有過舉,必展谒悔謝。

    其勇于自克如此。

    嘗曰:『為蓋世豪傑易、為慊心聖賢難』。

    又謂『「易」之為書,教人趨吉避兇,言趨正避邪也;以為趨福避禍,舛已甚矣』!父殁,三日勺水不入口,須發盡白;杖而後起。

    年六十七,以居母憂,哀毀緻疾。

    将卒,問家事,不答;徐曰:『吾胸中無一事;行矣』!遂瞑。

    學者私谥文孝先生。

    所著有「易酌」、「四書翊注」、「斯文正統辨」、「道錄」、「潛室劄記」、「用六集」諸書。

     高世泰字彙旃,無錫人;都禦史攀龍從子也。

    少侍攀龍講席,笃守家學。

     晚年,以東林先緒為己任,葺道南祠、麗澤堂于梁溪,與從子愈等講習其中。

    祁州刁包往返論學,尤莫逆;有「南梁北祁」之目。

    歙人汪學聖者,所學近禅;既至梁溪,乃大悟前失。

    其同裡施璜、汪璲、吳慎、汪知默、陳二典、胡■〈棩,去木〉、汪佑、朱宏輩方講朱子之學于紫陽書院,因學聖以問業東林,志相得;乃作「紫陽通志錄」。

    世泰,國變後卒。

    所著「五朝三楚文獻錄」,甚該究。

     顧樞字所止,無錫人;光錄少卿憲成孫也。

    天啟中舉人。

    少從高攀龍講性命之學,邃于「易」。

    晚作「易稿」,折衷至當。

    嘗曰:『吾祖于「易」最精,獨無著述;小子可妄穿鑿乎』?其論儒,則服膺薛、胡,而謂陳、王不免差失。

    又謂『祖憲成主「無欲」、師攀龍主「格物」,并直接宋儒』。

    時人服其議論醇正。

    國變後,韬形遁迹,不入城市、不赴講會,以老病終。

     嚴瑴字佩之,無錫諸生。

    笃學好古,潛心于「易」、「春秋」。

    嘗課其弟;榖曰:『讀書以明道也。

    吾自得高子遺書,所學乃有歸宿』。

    既與同志講道東林,高世泰推為主席。

    重修道南祠,輯「忠憲年譜」、「高子節要」、「東林書院志」諸書。

    國變後,屏迹不出。

    學使慕其名,贻以額曰「力抉正學」;終不一報谒也。

    着有「生軒易說」、「易同」、「春秋論」、「春秋集說」、「尚書講義」、「四書講義」、「生軒存稿」。

     施璜字虹玉,休甯人。

    少應郡試,見鄉先生講學紫陽,瞿然曰:『學者當如是矣』!遂棄舉業,發憤自力于躬行。

    每會講,先一日齋宿,務設誠以感人。

    已而遊梁溪,事高世泰。

    将歸,與世泰期某年月日當赴講。

    及期,世泰設榻以待;或曰:『千裡之期,能必信乎』?世泰曰:『施生,笃行君子也;如不信者,吾不複交天下士矣』。

    言未既,璜已挈子擔囊至矣。

    着「思誠錄」、「小學近思錄發明」行于世。

     汪璲字文儀,休甯人。

    年十六,即手錄先儒書,昕夕省覽。

    既長,笃于躬行,言動必秉成法。

    所著書甚具,一以洛、閩為宗;其「讀易質疑」尤見推于時。

    卒年七十四。

     張夏字秋紹,無錫人。

    初受業于馬世奇之門,已而入東林書院。

    其為學先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