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遺卷第二
關燈
小
中
大
男承禮謹譔
列傳
曾英(李占春、于大海)楊展(袁韬、武大定) 王祥皮熊(張默)
曾英(李占春、于大海)楊展(袁韬、武大定)
王祥皮熊(張默)
曾英字彥侯,莆田人;從父宦成都,因家焉。
為人倜傥,有材武;喜赴人緩急,士多歸之,号曰「曾公子」。
甲申(一六四四)春,張獻忠自楚将入蜀,英請于巡撫陳士奇,獨将千人當賊;不許,而以全蜀兵使羌漢總兵趙光遠率之,與賊戰大敗,走漢中。
英複痛哭請兵;士奇不得已,署英守備,以土兵數百試之。
英盡散家赀、市牛酒,教練旬日,士皆踴躍願效死。
會賊至瞿塘峽口,氣驕弗備;英設伏擊殺。
賊阻險不得入,與英對壘,日夜挑戰。
英堅壁不出,而多張疑兵于山谷;每夜擊賊,賊驚擾,自相斬殺争走山上,觸飛炮死者無算。
凡守四閱月,救援不至,退屯忠州。
夏四月,賊至忠州;英率水師迎戰,火其舟百餘,賊死千計。
及英還守涪州,賊遂悉衆屯忠州葫蘆壩。
陳士奇之在重慶也,命其将趙榮貴扼梁山陸道;加英參将,與守道劉鱗長守涪以扼江。
六月,賊至,榮貴望風遁;英戰而敗,退至五裡望江關。
賊追及,砍傷其頰;英手殺數人,跳而免,與鱗長走川南。
賊遂陷涪州,趨重慶,長驅入成都;所過喋血,以人肉為糧。
當是時,蜀人皆思英曰:『曾公子而在,吾不至此』!獻忠大索英;有僧高其義匿之,以千金資英召募。
旬日,得萬餘人;裹創出戰,敗賊于魚腹浦。
明年三月,督師王應熊與巡撫馬幹傳檄讨賊而苦兵少,聞邑紳刁化神以鬼道募兵甚衆,使英襲取之;遂擊走賊将劉廷舉,複重慶。
于是王祥起遵義、楊展起犍為、曹勳起黎州,蜀紳前總督樊一蘅、前戶部郎中範文光、舉人劉道貞或奉诏、或承制出師;前侍郎餘思恂與前四川學道王芝瑞奉應熊檄,權宜措置兵食。
袁韬、武大定各以兵反正,夔州譚宏、譚詣、巫山劉體純、酆城胡名道、金城姚玉林、施州王光興、王有進、呼九思各起兵讨賊,所謂夔門十三家也。
賊所據者,僅成都、保甯、順慶數郡而已。
初,劉廷舉之棄重慶走也,求救于獻忠;獻忠顧劉文秀曰:『楊展不足畏;重慶要害,地不可失也』。
命文秀水陸并進。
英與劉鱗長自遵義赴援,使部将于大海、李占春、張天相逆之于多功城,而自以精兵間道襲破賊營,取其旗幟;還與大海等并力夾擊。
文秀大敗,脫走者不能十一;其别将攻嘉定者,亦大挫衄。
王祥複移兵綦江,與英犄角,兵威大振。
祥才武亞于英;而英之複重慶也,樵采不禁,王應熊怒之,故委任不及祥。
至是,英禦賊屢有功;丙戌(一六四六)春,應熊乃奏以英為總兵、王祥為參将,連兵進讨。
賊益懼,遂棄成都,走川北。
英駐軍江上,商民避賊者依英以自固,因之成市;永曆帝立封平蜀侯。
是年十二月,我大清肅親王豪格誅獻忠于鳳凰山,其黨孫可望等突至佛圖關。
英部将李定、餘仲等逆戰,可望等皆窮寇死鬥;李定等失利,而餘仲即入營縱火,衆大亂。
英中矢,以颠于河而殁;時年二十六。
英戰辄先登,所向辟易;面赭、美髯鬓,賊望見驚以為神。
衆至二十萬,威名為遠近所憚。
嘗欲屯田于重慶,而應熊不許;識者惜之。
我朝賜通谥,曰「節愍」。
李占春,泾陽人;于大海,項城人:皆曾英心腹将,以勇聞。
英之成功,二人之力也;占春封定川侯、大海靖南侯。
丙戌(一六四六)冬,英死于佛圖關,占春與大海率殘卒奔涪州。
明年,降賊袁韬為王師所敗,由順慶南下;占春等避之,東走夔州,将赴荊州歸命。
适朱容藩自肇慶入蜀,取道施州衛,溯江西上;遇占春、大海,說之複回。
秋七月,王師泊忠州之湖灘,占春以輕舟直薄我營;大兵亂,棄舟走川北。
占春乘勝至涪州,結營平西壩;大海屯忠州之花淩河為唇齒。
既而武岡之變,傳言永曆帝已就執,容藩遂自稱「監國」;二人不知其僞,皆聽命焉。
九月,川北總督李幹德以袁韬、武大定兵複重慶,容藩令占春襲之,不克;于是諸鎮日治兵相攻矣。
戊子(一六四八)八月,督師呂大器至涪州;占春入谒,大器具言容藩僭逆狀。
占春始悟,請讨叛以自贖;乃帥舟師攻之,容藩因敗死。
庚寅(一六五○)秋,劉文秀入蜀,破遵義;明年冬十月,遣别将盧名臣入涪州。
占春逆戰于群豬寺口而敗;大海在忠州聞之,知不支,遂放舟出夔門入楚,降于王師。
未幾,占春亦降。
楊展,嘉定人;崇祯辛未(一六三一)武進士。
初為曾英部曲;以功授參将,充川鎮中軍官。
獻賊之入蜀也,展與曹勳同守成都;被縛,斷索躍入江,泅水至嘉定。
而賊已改嘉定為府,乃潛入犍為,殺僞令以起事;襲嘉定,州人開門納之。
勳亦起兵黎州,與展聲勢相應和。
丙戌(一六四六)三月,賊帥劉文秀、狄三品來攻,為展所敗;展遂合遊擊馬應試,盡複嘉、邛、眉、雅諸州邑。
獻忠聞展兵勢甚盛,大懼;率兵十數萬,裝金寶數千艘順流東下,将走楚。
展逆于彭山之江口,縱火大戰,焚其舟;賊大敗,士卒辎重喪亡殆盡,走還成都。
展取所沈金寶以益軍儲,士氣益張。
七月,獻忠走川北;展聞其遁
為人倜傥,有材武;喜赴人緩急,士多歸之,号曰「曾公子」。
甲申(一六四四)春,張獻忠自楚将入蜀,英請于巡撫陳士奇,獨将千人當賊;不許,而以全蜀兵使羌漢總兵趙光遠率之,與賊戰大敗,走漢中。
英複痛哭請兵;士奇不得已,署英守備,以土兵數百試之。
英盡散家赀、市牛酒,教練旬日,士皆踴躍願效死。
會賊至瞿塘峽口,氣驕弗備;英設伏擊殺。
賊阻險不得入,與英對壘,日夜挑戰。
英堅壁不出,而多張疑兵于山谷;每夜擊賊,賊驚擾,自相斬殺争走山上,觸飛炮死者無算。
凡守四閱月,救援不至,退屯忠州。
夏四月,賊至忠州;英率水師迎戰,火其舟百餘,賊死千計。
及英還守涪州,賊遂悉衆屯忠州葫蘆壩。
陳士奇之在重慶也,命其将趙榮貴扼梁山陸道;加英參将,與守道劉鱗長守涪以扼江。
六月,賊至,榮貴望風遁;英戰而敗,退至五裡望江關。
賊追及,砍傷其頰;英手殺數人,跳而免,與鱗長走川南。
賊遂陷涪州,趨重慶,長驅入成都;所過喋血,以人肉為糧。
當是時,蜀人皆思英曰:『曾公子而在,吾不至此』!獻忠大索英;有僧高其義匿之,以千金資英召募。
旬日,得萬餘人;裹創出戰,敗賊于魚腹浦。
明年三月,督師王應熊與巡撫馬幹傳檄讨賊而苦兵少,聞邑紳刁化神以鬼道募兵甚衆,使英襲取之;遂擊走賊将劉廷舉,複重慶。
于是王祥起遵義、楊展起犍為、曹勳起黎州,蜀紳前總督樊一蘅、前戶部郎中範文光、舉人劉道貞或奉诏、或承制出師;前侍郎餘思恂與前四川學道王芝瑞奉應熊檄,權宜措置兵食。
袁韬、武大定各以兵反正,夔州譚宏、譚詣、巫山劉體純、酆城胡名道、金城姚玉林、施州王光興、王有進、呼九思各起兵讨賊,所謂夔門十三家也。
賊所據者,僅成都、保甯、順慶數郡而已。
初,劉廷舉之棄重慶走也,求救于獻忠;獻忠顧劉文秀曰:『楊展不足畏;重慶要害,地不可失也』。
命文秀水陸并進。
英與劉鱗長自遵義赴援,使部将于大海、李占春、張天相逆之于多功城,而自以精兵間道襲破賊營,取其旗幟;還與大海等并力夾擊。
文秀大敗,脫走者不能十一;其别将攻嘉定者,亦大挫衄。
王祥複移兵綦江,與英犄角,兵威大振。
祥才武亞于英;而英之複重慶也,樵采不禁,王應熊怒之,故委任不及祥。
至是,英禦賊屢有功;丙戌(一六四六)春,應熊乃奏以英為總兵、王祥為參将,連兵進讨。
賊益懼,遂棄成都,走川北。
英駐軍江上,商民避賊者依英以自固,因之成市;永曆帝立封平蜀侯。
是年十二月,我大清肅親王豪格誅獻忠于鳳凰山,其黨孫可望等突至佛圖關。
英部将李定、餘仲等逆戰,可望等皆窮寇死鬥;李定等失利,而餘仲即入營縱火,衆大亂。
英中矢,以颠于河而殁;時年二十六。
英戰辄先登,所向辟易;面赭、美髯鬓,賊望見驚以為神。
衆至二十萬,威名為遠近所憚。
嘗欲屯田于重慶,而應熊不許;識者惜之。
我朝賜通谥,曰「節愍」。
李占春,泾陽人;于大海,項城人:皆曾英心腹将,以勇聞。
英之成功,二人之力也;占春封定川侯、大海靖南侯。
丙戌(一六四六)冬,英死于佛圖關,占春與大海率殘卒奔涪州。
明年,降賊袁韬為王師所敗,由順慶南下;占春等避之,東走夔州,将赴荊州歸命。
适朱容藩自肇慶入蜀,取道施州衛,溯江西上;遇占春、大海,說之複回。
秋七月,王師泊忠州之湖灘,占春以輕舟直薄我營;大兵亂,棄舟走川北。
占春乘勝至涪州,結營平西壩;大海屯忠州之花淩河為唇齒。
既而武岡之變,傳言永曆帝已就執,容藩遂自稱「監國」;二人不知其僞,皆聽命焉。
九月,川北總督李幹德以袁韬、武大定兵複重慶,容藩令占春襲之,不克;于是諸鎮日治兵相攻矣。
戊子(一六四八)八月,督師呂大器至涪州;占春入谒,大器具言容藩僭逆狀。
占春始悟,請讨叛以自贖;乃帥舟師攻之,容藩因敗死。
庚寅(一六五○)秋,劉文秀入蜀,破遵義;明年冬十月,遣别将盧名臣入涪州。
占春逆戰于群豬寺口而敗;大海在忠州聞之,知不支,遂放舟出夔門入楚,降于王師。
未幾,占春亦降。
楊展,嘉定人;崇祯辛未(一六三一)武進士。
初為曾英部曲;以功授參将,充川鎮中軍官。
獻賊之入蜀也,展與曹勳同守成都;被縛,斷索躍入江,泅水至嘉定。
而賊已改嘉定為府,乃潛入犍為,殺僞令以起事;襲嘉定,州人開門納之。
勳亦起兵黎州,與展聲勢相應和。
丙戌(一六四六)三月,賊帥劉文秀、狄三品來攻,為展所敗;展遂合遊擊馬應試,盡複嘉、邛、眉、雅諸州邑。
獻忠聞展兵勢甚盛,大懼;率兵十數萬,裝金寶數千艘順流東下,将走楚。
展逆于彭山之江口,縱火大戰,焚其舟;賊大敗,士卒辎重喪亡殆盡,走還成都。
展取所沈金寶以益軍儲,士氣益張。
七月,獻忠走川北;展聞其遁